阿斌課堂 | 關於加班和加班費的那些疑難雜症 ——2018年勞動法熱點觀察(二)

2021-03-03 藍海人力

藍眾小編:計算加班工資的公式為:加班工資=(計算基數/21.75×計算係數×加班天數。其中爭議最大的是計算基數。

阿斌: 儘管《勞動法》規定加班費的計算基數是「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原勞動部和各地都有不同的操作口徑。根據原勞動部《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按勞動合同規定的標準」,係指勞動合同規定的勞動者本人所在的崗位(職位)相對應的工資標準。但又稱,加班工資是「以勞動合同確定的正常工作時間工資標準的一定倍數所支付的勞動報酬」。

但什麼「正常工作時間工資」呢?這個「勞動合同規定的工資」是否包含津貼、補貼?理解也不一致。還有如勞動合同未規定勞動者本人工資數額,加班費基數又該如何確定?實踐中各地又出了許多規定,可以說加班費計算基數100個地方有101種方法,為何還多出一種呢?如天津行政勞動部門和法院口徑還不一樣。

藍眾小編:阿斌老師,我記得您對此有一個「剝洋蔥」理論?

阿斌:是的。根據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第四條,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一)計時工資;(二)計件工資;(三)獎金;(四)津貼和補貼;(五)加班加點工資;(六)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從「工資總額」的角度看,各地規定的加班費計算口徑就像「剝洋蔥」一樣,可以將「工資總額」一層層剝下去,但是這些規定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加班費計算基數不能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另外,加班費本身不能計入加班費的計算基數。

第一類:計時工資或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就是加班費的基數為工資總額減去加班費。就是列入工資總額的什麼都算,獎金也算,只有加班費本身不算。這是「洋蔥」剝去了第一層:加班費基數包括計時工資或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

如根據《天津市貫徹落實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中對勞動報酬進行明確約定,並以約定的勞動報酬作為計算加班工資基數;勞動者應得工資高於約定的勞動報酬的,以應得工資作為計算加班工資基數。上述應得工資在作為計算加班工資基數時,應當扣除加班工資的數額。」「應得工資高於約定的勞動報酬的,以應得工資作為計算加班工資基數。」什麼叫做應得工資?工資、獎金、津貼補貼,都是屬於「應得工資」。從以上條文上看,原來天津計算加班工資基數標準是最高的。

第二類:計時工資或計件工資+津貼和補貼。第二類規定是「洋蔥」再剝去一層:加班費基數包括計時工資或計件工資+津貼和補貼。如根據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疑難問題的解答》:「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了加班費計算基數的,從其約定;勞動合同沒有約定的,按照集體合同約定的加班工資基數確定;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均未約定的,按照本意見第29條確定。依照前款確定的加班工資基數不得低於當地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疑難問題的解答》29條確定:《勞動合同法》中規定的經濟補償金及二倍工資計算基數按照勞動者正常工作狀態下十二個月的應得工資計算,即未扣除社會保險費、稅費等之前的當月工資總額,但不應包括:(一)加班工資;(二)非常規性獎金、津補貼、福利。」「非常規性獎金、津補貼、福利」不應包括,換句話說,常規性的獎金、津補貼、福利還是應該包括的。

第三類:計時工資或計件工資。第三類規定是「洋蔥」再剝去一層:加班費基數包括計時工資或計件工資。如根據《上海市企業工資支付辦法》:「加班工資和假期工資的計算基數為勞動者所在崗位相對應的正常出勤月工資,不包括年終獎、上下班交通補貼、工作餐補貼、住房補貼,中夜班津貼、夏季高溫津貼、加班工資等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加班工資和假期工資的計算基數按以下原則確定:

(一)勞動合同對勞動者月工資有明確約定的,按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所在崗位相對應的月工資確定;實際履行與勞動合同約定不一致的,按實際履行的勞動者所在崗位相對應的月工資確定。

(二)勞動合同對勞動者月工資未明確約定,集體合同(工資專項集體合同)對崗位相對應的月工資有約定的,按集體合同(工資專項集體合同)約定的與勞動者崗位相對應的月工資確定。

(三)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工資專項集體合同)對勞動者月工資均無約定的,按勞動者正常出勤月依照本辦法第二條規定的工資(不包括加班工資)的70%確定。加班工資和假期工資的計算基數不得低於本市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什麼是「所在崗位相對應的正常出勤月工資」?上海辦法用列舉法剔除了常見的幾項「非勞動者所在崗位相對應的正常出勤月工資」,如年終獎、上下班交通補貼、工作餐補貼、住房補貼,中夜班津貼、夏季高溫津貼、加班工資等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就是說上海的加班費基數也可以不包括年終獎金、津貼和補貼,其實就是「赤膊工資」的概念,一般包括基本工資和崗位工資。但是上海加班費基數約定按最低工資是不行的。

第四類:最低工資。第四類規定是加班費基數可以約定為最低工資。如根據《廣東省工資支付條例》:「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在勞動合同中依法約定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約定的工資不得低於所在地政府公布的本年度最低工資標準。未約定的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以用人單位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公布的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作為正常工作時間工資;實際支付的工資高於當地政府公布的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實際支付的工資視為與勞動者約定的正常工作時間工資。」

藍眾小編:阿斌老師,上海的加班費基數可以不包括年終獎金、津貼和補貼,是否應包括「洗理費」、「職稱津貼」、「工齡津貼」等?

阿斌:《上海市企業工資支付辦法》用列舉法剔除了常見的幾項非「勞動者所在崗位相對應的正常出勤月工資」,如年終獎、上下班交通補貼、工作餐補貼、住房補貼,中夜班津貼、夏季高溫津貼、加班工資等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但是是否剔除乾淨了呢?沒有也不可能剔除乾淨。

算不算「勞動者所在崗位相對應的正常出勤月工資」要看兩點,一是看該工資項目是否與勞動者所在崗位相對應,並且是否屬於正常出勤月工資,而不是看冠以什麼名目。如「洗理費」一般不與勞動者所在崗位相對應,但是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洗理費」,可能就與勞動者所在崗位相對應。兩者也很好區別:前者的「洗理費」是每位職工都有的,而後者的「洗理費」只有部分崗位才有。

二是通過民主程序界定。《上海市企業工資支付辦法》第二十五條,大家務必注意:與其到處追問何謂「勞動者所在崗位相對應的正常出勤月工資」,不如用人單位自己在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中界定。

《上海市集體合同條例》第十三條也規定:工資集體協商一般包括下列內容:(一)工資分配製度、工資標準、工資分配形式和工資支付辦法;(二)職工年度平均工資水平的調整幅度;(三)獎金、津貼、補貼等分配辦法;(四)加班工資以及試用期、病假、事假等期間的工資待遇;(五)雙方認為應當協商的其他工資事項。

至於「職稱津貼」和「工齡津貼」算不算「勞動者所在崗位相對應的正常出勤月工資」?可算可不算嘛,你企業可以自己界定算不算嘛!所以我說,如何界定「勞動者所在崗位相對應的正常出勤月工資」,這也體現了企業民主管理水平。

藍眾小編:還有一個問題大家爭論比較厲害,就是「績效工資」算不算「勞動者所在崗位相對應的正常出勤月工資」?

阿斌:這個問題確實大家都很關注,因為「績效工資」目前在工資中佔了很大比重。說「績效工資」是「所在崗位相對應的工資」恐怕沒有什麼問題,問題是算不算「勞動者正常出勤月工資」?因為只有既是「所在崗位相對應的工資」,且屬於「正常出勤月工資」,才必須計入加班和假期工資基數。當然從理論上講,「績效工資」是根據效益發工資,而不是計時發工資,所以不應列入「正常出勤月工資」,但是現實中情況千差萬別,不能一概而論,而應具體分析。

舉個慄子。華為基本工資薪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等級工資制員工績效工資實際支付與當月公司總體業績完成情況及員工月度考核成績掛鈎。如公司總體業績完成100%及以上的工資支付比例: E級80%,D級85%,C級90%,B級95%,A級100 %。公司總體業績完成95%的工資支付比例: E級75%,D級80%,C級85%,B級90%,A級95 %。……最不理想的是 85%公司總體業績完成以下,考核E級職工只能拿到業績工資基數的50%。

假設在華為上海公司工作的職工王二基本工資2000元,業績工資基數(100 %)為10000元。他的加班費基數應當如何確定?是2000元還是是10000元?

實際上王二隻要正常出勤,當月最差也能拿到2000元+5000元=7000元,這7000元就是他的正常出勤月工資。那麼,王二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既不是2000元,也不是10000元,而是7000元。

藍眾小編:那麼假設公司規定考核E級職工業績工資為零呢?是否王二加班和假期工資的計算基數就是2000元?

阿斌:還需注意,不能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相關焦點

  • 休息日加班、法定節假日加班、工作日延時加班能否以補休代替加班費?
    有關加班費的規定,目前檢索到的最早的法律規定來自於1994年制定,於1995年1月1日生效的《勞動法》,距今已經25年,當時的社會環境已經與今日不同,但是作為一項勞動基準對今日仍然產生了不可動搖的影響,體現了法律的穩定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勞動者的工資水平普遍較低,工資水平差距並不大,在法律適用上也較為統一、情況較為簡單。
  • 寫了自願免費加班申請,就不能要加班費了?錯,如何破解看這裡
    一、加班構成的條件,簡單且容易構成要解決這問題,我們首先需要明確,加班費產生的條件是什麼?依據勞動法關於加班的規定,加班構成的條件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和工會協商。只有這一個條件,沒有其他條件。你沒有看錯。
  • 勞動法規定的工作時間是多少?加班費怎麼算?有多少企業不合規?
    如果我們仔細翻閱一下勞動法,勞動法規定的是,每周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4小時。實際上1995年2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修改〈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決定》,職工工作時間改為了每日不超過8小時,每周不超過40小時。值得注意的是,每周40小時工作制,工作5天每天8小時這成了人們的潛意識。
  • 公務員春節加班是補休還是發加班費?規定是這樣的
    標準工時:每日工作8小時 每周工作40小時1995年頒布實施的《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明確,我國境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組織的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加班費則是針對加班的這段時間,勞動者應該獲得的工資報酬。我國《勞動法》明確了延長工作時間的條件、標準和工資報酬。其中,第四十四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準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 勞動法對加班工資如何規定的?如何確定加班工資基數?你了解嗎?
    大家好,歡迎閱讀娛樂美少女,我一直很關心科普類的大小事情,喜歡和大家一起探討有關科普類的話題,我將每天與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冷知識、科技、教育……有關科普類的話題,希望大家也可以每天和我積極互動。勞動法對加班工資如何規定的?如何確定加班工資基數?你了解嗎?
  • 企業可以隨意要求員工加班嗎?強制加班違反勞動法
    特殊行業工作者也要支付加班費   我國現行的工時制度主要有三種,即標準工時制、綜合工時制和不定時工時制。根據法律規定,標準工時制要求,勞動者的工作時間每日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綜合工時制,則是以周、月、季、年為周期計算工作時間,平均到每天的工作時間和平均到每周的工作時間,均應與法定標準工作時間基本相同。
  • 2018年國慶節放假安排 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如何計算
    2018年國慶節放假安排 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如何計算時間:2018-09-28 22:5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8年國慶節放假安排 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如何計算 國慶節放假安排:10月1日7日放假,9月29、30日(星期六、日)上班。
  • 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加班有加班費嗎?有什麼法律依據嗎?
    提起加班,很多人深惡痛絕,一方面在於自己不想加班,另一方面在於很多時候往往是被動的義務加班,沒有加班費。一、關於加班費的法律的相關規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一條 加班 ...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加班費。
  • 關於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及加班
    關於特殊工時制,《勞動法》第三十九條規定,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也就是說,特殊工時制,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不定時工時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制等,須經由勞動行政部門批准,方可實行。
  • 2020端午節加班可以補休嗎 法定節假日有加班費?
    在2020年端午節還沒到來的時候,我們關於端午節的加班的討論也就開始了,首先是端午節的加班費問題,端午節當天加班有3倍的加班費,其他時間有兩倍的加班費。那麼2020端午節加班可以補休嗎,2020端午節加班不能調休。
  • 法定節日加班怎麼算加班費?(還有更多)
    工資支付及違紀處理實操技巧主講:李迎春律師資深勞動法律師,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專業委員會委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雜誌專家團特邀專家,深圳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中國飯店協會法律專家委員會高級顧問,廣東省工會法律服務律師團成員,對勞動法研究具深厚造詣,尤其在企業用工法律風險防範方面實務經驗豐富
  • 員工加班未經審批,能否主張加班費?
    由於對工作不熟練,在8小時內完不成任務,只好加班完成工作。半年後,小麗提出了離職申請,同時要求公司支付自己的加班費。然而,公司拒絕了他的要求,並表示,在與小麗籤訂的勞動合同裡面清楚約定,公司實行標準工時制度,對於超出8小時以外的加班需要經過部門主管的審批。
  • 周末加班公司不支付加班費 硬說是值班怎麼辦?
    雖然說《勞動法》對企業職工的工作時間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實際工作中很少有企業會嚴格執行標準工時。《勞動法》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工作日延時勞動、休息日、節假日勞作應該按照相關規定支付加班工資。而很多用人單位安排員工延時工作也並未按照《勞動法》規定支付接班工資,肆意調整加班費計算基數及標準。部分用人單位故意模糊「值班」和「加班」的概念,將「加班」稱為「值班」。這都是對勞動者權益的侵害。
  • 法定節日加班單位不能以補休方式免付加班費 法官詳解來了
    隨著國慶、中秋假期結束,2020年全部法定節日已經「用完」。特別是臨近年底,勞動糾紛比較高發,如何保障「法定節假日」的權益,部分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還存在誤區。對此,海澱法院法官王琰9日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講解。
  • 2018年元旦加班工資怎麼算?
    導語:現在很多的人們都在期待著2018年的假期,放假,然後休息,出去玩,回家,吃吃喝喝!但是也有一部分人關注的重點是2018年元旦放假加班工資的事,這就是倒黴催的要加班的人群。這群人也是挺可憐,當閨蜜哥們在假期打電話邀約的時候,只能說一聲,我要加班!傷心事就不說了,我們還是先來解決一下2018元旦加班工資怎麼算的問題吧!
  • 國慶8天加班工資怎麼算 《勞動法》法定節假日是哪幾天
    2017國慶節期間加班費怎麼算?  今年國慶「撞」中秋,十一「黃金周」即將來臨,作為名副其實的「小長假」,對於部分上班族而言,加班卻是不能避免的,甚至有些人可能要面臨8天假期全部加班的狀況。那麼2017國慶節期間加班費怎麼算?人民網小編帶你來理一理。
  • 員工出差期間有沒有加班費?談談加班費的那些事兒!
    但是有人就持相反的意見,認為出差在途經中坐車或飛機很累,沒有加班費不值得。那麼員工出差期間有沒有加班費呢?下面由法律快車小編為你分析。勞動法是沒有明文規定出差有加班的規定,但是出差有差旅費或者出差補助。但是有關出差補助的規定僅限於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的人員,企業人員出差補助標準由企業自行制訂。
  • 公司強制要求員工加班,卻不給加班費!員工能拒絕嗎?
    那麼,對於公司這種強制要求加班的行為,真的合理嗎?作為員工來說,到底有沒有權利拒絕加班呢?職場加班文化盛行,到底是員工錯了,還是公司錯了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職場那些事兒。一、公司強制要求加班,合理嗎?
  • 法定節假日上班節後補休,還需支付加班費嗎
    案情簡介2016年10月15日,陳某與廈門某旅遊文創書店籤訂勞動合同,入職後擔任該書店店長。由於行業工作的特殊性,書店會經常安排員工在周末和法定節假日期間上班。2018年10月15日,陳某與該書店所籤訂的勞動合同到期。
  • 加班不給加班費,企業小白該如何維權?
    雖然「勞有所得,多勞多得」早已成為了社會共識,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仍然存在大量「多勞少得」的情況,這種時候,勞動者要檢討自己的效率,但更應該被檢討的還是企業和相關的法律制度。那麼加班不給加班費勞動者該如何維權?追討加班費應該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