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核心思想,繞來繞去也繞不開這三句話。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只有這個:「空」字最合適不過了。在佛與須菩提的對話中,多數都圍繞這三句話展開的。
第一句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佛教經常提到一個空字,四大皆空、五蘊皆空、色即是空等等,那到底這個空該如何理解呢?
空並非是什麼都沒有,金剛經要告訴我們的是一切有為法,一切世間的現象都是因緣和合的,因緣和合的事物都有一個相同的特性,那就是會經歷成住壞空幾個階段的變化,最終都逃不過壞掉的結局。
所以佛教認為,一切現象都不是真實的,雖然有一種存在我們能見到和感受到,但這種存在的本質是空的,並非真實的而是如夢如幻的。
夢是什麼樣的,現實就是什麼樣的,當我們一覺醒來後,無論是夢中還是昨天發生的事,都變成了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我們無法把握住任何事物。
第二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金剛經中經常提到,如來說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話,這句話是要告訴我們,我們所見所感所知的一切事物,都是名相而已。
名相是虛妄的,比如我們看到一個人,如果你認識他很快就能通過他的相貌分辨出他叫什麼名字,而我們看到的一切現象都不是世間萬物的本質,而是一種名相而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
學佛是要我們透過名相看到事物的真如實相,當你看到一個人的時候,你能找到到底哪一樣事物是這個人?是這個人的身體?還是這個人的身份地位名字?還是這個人身上的某個器官?這些都是因緣和合的。
人活著最難搞清楚的問題,恰恰就是自己是誰的問題,如果真的知道了自己是誰,見到了自己本來的樣子,也就見到了如來,見到了自性。那個虛妄不實背後的真實才是永恆不變的,我們現在用妄想分別意識看到的生滅現象,都是虛妄不實的。
第三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知道了世間的一切現象之後,佛有告訴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我們通過觀察現象之後,得出的智慧與具體修行的方法,如果與這些幻想相處呢?佛只告訴我們這一句話:那就是無所住生其心。
無所住是要我們的內心,不執著在任何一件事上,做任何事情都要用無所住之心行無所住之事。比如布施要無住,學佛要無住,生活要無住,面對一切事情都要無住。
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現象,所以無論你如何執著求取,最終也什麼都得不到,無論你如何布施捨棄,最終也不會有所失去,明白了這個道理,才能真正做到對外境不著相,對內心不著空。
佛說一切虛幻不實,卻沒有說一切都是沒有,所以我們要在虛妄之中找到真實,在虛妄之中活得更真實更自由更快樂,真正做到了無論遇到什麼事,內心都能如平靜的水面一樣不起波瀾,這也就是聖人的境界了。
感恩閱讀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