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質教育評價要跳出「囚徒困境」
教育部門在堅持現存中高考框架與推進素質教育之間來回擺動;學校在「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面前左右為難。無論從供給方還是需求方來說,當前的素質教育都陷入了「囚徒困境」。大家都意識到應試教育的弊端、素質教育優於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可以促進全面發展、提高國民素質,但在具體施行中一不小心就遇到「囚徒困境」。推行素質教育的學校一旦升學率不佳,社會負評就增多,社會聲譽、辦學資源、教工待遇等就受影響,結果搞應試教育的學校反而獲益最大。在如此利益驅動、考試指揮棒牽引下,學校間很難建立共同推行素質教育的共識,最終結果是大家都搞應試教育,被「逼」到同一「起跑線」。
-
解決教育發展中的問題 素質教育評價要跳出「囚徒困境」
教育部門在堅持現存中高考框架與推進素質教育之間來回擺動;學校在「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面前左右為難。無論從供給方還是需求方來說,當前的素質教育都陷入了「囚徒困境」。大家都意識到應試教育的弊端、素質教育優於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可以促進全面發展、提高國民素質,但在具體施行中一不小心就遇到「囚徒困境」。推行素質教育的學校一旦升學率不佳,社會負評就增多,社會聲譽、辦學資源、教工待遇等就受影響,結果搞應試教育的學校反而獲益最大。在如此利益驅動、考試指揮棒牽引下,學校間很難建立共同推行素質教育的共識,最終結果是大家都搞應試教育,被「逼」到同一「起跑線」。
-
2020江蘇高考素質教育不敵縣中模式,囚徒困境家長呼籲縣中模式
過去我們說,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啟東(南通),那麼南通教育靠什麼呢?如東、如皋、海門、海安,縣中模式可以稱為最大看點,向來以素質教育作為最後的遮羞布的南京,每年跑去蘇南蘇北借讀的成百上千。這兩種模式下高考搏殺的結果又是如何呢?2020年江蘇省高考成績剛揭曉,理科狀元為姜堰中學,451分,榜眼來自江蘇興化中學,445分;文科狀元來自江蘇宿遷中學王雅迪 429。400+高分更是採用&34;的蘇北名校佔據了絕大多數。
-
超前教育,逃不出的「囚徒困境」,家長該如何破局
超前教育的「囚徒困境」這種陷入超前教育困局又無法掙脫的情形就像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博弈論中的典型案例:在一起殺人盜竊案件中,警察扣留了兩名嫌疑人,在隔離審訊中警察分別告訴他們,如果一方招供而另一方拒不招供,則招供方可以立即釋放,拒不招供的要被判刑10年;雙方都認罪則每人判刑8年,如果雙方都不認罪,警方會因為證據不足只能以私闖民宅判他們入獄
-
中國人都深陷在「囚徒困境」之中
但警方告知兩個囚徒,先招供者可減刑,後者則罪加一等——在這樣的情況下,囚徒們多會選擇主動招供以換取減刑,因為招供者知道,自己的同伴很有可能比自己更先招供,進而導致自己受到傷害。囚徒困境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兩個囚徒都不是傻子,他們所做出的判斷似乎是理性的,但是恰恰是這個理性判斷,反而沒有保證其利益的最大化(即二人均無罪出獄),在他們看來,搶得先機背叛對方,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體現。
-
從「囚徒困境」現象談企業競爭情報及價格戰中的合作雙贏
【摘要】本文從博奕論的經典命題「囚徒困境」現象出發,論述了「囚徒困境」現象及其普遍意義,「囚徒困境」現象與企業競爭情報以及價格戰中的合作雙贏;運用「囚徒困境」博奕對兩個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之間的價格進行了分析,認為價格戰是可以避免的,合作可以帶來雙贏。
-
「囚徒困境」在商戰中的應用,竟然還可以這麼玩?
結果是,兩個囚徒之間不可能達成穩定的盟約。囚徒困境通常被看作個人理性衝突和集體理性衝突的經典情形。因為在囚徒困境局勢中,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利益做出決策,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集體遭殃。現實中諸多的問題和現象,正是囚徒困境問題的翻版。
-
用「囚徒困境悖論」來分析教育現狀
「燒錢式」教育對教育公平和素質教育的損害,究竟有多大?英文1. 2萬元;邏輯數學1.4萬元;舞蹈7000元;看圖說話1.1萬元;繪畫6000元……一年各類補課就要5萬元。北京21世紀教育學院一項抽樣調查顯示,在北京,小學四年級、五年級的學生中,有92%報讀過各種補習班。「關鍵在於小升初沒有統一考試,大家才會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所謂『大比拼』趨之若鶩。」
-
漫畫:什麼是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講的是一件怎樣的事情呢?綜合起來,兩名囚徒決策和結果之間的關係如圖所示:換句話說,只要兩名囚徒都是自私且理性的,那麼雙方都會同時選擇招供,結果就是雙方各判5年。上面所描述的場景就是博弈論當中的經典案例:囚徒困境。在這個場景中,雙方都無法單方面改變自己的博弈策略(單方面改變只會讓自己蒙受損失),使得局面進入了一個微妙而又穩定的平衡,這個平衡被稱為納什均衡。
-
《思維的囚徒》:當孩子遇到困境時,可以用"遊戲法"來化解
當困境來臨時,這類孩子第一時間想到的並不是直面它,而是想著如何逃避。對於這類孩子而言,困境只會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阻礙,並不能促進他們成長。因此,如何教會孩子直面困境、化解困境也就成了父母必須做好的一件事情。那麼,要想教會孩子應對困境,父母該如何做呢?其實《思維的囚徒》一書中已經給出了答案。《思維的囚徒》的主要內容是佩塔克斯對弗蘭克爾思想的系統闡述。
-
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是什麼意思?
生活中,人們常常會陷入「囚徒困境」的兩難境地,不知該做出何種抉擇,但不管遇見怎樣的難題,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倘若採用巧妙的方法來解除困境,不僅能夠將難題化解,還可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那麼,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且聽小編為大家解惑。
-
「漫畫」心理效應43——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國蘭德公司的梅裡爾·弗勒德和梅爾文·德雷希爾擬定出相關困境的理論,後來由顧問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方式闡述,並命名為「囚徒困境」。由於囚徒無法信任對方,因此傾向於互相揭發,而不是同守沉默。最終導致納什均衡僅落在非合作點上的博弈模型。雖然困境本身只屬模型性質,但現實中的價格競爭、環境保護等方面,也會頻繁出現類似情況。
-
囚徒的困境:馮·諾伊曼、博弈論和原子彈之謎
威廉·龐德斯通以「囚徒的困境」作為探尋這位美籍數學家的生平和20世紀廣闊歷史的透鏡,讓讀者看到了一位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科學家,看到了抽象難懂的數學概念如何變成生活中的思維工具,看到了「二戰」之後國際政治舞臺上的矛盾和衝突…… 如果你對馮·諾依曼這樣的「天才之腦」有著刻板的印象,那麼讀罷《囚徒的困境
-
疫苗 如何在囚徒困境中避免互害
這是一個經典情形,其邏輯類似於著名的 " 囚徒困境 ":你永遠不能確定怎樣做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是徑直要求自己想要的,還是稍微要求少一點——最終結果完全取決於其他人的做法。——《勾勒姆醫生:作為科學的醫學與作為救助手段的醫學》然而,在實實在在的人生賭場裡,囚徒困境絕非如模型般透明清澈。我兒子指著自己左臂上的一個小小的硬結般的疤痕問我:" 不是從你那時候就不種痘了嗎?為什麼我的胳膊上也有這樣的疤?" 各位不妨撩起袖子來看看,自己左右臂的三角肌上,有幾個這樣的疤?
-
綜合素質評價何以成為評價「硬核」
從現實情況看,綜合素質評價在落地過程中面臨一些困境,需要我們對其政策意圖、實施困境及未來方向進行更深入思考。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應堅持的方向綜合素質評價集中反映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
疫苗,如何在囚徒困境中避免互害
算不清楚的「囚徒困境」沒有什麼比兒童的疫苗接種更能體現個人選擇和集體利益的矛盾了。人群中較徹底的疫苗接種能從根本上消滅某種疾病......不過要根除一種疾病,只需人群中的大多數人口接受疫苗接種,而不是100%。
-
反壟斷案例中真實的囚徒困境
這讓人想起了經濟學博弈論中經典的「囚徒困境」模型:囚徒們如果彼此合作,堅決不配合執法者的調查,則可以為全體帶來利益最大化,即無罪釋放。然而,由於出賣同夥可以為自己帶來更大的利益,也就是減免刑罰,因此在不可串供以及相互不信任的背景下,執法機構往往可以通過設定不同的招供條件而誘使囚徒招供,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
-
真讓人禿頭,我們似乎陷入努力的「囚徒困境」,是那麼拼的嗎?
先說一個術語「囚徒困境」,囚徒困境的故事講的是,兩個嫌疑犯作案後被警察抓住,分別關在不同的屋子裡接受審訊。警察知道兩人有罪,但缺乏足夠的證據。警察告訴每個人: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刑一年;如果兩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兩人中一個坦白而另一個抵賴,坦白的放出去,抵賴的判十年。
-
外賣騎手事件背後,聊聊心理學的囚徒困境與「棉花糖實驗」
一是事件背後的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1950年梅裡爾·弗勒德(MerrillFlood)和梅爾文·德雷希爾(MelvinDresher)擬定出相關困境的理論,後來由顧問艾伯特·塔克(AlbertTucker)命名為「囚徒困境」。兩個共謀犯罪的人被關入監獄,不能互相溝通情況。
-
綜合素質評價如何量化 學生被評價的主觀性太強
臨沂師範學院作為2009年兩所試點院校之一,在剛剛結束的高考招生中,報考該校中文系的考生中有12人因為「綜合素質評價低」而又不服從志願調劑被退檔,同時也有剛上投檔線的考生因為「綜合素質評價高」被錄取。「高分退檔」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