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非現場祭掃 讓傳統節日更「清明」

2020-12-11 中國日報網

近日,民政部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為鞏固疫情防控成果,今年清明節大力推廣非現場的祭掃方式,包括網絡祭掃,推廣家庭追思,開展公益性的代祭服務等。

今年清明節假期,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在此情形下推廣非現場的祭掃方式具有特別的意義。為弘揚優良傳統、保護生態環境、培育文明新風,鞏固疫情防控持續向好形勢,我們每個人都當積極響應,自覺踐行,以文明祭祀寄託哀思,不聚集、不扎堆,防控疫情傳播。

推廣非現場的祭掃方式有利於鞏固疫情防控成果。經過一段時間艱苦努力,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境內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但境外疫情正在加劇蔓延,我國面臨境外疫情輸入風險大幅增加,「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要求不容放鬆懈怠。清明祭掃人員集聚,容易引發感染風險,因此推廣非現場的祭掃方式有利於更好地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社會公共安全,持續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推廣非現場的祭掃方式有利於消除火災風險隱患。一直以來,春季風乾物燥,是我國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多發期。清明節即將來臨,人民群眾焚香、燒紙、點蠟等各類祭祀增加,現場祭掃帶來的潛在火災風險隱患不難想見。事實上,全國各地每年因清明祭掃不規範燒紙、燃燭引發的火災更是時有發生。「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推廣非現場的祭掃方式無疑對於消除火災風險隱患,守護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推廣非現場的祭掃方式有利於推動文明低碳祭掃。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面對中華民族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緬懷先烈的傳統節日,如何既滿足公眾的祭掃需求,又防範好因人員流動和聚集帶來的疫情傳播風險,無論是對公眾,還是對相關部門都是一個考驗。顯然,以此為契機,推動形成文明低碳祭掃方式就是一個很好的選項。倡導網絡祭掃等文明低碳祭掃方式,樹立尊重生命、綠色文明的殯葬新風,讓傳統節日回歸清淨與文明。

緬懷先人,重於心不拘於形。一方面,可在家中通過家庭微信群、網絡追思會、製作思念卡、敬獻鮮花、書寫寄語等文明低碳祭掃方式進行祭奠。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雲祭掃」的方式,進行獻「花」、「鞠躬」、撰寫留言表達思念等操作緬懷親人。此外,還可委託公墓、殯儀館等代為祭奠先人。讓我們每個人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共度一個健康節儉綠色安全的清明節。(南方網李建)

來源:南方網

相關焦點

  • 上元、端午、中元、祈圓……除了清明冬至,還有這些傳統節日適宜祭掃
    圖說:活動現場 李一能攝說到祭奠先人的日子,大家都會想到清明和冬至,但事實上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祭祀日可遠不止這兩個。今天上午10點,隨著一場濃濃傳統風祭禮,拉開了2020年「六大民俗節日錯時祭掃聯動周」端午節公祭的序幕。那六大民俗節日分別是哪些呢?除了清明與冬至,還有上元節、端午節、中元節、祈圓節。自秦漢以來,墓祭活動祭祀時間也漸趨相對集中。
  • 佛山市民響應號召文明祭掃:別樣清明一樣情
    受疫情影響,佛山於3月18日發布全市各類場所暫停現場祭掃活動的通告。一時間,網絡祭掃、居家追思、鮮花代祭等文明祭掃成為市民緬懷先人的「首選」方式。就連以往普遍選擇清明上山祭拜或在村中祠堂焚香祭掃的廣大村民也自覺不聚集,不現場祭祀、不踏青祭拜,以文明祭掃的形式遙寄對親人的哀思。
  • 江蘇揚州:市民錯峰祭掃鮮花換紙錢 這個清明更文明
    在茅山公墓,記者遇到張先生一家三人,他說:「我覺得無論哪一天祭掃,對親人的哀思是不變的,重要的是心意,而不是日期。現在疫情防控還沒有到放鬆的時候,等疫情過了再來祭掃也是個好選擇!」  「其實這麼多年我們一直在倡導錯峰祭掃,不一定要等到清明當天,端午、中元等傳統民俗節日都可祭掃。」雙墩墓園相關負責人說。
  • 杭州發布清明祭掃通告:現場祭掃需預約
    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關於2020年清明安全祭掃管理服務的通告》,倡導市民綠色祭掃,現場祭掃需預約,每個墓位限約3人,暫停組織群眾集中祭掃。去年清明期間,杭州市現場祭掃人員達580餘萬人次。
  • 綠色祭掃,讓這個清明節更「清明」
    春深處,柳梢青,清明至。與往年相比,今年清明期間,祭掃方式更趨多元,鮮花祭祀、集體代祭、網絡祭祀等綠色祭祀新風興起。為文明有序開展清明節祭掃,柯橋區積極推行雲端祭奠、免費代客祭掃等服務,為這個特殊的春天增添了一道文明新風景。
  • 【司法溫馨提示】清明將至,你需要這份「祭掃指南」!
    【司法溫馨提示】清明將至,你需要這份「祭掃指南」!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
  • 清明節全國非現場祭掃方式有哪些 各地掃墓規定
    清明節全國非現場祭掃方式有哪些 各地掃墓規定  根據民政部的要求,今年清明期間,各地推出多種非現場祭掃方式。在上海,當地民政部門鼓勵和倡導大家採用網絡和集體祭掃的方式緬懷親人。  上海清明共祭 今年雲上首播  自2009年以來,上海市社會各界清明感恩典禮已舉辦十年,而今年儀式首次以無人員聚集、線下舉辦、線上參與 的形式舉辦。  鳴鐘、誦文、鞠躬、獻花、敬茶、撫琴、折柳,共祭儀式從禮儀人員的儀態服飾、祭掃禮儀用品、儀程步驟等都制定了標準規範和紀念主題,使得傳統的集體紀念儀式升級為具有人文內涵和統一範式的「禮祭」。
  • 2020年清明節放假通知來了,多地暫停清明現場祭掃活動
    請廣大市民提前安排好工作生活,節日期間注意安全,減少外出,外岀佩戴口罩、做好防護、避免參加聚會和集體活動度過一個文明、平安的節日假期。多地暫停清明現場祭掃活動關於疫情期間暫停清明祭掃活動的通告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然嚴峻,防控工作仍處於關鍵期。
  • 民政部:今年清明鼓勵推廣多樣化祭掃方式
    4月1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副司長範瑜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目前「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要求不能放鬆,今年清明除了現場祭掃以外,倡導多樣化的祭掃方式。2020年3月28日,八寶山公墓的工作人員代人祭掃。
  • 清明假期定了!但上海人掃墓怎麼辦?據說雲祭掃、代祭掃都有了…
    上海福壽園今年清明推出了代客祭掃服務,4個價位的套餐,從35元到399元,祭掃日期、供品、供花乃至工作人員的著裝,均可預約定製。據工作人員介紹,3月9日功能上線至今,至今已經接到了100多個訂單。周雲華 上海望仙安息園黨支部書記:清明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一個節日,在這個特殊情況下,我們要為廣大市民打開一扇窗。實際上,經過多年的宣傳和倡導,傳統掃墓的方式,正逐漸被"網上祭掃"等新興掃墓方式所替代。
  • 臺北陽明山清明祭掃即景:不變的是親情傳統
    交通部門在通往公墓的必經之路上設置交通管制,外來車輛一律不得繼續上山,附近停車場因此排起了等待車位的長龍,公交公司則開設了專門的接駁車,將祭掃人員免費接送至公墓。公墓位於陽明山深處,這裡遠離塵囂、環境清幽,蟲鳴鳥叫,綠樹成蔭。清明當天,前來祭掃的民眾數量眾多,他們手捧鮮花,提著大包小包的祭品上山。儘管接駁車一輛緊接一輛,但每輛車仍然坐得滿滿當當。
  • 「三原色」開啟清明祭掃新風尚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祭奠先人、慎終追遠的傳統節日,我國對傳統節日的重視也與日俱增。現如今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人民生產生活秩序逐漸恢復,但清明節期間,祭掃人員的流動和聚集會增加疫情傳播的風險。並且,傳統的祭祀方式也帶來了一些汙染環境、危害人身安全的隱患。
  • 清明雲端寄哀思②丨 網友:支持清明「雲祭掃」 不在形式在於心
    網上雲端寄哀思》為題,刊發了「清明雲端寄哀思」系列的首篇報導,同時發起互動徵集和網絡投票,倡導清明祭掃新風尚,在讀者中引發強烈反響,有讀者感慨清明祭掃不在形式而在於心,也有讀者積極響應:我已經跟孩子們說了,今年清明節,統一時間在家中追思。
  • 古田會議會址景區啟動清明文明祭掃
    活動期間,三家單位的志願者們深入古田景區和古田集鎮周邊的居民商戶中開展移風易俗、文明祭掃宣傳活動,向遊客和居民發放移風易俗倡議書,積極倡導文明祭奠、保護環境、厚養禮葬等文明新風,呼籲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堅持少出門、不聚會、戴口罩、勤洗手,提倡通過家庭悼念、鮮花祭奠、植樹祭奠、網絡祭奠、清掃墓碑、撰文追憶等現代文明祭祀方式來禮敬故人、寄託哀思,取消現場祭拜、踏青祭拜等集中祭掃
  • 清明述評②|清明節習俗因時而變,雲祭掃一樣寄託哀思
    年年歲歲有清明,今年清明又不同。以特殊形式共同哀悼我們的烈士和同胞,我們還要各自祭奠自己的親人,而今年的祭奠形式也將與以往有所差異。山東省民政廳日前印發《關於做好2020年清明節祭掃工作的通知》,明確暫停群體性祭掃、倡導網絡祭掃、提供代為祭掃、嚴格實行預約祭掃等具體措施。
  • 濱州:「雲祭掃」讓清明更清明
    今天是你離開的第29天……」清明節到了,網友們紛紛在濱州市「雲祭掃」平臺「祭」語追思去世的親人們。疫情未去,成千上萬的網友通過「雲祭掃」的方式「祭」錄故事,「祀」念故人,成為這個清明的新風尚。日前,濱州市委新冠肺炎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於加強清明節期間祭掃活動管理的公告》,倡導網絡祭掃和家庭追思,實行預約祭掃和代為祭掃,暫停群體性祭掃,倡導網絡祭掃和家庭追思。無盡思念應該被看見,溫暖故事應該被銘記。
  • 吃清明果!江西這些清明習俗和祭掃禁忌,你還記得多少?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重要的是認識先輩,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帶動後人,感悟人生的價值,保留可借鑑的新芽,弘揚正能量。清明節拜祭講輩分?
  • 正清明如何祭奠先人?雲祭掃、代客祭掃等祭掃新方式受歡迎
    【來源:澎湃新聞】上海福壽園代客祭掃現場。 上海福壽園 供圖 4月4日,清明節。 每年的清明,都是人們前往墓園掃墓祭奠先人的日子。今年清明期間,受疫情影響,上海倡導市民儘量不現場祭掃,同時推出「集體祭掃」「網絡祭掃」「代客祭掃」三項便民服務。對確有原因需要落葬、祭掃的市民,實行「預約落葬」「預約祭掃」。 當日,上海各墓園均按照提前預約情況,對現場祭掃進行嚴格了限流。而各墓園推出的網絡祭掃和代客祭掃服務,都受到了廣大市民的歡迎,成為人們當下祭奠先人的新選擇。
  • 清明預約祭掃首日 餘杭7000人現場祭掃!
    餘杭晨報原創 記者 童江平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今天是清明預約祭掃首日, 雖然天公不作美, 仍無法阻擋已預約的市民 對已逝親人的思念。
  • 雲端寄哀思,今年清明移動「5G+雲祭掃」即可預約
    清明節臨近,往年這個時候,不少人選擇在清明小長假期間返鄉祭掃。但受疫情影響,日前,浙江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暫停組織群眾集中祭掃、骨灰撒海等集體性活動,倡導群眾採取網絡祭掃等綠色文明安全祭掃方式。為配合疫情防控下的清明安全祭掃工作,浙江移動近期結合5G、雲計算等通信科技推出多項遠程網絡祭掃應用,包括5G「雲上燭光會」網絡祭奠系統、「5G+雲祭掃」平臺、遠程視頻委託祭掃等多種形式,既有助於避免聚集祭掃風險,又能幫助人們寄託哀思,營造安全、環保的祭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