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開展愛國衛生「淨餐館」專項行動工作以來,霑益區市場監管局踏實苦幹,攻克問題難點,突出特色亮點,11月26日,霑益區「淨餐館」達標率100%。
反覆排查,緊盯「硬問題」,逐漸達到標準。全區按照片區分為責任領導包保組,下設15個包保組,全局幹部職工掛包到戶,對城區和重點區域(炎方鄉)採用網絡化監管模式,對餐飲店類型、持照持證、衛生條件以及明廚亮灶等情況進行了全方位的排查,建立健全餐飲服務單位建檔分類管理,責任到人。對於難點問題,反覆督促整改,做到「不整改完成,堅決不罷休」。
強化監管,緊繃「高壓線」,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嚴格「準入門檻」。嚴格按照《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規定許可條件和標準審批,強化許可監督管理,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的經營戶至少要配齊消毒設施、餐廚垃圾收集設施、冷藏設施、清洗設施,減少食品安全隱患。加強重點行業重點地段監管。重點加大對學校食堂、農貿市場旅遊景區、城鄉結合部等重點區域的監管頻次,加強對白酒、野生菌、草烏附子、飲用水、食品添加劑、一次性餐具的監督檢查力度和頻率,嚴厲打擊無證經營、使用地溝油、違法添加等違法違規行為,通過最嚴厲處罰來促使餐飲經營者逐步走上依法規範經營行為的軌道。
突出亮點,打造「排頭兵」,以點帶面全輻射。一是以示範街餐飲服務單為模板,逐漸輻射其他區域達到標準。打造「淨餐館」示範店,各鄉鎮、街道市場監管所在轄區挑選出餐飲示範店,相互評比、相互學習,通過典型示範引領,提高餐飲經營者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全面帶動全縣餐飲服務單位積極參與改造提升,助推「淨餐館」專項行動上臺階、全區餐飲業服務上水平。二是積極推行明廚亮灶,以「明的是人心 亮的是責任」為主題,打造霑益區特色明廚亮灶。根據餐飲服務經營戶布局特點採取「隔斷廚房、透明廚房、網絡廚房、視頻廚房」四種形式進行明廚亮灶,截至目前,「網絡明廚亮灶」共有145戶,所有學校食堂100%明廚亮灶,全區明廚亮灶率達到70%以上。三是對已達標的中型以上餐館,製作達標展示示意圖,將餐飲單位達標內容、達標情況在顯著位置展示,目前已在三家餐飲單位進行展示,其餘140戶中型以上餐館達標內容、達標情況正在製作中。
共同監管,落實「主責任」,逐漸實現共享共治。餐飲單位嚴把原輔料採購關,加強原輔料控制,加強過程管理,保證食品安全。嚴把關加工製作關,製作過程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汙染,要儘可能減少使用塑料容器,儘可能選擇不鏽鋼器具。嚴把餐飲具的清洗消毒關,大力推行物理消毒,每天做好消毒記錄;嚴把環境衛生關,環境衛生對餐飲來說是至關重要,關係到食品安全也關係到餐飲的品質和服務質量。每周五組織員工開展「大掃除大清潔」活動,常態化保持環境潔淨衛生。
培訓有力,宣傳「全方位」,營造社會監督氛圍。一是各(鎮、街道)開展「淨餐館」專項培訓11次,培訓人員1500餘人次,召集各成員單位和餐飲服務代表深刻講解淨餐館標準,讓「淨餐館」專項行動工作入心入腦。二是舉辦專題培訓班兩期,對學校食堂、餐飲企業從業人員300餘人進行了培訓。製作發放 「淨餐館」專項行動告知書2600份,餐飲服務單位全部與市場監管局籤訂「淨餐館」專項行動承諾書,進一步落實經營戶主體責任;向全區發出《拒絕餐飲浪費,培養節約習慣倡議書》;開展「誠信進萬家」活動,倡導餐飲單位樹立「誠信立業、文明經商」的經營理念,發放宣傳資料1000餘份。共發放「公勺公筷」公益廣告2000餘份,文明餐桌、節約糧食、公勺公筷桌牌及桌貼14000餘張,禁菸標識3000餘張,光碟行動、禁食野生動物、疫情防控等公益廣告4000餘張,發放餐飲消毒清潔記錄1800餘份,餐廚廢棄物記錄1800餘份;廚房分區管理標識牌2000餘份,明廚亮灶標識牌1000餘張,先後投入資金100餘萬元,讓「淨餐館」工作有資金保障。
通訊員: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