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英國1.5萬小留學生的歸國問題熱度不減反升。166位家長聯名要求政府包機接自己孩子回國,一石激起千層浪,輿論譁然,從一件簡單的歸國問題,嫣然已經上升到愛國問題,中西文化差異,中西教育環境優劣,貧富差距問題上來了。前面我已經談了貧富問題,今天我再談談「教育環境優劣問題」
這位媽媽,你說「我給孩子更好的環境有錯嗎」?沒錯!由於你這句話是建立在前一句「你們沒錢出國,就天天找藉口罵留學生。」的基礎之上的。可是扒開看這句話,其實,已經不是錯不錯的問題,而是對中國國家的認同問題。
這位媽媽,首先你說「你們沒錢,天天找藉口罵留學生」,不得不承認你很聰明也很愚蠢。聰明在於你把「留學生」們搬出來了,不加任何區分,拴在你這條船上,你可不要誣陷那些留學歸國,為祖國發展奉獻聰明才智的留學生,這表面看似聰明,其實又是愚蠢,因為這話一出,得罪了一部分你口中的「留學生」。再者,你說「你們天天找藉口罵」,這話放在平時掀不起風浪,可是放在疫情嚴重的今天,網友們有那麼閒嗎?還「天天找藉口」,都忙著「天天」盼著中國疫情結束,大人復工,孩子復學呢!誰有心思和心情「天天找藉口」呢?
這位媽媽,你說「我給孩子更好的環境有錯嗎?」有錯。你有錢找「更好的環境」是你的自由,可你不能言外之意,中國環境不好啊,我想你這個環境就是「教育環境」了,那中國現在千千萬萬待學的孩子,他們聽了不傷心嗎?
這位媽媽,今天我不想用中國傳統經典《論語》了,我用一下帶領中國人民建立新中國的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源頭之一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談到:
馬克思像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其實初中政治課會講的,不過你的孩子學不到了。這句話就是說,環境與人的改變是相互的,根本上在於人的實踐,也就是看人
這位媽媽,中國如今的教育環境真的不如英國嗎?是基礎教育不公平,教育資源不優越,教育設施不先進,教師水平不夠高?我想不出來是哪裡有問題。退一步講,「你有錢」,你的孩子可以在中國上貴族學校,享受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啊!而你為何不這樣做,孩子小小就送出去,尋求「更好的環境」,意圖何在?為了什麼?我不知道,也不想揣測。
這位媽媽,你也看到了,你口中所謂的「更好的環境」,當下已經烏煙瘴氣了,連英國王儲查爾斯的新冠病毒檢測都呈陽性了,首相更是提出了「群體免疫療法」犧牲60%的人,換取疫情的控制,死亡都逼近眼前了,還為了所謂自由,拒絕戴口罩。這樣的環境真的好嗎?再來看看你口中的「更好的環境」的對立面:中國的環境。中國基礎教育不可否認存在很大發展空間,而這不正是當代中國少年的大有可為之處嗎?不禁令我想起了梁啓超先生1900年寫下的《少年中國說》(節選):
可就是這樣的教育環境,不也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把中國發展到今天的模樣嘛!疫情爆發,中國在100天的時間內,就把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家疫情控制為零,與此同時,向世界數十個國家,提供抗疫援助,從醫療物資到醫護人員,這樣的大愛,這樣的負責任;明知道,境外輸入病例壓力增大,依舊國門未關,為了什麼,不就是把善良留給海外華人僑胞,讓他們看到身後有自己的祖國在。而今全是境外輸入病例,這樣舉國體制,全國上下一盤棋,戮力同心的環境,放眼全球,哪個國家能做的到?孰好孰壞,我想現實已經明白告訴你了。
這位媽媽,馬克思還說:「人創造了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也就是說,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改變是一致的,你只看到了環境對人的影響,而忽略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是忽視了最根本的原因,一個孩子將來能成為什麼人?不僅在於外部環境,更重要在於其自身發展。
這位媽媽,你不要激動,中國政府已表態:外交部和教育部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關愛留學生,為留學生服務、解決困難。望留學人員和家長認真權衡利弊,作出正確選擇。祖國永遠是我們海外公民的堅強後盾,這就是中國態度!
這位媽媽,你口中說「孩子是中國人」,何時是,能是多久,何為中國人:不是生在中國,也不是有中國國籍就是中國人,而是骨子裡有中國人的文化認同,文化血脈,才是真正的中國人!孩子在三觀形成的關鍵期,過早地接受西方文化的教育,他對中國傳統文化,血脈會有很深地認同嗎?如果沒有,你是怎麼想的呢?
這位媽媽:「更好的環境」不禁令我想起少年周恩來,面對國人被外強欺凌的真實環境,他發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今天的你口中的「孩子是中國人」,中國少年,真正的擔當和使命不應該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讀書嗎?立志創造更好的環境,而不是換個環境。
這位媽媽:我們不仇富,我們只是仇「為富不仁」;
這位媽媽:我們不羨慕你口中「更好的環境」,我們只是愛這片土地愛的深沉;
這位媽媽:到底「更好的環境」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