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留學生:到底「更好的環境」在哪裡?

2020-08-22 饅頭一哥

「就是看不慣別人有錢?自己沒錢出國,就天天找藉口罵留學生!我給孩子更好的環境有錯嗎? 現在疫情期間,孩子是中國人,讓孩子回國有什麼錯嗎?」這是一位小留學生媽媽懟的話。

最近幾天,英國1.5萬小留學生的歸國問題熱度不減反升。166位家長聯名要求政府包機接自己孩子回國,一石激起千層浪,輿論譁然,從一件簡單的歸國問題,嫣然已經上升到愛國問題,中西文化差異,中西教育環境優劣,貧富差距問題上來了。前面我已經談了貧富問題,今天我再談談「教育環境優劣問題」

這位媽媽,你說「我給孩子更好的環境有錯嗎」?沒錯!由於你這句話是建立在前一句「你們沒錢出國,就天天找藉口罵留學生。」的基礎之上的。可是扒開看這句話,其實,已經不是錯不錯的問題,而是對中國國家的認同問題。


這位媽媽,首先你說「你們沒錢,天天找藉口罵留學生」,不得不承認你很聰明也很愚蠢。聰明在於你把「留學生」們搬出來了,不加任何區分,拴在你這條船上,你可不要誣陷那些留學歸國,為祖國發展奉獻聰明才智的留學生,這表面看似聰明,其實又是愚蠢,因為這話一出,得罪了一部分你口中的「留學生」。再者,你說「你們天天找藉口罵」,這話放在平時掀不起風浪,可是放在疫情嚴重的今天,網友們有那麼閒嗎?還「天天找藉口」,都忙著「天天」盼著中國疫情結束,大人復工,孩子復學呢!誰有心思和心情「天天找藉口」呢?

這位媽媽,你說「我給孩子更好的環境有錯嗎?」有錯。你有錢找「更好的環境」是你的自由,可你不能言外之意,中國環境不好啊,我想你這個環境就是「教育環境」了,那中國現在千千萬萬待學的孩子,他們聽了不傷心嗎?


這位媽媽,今天我不想用中國傳統經典《論語》了,我用一下帶領中國人民建立新中國的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源頭之一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談到:

馬克思像

「關於環境和教育起改變作用的唯物主義學說忘記了:環境正是由人來改變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這種學說必然把社會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駕於社會之上。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併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其實初中政治課會講的,不過你的孩子學不到了。這句話就是說,環境與人的改變是相互的,根本上在於人的實踐,也就是看人

這位媽媽,中國如今的教育環境真的不如英國嗎?是基礎教育不公平,教育資源不優越,教育設施不先進,教師水平不夠高?我想不出來是哪裡有問題。退一步講,「你有錢」,你的孩子可以在中國上貴族學校,享受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啊!而你為何不這樣做,孩子小小就送出去,尋求「更好的環境」,意圖何在?為了什麼?我不知道,也不想揣測。


這位媽媽,你也看到了,你口中所謂的「更好的環境」,當下已經烏煙瘴氣了,連英國王儲查爾斯的新冠病毒檢測都呈陽性了,首相更是提出了「群體免疫療法」犧牲60%的人,換取疫情的控制,死亡都逼近眼前了,還為了所謂自由,拒絕戴口罩。這樣的環境真的好嗎?再來看看你口中的「更好的環境」的對立面:中國的環境。中國基礎教育不可否認存在很大發展空間,而這不正是當代中國少年的大有可為之處嗎?不禁令我想起了梁啓超先生1900年寫下的《少年中國說》(節選):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可就是這樣的教育環境,不也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把中國發展到今天的模樣嘛!疫情爆發,中國在100天的時間內,就把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家疫情控制為零,與此同時,向世界數十個國家,提供抗疫援助,從醫療物資到醫護人員,這樣的大愛,這樣的負責任;明知道,境外輸入病例壓力增大,依舊國門未關,為了什麼,不就是把善良留給海外華人僑胞,讓他們看到身後有自己的祖國在。而今全是境外輸入病例,這樣舉國體制,全國上下一盤棋,戮力同心的環境,放眼全球,哪個國家能做的到?孰好孰壞,我想現實已經明白告訴你了。

這位媽媽,馬克思還說:「人創造了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也就是說,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改變是一致的,你只看到了環境對人的影響,而忽略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是忽視了最根本的原因,一個孩子將來能成為什麼人?不僅在於外部環境,更重要在於其自身發展。


這位媽媽,你不要激動,中國政府已表態:外交部和教育部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關愛留學生,為留學生服務、解決困難。望留學人員和家長認真權衡利弊,作出正確選擇。祖國永遠是我們海外公民的堅強後盾,這就是中國態度

這位媽媽,你口中說「孩子是中國人」,何時是,能是多久,何為中國人:不是生在中國,也不是有中國國籍就是中國人,而是骨子裡有中國人的文化認同,文化血脈,才是真正的中國人!孩子在三觀形成的關鍵期,過早地接受西方文化的教育,他對中國傳統文化,血脈會有很深地認同嗎?如果沒有,你是怎麼想的呢?


這位媽媽:「更好的環境」不禁令我想起少年周恩來,面對國人被外強欺凌的真實環境,他發出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們今天的你口中的「孩子是中國人」,中國少年,真正的擔當和使命不應該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讀書嗎?立志創造更好的環境,而不是換個環境。

這位媽媽:我們不仇富,我們只是仇「為富不仁」;

這位媽媽:我們不羨慕你口中「更好的環境」,我們只是愛這片土地愛的深沉;

這位媽媽:到底「更好的環境」在哪裡?

這位媽媽:我們接了你孩子,疫情結束,孩子又跑到英國去,有什麼用?

相關焦點

  • 戀愛觀如此開放的今天,留學生到底哪裡吸引了女大學生?
    我們不禁會問:「在愛情觀日益開放的今天,留學生到底哪裡吸引了女大學生?」隨著國際交流日益密切,很多大學中時常會出現外國友人的身影並以黑膚色居多,他們來自不同國家的不同地區,作為留學生在國內大學受教。他們往往能很快適應中華文化的生活方式,並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年輕漂亮的女大學生作為戀愛對象,那麼問題來了,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到底哪裡吸引了女大學生呢?
  • 「回流」的小留學生,他們的出路在哪裡?
    因為疫情原因回國的留學生大軍中,有一個群體格外讓人揪心——這就是未成年的「小留學生」。 我們很多人都看過這幾張照片:孩子小小的身軀,穿著不合身的防護服,步履蹣跚地走在機場,他們可以說是「見證歷史」的一代,儘管身在其中,是多麼的煎熬。
  • 英國鍍金回國月薪縮水7000,所以留學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在她看來自己只是想要一份「工作地點在北京,合理的實習時間後能轉正,有升職空間,稅後薪資不低於6000元,並且能落戶」的工作而已,「如果這些都達不到,那出國留學的意義在哪裡?」既然變現那麼困難,為什麼還有人堅持留學?還有多少人選擇出國深造?
  • 留學生的處境到底有多難?
    那就是,留學生現在的處境到底有多難。前段時間,因為幾個回國避難還要「裝大爺」的留學生,搞得全民對回國的華人群體都特別敵視。但有一說一,並不是所有回國的留學生都是老鼠屎。 比如說這位留學生。她在2月底前往德國後,自行隔離14天。
  • 衡水中學到底好在哪裡,為什麼能做到如此高的升學率?答案是環境
    環境,真的很重要。你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你的將來。衡水中學到底好在哪裡?為什麼能做到如此高的升學率?答案,其實就只有兩個字:環境。衡水中學在環境上的投入,可謂是不遺餘力。這個環境,不是說校園要修得多麼高大,學校要做多少面子工程。
  • 「小留學生」的「親爹親媽」,到底是什麼身份?無外乎這5種人!
    轉自說教育小留學生家長一覽:大家比較關注的是「小留學生的家長到底是什麼身份」?我總結了一下周邊的留學生案例,以及在新聞上看到的情況,無外乎也就這5種!星二代第一種:明星的子女!明星家的孩子上學真的是「非比尋常」!
  • 恨國留學生「許可馨」後續在哪裡?到底是誰在一手遮天?
    3個月前,在美國留學的留學生許可馨因其在網絡社交媒體上發布不當言論,辱罵國人和國家,引起眾怒上了熱搜,激起了廣大網友的一致聲討,幾乎一夜之間這個許可馨上了熱搜榜!
  • 到底是日本小偷多還是中國留學生太有錢?為什中國留學生遭盜竊?
    除此之外還有一起是中國留學生錢包丟失,何時丟失遺忘在哪裡本人不詳,內有信用卡、身份證及3萬日元,尚未找到。為什麼中國留學生的個人財務多次被盜,到底是什麼原因?是日本小偷多還是有什麼原因?而且專盯中國留學生!帶著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長時間,作為教師眼下是告訴留學生保護的財務重要呢,還是加強道德法制教育不讓小偷不敢伸手重要呢?無論做學生校務翻譯還是在新生教育,個人財務管理都是每次宣講的重點,班主任、宿舍老師一再強調,甚至好多班級班主任早上例會都會檢查學生的錢包,防止學生隨身攜帶大量現金。但是還是有每個學期還是會有大額金錢被盜事件發生?這裡根源道理在哪裡?
  • 吸引了大批留學生的詹姆斯庫克大學,究竟好在哪裡?
    那麼接下來南昌留學雲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下吸引了大批留學生的詹姆斯庫克大學,究竟好在哪裡? 下面看看詹姆斯庫克大學究竟好在哪裡: 1.校內設備 學校宿舍可容納1400名學生,可提供各類住宿信息,包括校外房屋、公寓和合租房等等。 2.師資力量 詹姆斯庫克大學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 北美留學生網的好朋友王源來啦!我們是在美留學生,我們期待在未來與更好的自己相遇.
    「北美留學生網」,將竭盡全力把廣大華人的熱誠之心擰成一股繩,織成一張網,匯聚資源,連接你我。在留學的道路上,我們一直陪你成長、死磕到底。在2020年這場突然襲來的全球疫情期間,我們真切的體會到危機之中同學們的需求和那數以萬計留學生家庭在遠方的擔心。
  • 溫哥華小留學生疫情期間被逼搬家,中國爸媽干著急!
    而住家父母也是一頭霧水,家裡留學生數量確實並未超標,只能電話郵件來來回回去解釋申訴。這真是晴天霹靂,恰逢疫情反撲的時候,孩子一是經不起折騰,二是到哪裡能找到如此滿意的住家?遠在中國的親媽焦慮的睡不著覺,不停與Kelly的法定監護人聯繫,終於在交涉了兩天後,孩子們得以繼續住下去,而教育局工作人員始終沒有明確說明到底哪裡出了狀況。
  • 感受在日「小」留學生
    感受在日「小」留學生 紀錄片中有一集的題目叫《小小留學生》,真實深刻地講述了一名9歲的北京小女孩張素,同母親一起跟隨在東京工作的父親來到日本,在日本公立小學中學習和生活的感人故事。  在初到日本坐電車時,當被問及不懂日語害不害怕時,紀錄片的小主人公張素堅定地說:「不害怕。」那如果日本小朋友欺負你,你怎麼辦?她說:「用學習對付他們。」我著實詫異於這兩個答案,也為這個9歲小姑娘的堅毅感到驕傲。
  • 英國上萬名小留學生將包機接回國,從小留學算違背義務教育法嗎?
    由於都是未成年人,所以疫情爆發後,小留學生們,面臨學校關閉,無法住校,而由於本來基本上都在寄宿家庭,(此類寄宿家庭,多為英國退休大爺大媽,或者專業的寄宿公司)如今因為疫情,寄宿家庭自顧不暇,因此也無法繼續照看他們。因此去留都是問題,而最新消息是,我國將協助安排包機讓小留學生們回國。
  • 日本留學生,在哪裡,買什麼?
    、髮際線有點危險的文系博士生、立志進入任天堂的OTAKU、LDH十年老粉、自稱閔玧其的母親、東京IT公司社畜、不動產中介大哥、全職代購主婦等多位在日一年以上人士,收集了他們的在日購(敗)物(家)經(悔)驗(恨),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幫助各位即將赴日的學生們更好地適應留學生活。
  • 在英中國小留學生的寄宿生活:孤單是最大的敵人
    事實上,真正獲利者除了監護人與中介公司外,也有越來越多的住宿學校正鎖定外國小留學生為新招生目標,除了增加學校營利外並可擴展更大的國際市場。  嚴格的學校寄宿生活確實是讓小留學生的父母、監護人與中介人對孩童安全與食衣住行醫療上的照料大大減低擔憂。然而,寄宿學校的生活管理與宿舍媽媽/爸爸的素質又有多少人能實際了解?
  • 英美小留學生們開始「回流」了
    因為疫情原因回國的留學生大軍中,有一個群體格外讓人揪心——這就是未成年的「小留學生」。這些還沒有成年的小留學生們,是如何面對疫情的挑戰?回國後,在一系列政策的衝擊下,「進退兩難」的他們出路又在何方?今天,我們就來講講3位「小留學生」的選擇,從英國、美國回來的他們,都選擇了「回流」。
  • 首批從美接回小留學生解除隔離,令人意外的是他們表示要報效祖國
    網民們都會質疑:他們對於中國,自己的祖國到底有多少情感?這一路他們到底經歷了哪些「愛國主義教育」,這要從他們回來的那一刻說起。其中一位回來的小留學生劉若琳就是其中一員,她穿了兩天防護服後,手中脫皮起泡,自己在裡面悶著難受,而穿了兩天後的防護服都已經開始發臭了!
  • 一個社會學博士發問,小留學生家長,送小孩子出國,到底是為何?
    近日來一個熱門話題在網絡上不斷出現,這就是滯留在英國的小留學生的回國問題,一部分小留學生要求中國政府出面,承租包機接其子女回國。愛子之心人人有之,單從這一點而言無可非議,但是政府作出決策要考慮方方面面的因素和可能,這不是我們打的或包車,有錢就行,這是關乎兩國航空,甚至外交事宜,不是有錢任性就能解決的問題。
  • 留學準備之英國語言文化篇|一份適合小留學生的節目推薦合集
    那麼小留學生們的學習計劃也要提上日程了,抓緊時間為留學英國做好準備。今天小留就給大家帶來一份適合中小學生們觀看的英國語言文化類節目合集。這些節目以有趣新穎的形式將英國文化娓娓道出,簡單易懂,幫助小留學生更好了解自己即將留學的這個國家,同時幫助小留學生學好英式英語,提前為留學做好準備。
  • 【策論】拋開「外國人」身份,如何讓留學生更好地做「學生」?
    《綱要》指明了「進一步擴大外國留學生規模」的總體思路並提出「優化來華留學人員結構」、「增加中國政府獎學金數量」等具體措施。2015年10月,國務院頒布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方案》指出要推進國際交流合作,「營造良好的國際化教學科研環境...切實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樹立中國大學的良好品牌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