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目前無任何「國標規定」限制兒童乘坐汽車副駕駛位,網傳「12周歲以下兒童不能乘坐副駕駛」是沒有規則依據的;只有摩託車後座位不可以攜帶12周歲以下的兒童,這是絕對硬性的規定。
其次部分汽車保有量比較大,且汽車文化與交通相對發達的城市,對於兒童座椅以及兒童乘坐副駕駛位有地方性規定;比如在上海駕車就要對兒童乘坐汽車進行監督管理,所以標準答案應參考地方規定或諮詢地方的「車輛管理所」。
原車安全帶&兒童
汽車安全帶是按照成人標準設計,兒童不宜使用。原車安全帶分為兩類,前排與後排兩側多為「三點式·安全帶」,後排中間座位多為「兩點式·安全帶」。所謂兩點式指攔腰保護,說白了就是從左側到右側拉一條線,在汽車碰撞時通過安全帶拉住腰部實現是約束;這種結構的安全帶並不適合兒童使用,因為兒童的骨骼發育尚不健全,在巨大的撞擊力下很有可能損傷腰部。
「三點式·安全帶」對於成年人而言保護會更全面,因為多出一條上半身的「斜拉帶」,在碰撞中可以約束上半身的前傾。然而這種結構更不適合兒童或身高比較低矮的人士使用,因為斜拉帶對於成人而言會從肩部穿過,而對於兒童而言則會主要約束【頸部】!汽車在碰撞過程中幾乎瞬間的停止,會造成駕乘人員以巨大的慣性作用力前移,安全帶施加的反作用力則會出現「割喉」的情況。
為什麼建議(或要求)使用安全座椅
原車安全帶的不適用不再贅述不用安全帶或由成人環保更危險車輛在行駛的過程中是人與車的共同移動,此時可將「人車」視為一個整體。但畢竟人與車不是黏在一起的,汽車在碰撞瞬間停車的過程中,人仍然以非常高的速度「移動著」;如沒有安全帶的約束,駕乘人員則100%會飛向撞擊方向,其危險程度可參考下文。
「時速×質量=作用力」!套用這一公式可以計算出風險係數,今天的兒童營養攝入普遍比較理想,體重就按照30公斤為參考吧。汽車碰撞測試以50km/h的時速標準,很多人認為這個速度真的不算快了,然而真的非常危險——50×30=1500kg,以【噸】來計量就是1.5噸!汽車在碰撞瞬間用原車可能「割喉」的安全帶約束兒童,後果會怎樣?成人環抱兒童想要在碰撞瞬間有效約束,「1.5T」的臂力是綠巨人嗎?
總結:雖然現行規定沒有對兒童乘坐副駕駛或者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做出硬性規定,但作為負責人的家長應該為孩子準備好。要知道規則的修改可能引起很多人的排斥,然而規則只是善意的告訴汽車用戶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孩子,有什麼理由排斥或者不遵守呢?建議有孩子的家庭都配備並引導孩子使用安全座椅,供參考。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責編:天和MCN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