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饞,忍不住吃了一頓火鍋,第二天便感覺屁股火辣辣的痛,完了,這折磨人又難以啟齒的痔瘡又犯了。
作為一個生過寶寶的媽媽,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生孩子很痛,剖腹產也很痛,但有一種痛會讓你坐立不安,難以啟齒,那就是產後痔瘡痛。
痔瘡就是人體直腸末端連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發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痔瘡生長在肛門緣,與肛門牢牢相連接。痔瘡分為:外痔、內痔和混合痔。
為什麼產婦容易得痔瘡?
很多寶媽在月子期間發現自己得了痔瘡,以為是生孩子後得的痔瘡,其實不然,痔瘡在孕期就已經形成。
1、隨著孕期的增加,子宮隨著胎兒的增長逐漸增大,直接壓迫直腸和血液的回流,從而導致痔瘡。
2、生產後飲食改變,活動減少,腸蠕動減慢,容易使大便乾燥,難以排除,形成痔瘡。
3、產後產婦久坐,會使肛門部位的靜脈血液回流減慢受阻,使這個部位的靜脈血管迂曲擴張,造成痔瘡。
4、產婦生產後,惡露遲遲不走,分泌物增多,常常刺激肛門,加重痔瘡。
我的痔瘡是在產後六個月的一天吃完一頓火鍋後爆發,剛開始輕微便血、癢、痛、異物感,此後一天天加重。一周後已經嚴重到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即便是給寶寶餵奶都覺得是如坐針氈。藥塗也塗了,吃也吃了就是沒有一點效果。最終去了專科醫院,醫生知道我是母乳媽媽後給我開了塗的、塞的、洗的、吃的一大堆藥並建議我在寶寶斷奶後來手術治療。
回家後在各種藥物的攻克下,痔瘡總算控制住了,半個月後出血、疼痛、異物感的症狀統統消失。我以為就這樣簡簡單單的治好了痔瘡,心情喜悅,飲食、作息都恢復了正常,這一切為下一次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產後得了痔瘡注意事項:
產後得了痔瘡很是麻煩,因為要母乳,很多藥物會通過乳汁影響寶寶,醫生能開的藥物選擇性很少,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就要格外注意。
1、多喝水,多吃粗纖維食物,多吃水果。忌口,千萬不能吃辛辣食物,比如蔥姜蒜、辣椒這些刺激性食物,不能喝咖啡、濃茶等。
2、每次大便後用溫水洗乾淨患處,再輕輕擦上痔瘡膏,稍加按摩。
3、每天早晚兩次溫水坐浴,先用開水的熱氣燻蒸患處,等水溫合適後再坐浴二十分鐘左右。
4、每天少坐、少站,適量運動。久坐是引發痔瘡的原因之一,痔瘡患者可以準備一個中空的坐墊,可以幫助肛門透氣、減輕肛周壓迫。
5、做提肛運動,提肛運動最好在早晚做,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肛運動就是在吸氣的時候肛門往上提縮,然後頂住氣停留三秒鐘,再慢慢往外呼,呼氣的時候放鬆肛門,如此算是一次提肛運動。
6、在每天清晨起床後空腹喝一杯蜂蜜水。蜂蜜水能起到潤腸的作用,避免大便乾燥,可以避免痔瘡的復發。
我的痔瘡之痛終於緩解了,我一顆警備的心也放鬆了,這一年來該吃吃該喝喝。沒想到就在半個月前吃完火鍋後的第二天,一大早起床後就感覺屁股癢、痛、異物感。我知道麻煩又來了,痔瘡復發了,而且比去年那次更嚴重、更厲害。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藥物轟炸,吃、塗、塞、洗的藥全用上了,可半個月過去了,痔瘡並沒有好轉跡象。
痔瘡為什麼每復發一次就嚴重一次?
1、痔瘡在得到緩解以後症狀消失了,我們自認為是好了,沒有選擇積極的繼續去治療,而是選擇放棄,結果小病拖成了大病,創面越來越大。
2、忌不住口、典型的好了傷疤忘了痛,吃飯無辣不歡,導致痔瘡反覆發作。
3、照顧寶寶時久坐、久站,得不到休息容易復發。
結語:為了避免在產後患痔瘡,在懷孕期就應該注意飲食、適當運動,軟化大便,使大便不乾結,排便順暢。生產後注意不要久坐、久站、忌口,痔瘡患後要堅持治療,不要見好就收避免二次復發,實在嚴重者可手術治療。
寶寶一歲半了,等斷奶後我也打算找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去把我這難以啟齒的痛給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