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後,不能啟齒的痛

2020-12-24 夏天媽媽Ada

嘴饞,忍不住吃了一頓火鍋,第二天便感覺屁股火辣辣的痛,完了,這折磨人又難以啟齒的痔瘡又犯了。

作為一個生過寶寶的媽媽,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生孩子很痛,剖腹產也很痛,但有一種痛會讓你坐立不安,難以啟齒,那就是產後痔瘡痛。

痔瘡就是人體直腸末端連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發生擴張。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痔瘡生長在肛門緣,與肛門牢牢相連接。痔瘡分為:外痔、內痔和混合痔。

為什麼產婦容易得痔瘡?

很多寶媽在月子期間發現自己得了痔瘡,以為是生孩子後得的痔瘡,其實不然,痔瘡在孕期就已經形成。

1、隨著孕期的增加,子宮隨著胎兒的增長逐漸增大,直接壓迫直腸和血液的回流,從而導致痔瘡。

2、生產後飲食改變,活動減少,腸蠕動減慢,容易使大便乾燥,難以排除,形成痔瘡。

3、產後產婦久坐,會使肛門部位的靜脈血液回流減慢受阻,使這個部位的靜脈血管迂曲擴張,造成痔瘡。

4、產婦生產後,惡露遲遲不走,分泌物增多,常常刺激肛門,加重痔瘡。

我的痔瘡是在產後六個月的一天吃完一頓火鍋後爆發,剛開始輕微便血、癢、痛、異物感,此後一天天加重。一周後已經嚴重到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即便是給寶寶餵奶都覺得是如坐針氈。藥塗也塗了,吃也吃了就是沒有一點效果。最終去了專科醫院,醫生知道我是母乳媽媽後給我開了塗的、塞的、洗的、吃的一大堆藥並建議我在寶寶斷奶後來手術治療。

回家後在各種藥物的攻克下,痔瘡總算控制住了,半個月後出血、疼痛、異物感的症狀統統消失。我以為就這樣簡簡單單的治好了痔瘡,心情喜悅,飲食、作息都恢復了正常,這一切為下一次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產後得了痔瘡注意事項:

產後得了痔瘡很是麻煩,因為要母乳,很多藥物會通過乳汁影響寶寶,醫生能開的藥物選擇性很少,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就要格外注意。

1、多喝水,多吃粗纖維食物,多吃水果。忌口,千萬不能吃辛辣食物,比如蔥姜蒜、辣椒這些刺激性食物,不能喝咖啡、濃茶等。

2、每次大便後用溫水洗乾淨患處,再輕輕擦上痔瘡膏,稍加按摩。

3、每天早晚兩次溫水坐浴,先用開水的熱氣燻蒸患處,等水溫合適後再坐浴二十分鐘左右。

4、每天少坐、少站,適量運動。久坐是引發痔瘡的原因之一,痔瘡患者可以準備一個中空的坐墊,可以幫助肛門透氣、減輕肛周壓迫。

5、做提肛運動,提肛運動最好在早晚做,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肛運動就是在吸氣的時候肛門往上提縮,然後頂住氣停留三秒鐘,再慢慢往外呼,呼氣的時候放鬆肛門,如此算是一次提肛運動。

6、在每天清晨起床後空腹喝一杯蜂蜜水。蜂蜜水能起到潤腸的作用,避免大便乾燥,可以避免痔瘡的復發。

我的痔瘡之痛終於緩解了,我一顆警備的心也放鬆了,這一年來該吃吃該喝喝。沒想到就在半個月前吃完火鍋後的第二天,一大早起床後就感覺屁股癢、痛、異物感。我知道麻煩又來了,痔瘡復發了,而且比去年那次更嚴重、更厲害。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藥物轟炸,吃、塗、塞、洗的藥全用上了,可半個月過去了,痔瘡並沒有好轉跡象。

痔瘡為什麼每復發一次就嚴重一次?

1、痔瘡在得到緩解以後症狀消失了,我們自認為是好了,沒有選擇積極的繼續去治療,而是選擇放棄,結果小病拖成了大病,創面越來越大。

2、忌不住口、典型的好了傷疤忘了痛,吃飯無辣不歡,導致痔瘡反覆發作。

3、照顧寶寶時久坐、久站,得不到休息容易復發。

結語:為了避免在產後患痔瘡,在懷孕期就應該注意飲食、適當運動,軟化大便,使大便不乾結,排便順暢。生產後注意不要久坐、久站、忌口,痔瘡患後要堅持治療,不要見好就收避免二次復發,實在嚴重者可手術治療。

寶寶一歲半了,等斷奶後我也打算找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去把我這難以啟齒的痛給解決了。

相關焦點

  • 專家支招:如何解決生娃後的各種痛
    專家支招:如何解決生娃後的各種痛 平時生活中,很多寶媽會感慨生娃好痛,自己為此受盡折磨。其實,生完寶寶後,各種小疼痛也不少。新媽媽如何應對這些疼痛呢?快來和小編學學吧。
  • 走路生下了個娃?生娃如母雞生蛋,網友:同是生娃,為啥我這麼痛
    看到產婦這麼快速的分娩過程,很多網友表示羨慕:人家走走路就能把就孩子生出來,為啥我卻痛了三天三夜?還有的網友說:如果走走路就能把娃生出來,那我寧願天天走路,也不願意痛得死去活來。對於分娩的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感同身受,每個產婦對這種痛都有不同的描述,有的說痛不欲生,有的說五馬分屍,還有的用生不如死來形容。生娃到底為啥會痛呢?宮縮陣痛。
  • 剖腹產生娃,第二次會比第一次更痛,了解原因後產婦就釋然了
    文|好孕姐堂姐生二胎的時候,我去醫院探望,堂姐正是經歷宮縮之痛,看著她滿頭大汗難受的模樣。當時我還疑惑,我幾個月之前也剛經歷了生產之痛。雖說產前陣痛很難捱,不過產後宮縮我基本都是沒感覺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痛感確實很低,也完全在我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
  • 「我再也不生了」一年後寶媽又來生娃,為啥女人好了傷疤忘了痛?
    她們的回答大多是:「給再多錢也不生了,太遭罪。」也有些寶媽表示:「生一個都帶不過來,生兩個不是找罪受嗎?」但事實是,晚則三五年,早則一年後,這些當初信誓旦旦說「我再也不生了」的寶媽,又會捲土重來,重新到醫院經歷生產的苦。
  • 為什麼晚上生娃更痛?真相是……
    B媽:我生了3胎,本以為越生越容易,結果是,的確一胎比一胎生的快,但是一胎比一胎疼啊!  C媽:我一胎是白天生的,感覺疼。二胎是在深夜3點生下的娃,感覺比白天疼多了。  D媽:我也是,半夜生娃本來就很累了,還要使勁用力生,快虛脫的節奏!
  • 這件事比生娃還要痛100倍,也許你正在經歷……
    可是在生了孩子後,才發現女人永遠沒有最痛只有更痛,原來真的還有比生孩子更痛苦的事啊……給孩子餵奶,你經歷過的那些痛但實際上,哺乳期有太多想像不到的痛,分分鐘讓你刷新認知:生娃好歹還能無痛,餵奶連止痛藥都不能吃,想想都好絕望啊!
  • 章子怡都怕的「比生娃還痛的開奶痛」,一套「加減乘除」法來應對
    開奶痛是每個母乳媽媽的噩夢。就連章子怡,拍電影《臥虎藏龍》和楊紫瓊對打,指甲被掀飛,手指在雪地裡冰敷下就繼續拍的拼命三郎,也畏懼這個「最摧殘的酷刑」,把開奶稱為「痛不欲生,比生娃還痛」。母乳對大人、小孩都有很多好處。
  • 順產最痛嗎?其實這種痛比生娃還要痛,希望你沒有遇到過
    順產最痛嗎?其實這種痛比生娃還要痛,希望你沒有遇到過!經歷過生孩子的女人,總會說這是她經歷過最痛的一件事,也是一生中最痛的一件事了,女人生孩子,要忍受十二級的疼痛,可見有多麼疼。不過還有人認為順產並不是最痛的!而是這件事——手剝胎盤。
  • 生個啥娃都是命,多麼痛的領悟!
    懷我家閨女那會兒,覺得我家這個生下來,不論男孩兒還是女孩兒,將來智商一定不會低,我和她爸怎麼也算是受過高等教育,也算是我們那的百裡挑一。孩子生下來,果然,連哭聲都比別人大,醫院裡那三天,每天晚上就她的哭聲隔著樓道都能聽到。40天醫院複查,醫生說這孩子發育的真好,剛出月子就抬頭了,別人三個月才會的她一個月就會了。
  • 順產、剖腹的區別不知道,反正順產生了我女後再也不想生娃了
    32歲、第一胎,經歷前三個月的胞胎中後期還算一切順利,很快就到了預產期,這娃很有原則預產期當天早上5點破水,本來安排1月7號去醫院催生,想著6號再拾掇拾掇自己所以5號吃了家庭火鍋後就洗了澡頭也沒洗,結果5點左右上個廁所躺床上就破水了……就這樣頂著大油頭一家人著急忙慌往醫院趕。
  • 馬伊琍含淚轉發「陰道啞鈴」:揭開女性的難以啟齒的一面
    不知道你有沒有了解過什麼叫盆底肌障礙,而且根據調查顯示每生產過後的三個女人當中,就有一個女人會遭遇盆底肌障礙,盆底肌障礙你可能不知道是什麼,可這卻是很大一部分女人在產後難以啟齒的東西,也是她們這一生中的痛。
  • 順產開宮口從一指到十指,一張圖詮釋,難怪孕婦生娃痛得哭天搶地
    01順產「開一指」到「開十指」,一張圖詮釋清楚,難怪生娃會那麼痛>順產開宮口從一指到十指,產婦也經歷一指開到十指的痛,也是整個分娩過程中最痛的時刻。一般來說,女性的宮頸大約有3釐米的長度,當即將臨盆時,女性的子宮會有規律地收縮擴張,宮頸會慢慢消失,宮頸口慢慢的打開,從一指開到十指後,就可以分娩孩子生下來了。
  • 順產分娩痛?痛?痛?產科醫生:學會這幾招,生娃輕鬆又省力
    導讀:順產分娩痛?痛?痛?產科醫生:學會這幾招,生娃輕鬆又省力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順產分娩痛?痛?痛?產科醫生:學會這幾招,生娃輕鬆又省力!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章子怡稱產後「石頭奶」比生娃還痛,坐月子的這些痛,你還記得嗎
    閨蜜俊傑前段時間剛剛生下一個可愛的寶寶,在臨近產房前,心態還是很好的,一直都覺得生孩子這種痛忍忍就過去了,後面的好日子就要來了。可她恰恰沒想到的是,生孩子才僅僅是第一關。值得慶幸的是俊傑是順產,避免了剖腹產的噩夢。
  • 一天之中,這個時間點生娃最痛,趕上的產婦可要多受罪了
    都說女性懷孕後,就成了全家的重中之重,受到關心的程度也是無以復加的。在孕期的十個月裡,無論怎樣任性,家人一般都會無條件包容。在坐月子的一個月裡,除了要照顧寶寶的煩惱,自己也成了全家人的「掌中寶」,生怕因為一點疏忽留下後遺症。分娩時的疼痛根據時間不同,程度也不一樣話雖是這麼說,但懷孕仍是一件很受罪的是,分娩這個疼痛的環節可不能忽視。
  • 「為什麼不讓我打無痛」,順產生娃的痛,並不是女人本該承受
    圖片、文章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女人生孩子的痛,只有經歷過才能體會。十月懷胎的辛苦,只為等待小寶寶的降臨,而分娩帶來的痛苦,一些寶媽媽們是真的非常有感觸。這樣的一幕我看在眼裡,對那種痛苦身有感知,生娃的不易與心酸,家裡人要是不理解,對於一個孕婦來說,能夠絕望到深淵。曾經陝西榆林市產婦馬茸茸因產痛跳樓自殺的事情,就已經鬧的沸沸揚揚了,在中國無痛分娩不到10%,在歐美國家已經高達80%以上。
  • 未婚女單位體檢遭「破處」 遇難以啟齒之痛(組圖)
    未婚女單位體檢遭「破處」 遇難以啟齒之痛 資料圖片但是,就在檢查過程中,出現了意外……  小王:「非常痛苦,不知道用的什麼東西,用擴陰器一類的東西,塞到體內,我當時非常痛,痛的不行,我當時就大叫,我說我第一次,她完全不聽我的,而且非常兇我,說你叫什麼叫。」  小王說,檢查結束了身體裡不舒服的感覺越來越明顯,甚至出現了流血症狀。給她進行婦科檢查的醫生安慰她,對她的傷口做了簡單消毒。
  • 【五月初生季】生完二胎後有一種痛叫子宮收縮
    作者:寶寶知道紫羅蘭鈴鐺產後子宮收縮,大多數順產媽媽都知道,就是生產後子宮會縮成硬梆梆的一個疙瘩。女人在懷孕期間,子宮被撐大近20倍,因此產後坐月子期間子宮收縮的好不好也是非常重要的。生完宸哥兒那時候,對於子宮收縮沒什麼感覺,只是知道肚子裡有個疙瘩,聽醫生的話一直揉那個塊就好了,沒有什麼痛感。可是生完舒妞後,我是被這個叫子宮收縮的痛折磨的苦不堪言。第一天還好,第二天開始,只要那個疙瘩硬起來,我便痛的縮成一團,而且頻率不是一般的高。後來有了奶水,妞一吸奶,我就開始痛。
  • 過來寶媽表示:生娃不只有痛,這三種「爽」感十分難忘,你有嗎?
    如今對於分娩知識的普及,很多準媽媽對於生產痛還是做好了心理準備的,但在實際情況下,生產的過程除了痛,產婦還會有一些其他的感受。據閨蜜說:之前總聽說生娃十分痛,把自己嚇得不輕,但後來親身經歷了之後才發現,生孩子的過程並非之後痛感,還有幾個瞬間讓人感覺特別的舒服,甚至感覺很「爽」。
  • 孕婦生娃13天後,上廁所排出「一塊肉」,醫生痛批丈夫不稱職
    但也有少部分寶媽,由於家庭環境的原因,在月子期間無人照顧,只能獨自一人帶娃坐月子,忙活各種家務活。本來剛生完孩子之後就挺辛苦,月子也不能好好坐,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孕婦生娃13天後,上廁所排出「一塊肉」,醫生痛批丈夫不稱職小琪是一位90後新手準媽媽,與丈夫結婚不久就順利懷上寶寶,從懷孕到生產,一直都是她自己一個人照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