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博伊斯:重新定義雕塑的概念

2020-12-24 澎湃新聞

約瑟夫·博伊斯:重新定義雕塑的概念

2019-08-31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YT新媒體 YT新媒體

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年在德國克雷菲爾德出生。作為一名德國藝術家兼激進分子,博伊斯通過一系列企圖改變社會的行動,重新定義了雕塑的概念。這些行動包括行為藝術、裝置藝術、偶發藝術、繪畫和教學等。通過這些創作,博伊斯力圖解放觀看者的創造力。

《油脂椅》(Fat chair) , 1964

《被包裹的鋼琴和鮮紅的十字》(Infiltration for Piano)

《包》(The Pack) , 1969

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

(文中圖片來自:wikiart)

- E N D -

▼點擊閱讀原文探索更多故事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當全球問題不可避免,「社會雕塑」家博伊斯會怎麼做?
    而曾經提出「人人都是藝術家」的約瑟夫・博伊斯,早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已經意識到今後將頻發的社會問題。這位精力旺盛的藝術家醉心於社會政治活動,雄心勃勃,力圖用「社會雕塑」概念改變世界,解決社會問題。
  • 見者的書信:約瑟夫·博伊斯×白南準在昊美術館舉行
    其中創作於1970-1983年之間的7組玻璃展櫃是該部分最能展現博伊斯「社會雕塑」藝術理念的裝置作品;行為藝術錄像《歐亞大陸》(EURASIENSTAB, 1967)和《如何向死兔子講解繪畫》(How to Explain Pictures to a Dead Hare, 1965)也深刻傳達了藝術家的理念。
  • 博伊斯與白南準 遇見兩場藝術奇蹟
    約瑟夫·博伊斯和白南準是公認的藝術大師。   約瑟夫·博伊斯   白南準在《博伊斯之聲》中網羅了文獻、照片、雕塑、表演影像,以及博伊斯去世後的資料,以此來重新審視自已與博伊斯之間的友誼。1961年,兩人在科隆的Sumela Gallery第一次相遇,兩年後,他們一起公開表演《西伯利亞交響曲》,1965年又參與「激浪派」具有紀念碑意義的表演《24小時偶發》。
  • 我與博伊斯·周嘯虎@昊美術館
    1986年1月23日,在紙媒時代頻繁挑動熱議的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在德國闔然逝去。當時的中國大陸,正值全民熱切尋求文化啟蒙的階段。在美術界,「85新潮美術」方興未艾,勞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的展覽在兩個月前剛剛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前衛青年們被「現成品」可以成為藝術品這樣的理念和範例所鼓舞。
  • 博伊斯:人人都是藝術家
    實際上,博伊斯抱著兔子,臉上塗抹著蜂蜜的時候,就是來自於自己被韃靼人拯救的經歷,當時韃靼人就用蜂蜜和動物的毛皮為他治療和取暖,讓他對熱有了一種終生難忘的印象,這種印象遠遠不能用一個溫度就能說清楚。於是,他的藝術就起於這些對身邊事物的重新認識和描述。
  • TANC | 預言未來的「能士」們:在昊美術館,白南準遇見博伊斯
    「博伊斯的作品裡從來沒有過白南準,但是白南準的作品裡一直出現博伊斯」,白南準生前長期的合作夥伴、工作室助手李正成(Lee Jung Sung)向《藝術新聞/中文版》指出,例如博伊斯標誌性的毛氈帽等元素頻繁出現在白南準的作品裡。
  • 我們喜歡或不喜歡的博伊斯
    上世紀70年代初,博伊斯在卡塞爾文獻展期間完成了行為裝置:「一百天的對話」,他跟人談了100天,其間用到大量黑板來書寫,最後這些黑板一併付諸展出。「幾十塊黑板放在地上,極為動人,寓意深刻。」北京大學視覺與圖像研究中心主任朱青生告訴本刊。在他看來,這是博伊斯相當激動人心的一次行為。作為國內最早開始博伊斯研究的學者,朱青生這次受邀擔任「社會雕塑:博伊斯在中國」的策展人。
  • 評展|博伊斯白南準「交集」的不足與史蒂芬·肖的攝影之路
    而相比一樓「活潑」的白南準,二樓所呈現的博伊斯則要「嚴肅」許多,博伊斯的部分以他一生中提出的最重要的五個概念、「人人都是藝術家」、「革命就是我們」、「社會雕塑」、「激浪與偶發」和「擴展的藝術概念」為線索,串聯起博伊斯的300多件作品(大部分是文獻資料與署名版數複製品)。
  • 「坐在沙發上」的世界美術館之旅:從倫勃朗看到博伊斯
    從倫勃朗的《夜巡》到博伊斯的「氈系列」,從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大型恐龍模型到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這些線上平臺將不同時空的藝術皆「收入囊中」。 巴黎奧賽博物館
  • 青空碧海間,享詩意棲居-三亞豪華別墅,重新定義奢華的生活概念
    玄關走進玄關,層疊有序的雕塑呼應錯落的吊燈,瞬間成為引人注目的魅力亮點,在脫離表面裝飾束縛後,建築在空間中自由遊走,動線、尺度、光線,都增加了視覺暖意,並重新定義奢華的生活概念,塑造別墅獨特性格與情感客廳
  • 《延禧攻略》男二許凱自罵「混蛋」,重新定義「家暴」概念!
    結果後腳許凱就自己發文重新定義「家暴」概念。前段時間馬蓉重新定義了「同事關係」,現在許凱又重新定義了「家暴」,只能說:你們語文學的真好。
  • 重新科學定義家庭教育概念,是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
    在文化自信背景下,針對當前家庭教育存在的現實問題,從而倡導新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新時代家庭教育概念的重新定義,是時代的召喚。為此、對家庭教育的概念必須重新定位、創新和重塑,是時代發展的需求,更是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需要。
  • 《以家人之名》重新定義家的概念,在你心裡什麼是家?
    《以家人之名》重新定義家的概念,在你心裡什麼是家?2020年08月19日 10:23:15      來源:衡陽之光    編輯:國產新劇《以家人之名》一經播出便連上熱搜也成了年輕朋友的飯後談資該劇講述了三個經歷過原生家庭傷痛的孩子組成了一個「非血緣關係」的新家庭劇中對家的概念進行了重新定義
  • 洛克王國:「博伊斯的信仰」詳解,平民玩家也能獲得「神寵」
    「博伊斯的信仰」詳解,平民也能獲得神寵洛克王國五月三日上架了新活動「博伊斯的信仰」,活動時間一直到五月二十三號結束,而玩家每天可以獲得十五點體力進行挑戰,當挑戰過活動對應的七位BOSS後,就可以獲得「博伊斯」這位神寵,筆者本期給大家帶來「博伊斯的信仰
  • 英國作家: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
    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是一位英國作家,他以一系列像《只是一個故事》和《叢林書》這樣的作品而聞名。他獲得了190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誰是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1865年12月30日出生於印度孟買。他在英國受教育,但在1882年回到了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