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 記者 喬楠)今天,在上海虹橋-北京首都的京滬航線上,東航正式發放全球首張無源型永久電子行李牌,這標誌著東航的全球行李跟蹤系統建設再創新紀錄,也標誌著我國智慧民航建設在行李運輸上的應用場景再拓新篇。
今天,首批領取到永久電子行李牌的旅客現場體驗了這項便捷操作。旅客在東航APP提前完成自助值機後,選擇行李託運,將電子行李牌靠近手機NFC(近場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目前大部分手機已具備)感應區進行數據感應,「滴滴」一聲,航班號、行李目的地等信息就會通過電子墨水顯示在永久電子行李牌上,用時僅需短短幾秒。隨後,旅客前往專櫃激活即可輕鬆完成整個行李託運過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電子行李牌的應用,一方面簡化了行李託運流程,顛覆了以往栓掛行李條、在登機牌上貼行李旅客聯等操作,旅客即使身在家中或路上,也能通過東航APP自助辦理行李託運手續。另一方面,藉助電子行李牌內置RFID識別晶片的準確追蹤功能,旅客可在東航APP隨時查詢自己託運行李的狀態。這一「黑科技」的助力,讓行李服務變得更加安全、高效和便捷。
目前,國際上航空領域主要採用「有源」電子行李牌,需配備供電電池,而東航電子行李牌首次採用「無源」設計,可反覆使用,不易損壞,永久跟隨旅客。此外,因其無需內置電池,運輸過程中不受航空安全和鋰電池運輸等限制,在防範風險的同時引領航空服務的再次升級,旅客操作也更加安全可靠。不僅如此,通過電子行李牌進行交互的數據都不會因天氣變化等外界因素而受損,防摔抗震,具有很大優勢。
與傳統的紙質行李牌相比,電子行李牌的使用能減少以往不乾膠行李條等一次性耗材的使用,這也是東航打造地面全流程「無紙化」服務,實現「綠色出行」的又一次舉措。在即將啟用的北京大興機場,東航也將全方位推行「無紙化」服務,旅客流方面採用人臉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徹底告別傳統乘機方式;而行李流方面,則啟用電子行李牌,讓旅客盡享智能、輕鬆的出行體驗。
全程定位,集成RFID技術,正申請國家專利
早在2017年,東航已開始著手搭建全流程行李追蹤系統,利用光學掃描技術對託運行李的位置進行實時追蹤。為了提高數據精確度,在不斷探索嘗試後,2019年1月,東航率先在虹橋-武漢航線上啟用RFID技術進行行李全程跟蹤,在國內民航系統首次實現行李「開口說話」。隨著RFID技術的日趨成熟,東航對其「最佳搭檔」電子行李牌的探索便應運而生。
目前,東航已計劃針對無源型永久電子行李牌的發明技術申請國家專利。
從7月8日起的20多天時間裡,東航已在上海虹橋、浦東機場、北京首都、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進行了永久電子行李牌密集性運行測試,並藉助北京大興機場綜合模擬演練契機,重點對永久電子行李牌的安全、性能、應急性等各方面進行全面測試,為此次首發做好充分準備。據悉,東航率先在京滬線上開放使用,未來,東航也將在更多樞紐機場及重要航線陸續開放電子行李牌,同時,計劃開啟個性化定製服務,通過打造個人專屬電子行李牌滿足旅客多樣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