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說過表內除法一,當中提到過。二年級上冊時乘法口訣過關了,現在學習除法是比較特心應手的。另外一個就是根據乘法口訣寫除法算式的問題。一般情況下根據乘法口訣是可以寫出兩個乘法算式和兩個除法算式的,比如:三五十五,可以寫出乘法算式3×5=15,5×3=15可以寫出除法算式15÷3=5,,15÷5=3。
但是特殊情況除外,比如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像這些就只能寫一個乘法算式和一個除法算式。比如:九九八十一,可以寫出一個乘法算式9×9=81,寫出一個除法算式81÷9=9。這方面學生要知道,要不以後做題時會出錯,比如判斷題:任何一個乘法口訣都可以寫出兩個乘法算式和兩個除法算式() 這是不對的,把兩個數一樣的乘法口訣忽略了。
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是乘法口訣的書寫,一句話:都是漢字。舉個例子:根據算式寫出相對應的乘法口訣,比如7×8=56,或者56÷8=7相對應的乘法口訣就是七八五十六,但是有些同學是在乘法口訣當中假如了數字,應該是七八五十六,他缺寫成七八56.。這種情況是有的,不過不多。
在做除法算式題時要根據該算式相對應的乘法口訣來解決問題。比如求算式商是多少,64÷8=()想口訣:八八六十四,八個八是64,把64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8。在做除法算式時大致都是這個思路。最後說說相應的應用題,和以後可能出現的錯誤情況。
第一個問題:學生識字水平和理解能力。舉個例子,一道應用題是這樣的:買了三盆鬱金香和一盆菊花一共付了35元,一盆菊花8元,問每盆鬱金香多少錢?
學生不理解過來問我,說這個35元是什麼意思?是全部的錢嗎?我有點蒙了便讓學生把題目讀一遍,出現兩個問題鬱金香的「鬱」不認識。付了35元的「付」不知道什麼意思。給學生解釋以後學生知道了,所有問題迎刃而解。我在想,假如說這是正規的考試,二年級考試也不用念題。學生在遇到類似的情況會怎麼解決呢?靠猜嗎?
第二個問題:讀題審題不認真,容易趕時間。舉個例子,張三有5元錢,李四比張三多2元。他們倆一共多少錢?部分同學直接5+2=7(元)答:一共7元。在卷子發下來再看時可能自己就發現了,原來是這個意思。這就是典型的讀題審題不認真,做題著急趕時間。
第三個問題:答案後邊的單位用錯,寫答時太過於簡單。在某些學生心目中好像什麼單位都是「個」一個兩個,導致做題時可能會不自覺的就用「個」做單位了,或者其他錯誤的。比如:說錢的問題,問還剩多少錢?極少數同學單位就用了「錢」,或者問還剩幾筐蘿蔔,某些學生會不自覺地用「個」做單位。
關於應用題最後的答,再三強調不能太過於簡單。比如問剩下沒讀完的書,需要幾天可以讀完。部分學生直接答:三天。可能跟平常做題的習慣有關吧,所以說一個好的習慣的養成對學生以後的發展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本人教育界小學生,只是把自己教學中的一些個人經驗與大家分享。說的不合適的地方請同行前輩多多批評。您的關注是對小河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