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飄著紛紛揚揚的細雨,青蛙已經開了演唱會,微風吹拂,非常愜意,此時此刻,正是學習的好時刻。胡老師就給大家分享一套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的測試卷,供大家學習使用。

表內除法這一章節內容主要學習了認識平均分,用乘法口訣求商以及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平均分這一內容旨在要求學生在分東西的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從平均分的操作過程來看,客觀上存在兩種情況:一是先確定要平均分的份數再分;二是先確定每一份要分得多少再分。

從整份試捲來看,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和實際操作,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體會第二種情況平均分的特點。比如第一大題的第1小題,「有15個風車,每3個一份,可以分成( )份,算式是多少?」旨在要求學生通過圈一圈、畫一畫、分一分的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成功解決問題的快樂,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這份試題許多題目與除法有關,主要讓學生認識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等內容,其中,除法的意義是本試題的考查重點。
整份試題經歷從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初步認識除法的含義,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除法是解決平均分問題的運算,除法含義的認知要在平均分操作的基礎上形成。試題中,多次讓學生進行平均分的習題練習,明確「平均分」的重要性,比如判斷題的第1小題「把9塊糖分給3個小朋友,用除法計算」,這道題忽略了「平均分」,只要在平均分的基礎上才能進行除法計算,考查了「平均分問題」,為學生認識除法的含義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
附:參考答案

試題中,還涉及了乘法口訣求商的問題,這份試題是在學生熟練掌握2-6的乘法口訣,理解了乘法含義的基礎上設計各種各樣的題型,進一步體會乘除法之間的相互關係和兩個除法算式之間的聯繫,提高乘法口訣求商的能力。

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聯繫,它們之間存在著互逆的關係,乘法是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運算。在除法裡,相同加數就好比每份數,相同加數的個數就相當於除法中的份數。在實際問題中,用乘法計算的問題也可以轉化成除法,用除法計算的問題,也可以轉化成乘法,比如,有一本故事書30頁,每天看5頁,幾天可以看完?就可以寫成( )×5=30,這也是方程思想的體現。

試卷的大多數習題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解決,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可見數學問題,於是學習興趣濃厚、信心倍增。

總之,練習應用是數學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培養數學應用意識的重要渠道。從整份試題來看,這份試題的習題設計具有基礎性、綜合性、發展性、應用性和趣味性的練習,促進學生內化用口訣求商的方法,發展學生的口算能力,感受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