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焦慮和煩躁的當代高中生背後,問題出在哪裡?

2020-12-13 澎湃新聞
高中生們正面臨著什麼樣的心理健康問題?

正在念高中的Tiffany在班級裡擔任著班長的職位,是老師和家長心中的好學生。初中時,她的成績一直排名年級前三。她還曾經在她們學校舉行的「小講師」比賽中獲得了「金牌小講師」的稱號。

「我暫時不想去上學了……

不久前,Tiffany竟然說出這句話。為什麼Tiffany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從初中到高中的過渡,青少年的心理也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念初中時,Tiffnay能夠保持優異的成績並且穩居年級前三。但當她在新環境裡遇到比她更優秀的同學,她再也無法保持年級前三的成績了。同學之間激烈的競爭、老師的高期望和來自父母的壓力,讓Tiffany不知如何處理。她被焦慮、煩燥和抑鬱的心情籠罩著,學習態度也慢慢變得消極。

然而Tiffany不是特例,心理健康問題早已成為困擾高中生學習和成長的主要原因。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四國高中生比較研究課題組2018年發布了《中美日韓四國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研究報告》。報告顯示中國高中生抑鬱情緒多發,且成績等學習問題是四國高中生精神壓力的首要來源。

心理健康問題在高中生身上主要表現為:抑鬱、焦慮、孤獨、憤怒。報告也顯示,四國高中生最近抑鬱情緒較多,次之是焦慮和孤獨,憤怒情緒最少;與其他三個國家比較,中國高中生的抑鬱情緒和表現最多,其次是憤怒。

高中生們為什麼會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1.學校教育環境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系教授及哲學系客座教授艾莉森·高普尼克在《園丁與木匠》中寫道:「孩子在學齡期最偉大、最具有挑戰性的轉變就是從以照顧者為核心的生活過渡到以同伴為中心的生活,這些同伴包括朋友和敵人、領導者和追隨者,以及將會主宰我們成年生活的愛人和競爭者。」因此,老師和同學在高中生成長階段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同的學校教育環境會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高中生的學習狀態,進而影響到他們的心理狀態。

在傳統應試教育中,學生們除了在學校的緊張課程之外,還會參與很多額外的課外輔導班。高中生們沒有時間去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而是一直專注應試課程。老師與學生的關係是一種「老師要我學」的狀態。「老師的權威性一直壓抑著學生,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並且有時候說話很難聽,會讓人聽著很不舒服,類似於嘲諷之類的語氣,這樣對於學生的心理會有很大傷害。」一位就讀於青島某公立高中的高中生說。

素質教育即是在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上,培養出一個會生活,會主動學習,能夠主動思考的人。在素質教育中,學生更多是通過小組討論或者動手實踐等方式來思考和學習。在素質教育中,師生關係平等。老師通常是以鼓勵的方式和學生對話,能夠傾聽每個學生的想法,也可以了解每個學生的長處和短處。

2.家庭環境

「什麼樣的家庭培養出什麼孩子。」提出這個觀點的老師來自於某青島國際學校,她對於教育有著很深的理解。家庭環境是學生們接觸的第一種學習環境也是學生們最開始接觸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會影響到學生們的成長。

有的父母存在「過度育兒」的情況,嘗試把孩子培養成一種特定的產品,像木匠在打造一把椅子一樣。就讀於威海市普高的於同學,她的自主學習能力很強並且在學校總是保持著班級前十的成績。在交流過程中,她說到:「我的父母已經給我規劃好了,我必須考到上海交通大學。如果我沒有考上,他們就會覺得白養我了。他們會幹涉到我的日常作業和學校的生活,他們覺得我學習一些藝術方面的特長都是沒用的,只有學習考上大學才是我應該做的事。如果我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他們就會挖苦我,諷刺我,甚至過分到罵我。」

她的人生一直都是在被父母規劃,這種「過度育兒」會導致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力的喪失。犯了一點錯誤便諷刺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會傷害到孩子們的自尊心,也會讓他們感到壓抑和不開心。

在「園丁式」的教育中,父母與孩子採用良性溝通和商量的方式進行交流。採用這種教育方式的父母更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而這樣會給他們帶來一種積極的心理影響。這樣的父母也更可能培養出獨立思考和能夠面對未知挑戰的孩子,他們像園丁一樣在院子裡種花,為孩子提供一個健康、強大、多樣的生態系統,讓他們自己創造有無限可能的未來。

對於哈爾濱市562名高中生進行關於有無父母陪伴他們心理健康的水平比較,將高中生出現的精神疾病,恐懼,焦慮和痛苦水平等計算得到一個總數。沒有父母陪伴的高中生總分在72.61±54.43,然而有父母陪伴的學生總分達到53.69±42.67。有父母陪伴的學生心理健康勝於那些沒有家長陪伴的學生心理健康。可見,那些沒有父母陪伴的同學很需要來自家庭的關心。

3.學生的性格和自我調節能力

性格比較內向的同學,往往缺乏和朋友、老師和家長的交流,不喜歡和別人打交道,因而更可能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一位曾經有過心理健康問題的普高在讀生說:「其實我在做事之前會考慮,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我會覺得這種事情說了出來別人會覺得我很矯情,我不是不喜歡和別人交流,只是有點打怵去交流。」Siona這樣評價之前內向的自己。

「他們有時候會用社交軟體去記錄一些自己的想法,他們不和別人說,自己也會一直去想。」在青島讀國際高中的學生說。

《中美日韓四國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研究報告》顯示,中國高中生的自我接納程度低於美國和韓國,只有62.9%的中國高中生表示「對現在的自己感到滿意」。高中生還沒有形成相對穩定的自我評價體系和自我調節能力,如果遭遇來自學業或者人際關係的壓力,可能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小梁同學在班級上的成績一般都是保持在前三名,對於她的老師來說掉出前三名就已經很差了。有一次學校舉行期末考試,因為考試發揮失常,她考了第五名的成績。由於這次考試的退步,她遭到了老師的批評,而老師的批評加重了她對於自己的否定和懷疑,讓她更加難受。

教育如何幫助高中生們改善她們的心理狀態?

「在普通高中,每個學生都要學習六門科目並且還是在老師的壓迫下被迫學習,每門科目的內容學的也很深。學生一個周只有半天的休息時間,沒有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學校需要提高老師們的教育質量,並且更多地注重學生素質教育這方面的培養,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和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學校需要適當給學生們一些休息時間,這樣不僅僅可以讓他們身心得到放鬆,也能讓他們有時間對於自己的未來確定一個目標。學校也需要正確引導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是強迫他們學習。」一位正在從事普高教學的數學老師建議,她也是一位普高二年級學生的家長。

「在國際高中,雖然有很多的休息時間,也有時間去發展的自己的興趣愛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學習,但是這裡的高中生也要學習相對4到5門AP/IB/AL課程需要學習語言課程,並且在申請大學之前還要做很多的活動,完成自己的個人陳述。這個漫長而困難的過程中,如果他們的父母不在他們身邊給他們關愛,他們的壓力會很大。在國際高中念書的學生以後都要出國留學,父母和老師應該更多和這些高中生進行溝通,幫助他們集中精力到學習上。」來自威海國際學校生活部的老師說道。

從這兩段對話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教育體制下,每個學生都在承受著不同的壓力。其實他們的壓力都是一樣大的,只不過方式不同。不同的教育方式都需要尋找可以幫助高中生們改善他們心理狀態的方法。

「父母要學會感受自己孩子的心理狀態,能夠針對自己孩子的性格和周圍的環境去不斷協助他調整學習的狀態。如果一個孩子有著很強的競爭意識,父母就應該給孩子多一點包容。如果一個孩子的競爭意識較弱,父母就要去幫助這個孩子樹立自信。」在青島國際學校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提到。

「雖然老師、家長可以幫助高中生們進行心理上的調節,但是他們也要注意自我調整,心態的調整。」就讀於威海普高高二的一位在校生認為。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心態決定成敗,跌倒之後站起來繼續奔跑。」Tiffany的媽媽說,她也是一位正在從事教育事業的老師。

-END-

文 | 湯慧敏

文獻參考:

1.數據來源:高中生心理問題比率,https://wenku.baidu.com/view/46d588d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8.html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3750cf6b88dc8b12c5c78c5917ca89d5318947a18e7f9386.html

2.國際高中學生心理健康,https://wenku.baidu.com/view/5ee25d16c5da50e2524d7fb9.html

3.高中生心理問題案例分析,http://blog.sina.com.cn/s/blog_af3fcc120102uw1z.html

4.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區別,https://wenku.baidu.com/view/b59ef0c39ec3d5bbfd0a74a5.html

5.應試教育vs素質教育,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6399211841427081&wfr=spider&for=pc

6.改善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https://wenku.baidu.com/view/d6bccee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d.html

7.家庭教育對孩子心理的影響,https://wenku.baidu.com/view/b35d5a725901020207409ceb.html

8.高中生的心理特徵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http://www.jlhs.net/DisplayInfo.jsp?pageID=11459&menuID=226

9.父母養育方式、父母離異對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41e5534119af0f93.html

10.紀錄片:中式學校,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260698/

相關焦點

  • 治療煩躁焦慮,煩躁抑鬱症,這幾點你知道嗎?
    929現代的生活,我們為了工作、賺錢、健康、伴侶、孩子等等問題焦慮著。這意味著,當大腦有一點空閒的時候,它似乎常常用焦慮來填滿。當你想要解決問題的時候,焦慮是有用的。但當焦慮僅僅讓我們不開心或者打擾了我們的正常生活的時候,它就不那麼有用了。針對煩躁焦慮,煩躁抑鬱症,該如何解決呢?
  • 高中生抑鬱不願上學,父母焦慮無助,看心理醫生如何化解難題
    孩子抑鬱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焦慮和無助!焦慮、無助會讓父母對孩子失去耐心,這會進一步加重孩子的抑鬱反應!小明是一位高中生,因為最近在學校裡被老師批評了,出現了強烈的自殺念頭,最後不得不請假回家!無助的媽媽帶小明來我門診諮詢!
  • 焦慮抑鬱怎麼辦?
    1、讓自己充實起來,出去走走,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看看電視,幽默故事,閒著無聊東想西想,沒煩惱都要想出煩惱。2、焦慮和抑鬱往往以某一個事件為導火索,但事件背後隱藏著我們處理問題,處理情緒的能力欠缺。所以心理諮詢和反觀自己成長自己是關鍵點。3、不要太看重自己的感受了。
  • 青少年心理 | 高中生常見的4個一般心理問題
    文|安羽心理諮詢高中生因其生理原因和青春期的變化,心理問題的發生率比其他年齡段要高,其心理問題的症狀表現也較為多樣和明顯。比如適應問題(新學校新班級)、性格孤僻、自我封閉、人際交往障礙、疑神疑鬼、行為怪異、抑鬱焦慮、強迫等等。
  • 如何正確應對煩躁乏力的焦慮情緒?
    如何正確應對煩躁乏力的焦慮情緒?人感覺煩躁乏力焦慮,第一時間應該先選擇去正規醫院檢查身體,如果檢查結果排除軀體性疾病,那麼一般情況下,就可以確定患上焦慮症了在求助心理諮詢師後症狀仍然沒有緩解的話,就要考慮輔助藥物治療。
  • 當你因焦慮而焦慮
    在快節奏和信息爆炸的現在,我們不少人經常焦慮,另外一些人抓住這份焦慮販賣焦慮。你發現嗎?一旦你因為某些事情而焦慮,那麼你會很容易因為這份焦慮而焦慮。當你冷靜下來看看自己,說不定會發現自己因為焦慮而焦慮,因為抑鬱而抑鬱,因為暴怒而內疚,而這份焦慮、抑鬱和內疚就是次生情緒。
  • 焦慮和抑鬱在心理學上的差異
    在心理健康知識越來越普及的今天,我們經常會聽到焦慮和抑鬱的概念。也確實,在日益競爭激烈,人們的欲望也不短攀升的年代,焦慮症和抑鬱症也成了影響人們身心健康的一種常見病。據統計,僅僅焦慮症,就佔道了我們基本心理門診日常就診數的50%。雖然經常聽說,但焦慮和抑鬱究竟有何不同呢?
  • 抑鬱和焦慮有什麼區別?又抑鬱、又焦慮該怎麼辦?
    專家:抑鬱和焦慮其實是相伴而生的,抑鬱症一般會伴有焦慮的症狀,焦慮症也會伴有抑鬱的症狀。 焦慮症,是與精神心理因素相關的神經症,神經症表現為無明確對象的提心弔膽或運動性不安。抑鬱症是重型的精神疾病,以持續而顯著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失眠以及精神活動的全面抑制。
  • 世上四種情緒病:過分煩躁,過分生氣,過分抑鬱,過分內疚
    一個人會生氣、會煩躁、會焦慮、會內疚、會發脾氣,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但如果一個人經常生氣、經常不知緣由地莫名煩躁、時不時地焦慮,又間歇性地內疚。還容易對妻子,孩子生氣發脾氣。這種人的生活是最累的,而且這個人也是屬於懶惰類型的人。
  • 生完二胎後,感覺自己有點抑鬱,總是想發火,特別煩躁,怎麼辦?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80後二胎寶媽,三年抱兩,生了兩個男孩。生完一胎的時候,也出現了產後抑鬱的症狀,動不動就想發火,煩躁不安,焦慮,整天把自己關起來,害怕出門。其實大概有一半的女性在生完孩子後,都會出現產後抑鬱的症狀,有些人2-3個月左右會自行恢復,有些人要1-2年才恢復,嚴重可能要靠藥物治療。新手媽媽出現了產後抑鬱的症狀也不要著急,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了解產後抑鬱產生的原因,有什麼症狀,對應自己的嚴重程度,做相對應的治療,一般都可以恢復的。產後抑鬱的產生原因1.生理因素女人由懷孕到分娩,體內雌性激素的變化非常大,很容易讓女人產生抑鬱焦慮的症狀。
  • 你分得清抑鬱和焦慮嗎?
    這些感受都是出現心理問題時的常見症狀,但它們卻是抑鬱和焦慮時都可能出現的症狀。抑鬱和焦慮有類似之處,但抑鬱症和焦慮症確是不同的疾病,治療方式也有很大的區別。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如何簡單科學的鑑別抑鬱症和焦慮症。
  • 正念是抑鬱和焦慮的剋星
    正念如何給我們帶來解決抑鬱、焦慮等消極情緒的方法? 正念可以教會我們一種將思想,情感和情緒聯繫起來的方法。一個關於學會處理和接受當前發生的一切,拋開我們主觀成見的只顧當下存在的一切,而不是去避免或一定要解決它。此時此刻,如果大腦的企圖避免或解決問題,會加劇我們的負面情緒。
  • 「焦慮與抑鬱」形象說
    例如,當你感覺自己患上了心理疾病,內心有時鬱悶無助,有時煩躁不安,但又不知自己患的是此刻我們按下暫停鍵,我可以告訴你此時落水人的心理就處於典型的焦慮狀態。我們解開暫停鍵,場景繼續,落水人扔在大聲的呼救,可岸邊根本沒有人,他已經被衝到深水區,他不斷掙扎,頭時而露出水面時而下沉。過了一段時間,他見沒人來施救,自己也已筋疲力盡後,他不再掙扎,也不再呼救。他沉默下來,徹底絕望了。此時他的心理就處於抑鬱的狀態。
  • 煩躁易怒感和抑鬱症的關係,以及其他可能導致煩躁易怒的原因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抑鬱症和煩躁易怒症狀以及其他的可能的原因。什麼是煩躁易怒?一些人認為易怒是對外部或內部刺激的過度反應。其他人則把它形容為容易激動,不耐煩和憤怒的狀態。缺鎂那些攝入鎂太少的人可能容易感到的煩躁和焦慮。缺鎂症狀可能包括躁動和焦慮,不寧腿綜合症(RLS),睡眠障礙,煩躁不安等症狀。
  • 焦慮、抑鬱有哪些臨床表現?
    1、焦慮有哪些臨床表現?焦慮是對親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運等的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煩躁情緒,透析患者更為嚴重。其中包含著急、掛念、優愁、緊張、恐慌、不安等成分。它與危急情況和難以預測、難以應付的事件有關。事過境遷、焦慮就可能解除。
  • 焦慮和抑鬱的根源
    焦慮和抑鬱的根源來自於哪裡?是煩惱嗎?是每個人的原因不一樣嗎? 是因為人們總是想要控制那些不受我們控制的事情。 那有些人說,那不是廢話嗎?就是因為有不受控制的,才有煩惱,才會讓人精神受傷啊 可當我們冷靜下來思考,就會發現,其實人生有太多的不可控的事情了,如果你無法清晰地認知到自己的有限,承認大多的不可控,那麼就會永遠無法逃離焦慮和抑鬱,那麼就會一直處於比較不好的精神狀態。承認有限,並不是攤手放棄的意思,而是讓你變得更加強大。
  • 是不是天天感到焦慮?這是當代社會普遍現象,但需注意病態焦慮
    當代社會的人們普遍焦慮,焦慮高漲的房價、子女的教育、工作壓力,難處的人際關係,甚至同事又換了新房新車,也會給我們很大的壓力,不管是什麼樣的焦慮,背後的本質都是安全感的不足和愛的匱乏。弗洛伊德認為,焦慮是對任何危險、威脅的一種必然反應。只要任何一種情況達到威脅壓倒自我的比重,焦慮就會產生。焦慮是對外部事件或內在想法的一種不愉快的體驗,一種情緒的體現。
  • 如何走出抑鬱焦慮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會越來越多的受到一些負面情緒的困擾,這其中以抑鬱、焦慮等情緒最多,當我們長期深陷其中會對我們的工作生活等方面造成諸多不良影響。輕則影響工作效率、家庭幸福。重則整個人從精神上垮掉,幾乎變成一個廢人。那麼如何才能從抑鬱焦慮中走出來呢?
  • 焦慮一直在,抑鬱如影隨形
    這不是什麼好事,此刻我感覺抑鬱好像馬上要穿透焦慮把我的整個靈魂佔領,然後讓我兵荒馬亂,潰不成軍。於是無法思考,無法呼吸。要鎮定,無論如何,強大起來才能戰勝困難!第一次抑鬱症開始,我變成了一個隨時焦慮,遇事就抑鬱的人。曾幾何時,我從初一到大學都是班長,帶著同學們做各種事,幫老師解決各種問題,各種出主意。曾幾何時,我是父母和家裡的支柱。
  • 實體娃娃,一種解決抑鬱和焦慮的方法
    研究表明,超過50%的抑鬱和焦慮症患者由於擔心身份曝光而沒有得到必要的幫助。那麼,抑鬱和焦慮如何影響個人?一切始於對孤獨的恐懼,被遺棄和不確定的緊張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展,並發展為存在性焦慮,本質上是一種持續的空虛和脆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