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評價對應教育教學管理。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增加小組的凝聚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
以課堂為例,在以學為中心的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僅對學業成果進行評價,還要對自主合作探究過程中協作的效度、參與的廣度、交流的深度進行評價,還要對個體展示過程中的音量、語音、語調、風度、氣度等諸多非智力領域的表現進行評價。受到多維的評判就是多維的價值引領,就是引領學生多元綜合地發展;受到多維的肯定式評價,則是激勵學生繼續保持並提升良好表現的源源動力。
課堂評價表作為科學有效實施課堂評價的重要載體,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下是課堂評價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供一線教師參考。
1.課堂評價表(點評欄略長於其他項目 )
2.課堂評價表的打分方式
l 任務:
1) 分配各組領學任務時,由任課教師將題號寫在此欄;
2) 將此欄放在最前面是為了教師寫上題號時小組能更加迅速清晰的看到自己組所領到的任務。
l 組名: 各組的小組名稱
l 預習:
1) 記分採用6+n的形式,在上課開始前由組長或教師將分數填在相應位置,初期由教師全批全改,待學生能力得到提升後由組長推磨批改;
2) 「6」是態度分。無論小組是否是6人,都按6人記分,所有人完成即得6分,導學案沒有完成的同學每人扣1分,除目標檢測需當堂完成外,A類生所有題目都需完成,B類生需完成除標註五角星以外的題目,C類生應完成所有不標星的題目;
3) 「n」是質量分。教師批閱導學案採用A\B\C三等,A等加1分,B等不加分,C等(惡意不做、胡亂塗鴉、不交作業)扣1分;
4) 得分的總數計入小組,組內每個成員根據預習的結果得其相應的分數。
l 合學:
1) 教師巡視各組合學情況,若組內組織有序,討論積極,配合默契,音量適中,則該小組得基本分3分;
2) 如教師認為某小組合作表現特別有效則除基本分3分記在合學欄以外,在附加欄加記1分;
3) 若某小組組員相互閒談,神色游離,不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每人次扣該組1分,直至3分扣完為止,總分計入合學欄;
4) 得分的總數計入小組,同時組內成員也得到相同的分數。
l 領學:
1) 以4-6分作為基本分,如果領學小組能夠領學到位,領學過程中能脫稿、互動、追問等,則得6分,表現尤其突出的可在附加欄加記1分,領學欄最高不得超過6分,最低不低於4分,以防止組間差距過大;
2) 同任務組的打分方法:
a) 分到同一個任務的小組,可由老師隨機指定某一小組領學,也可由小組舉手搶領學機會。
b) 第一個組領學完畢後,先由同任務組進行補充,若補充有效,則在第一組得分的基礎上再加1分,超過6分可記在附加欄;若沒有補充則得分與第一個領學小組得分一樣;若補充錯誤則在第一小組領學分的基礎上扣1分;若補充的內容跟領學組領學的內容一樣則可在領學組得分的基礎上扣0.5分,因為浪費了大家的時間;
3) 得分的總數計入小組,同時組內成員也得到相同的分數。
l 點評:
1) 點評有效,記1分,若特別精彩的另加1-2分,具體得分由教師把握;
2) 點評無效,不得分。起始階段鼓勵學生發言,也可適當加0.5分;
3) 注意小組點評機會的分配,儘量向得分低的小組傾斜;
4) 點評有效的標準:語言流利,聲音響亮,不完善的地方能進行補充,錯誤的地方能糾正,有疑惑的地方能質疑,對領學的內容拓展、提升等;
5) 打分的比例儘量遵循1:2:3=7:2:1的原則;
6) 6.得分的總數計入小組,發言組員的點評得分計入個人。
l 目標檢測:
1) 基本分為6分,每人掌握自己能力層面的知識點即得1分;
2) 最後得分的總數計入小組,組內每個成員根據目標檢測結果得其相應的分數。
l 附加:
1) 組內學生課間出現違紀行為,要予以扣分,一般扣1分;
2) 其他不能在現有欄目裡體現的項目得分也可計入此欄;
3) 最後得分的總數計入小組,相應的個人得分要計入個人分。
l 合計:
各小組每節課所有欄目分值加起來的總和。
3.其他學科評價方法(音、體、美、信)
每一組的總分應該控制在12-16分之間,教師應注意組間平衡,儘量將各組間的差距縮小,分數由小組記分員記錄,計入小組也計入個人。評價表參看下表,表格由任課教師帶入課堂。
4.課堂評價表的記錄主體
文章節選自《蘇派課改小組合作學習實操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