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商場如戰場,如今的我們人人都是心理學家,都得是心理學家。
如果商家沒有辦法把握到用戶的心理,那一切都是白搭。
我們要去了解用戶想要的是什麼,能給用戶帶去的是什麼;但這些,在很多時候光靠著自己的臆想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去調查、去了解,深入用戶的群體,去獲取實際的數據,用數據來說話。
現在大數據已經非常被人們所看重,分析是一門學問,獲取也是一門學問。這不,各大商家都想方設法地獲取自己的用戶信息,為的就是分析人們的結構、購物屬性,為自己賺取一點商業利益罷了。
但是對於用戶來說,這樣的行為是「竊取隱私」,是不能被接受的,天天都有人為了這個爭吵不休:「太可怕了,我說句什麼都要被淘寶知道了」「我今天跟朋友聊過的話題明天就被推薦給我了,我們的隱私也太危險了吧!」
既然都扯到這裡了,就再多一句嘴,人臉識別也同樣如此,能夠把面部信息和個人喜好對應起來,其實更方便商家針對到用戶的個體去推薦適合他們的產品。
用戶擔心自己的隱私信息洩露,被不法分子利用,使用戶上當受騙我們都可以理解。但我們也同樣在之前的文章中描述過,隨著國內經濟形勢的改變和市場監管體系的逐漸嚴格,產品已經逐漸開始往精細化、品質化的方向發展。
電商平臺和商戶,則是逐漸向著更完善的服務體系發展,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商家賣的是服務、廠家做的是質量,這才是新零售的發展方向。
這麼一來,大數據分析其實更有利於商家的服務,也會更好地改善用戶的購物體驗。
當然,身份信息的濫用依舊亟待解決,比如天天發送到我們手機上的垃圾簡訊,我就希望能夠再見不到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