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0日,第二次遊京都,帶上了我的爸爸媽媽。吸取上次下了飛機直奔火車站,最後在Haruka上餓的頭暈眼花的教訓,這次下了飛機先在機場裡簡單吃個午飯再繼續前進。這回因為是禮拜六,所以haruka上不指定席位的車廂坐得滿滿當當,還有站著的人,不像上次我和大海來是周四,車廂都沒坐滿。
頭兩晚上住在四條河源附近,所以放下行李,我們就步行去清水寺。在大海同學的帶領下,跟著導航,沿著彎彎繞繞的小巷子走。我很好奇沿街這些小屋子都是些什麼地方,沒有開門,都很乾淨,不知道是店鋪還是住家。不知道京都當地人都住在什麼地方,是不是景點或者商圈附近的房子也都貴而破。
清水寺依舊在整修,下次來就能看到啦。
之前在清水寺音羽泉我們沒有給自己拍照,這次爸媽來,我和爸媽喝了一次泉水,又和大海重新排了一次隊伍喝了一次,都留下了照片。從清水寺出來天色都已經暗了下來,臨街的店鋪有些都關了門,沒有去八坂神社,直接到花見小路走了兩步,並沒有遇見歌舞伎。
擔心爸媽餓著,根據大眾點評找了一家在三條的壽司店,那裡有兩層樓,但是座位並不多,沒有見到很多同胞,倒是不少金髮碧眼的老外。依稀記得好像盤子分三種顏色,最便宜的大概是146日元一份,這是來京都第一頓正餐,所以爸媽吃得很開心。
吃完之後就去新京極的Sun Drug,四月份來時還叫太陽藥妝,但是這次去大眾點評的名字改成尚都樂客了。這個不要緊,東西還是一樣便宜就好。為了彌補上次只背了五六盒面膜回去的遺憾,這次是看到什麼面膜,不管他是不是網紅,統統背回去,只有一盒一盒一袋一袋試完才知道哪個更好用呀,是不是?
第二天在酒店附近吃的早飯,很日本,但是我吃不習慣,因為是生雞蛋拌飯,受不了大清早吃米飯。不知道京都人,或者日本人,他們的早飯是不是就是這麼單調,不像我大祖國,油條、豆花、包子、鍋貼、煎餅果子、各種粥,各種面點,隨意挑,吃到滿意吃到撐。
去奈良。是不是我沒有搞清楚,網上各種攻略說需要從京都坐近鐵到奈良,但是我發現好像並沒有直達的近鐵,需要在中間一個大站到一次車,如果有明白的朋友可以告訴我一下如何從京都站坐近鐵直達奈良。出了近鐵奈良站有一條街,都是飯店和藥妝店,我找了一家叫做月日亭的店,很好找,在那條街的入口就能看到他的廣告招牌,需要上二樓。
點了四份套餐,我覺得我點的點心套餐不是很好吃,每個東西都一點點,我也不知道那是什麼,所以覺得不好吃。爸爸點了牛肉鰻魚飯套餐,那個看起來就很好,加了點錢,把牛肉換成了和牛。會給你上一個小鐵板,自己烤牛肉。大海點的柿葉壽司,只能說嘗嘗就好。在那條街的盡頭有家賣糰子和類似旺旺煎餅的店鋪,那袋什錦煎餅很好吃,裡面有兩種味道我最愛,一個是黑糖生薑味,一個是花生味,有很多花生碎。
坐了公交去了最遠的春日大社,然後從那裡晃回來。
爸爸買了鹿仙貝要餵小鹿,小鹿都很可愛,看著你拿鹿仙貝就會不停衝著你點頭哈腰。有些鹿也不太可愛,長得像犛牛一樣。
從奈良回京都倒是有直達車,本來我們上了那輛直達車都坐好了,大海同學說錯了錯了,我們要上對面的列車,繼續在那個大站倒車,四個人慌慌張張下車跑上對面的列車,在大海同學說的那一站倒車,車來了,人很多,沒有位子,只能站著,站著站著,媽媽突然說好像這輛車就是我們第一次上的那趟車,定睛一看,確實如此,白忙活。
來了日本一定要吃頓烤肉,四月份那趟京都行吃的都是簡餐,沒吃什麼好的,這次帶著爸媽,肯定要吃點好的啦,但是也不能太貴啦,不然錢包會哭泣的,等以後賺錢了再去吃貴的吧。就挑了家牛角日本燒肉專門店。因為是燒烤店,乾淨程度肯定趕不上其他店了,地板有些黏膩。
本來想研究下菜單再點菜,但是漂亮小姐姐給我們菜單的同時立即蹲下等著我們點單了,一緊張我就趕緊點了首頁的四個烤肉套餐,一套2980日元,牛肉是固定的,豬肉雞肉之類的可以自選,還有烏龍麵,最後還有甜品。那些牛肉是很好吃,但是我都不知道那是些什麼牛肉,看菜單也看不懂,平日烤肉吃得少,也評鑑不來,覺得還挺符合我胃口的。
第三天換了酒店,換到京都站的站前魯內大和,坐地鐵需要兩站,走路也不遠,我們選擇步行前往,拖著箱子,沿著一條筆直的馬路就到了。然後就要去嵐山坐小火車啦。我們安排的路線是從京都站坐JR到馬堀站,按照指示牌到小火車龜岡站,從龜岡站乘小火車到嵐山站下車遊覽。
小火車有五個車廂,五號車廂是全透明的,據說只能當場買票,我們是提前在關西機場買好了四號車廂的票,是雙號座位,火車一開出,雙號座位這面就能看到河,應該是保津峽吧,可以跟坐船的人打招呼,大家都是出來玩的,都很開心,所以船上的人也會拼命跟你招手。火車行駛到後面,單號座位就能看到河了,所以坐哪邊都一樣,風景一樣好。
在這裡說一下,感覺嵐山的居民真淳樸友好啊,由於在龜岡站的小火車還要等一個小時,我們就往稍遠一點的住家戶那裡走走,途中遇到一個老奶奶,她應該是在做工活,年紀很大,背也馱著,推著一個車,看到我們不停地在說「靠你七哇靠你七哇」。
繼續回來說遊覽線路,小火車嵐山站下了車就是竹林,當年電影臥虎藏龍的取景地,人很多,只能舉著相機拍照,曾經看到網上說在沒有人的時候會聽到風的聲音,這裡完全不可能。對於一個只追求到此一遊的人來說,來看看拍張照,足矣。
天龍寺,景區內那個需要脫鞋進去的地方要重新買票,還需要拿出天龍寺的門票,這樣可能會便宜一點。坐在裡面可以拍外面的景色,如果春秋冬三個季節會很好看,因為有櫻花、楓葉和雪,我們去的時間稍微有點早,景色沒有那麼吸引人,沒有讓人驚嘆的哇哇叫。
出了天龍寺吃到了我在京都最滿意的一頓餐,叫嵯峨野什麼什麼稻,中間的日語我不會打,大眾點評很容易就搜到,那是豆腐宴,很清淡,把豆腐衣從一個木桶裡撈出來蘸醬油吃,吃完之後把醬油倒回剛才的木桶裡,當豆腐湯喝掉,套餐裡還有一個類似驢打滾的東西,沾著黃豆粉,我也很喜歡吃。
在嵐山那條很熱鬧的街上有個叫鼓月的店,那裡的銅鑼燒很好吃,回到國內之後我一直把那個叫做夾著紅豆的甜餅,大海同學也不糾正我,直到有一天我說那個不叫夾著紅豆的小甜餅,那個是叮噹貓愛吃的銅鑼燒呀。這家店裡的銅鑼燒好吃,還有在京都站伊勢丹地下二層賣文明堂蛋糕的那個櫃檯賣的銅鑼燒也好吃,不知道是不是文明堂這個牌子的,不過文明堂的蛋糕也挺好吃的,包裝很細緻。
臨回去之前又在嵐電車站裡面泡了足湯,200日元一個人,還送了一條小毛巾。嵐電車站那裡有很多彩色的燈柱,不知道是不是有什麼含義,總之很好看,晚上燈亮起來更好看。
第四天去了伏見稻荷大社,陰天,光線不好,拍照也不好看。人太多,只能拍鳥居的背面。
從伏見稻荷大社出來又去了新京極那家店還有一家藥局,採購了些面膜,帶著滿噹噹的面膜回去,好滿足。然後去了京都站伊勢丹地下賣各種點心的地方買了些小蛋糕,日本的這些小點心保質期好短,回到上海之後拼命吃,才都在保質期內消耗完。
乘Haruka去關西機場啦,回上海啦,第二次的京都之行結束啦,不知道下次再去是什麼時候啦,還想再去日本的其他地方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