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遊小課堂:常見的十大機制(下)

2020-12-15 桌遊圈

我們在看桌遊推薦的時候,一般都會被介紹桌遊機制,感覺好專業的詞彙,那到底是什麼意思?就讓我們簡單地來了解下常見的幾種機制,也許通過機制的認識,我們可以去尋找自己喜歡的桌遊。

6.合作(Co-operative Play)

這個機制指,所有的玩家(或除一個玩家之外的所有玩家)作為一個團隊共享勝利或失敗。 合作遊戲鼓勵玩家通過協作來「戰勝」遊戲。往往玩家之間的競爭很少,甚至完全沒有競爭。玩家或者集體通過達到某一特定條件贏得遊戲,或者一起輸掉遊戲。輸掉遊戲有可能是因為沒有達到某個條件,又或者是特定事件在遊戲中發生。

其實合作遊戲還是比較多的,特別是美式桌遊裡,需要幾個玩家齊心協力闖關的,但是德式遊戲裡也有不少合作遊戲,比如大名鼎鼎的《瘟疫危機》,是桌遊設計師Matt Leacock的作品,講述了世界上爆發了四種可怕的病毒,做為疾控中心的人員,你們必須相互合作,研發解藥、消滅病毒。你和其他遊戲者是一個疾病防控隊的成員,互相協作以期研究出對抗疾病的解藥並避免其繼續爆發。你們每個人在隊伍中都有一個獨特的角色,每個角色有不同的能力,如果使用得當可以增加你們隊伍成功的機會。這種同一個目標的,往往就是合作的開始。

之後的續作《瘟疫危機:承傳》於2015年登頂BGG排行榜,《瘟疫危機:承傳》作為一個重度為2.82的遊戲成為了第一名,讓這個名字大放異彩。《瘟疫危機:承傳》的基礎規則就是傳統《瘟疫危機》的規則,不同的是遊戲中有一個承傳牌堆來推動遊戲的進行,這個牌堆會指引你對遊戲進行推動,在指引的同時也講述了一個遊戲的背景故事。可以說《瘟疫危機》讓合作桌遊火了一把,作為一個「合作遊戲一生黑」的玩家,都不得不說,《瘟疫危機》是個很牛很好玩的作品。

說到合作遊戲,桌遊《魯濱遜漂流記:詛咒島之謎》也是個不錯的桌遊,適合1-4名玩家參與的遊戲。遊戲的過程可以讓玩家扮演包括漂流倖存者,驅魔師或者探險隊員等角色。在每一次遊戲中,玩家們將開拓島嶼,建立宿營地,與野獸抗爭以及面對各種各樣的探險,以讓自己或者團隊生存下來並贏得遊戲的目標。遊戲的代入感還是挺強的,流程流暢而不失策略性,玩家之間需要配合,總之團結力量大。

7. 拍賣(Auction/Bidding)

這種機制要求玩家來出價,通常是喊出一個金額。出價的目的是在拍賣中或得物品。拍賣時大家輪流對一件特定物品出價,直到產生一個贏家。贏家得以控制被拍賣的物品。這些物品讓玩家可以進行進一步的行動,或者贏得更好的局面。往往遊戲中還有特定規則讓價格可以下跌。以免某件物品起價太高無人問津。絕大部分拍賣遊戲中,一件物品拍賣完畢就會進行下一件物品的拍賣。這樣一直循環,直到全部物品售盡或者達到某個特定的條件。

說起拍賣桌遊《現代藝術》當仁不讓,玩家會在遊戲裡買賣畫作,為了有利可圖,五位不同的繪畫家創作了許多作品,而玩家既是買家又是賣家,通過買賣畫作來獲得利潤。玩家通過在自己的輪次中從手牌中選出一張來拍賣獲利。如果別人購買了此繪畫,賣家的錢,如果他自己購買,則要把錢支付給銀行。遊戲將進行4個階段(代表一年中的四季),當某位畫家的作品在該輪率先出現5張以後階段結束。每個階段後,畫作由於同類型的作品被拍賣的數量而變得值錢了,最後擁有最多現金的玩家就是勝利者。桌遊《現代藝術》作為經典拍賣遊戲,也發行了歐洲版、中國版和韓國版等等諸多版本,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另外拍賣機制也越來越融合到各種機制裡,在德式桌遊裡顯得有點小機智。桌遊《大辛巴威》裡也有個獨特的拍賣環節,玩家競拍回合順序的階段,出價的順序是VR由高到低。競拍前先按順序排好每位玩家的圖騰板,然後每一次出價的玩家都需要把自己出的牛,逐個按次序放到各圖騰板上。每一次出價必須要高於前一個人當時出的價碼。最後按照玩家退出的順序倒序決定回合順序。然後每位玩家將自己圖騰板上的牛拿回手中,相當於靠前順位玩家給大家發錢啦。就是拿錢買順位,有錢你說的算,當然錢花光了,就有你哭的了。

8. 區域控制機制(Area Control / Area Influence)

區域控制機制指,通常將區域控制權授予在該區域擁有大多數單位或影響力的玩家。玩家因在某區域內有更大的影響力而獲得分數。 說到區域控制,又不得不提《旭日》和《血色狂怒》,《旭日》繼承了《血色狂怒》是一款典型的區域控制遊戲,只有控制住了關鍵的區域,你才能通過採收獲得區域獎勵,在戰爭階段徵募的時候將單位召喚到最具戰略意義的地區,之後會根據領域戰力點來決定對此區域的控制權,一共五種命令(徵募,調整,訓練,採收,背叛)本質上都是為了更好的控制區域。

其實《旭日》雖然熱度減退了,但是還是個十分不錯的遊戲,曾在2017年4月在KickStarter上眾籌成功,總金額為423萬美元。桌遊《血色狂怒》的區域控制會相對簡單點,不同於桌遊《旭日》的區域控制還涉及到戰鬥階段的下注等環節,《血色狂怒》裡基本是根據人數,雖然領袖和魔怪的戰鬥值可能不同,但是人數也很關鍵。之後推出的《教父》也是一款區域控制,你人站在哪裡,控制這一片區域,雖然下一秒可能就橫屍遍野了,泡在河裡了,但是上一秒你的確實這個區域的老大。

9.卡牌構築(Deck / Pool Building)

卡牌構築是一種在使用預設牌堆/配件,在遊戲過程中不斷增加、優化它們的機制。在很多卡牌構築遊戲中,讓玩家在遊戲中不斷「購買」新元素加入到自己的牌庫。這些新元素會加強玩家的能力,讓玩家構築自己的牌庫,最終獲得遊戲勝利。

2008年推出的桌遊《領土》,一款在今後被桌遊圈奉為DBG鼻祖的桌遊,第一個原因當然是這個遊戲本身的品質非凡,而第二個更主要的原因是,他最大程度地演繹了DBG的精髓,誰能夠最快最好的構築自己的牌庫,誰就能獲得遊戲的勝利。另一款DBG桌遊《暗殺神》也是十分經典,它一個公共牌庫,以及從中隨機抽出的六張牌組成公共牌區,每個人都有十張一樣的起始牌組,每回合都會從起始牌組抽五張牌作為手牌,然後利用手牌去購買公共牌區的牌,購買的牌會加入自己的牌組,以此來擴充牌組,每張牌都有分數,到最後是計算誰的分數比較多誰就贏。

有個寂寞的桌遊《星期五》也是個卡牌構築遊戲,這款只能solo的桌遊是個重度2.13的輕策遊戲,每一局時間也就二十多分鐘,我第一次玩的時候選擇了中等難度,遊戲有3個區域,由三個正方形板塊來劃分,一個戰鬥牌庫,決定你的戰鬥能力和特殊效果,一個挑戰牌庫,挑戰成功以後翻面成為你的戰鬥牌庫的一員,失敗以後繼續留在挑戰牌庫,還有一個衰老牌庫,每次戰鬥牌庫用完一次,會有一個新的衰老牌加入你的戰鬥牌庫,衰老牌都是負效果和降低戰鬥能力的卡牌。如今卡牌構築也滲入到很多機制雜糅的桌遊裡,比如又好玩又可以砌牆的《魔法騎士》,玩家在裡面也會構築自己的牌庫,來進行戰鬥。

其實在桌遊《蒙巴薩》裡也有卡牌構築機制,手牌裡的香蕉、咖啡豆和棉花等,會不斷打出,又不斷收回,讓你自己規劃路線,之後走哪些行動。如今很受歡迎的《大西部之路》,玩家都想去當個牛仔,因為「運牛」這個名字不是白起的,你手裡的「牛牌」也是運用到卡牌構築機制,怎麼樣能在進城前,保證自己手牌裡不同種牛牌的數字之和最大,也是各個牛仔忙碌的原因。

10.角色扮演(Role Playing)

某些桌遊有角色扮演玩法,這些遊戲中玩家會一直控制一個角色。這種遊戲也可能鼓勵玩家進行敘事。這種機制也可以看做「可變玩家能力」的一個擴展。這種機制在美式桌遊裡比較常見,有種玩rpg遊戲的感覺,比如經典桌遊《深入絕地》、《阿卡迪亞戰紀》和《瘋狂詭宅》等等,其中《深入絕地2》作為角色扮演類桌遊,很受玩家歡迎,一直都在BGG排行榜前一百屹立不倒。

桌遊《深入絕地》和《阿卡迪亞戰紀》可能更多的是一條玩家成長路線,你決定要什麼裝備,打什麼怪,去完成什麼任務,會比較依賴劇本,但是成長的代入感會很好。《瘋狂詭宅》和《全球驚悚》更多地是敘事,讓玩家進行故事推動,《全球驚悚》在美式桌遊裡是不錯的,首先你需要幾個願意讀出卡牌內容的小夥伴,或者一個熱情洋溢,願意為大家讀出卡牌內容的玩家,幫大家有感情地朗讀。

玩家在這款遊戲裡面扮演的是一名調查員,在世界各地不斷冒險的途中發現遠古邪神毀滅世界的計劃,可以進行探索、鑑定和清除怪物等一系類行動,基礎遊戲中有4個可選的BOSS邪神,每局中只是對抗其中一個,最終小夥伴們能否拯救世界呢就要看各位的骰運和配合了。整個流浪於地球,要死要活還要殺怪配合隊友的體驗感還是挺特別的。可能角色扮演就是想讓你成為一個你過去想成為而不能成為的人吧。

相關焦點

  • 桌遊小課堂:常見的十大機制(上)
    在看桌遊推薦的時候,一般都會被介紹桌遊機制,感覺好專業的詞彙,那到底是什麼意思?就讓我們簡單地來了解下常見的幾種機制,也許通過機制的認識,我們可以去尋找自己喜歡的桌遊。一、工人放置機制(Worker Placement)比較準確地說,該機制被稱為「動作規劃」,它要求玩家從一組所有玩家都可以使用的動作中規劃單個動作。在一個特定的回合中,是一次進行一個,然後依次進行。通常,每一輪都有一個動作的規劃次數的限制。一旦達到這個極限,就不能再採取行動,直到下一輪或直到行動空間不再被工作人員佔用。
  • 十大桌遊配件詳解:Token篇
    紙質Token桌遊裡最常見的就是紙質Token了,通常比桌遊版圖要薄,但比單張卡牌要厚很多。一般使用灰紙板製作,上面會印有各種圖案、數字等。整體紙質Token簡單明了,美工十分小清新,玩家第一次就可以記住每一類紙質Token。既然叫《勃艮第城堡》這個名字,桌遊裡印有城堡的紙質Token上就繪有城堡,可謂是和現實裡的勃艮第城堡一模一樣。雖然紙質Token在一般桌遊裡很多,但大多也就幾十一百多個。但有一款桌遊有超過一千種紙質Token!它就是大部分重策玩家都知道的桌遊《中世紀》。
  • 那些桌遊裡的美味「配菜」——十大故事驅動類桌遊
    在大部分桌遊中,劇情可能顯得並不那麼重要,但必要的背景故事幾乎都會加以保留。此外,一些桌遊更是不拘一格地把劇情故事這一配菜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並依然給玩家們帶去了十分有趣的體驗。 這裡就來盤點一下十大故事驅動類的桌遊精品。
  • 「桌遊漫談」盤點十大桌遊配件(一)——卡牌
    但是桌遊給人的初印象,就是一個紙盒子,裡面一堆紙做的卡牌和版圖等,所以一般人剛接觸到桌遊都會覺得貴,家裡人也會吐槽不就是紙做的,怎麼這麼貴,其實貴的是桌遊的設計,裡面包含了設計師智慧的結晶。在這一堆紙裡,我們見到的最多的就是卡牌了,更別提有的桌遊幾乎全是卡牌構成的,這次我們就細緻地了解下,這奇妙的桌遊裡究竟有哪些配件,首先我們先了解下桌遊裡的卡牌。
  • 「桌遊推薦」槍炮奏鳴曲!十大現代戰爭背景桌遊(上)
    人類文明5000多年的歷史上,戰爭似乎從沒有停歇過,而其中現代戰爭因為加入了大量威力強大的武器和各種信息技術的原因,變得愈加複雜多變,也成為了許多桌遊常用的背景題材。這裡就來盤點一下十大以現代戰爭為背景的精品桌遊。
  • 盤點十大科幻類桌遊——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在桌遊領域,以科幻作為背景的作品自然也比比皆是,其中質量優秀的精品更可謂數不勝數,這裡就來盤點一下十大經典科幻類桌遊。不過遊戲擁有高達14個種族、6條科技軌道和異常豐富的內容,多樣的隨機性開局設置,再加上遊戲嚴謹的機制和遊玩過程中無隨機元素的設定,將「高可變性和零隨機性」結合的十分巧妙,大大提升了遊戲的趣味性、策略性及重開率,這讓其成為了一款絕對不容錯過的科幻類桌遊。
  • 一個女玩家的2018年十大桌遊
    是的,18年已經過去,之前突然接到約稿要寫過去一年的玩過的十大桌遊,整個18年因為恰逢畢業,約局量確實上升了,其實玩桌遊就和談戀愛交朋友一樣,有的被外表(美術、背景)吸引後,還要看喜不喜歡性格(機制),再到後來的磨合期,還要看重玩性如何,會不會想收藏。所以我這次評的桌遊,更多是個人情感向的評選。
  • 十大桌遊配件詳解:版圖篇
    下面我們就來通過不同的桌遊版圖來了解這些配件以及它們背後的桌遊~在桌遊裡,以世界地圖為版圖的桌遊還是挺多的,比較兵棋很多寫實的世界地圖版圖。在這裡不得不介紹下桌遊《冷戰熱鬥》這款在BGG霸榜很久的桌遊,它已經深入人心了。桌遊《冷戰熱鬥》就是以世界地圖為背景的版圖,故事背景也是蘇美兩國去爭奪世界霸權,可謂代入感滿滿策略十足。
  •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桌遊裡有哪些常見的懲罰?
    計較得失的獎懲機制一直是遊戲的核心機制之一,一款遊戲只要有令人愉悅的地方,就會有故意令人不悅的地方,它讓愉悅和痛苦這兩種截然相反的心理狀態,在體驗遊戲的過程中得到合理的平衡。可見,遊戲中懲罰機制的形式和力度也需要與獎勵機制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否則就會讓玩家產生嚴重的挫敗和沮喪感而放棄遊戲。桌遊設計同樣遵循此理,本文就簡單介紹一下桌遊裡常見的懲罰。1.遊戲過程中的懲罰並不是每一款桌遊都一定要有懲罰機制,而且大多數都是融合在遊戲過程中的。
  • 宇宙第一桌遊網站是怎麼做桌遊分類的(下)
    在上期我們介紹了BGG在桌遊分類的前4種,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了解,這次再將後4種給大家介紹一下。五、聚會遊戲(Party Games)很多人也許不知道桌遊,但是一定知道《狼人殺》。可以說《狼人殺》是很多桌遊玩家的啟蒙。像這種在聚會中活躍氣氛的桌遊,都會被分類為聚會遊戲。除了《狼人殺》,還有《阿瓦隆》《行動代號》《UNO》等等。
  • 桌遊機制(三)| Deck Building十年成長史
    桌遊機制(三)| Deck Building十年成長史 2018-04-14 17:59  TheGamers桌遊極客
  • 「桌遊推薦」傳說永存!盤點十大經典神話類桌遊-上
    作為2018年最火熱的桌遊之一,《旭日》以日本神話作為背景,讓玩家們統領著由神明召集而來的五大家族,為復興那些曾經榮耀而神聖的傳統,而在古代日本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天照大神、須佐之男、風神、雷神、八幡……這些在日本神話傳說中知名的神怪,都通過一個個精緻的模型展現在玩家面前,以其特有的機制參與到遊戲中來。
  • 十大埃及主題桌遊④ | 《聖域》
    十大埃及主題桌遊④ | 《聖域》 每當有人推薦互車遊戲的最佳選擇的時候,《聖域》(Kemet)永遠都是一個最佳的選擇
  • 社工在學校課堂上「桌遊課」,別大驚小怪!
    最近社工站開設了新的校本課,那就是——桌遊。桌遊也能當課本課?當然!把狼人殺、三國殺和UNO引進課堂會有怎樣的化學反應?期待同學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嗎?那就和小編一起來看!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鬧鐘,而是姿勢我們為什麼喜歡玩桌遊?
  • 除了小紙片小木塊,還有哪些新奇有趣的桌遊配件?
    米寶,模型,卡牌……這些熟悉的組件都是桌遊人的老朋友們了。而當你興致勃勃地拉上新朋友一起玩桌遊時,常常就有人會問:「你花那麼多錢買的,就是這些小紙片和小木塊?」顯然,這些「小玩意兒」在圈外人心目中的地位並沒有那麼高。
  • 桌遊遊戲化教育|《我的行星》體驗課
    我的行星——桌遊遊戲化的教育體驗劉震      在我傳統的思想中,桌遊的娛樂性非常之大,而教師為了教育意義設計、改編的桌遊很可能摧毀了桌遊本身巧妙的驅動力,例如最常見的是通過擲骰子的機制運行遊戲,讓學生的成功主要是靠運氣。這種機制的桌遊往往比較不耐玩,同時也影響學生的投入和興趣。
  • Dice Con與那些玩桌遊、做桌遊和賣桌遊的人們
    這徹底刷新了水水對桌遊的認知——而不斷地玩新遊戲,也是不少桌遊設計師汲取靈感的方式。但桌遊畢竟在海外發展了數十年,機制上要有所創新,已是十分困難的事。那幾年,水水每每想到什麼有趣的點子,總會很快在桌遊吧找到規則類似的遊戲,且設定更完善、執行也更徹底。而不少他費心想出來的機制,常因為被參與測試的老玩家「批判」而就此擱置。直到2016年初,水水才通過摩點眾籌,正式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款桌遊。
  • 小柴講桌遊 離子:化合物構成遊戲
    因此,每次看到充滿濃濃理工科科學氣息的遊戲時都有一種說不出道不明的感覺,期間混雜著敬佩、驚嘆、讚賞和恐懼……好在小柴不像我這樣。「今日課程:認識化合物!」現在的學生真的很幸福,如果以前學生時代有這些好玩的科普知識類型的桌遊,我應該也能進自然組 !
  • 桌遊熱點|微博綠洲抄襲?桌遊抄襲?
    因為發行量小,且只做了本地語言化版本,這看似可以掩蓋的事實,還是被扒出來了,於是摩點的玩家們積極響應,小眾圈子的好處在此處彰顯!去年我曾經閱讀了世界所有有關版權的法條,除卻《伯爾尼公約》外,沒有任何的法律條款能夠支持規則這個保護。原因是什麼?
  • 清華爸爸教路|桌遊式學習課程的實踐與思考
    這時候,課堂難得採用一些遊戲方式來開展教學就變成了創新和示範性的內容。即便如此,也沒見到哪一門主科目全程採用遊戲化方式去設計教案。為了論述方便,珊爸在這裡必須對「遊戲」作一個簡單定義:它是指在人在自我驅使下進行的,在特定的規則或框架內,努力完成特定目標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