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桌遊裡有哪些常見的懲罰?

2020-12-20 桌遊圈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原是徐志摩表達自己對於愛情的態度,後來一直被引用為看淡得失的豁達人生觀。或許為人處世可以不計較得失,但遊戲不可以。

計較得失的獎懲機制一直是遊戲的核心機制之一,一款遊戲只要有令人愉悅的地方,就會有故意令人不悅的地方,它讓愉悅和痛苦這兩種截然相反的心理狀態,在體驗遊戲的過程中得到合理的平衡。

懲罰機制的魅力就在於——它會讓你產生不悅,但你也會對失敗進行反思,從而在下一局更加投入,一旦你度過了難關,就會給你更加強烈的愉悅感。

比如在電影《頭號玩家》裡,遊戲的懲罰設定就是:在「綠洲」中,玩家一旦在戰鬥中陣亡,所有積攢下來的遊戲幣將全部清零。看似是很嚴重的懲罰,但結合巨大的獎勵誘惑來看似乎很合理,讓許多玩家沉溺其中無法自拔。

可見,遊戲中懲罰機制的形式和力度也需要與獎勵機制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否則就會讓玩家產生嚴重的挫敗和沮喪感而放棄遊戲。桌遊設計同樣遵循此理,本文就簡單介紹一下桌遊裡常見的懲罰。

1.遊戲過程中的懲罰

並不是每一款桌遊都一定要有懲罰機制,而且大多數都是融合在遊戲過程中的。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當屬烏老師的成名作「飢餓三部曲」,「飢餓」對應的就是遊戲裡的懲罰。

比如最經典的《農家樂》中,「飢餓」被設定為:在食物不夠時就要乞討。每一季度結束時,你必須為你的工人交付食物(餵養家人),否則必須拿取「乞討」版塊,遊戲結束時每個「乞討」版塊扣3分。

在整體分數偏低的《農家樂》中,被扣3分的後果相當嚴重。加之後幾個季度輪次短,食物需求大,所以玩家在遊戲的過程中,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飢餓帶來的壓迫感。另外兩作《港都情濃》和《洛陽城外》中同樣有類似的懲罰機制,都叫人餓著肚子卻欲罷不能。

還有一種常見的懲罰機制就是「抵押」,常見於有股票交易的經濟遊戲裡。當玩家資金不足以再繼續遊戲的時候,可以通過抵押手裡的股票來獲取資金,後期一般可以贖回股票,但抵押時一般都是半價或者八折賣出,贖回時卻需要原價。一路買買買,剁手要趁早,買起股票要規劃好,量力而行。桌遊《巨肩之城》和《馬尼拉》中都涉及到了股票抵押。

還有遊戲機制或規則裡設置的固定懲罰,比如桌遊《王國製圖師》,在抽到怪物卡時,會由玩家互相傳遞畫紙,畫上怪獸,每回合怪獸周圍會被扣分,最後版圖畫不下的時候,只能填一個方塊。這樣做也極大地提升了遊戲的策略維度,增加了遊戲的樂趣。

2.遊戲回合結束後的懲罰

和電子遊戲相似的是,桌遊裡也有不少在回合結束後才觸發的懲罰,這樣做是為了不幹擾回合內的玩家體驗,也是為了讓玩家在每個階段都有不一樣的體驗。

比如FFG出品的美式桌遊《瘋狂詭宅》,回合結束後才會進行鑑定,鑑定失敗的玩家會抽取懲罰卡,有時候會受到各種傷害。這樣玩家在下回合開始時,有著不一樣的準備,雖然一般都是拖著傷痕累累的身體苟活著。

德式桌遊裡也有回合結束後的懲罰,比如《聖母院》中的鼠疫爆發,就會扣掉兩分,並從自己影響力最多的版塊上移走一個影響力。同時鼠疫的設定與中世紀爆發的黑死病背景息息相關,有較強的代入感,也與很多卡牌上的功能有聯動。

與此類似的還有桌遊《特魯瓦》中的防禦骰子,當擲出了黑色骰子,玩家需要用自己的骰子進行防禦,就會失去一些行動。

而《郎中闖江湖》這款桌遊中的懲罰,則能讓玩家直接有「炸鍋」般的體驗——當你抽取的白色版塊上的數字超過一定數額,就真的會「炸鍋」。一般是數字7,通過黃色版塊的功能可以拓展到8和9,「炸鍋」後就不能再抽取其他版塊,並且本回合結算時,對應得分和金幣只能二選一;而沒有「炸鍋」的玩家可以二者兼得,對於「我全都要」的成年人來說,可以說是很痛苦的體驗了。

但是沒辦法,誰叫自己總是貪心呢,有「搏一搏,單車變摩託」的獎勵,就得承受「賭一賭,黃金變黃土」的懲罰。

3.遊戲終局的懲罰

有些桌遊對於懲罰的設置看似很「溫和」,只在終局進行懲罰,儘量不影響玩家遊戲過程中的體驗。但卻可能瞬間改變戰局,讓一直處於逆境的玩家有反敗為勝的機會,也可能讓一直順風的玩家如墜深淵。

比如深受德式玩家喜愛的《大西部之路》,引入《北方車站》擴展之後,增強了「司機流」的強度,增添了更多的車站,同時在進站時也會有分數的懲罰機制——如果進了相鄰車站之間有扣分標記的,終局就會進行相應的扣分。

這種懲罰機制在桌遊《中世紀》裡則表現得更加決絕,如果個人版塊被墳墓擺滿,無法再擺下其他則直接淘汰,觸發「Game over」輸掉比賽,換一種說法就是體面地退出。

一般來說,人們將「失去」看得比「得到」更重。所以玩家在接受懲罰的時候大多有點不情不願,也會趁早規劃自己的策略,以免受懲罰。特別是那種容錯率較低的桌遊,為了不讓自己體面地退出,會更加認真思考,珍惜每一次機會。像《歷史巨輪》裡那樣被對方打得頭都抬不起來,又飢餓沒有食物,無法產出的時候,真的太難了。

雖然玩遊戲要計較得失,但在面對「失去」的懲罰時,各位玩家不妨還是保持一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平常心,不掀桌愉快遊戲,畢竟勝敗乃兵家常事,大俠仍可重新來過。

相關焦點

  • 失之我命,得之我幸
    眾生生來皆苦,一生皆在渡自己的劫數,卻也都在跟自己過不去,眼睛裡明明是審著美的,結果卻糾纏在醜中,最後都審了醜,靈魂深處總想著收藏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小快樂小美好結果困於計較中,最後都成了疼痛,總是執迷於困境,才擠走了原本屬於我們自己的快樂,人世間應該淡之幽遠
  • 生死由命,富貴在天。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生死由命,富貴在天。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俗話說:人的命,天註定,天命不可違。世上有些事,既然是由老爺天負責來管,那我等凡人,也只能是順應天意、服從天命了。佛說: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佛還說:世間一切都是有因果的,所謂命運的安排,皆是因果的輪迴。活在世上的每一個人,有很多人都曾經傻乎乎的跟命運互掐過。因為無論是誰,都想扼住那命運的咽喉。但經過了無數人無數次的掙扎和努力,每一次的結局還是人的無可奈何與發出的一聲嘆息。這樣到了最後,人也就漸漸的開始認命了。人的命,天註定。盡人事,聽天命。
  •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真的對嗎
    如此而是,便會有一種心態在人海中瀰漫散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被太多人當做座右銘。此句出自徐志摩先生寫給梁啟的一封信中,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大意為得到是我的命中注定;得不到,失去那就是另外一種命運了,指不強求,順其自然,聽天由命。這樣的態度真的適用於我們這些為了往日生活奔波勞累的人們嗎?
  • 2020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3星座看淡情愛,順其自然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2020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看淡情愛的這幾個星座,將會順其自然。同時摩羯座為人也非常的灑脫,不管做任何事情都不會被條條框框所束縛,他們只想要做最好的自己,同時也非常懂得尊重別人,在愛情當中的摩羯座也是如此,對於那些已經走失的人,他們不在乎,而摩羯座也想起,屬於自己的愛情,最終有一天一定會到來的。2020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看淡情愛的摩羯座,將會一切順其自然。
  • 得之我幸,得之坦然,失之淡然;失之我命,爭其必然,順其自然
    《菜根譚》:」以我轉物者,得故不喜,失亦不憂,大地盡屬逍遙;以物役我者,逆故生憎,順亦生愛,一毫便生纏縛。在電影《太極張三丰》裡:錢小豪飾演的天寶認為」我命由我不由天「,爭強好勝,為了所謂功名利祿而變得奴顏卑膝,最終卻落得人財兩空,命喪黃泉;李連杰飾演的君寶則看淡得失,處處忍讓,雖因兄弟一時背叛而一日三瘋,但最終領悟」放下負擔奔向新生命「的真諦,成為一代太極宗師。
  • 學會接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心態,和命運叫板輸的一定是自己
    曾經有個畫家,在白紙上畫了一個點,裝在相框裡,問一些人這是什麼意思?大家眾說紛紜,討論很久不懂其意。畫家說:「其實它的意義就是,如果執著於一點,往往會鑽進死胡同,忽略周圍的很多很多,全然不發現旁邊還有大片的空間。」
  • 徐志摩: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找唯一靈魂伴侶,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作者:瓊笛有人說,我們這一生遇到的人有千千萬萬之多,最後真正的和自己走到一起,會有一生牽絆的,卻只有那麼一個。愛情是一場小概率事件,真愛更是如此,有的人用盡一生去尋找,也未必能夠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那個人。
  • 《風箏》中演繹"追風箏的人" 羅海瓊:得之我幸 失之我命
    原標題:羅海瓊:得之我幸 失之我命正在北京衛視熱播的《風箏》成功將諜戰劇再度拉回觀眾視野。近幾年,諜戰劇似乎已經風光不再,螢屏上可圈可點的作品乏善可陳,流量綁架之下甚至許多作品被調侃為「披著諜戰外衣的偶像大戲」。
  • 徐志摩的康橋之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徐志摩對康橋是有特殊感情的,是什麼原因使大詩人對康橋割捨不下?是什麼原因使徐志摩甘願做康河的一條水草?又是什麼原因讓徐志摩離開康橋時盼望含笑歸來……這一切,都緣於那場曠世之戀!
  • 徐志摩說: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徐志摩說:「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這不是悲觀處世,而是一種寵辱不驚的淡然。人生就是如此,有得到也會有失去,命運自有安排。人的一生猶如簇簇繁花,既有火紅耀眼之時,也有暗淡蕭條之日。如果過分地在意「榮」,過分地計較「辱」就會滋生煩惱和痛苦。事實上,無論是「榮」是「辱」,終有一天會成為過去,唯有坦然視之,才不會讓心情被榮辱左右。唯有隨性而為,才能夠在得失之間做到泰然自若。日亦舒在《天上所有的星》中寫道:「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忌忿不平。」
  • 得之吾幸,失之吾命,活出自我,活出精彩,活出健康
    得之吾幸,失之吾命,活出自我,活出精彩,活出健康人生這一輩子,從生下來什麼都沒有,「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切金錢名利皆是浮雲,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好的健康的心態,人生短短幾十載人這一輩子,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再爭再鬥,都爭不過自己,也鬥不過自己,平常都說的能戰勝自己的有幾個,其實人生就是一場和自己不斷磨合,不斷和解的過程。不以得而喜出望外,不以失去而悲痛欲絕!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一切坦然面對自己的得與失。
  •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從不強求「佛繫戀愛」的兩大星座,一切隨緣!
    佛繫戀愛,就是兩個人在一起的相處原則:不做作,不強求,從容平淡,順其自然,該來的不會走,該走的留不住,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這就是佛繫戀愛的觀念,他們不會過分要求對方什麼,一切都是順其自然的發展趨勢。水瓶座的人非常佛系,他們深知強求得來東西,往往並不會是最好的,也不一定能夠留得住,就好比得到一個人的肉體,卻得不到對方的靈魂,這樣的愛情水瓶們絕不想要,他們非常注重在戀愛中,兩個人的精神和思想能夠共融,這種感覺會令水瓶們有一種
  •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你如何評價自己的異性同桌
    每個人如果不巧分到了這樣的同桌,不管你表現得如何義憤填膺,都不得不接受同學們無休止的指責與嘲笑,就好像他們是男生和女生中的叛徒似的。以至於他們彼此互相敵視,一天三吵,三天一架。是的,以前小學生的性別意識,就是這麼涇渭分明。
  •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外蒙得而復失,真和命數沒啥關係
    內屬蒙古由朝廷直接任命官員管理,這種方式和內地大致相仿,屬於中央直管;外藩蒙古又稱札薩克蒙古,札薩克即蒙語執政官之意,由朝廷冊封且世襲,即通常所說的「蒙古王爺」。札薩克權力極大,封地內山川土地、物產人口均歸其所有,無需賦稅且掌控生殺大權,較類似古時坐鎮一方的諸侯。
  • 桌遊裡有哪些「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有些反派角色是純粹的惡,讓人恨得牙痒痒,但也有一些反派角色像火箭隊一樣,「壞」得讓人認可並印象深刻。塑造一個如此「可愛迷人」的反派角色並不比塑造一個「偉光正」的主角簡單,尤其是在極力營造代入感的遊戲作品中,大多數玩家更願意扮演消滅邪惡反派的正義之士,想讓玩家主動扮演反派,那就十分考驗反派角色的魅力值了。
  • 命裡有時終須有,這句話到底有什麼意義?
    古話有一句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是,這句話的內層含義大家知道不知道麼?為啥這裡話說的這樣深奧,你是否也體會到這裡面的深刻含義麼。下面我們就知道了解一下。其實,這句古話說的是,讓我們要認命,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另外,不要和命運抗爭,因為得不到的就是得不到。怎麼去搶去偷都得不到。得之有命]。你命裡沒有還是得不到,你得到的都是你命裡的常數,命裡有的。你說冤枉不冤枉?
  • 桌遊小課堂:常見的十大機制(下)
    我們在看桌遊推薦的時候,一般都會被介紹桌遊機制,感覺好專業的詞彙,那到底是什麼意思?就讓我們簡單地來了解下常見的幾種機制,也許通過機制的認識,我們可以去尋找自己喜歡的桌遊。說到合作遊戲,桌遊《魯濱遜漂流記:詛咒島之謎》也是個不錯的桌遊,適合1-4名玩家參與的遊戲。遊戲的過程可以讓玩家扮演包括漂流倖存者,驅魔師或者探險隊員等角色。在每一次遊戲中,玩家們將開拓島嶼,建立宿營地,與野獸抗爭以及面對各種各樣的探險,以讓自己或者團隊生存下來並贏得遊戲的目標。遊戲的代入感還是挺強的,流程流暢而不失策略性,玩家之間需要配合,總之團結力量大。
  • 有哪些好玩的雙人桌遊?
    雙人桌遊歡迎你。雙人桌遊雖然沒有多人遊戲那樣宏大,但是絲毫不失競技性和趣味性。這次為大家推薦幾款兩個人就可以玩的桌遊,快和小夥伴(妹子)約起來吧。一、《Codenames Duet/行動代號 二重奏》桌遊機制: 合作,觀察,解密。
  • 我承認!2020是拉麵桌遊的井噴之年!
    -----你知道嗎,根據bgg資料庫的統計,從2018年拉麵主題的桌遊第一次問世到今天,短短兩年就已經有了6個拉麵主題的桌遊了……而今天,我又看到了兩個拉麵題材的桌遊……你知道嗎,根據bgg資料庫的統計,從2018年拉麵主題的桌遊第一次問世到今天,短短兩年就已經有了6個拉麵主題的桌遊了……而今天,我又看到了兩個
  • 我是學霸,也是奶爸,我在節目裡給撒貝寧推薦桌遊
    大家好,我是末末。在之前的桌遊眾生裡,我介紹過很多人,他們的身份標籤裡都有一個共同的名詞,那就是父親。我要整一個社團!》↑周末的午後,微風輕輕吹拂著清華校園,珊爸約了幾個協會的朋友,跑到學校裡的咖啡館玩桌遊。人最多的時候,一次活動能有十幾人參加,場面還是很壯觀的,就這樣三人一小桌,五人一大桌的在學校食堂、咖啡館,甚至東門外的麥當勞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