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黨丨為何美妝品牌紛紛推出DIY概念產品?

2020-12-23 騰訊網

《界面新聞》楊秋月

在個性定製化備受推崇的美妝消費時代,消費者對「自己動手操作」的DIY(do it yourself)概念產品越來越感興趣。這推動了化妝品品牌的產品創新。

Wellage「Real Hyaluronic ONE DAY KIT」

在韓國,一些美妝品牌開始推出「精華液」和「有效成分」分離的產品,並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據韓國化妝品新聞媒體富體美麗報導,HUGEL公司在2018年推出的Wellage「Real Hyaluronic ONE DAY KIT」是一款「凍幹膠囊產品」,它把透明質酸膠囊跟功能性濃縮精華分別裝在泡罩包材中,消費者需要親自動手混合製作才能使用。

類似的產品,還有韓國CHA BIO F&C推出的「Evercell Chaum Absolute Luxe Cell Program」,以及HANSCOS旗下品牌FOASU去年年末推出的「Peptide BLUE CLOULD SERUM」。按照品牌商的說法,這種包裝形式不僅能提升產品穩定性,也能增加消費者的使用樂趣。

凍幹膠囊護膚品Evercell Chaum Absolute Luxe Cell Program

精華液和有效成分分裝的Peptide BLUE CLOULD SERUM

面膜品類也想激發消費者想要DIY的動手欲望。韓國Youcel公司推出的「Huderma hyalinum lifting mask」將面膜布與精華液分別包裝,一方面可減少防腐劑使用,另一方面增加多層次的產品體驗感。

將面膜布與精華液分開包裝的「Huderma hyalinum lifting mask」

中國市場上也能找到這樣的產品。歐萊雅集團在2018年初推出了一款「膜液分離」的美即面膜,主打「現用鮮注」的概念,消費者需要自己動手摺疊、擠壓才能使面膜和精華液融合,使用前的步驟讓人有種「自製」面膜的錯覺。

幾乎同一時期,上海家化的佰草集品牌推出了它的固態精華面膜,利用凍幹技術將有效成分濃縮,避免了添加防腐劑、色素等。據上海家化稱,這款面膜上市10個月零售量達300萬片,是個不錯的產品創新嘗試。

佰草集凍乾麵膜

這類利用凍幹技術、分裝概念而製造出的創新產品,由於比傳統化妝品多了讓消費者動手融合或體驗的步驟,被一些品牌稱為「DIY化妝品」。這些特別包裝有的是出於技術需求,有的是為了製造差異感以吸引消費者關注。

曾在寶潔、強生任職的美妝自媒體「基礎顏究」創始人,化工博士三畝對界面新聞表示,特殊的包裝材料設計,可能源於技術上需求。比如一些雙腔體(dual chamber)包材化妝品可能是為了成分之間的相容,確保產品穩定性,凍幹概念的出現則可能是為了減少防腐劑的用量。

「但也有本身穩定的產品,包裝上的創新更多是打造差異性,豐富消費者的使用體驗。」三畝認為,近年美妝市場上流行的「安瓶」產品,有些不是技術考慮,而是以「安瓶」形態給消費者一種「自己開了封」的啟用感、歸屬感和新鮮感。

安瓶概念產品

在膠囊包裝概念中頻率使用「泡罩」,也是類似道理。消費者擠壓泡罩、撕開泡罩的手動環節,讓人有種產品新鮮開啟、親手製作的感覺。

除了產品功效和質量外,品牌們深知消費者對體驗感、儀式感的追求。佰草集相關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凍乾麵膜開發的背景是品牌想要在競爭激烈的面膜市場,開發更具特色、賣點的產品以獲取消費者的認可,「消費者需求高功效、低刺激、有儀式感的產品。」

凍幹類產品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容量小,有效成分濃縮程度高,消費者可以依照自己需求的功效(美白、保溼、修護)混合凍乾粉,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搭配。」佰草集相關負責人認為,這符合當今消費者的個性化美妝需求。

此外,使用方便、便攜也是泡罩、膠囊等包材設計的一個賣點。以聯合利華已經在中國市場推出的K-bright「VC小水珠」固體精華為例,這款用泡罩包材做成的產品被賦予了「日拋型」概念,可混進粉底液、乳液等產品中,更適合消費者在差旅、旅行等場景中使用。

K-bright固體精華

K-bright固體精華。

實際上,這些所謂的鼓勵消費者動手的「DIY化妝品」並非真正意義上的DIY。真正的DIY手作化妝品也很難有大品牌參與,或者成為一種大眾流行趨勢。

2018年,《舌尖上的中國3》中的自製口紅情節讓「自製化妝品」、「化妝品DIY」等小眾愛好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如今,在電商平臺上,自製口紅、護膚品、面膜等化妝品的的原料、工具等仍有出售,社交媒體上也不乏製作教程。對於消費者來說,自製護膚品似乎代表了一種追求天然成分的獨有生活方式。

英敏特在亞太美容與個人護理趨勢報告中也提到了「手作美容」的趨勢,「人們對天然成分的興趣日益濃厚,越來越多的人敢於挽起衣袖參與製作美容產品。」

電商平臺上出售的美妝DIY原料及工具

然而自製化妝品帶來的風險也不容忽視,這是制約其被廣泛推廣的重要原因。「DIY化妝品過程中有安全隱患,一方面很容易出現用戶操作不當導致的微生物等汙染問題,另一方面可能因為成分配比不對導致用戶過敏或對產品不耐受。」三畝表示。

山西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所長王夢亮教授也曾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製作護膚品跟製作食品、藥品一樣,須遵循嚴苛的衛生標準,並對各種製劑進行精確配比。以製作潔面乳為例,針對不同膚質,需要配比不同量的胺基酸起泡水、純淨水和抗菌劑,原料配比一旦出錯,就會對皮膚造成傷害。此外,由於自製的護膚品完全不添加防腐劑,易滋生有害細菌,導致皮膚過敏。

以「DIY化妝品」概念推廣產品的美妝品牌們,並沒有真正讓消費者把控配比和深度參與操作,他們只是想給消費者一種動手參與的獨特體驗感。

「只有國民科學素養整體提升,法規監管層面更加嚴格,DIY手作化妝品才能真正大有作為。」三畝認為,DIY美妝將長期以小眾需求的形態存在,畢竟大部分消費者仍然希望擁有簡單方便、現成的護膚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大IP紛紛推出美妝品牌,能否長久是關鍵
    大IP紛紛推出美妝品牌,能否長久是關鍵 CBO首頁 | 作者:劉珽玉 |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  2017-03-31  訪問量:1041
  • 當這些時裝品牌都推出了美妝產品——你會買嗎?
    01時裝品牌推出美妝香氛支線KITH與 Estée Lauder 的聯名美妝護膚產品確實很讓人種草,時裝品牌也從前兩年開始也開足馬力,浩浩蕩蕩地進攻美妝領域。成分上,Jérme Touron 採用蜂蠟、白桑樹、當歸花蜜餞等植物中萃取天然彩妝成分,並通過品牌 900 多種皮革和 75000 種絲綢色彩為設計靈感,推出 24 種不同色調和質感的唇膏。
  • 超級水果,美妝品牌的下一個風口?
    1、美白迎來邊際效用,抗老成新訴求近年來消費者對護膚的訴求主要集中在美白、保溼、清潔等功效,幾乎所有個護品牌都有相應的產品線,市場對這些功效產品的推出,從成分開發、科技投入到品牌營銷均可謂到達頂峰,消費者在各個價位都能買到效果理想的產品。
  • 美妝護膚行業的六大趨勢:口罩妝、成分黨、黑科技…
    行業競爭加速白熱化,線上數據顯示美妝護膚細分類目的頭部品牌更迭頻繁。   與此同時,線上美護行業的消費群體呈現出下沉化與年輕化的雙重趨勢。據《報告》顯示,2020年的線上美護行業當中,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消費人數增速遠超一二線城市;就代際而言,95後群體的消費佔比逐漸超過其他年齡段,成為美妝護膚的消費主力。
  • 成分黨是噱頭,還是一個偽命題?
    由我一個朋友的故事,引發出了C2CC傳媒內部討論系列報導《網民網紅》之成分黨,最激烈的話題。0到1,論成分黨的自我修養什麼是成分黨?《美國美妝行業透明度感知評估報告》中提到,高達72%的消費者希望品牌能主動解釋產品成分的功效情況,而超過60%的消費者,希望品牌標明產品成分的來源。
  • 一支髮霜躋身天貓全站護髮TOP3,成分黨為何偏愛新晉品牌海瑟薇?
    一支髮霜躋身天貓全站護髮TOP3,成分黨為何偏愛新晉品牌海瑟薇? 受特殊環境影響,今年的化妝品行業註定不平靜,不少美妝品類都出現了明顯變化。但相較發展腳步被迅速放緩的彩妝消費,個人洗護市場隨著消費者對清潔護理的注重反而逆勢上揚。
  • 這個被歐萊雅賣爆了的成分,成了本土美妝的新機會
    被歐萊雅捧紅的玻色因 事實上,玻色因在中國美妝圈的走紅,與歐萊雅集團的極力推廣不無關係。 據悉,歐萊雅集團旗下赫蓮娜、修麗可、蘭蔻、科顏氏、羽西、美即等多個品牌中均有添加玻色因,且紛紛以其作為重要的產品賣點。
  • 2020年,功效護膚/香氛美妝/個性包材到底有多火?
    文|CBO記者 江文9月4日,第55屆中國(廣州)國際美博會在廣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拉開帷幕。這場博覽會共聚集了4000多個品牌展商,為數十萬的美業人帶來了一場覆蓋全渠道以及全品類的盛會。經歷了一個夏季,美妝行業再度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不少品牌紛紛帶著新潮的新品系列前來參展,吸引了眾多參展者的駐足觀賞。
  • 美妝大牌紛紛入駐,美團點評「品牌專區」為何成美妝營銷重要陣地
    導讀:顏值經濟時代,人們對於「美」不僅抱有更高追求,也擁有更多選擇。一方面,直播、短視頻等帶貨新潮崛起,讓美妝消費人群了解產品功效、獲取折扣優惠、積累妝容靈感的主陣地遷移至線上;另一方面,線下到店親自試妝,邊逛邊買的傳統消費體驗優勢,依舊無可替代。
  • 美國清潔美妝品牌Herbivore 融資1500萬美元
    2011年,Alex Kummerow 和 Julia Wills 在位於西雅圖的一間廚房裡創辦了 Herbivore,以其標誌性的極簡美學設計和無毒護膚產品在社交媒體上躥紅,受到眾多用戶的歡迎。Herbivore 旗下眾多護膚、護體和沐浴系列產品均由高純度、高活性和高濃縮的維生素、礦物質以及植物性成分配製而成。
  • 品牌紛紛加碼男妝市場,馬丁/LSphere後來居上?
    早在關注到身邊男士的美妝需求後,我便開始思考在男士美妝市場的賽道上,有哪些優秀品牌實現了高增長?其背後的運營邏輯是什麼?小眾細分產品的創新與機遇又有哪些?在本篇《新勢力》的系列報導中,將會通過數據、案例分析,以及採訪等進行解答。「男色時代」來了?
  • 2021美妝產品關鍵成分:調理素的重要性
    這些具有保溼作用的成分可以保護並預防肌膚免受環境和外部壓力的侵害。用法和應用:靈芝已經出現在一些護膚產品中,比如悅木之源的韋博士靈芝煥能系列的靈芝煥能好底子精華水產品就用到了三種類型的蘑菇:靈芝、白樺茸和鬼傘菌。然而,隨著美妝在健康方面的作用將越來越引人注目,蘑菇將變得更加重要。可以將其注入到精華液和乳霜中。
  • 「日本的宜家」 Nitori 推出首個自有美妝品牌
    日本家具連鎖 Nitori Holdings(尼達利)近期宣布,推出首個自有美妝品牌,並開始發售護膚品系列 GUARDIO。Nitori 指出,GUARDIO 以「保護肌膚」、「潔淨肌膚」、「滋潤肌膚」三個要素為基礎,分別開發了防曬霜、潔面和化妝水三款產品。其中防曬霜採用了非化學處方,即配方中不含有紫外線吸收材料,同時還能阻隔紫外線之外的其它環境傷害。
  • 北美絲芙蘭熱賣潮妝品牌「MILK MAKEUP」強勢來襲 引領美妝新概念
    上海2020年9月24日 /美通社/ -- 北美獨立美妝品牌MILK MAKEUP現已入駐天貓國際,以新潮的理念和設計,為中國的美妝愛好者與潮酷青年們帶來與眾不同的全新美妝體驗。MILK MAKEUP 美無異類品牌態度 MILK MAKEUP重新定義美的概念2016年,MILK MAKEUP誕生於美國紐約。
  • 首個在B站開發布會的美妝品牌,為什麼是資生堂?
    CBO 記者張慧媛 作為首個在嗶哩嗶哩bilibili網站兼APP(以下簡稱「B站」)舉行線上發布會的美妝品牌,資生堂走出了「年輕化」的關鍵一步。
  • 英國lookfantastic推出七夕限量版美妝禮盒
    很多國外品牌都在細細揣摩這份情誼,爭取2018的七夕,能「盒」你一起好好過。  來自英國的lookfantastic ,是電商巨頭The Hut Group旗下專注美妝護膚的正品網站,現在聯合七家歐美一線和小眾高端護膚美妝品牌,特別推出了2018「七夕限量禮盒。這是在去年推出大獲好評的「美顏桃花盒」、「新年新肌盒」之後,又一頗具中國主題風格的美妝禮盒。
  • 以牛油果為首的「超級水果」,會是美妝界的下一個風口嗎?
    不止是食物界,連美妝界也出現了它的身影。不僅是牛油果眼霜,國內的彩妝品牌們也紛紛出了牛油果綠色號的眼影盤……牛油果的熱銷將「超級水果」的這一概念逐漸帶入了大眾視野。所謂的「超級水果」究竟是什麼呢?據了解,它只是在媒體上流行的一個非醫學術語,指具有促進健康特性的食物(如降低患病風險或改善身體或情緒健康等方面)。
  • 1年2倍增長,美妝冰箱為何爆發?
    但細想一下就不難發現,它們之所以能在「顏值經濟」下引領潮流,靠的還是能夠直擊消費者痛點的產品功能:隨著美妝「成分黨」的不斷壯大,她們不僅對含有植物草本、VC、視黃醇、果酸等熱門活性成分的美妝護膚品趨之若鶩,而且對於如何更好地儲存這類產品以及一些大牌貴婦級護膚品的需求也日漸突出——應該說,美妝冰箱的出現正當時。
  • 2019年全球美妝巨頭劇動,多樣新品牌層出不窮
    正 文在高速發展的美妝市場的影響下,眾多小規模品牌以新鮮、有料的產品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目光,而因此美妝大集團就算其代表品牌仍然名聲在外,卻有明顯需要花很多時間去貼合大眾的喜好。而也是因為這樣,在今年全球各美妝公司鋪置新品牌的動作也明顯增多。
  • 「美妝界的Supreme」?紐約美妝品牌Glossier的崛起之路
    為何美妝品牌如此賺錢?在瞬息萬變的美妝行業裡,沒什麼比了解消費者還要更重要的事。據普華永道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美妝行業銷售額規模已經達到4120億歐元,而且未來還將進一步增長,到2021年時年銷售額規模將超過5000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