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楊秋月
在個性定製化備受推崇的美妝消費時代,消費者對「自己動手操作」的DIY(do it yourself)概念產品越來越感興趣。這推動了化妝品品牌的產品創新。
Wellage「Real Hyaluronic ONE DAY KIT」
在韓國,一些美妝品牌開始推出「精華液」和「有效成分」分離的產品,並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據韓國化妝品新聞媒體富體美麗報導,HUGEL公司在2018年推出的Wellage「Real Hyaluronic ONE DAY KIT」是一款「凍幹膠囊產品」,它把透明質酸膠囊跟功能性濃縮精華分別裝在泡罩包材中,消費者需要親自動手混合製作才能使用。
類似的產品,還有韓國CHA BIO F&C推出的「Evercell Chaum Absolute Luxe Cell Program」,以及HANSCOS旗下品牌FOASU去年年末推出的「Peptide BLUE CLOULD SERUM」。按照品牌商的說法,這種包裝形式不僅能提升產品穩定性,也能增加消費者的使用樂趣。
凍幹膠囊護膚品Evercell Chaum Absolute Luxe Cell Program
精華液和有效成分分裝的Peptide BLUE CLOULD SERUM
面膜品類也想激發消費者想要DIY的動手欲望。韓國Youcel公司推出的「Huderma hyalinum lifting mask」將面膜布與精華液分別包裝,一方面可減少防腐劑使用,另一方面增加多層次的產品體驗感。
將面膜布與精華液分開包裝的「Huderma hyalinum lifting mask」
中國市場上也能找到這樣的產品。歐萊雅集團在2018年初推出了一款「膜液分離」的美即面膜,主打「現用鮮注」的概念,消費者需要自己動手摺疊、擠壓才能使面膜和精華液融合,使用前的步驟讓人有種「自製」面膜的錯覺。
幾乎同一時期,上海家化的佰草集品牌推出了它的固態精華面膜,利用凍幹技術將有效成分濃縮,避免了添加防腐劑、色素等。據上海家化稱,這款面膜上市10個月零售量達300萬片,是個不錯的產品創新嘗試。
佰草集凍乾麵膜
這類利用凍幹技術、分裝概念而製造出的創新產品,由於比傳統化妝品多了讓消費者動手融合或體驗的步驟,被一些品牌稱為「DIY化妝品」。這些特別包裝有的是出於技術需求,有的是為了製造差異感以吸引消費者關注。
曾在寶潔、強生任職的美妝自媒體「基礎顏究」創始人,化工博士三畝對界面新聞表示,特殊的包裝材料設計,可能源於技術上需求。比如一些雙腔體(dual chamber)包材化妝品可能是為了成分之間的相容,確保產品穩定性,凍幹概念的出現則可能是為了減少防腐劑的用量。
「但也有本身穩定的產品,包裝上的創新更多是打造差異性,豐富消費者的使用體驗。」三畝認為,近年美妝市場上流行的「安瓶」產品,有些不是技術考慮,而是以「安瓶」形態給消費者一種「自己開了封」的啟用感、歸屬感和新鮮感。
安瓶概念產品
在膠囊包裝概念中頻率使用「泡罩」,也是類似道理。消費者擠壓泡罩、撕開泡罩的手動環節,讓人有種產品新鮮開啟、親手製作的感覺。
除了產品功效和質量外,品牌們深知消費者對體驗感、儀式感的追求。佰草集相關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凍乾麵膜開發的背景是品牌想要在競爭激烈的面膜市場,開發更具特色、賣點的產品以獲取消費者的認可,「消費者需求高功效、低刺激、有儀式感的產品。」
凍幹類產品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容量小,有效成分濃縮程度高,消費者可以依照自己需求的功效(美白、保溼、修護)混合凍乾粉,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搭配。」佰草集相關負責人認為,這符合當今消費者的個性化美妝需求。
此外,使用方便、便攜也是泡罩、膠囊等包材設計的一個賣點。以聯合利華已經在中國市場推出的K-bright「VC小水珠」固體精華為例,這款用泡罩包材做成的產品被賦予了「日拋型」概念,可混進粉底液、乳液等產品中,更適合消費者在差旅、旅行等場景中使用。
K-bright固體精華
K-bright固體精華。
實際上,這些所謂的鼓勵消費者動手的「DIY化妝品」並非真正意義上的DIY。真正的DIY手作化妝品也很難有大品牌參與,或者成為一種大眾流行趨勢。
2018年,《舌尖上的中國3》中的自製口紅情節讓「自製化妝品」、「化妝品DIY」等小眾愛好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如今,在電商平臺上,自製口紅、護膚品、面膜等化妝品的的原料、工具等仍有出售,社交媒體上也不乏製作教程。對於消費者來說,自製護膚品似乎代表了一種追求天然成分的獨有生活方式。
英敏特在亞太美容與個人護理趨勢報告中也提到了「手作美容」的趨勢,「人們對天然成分的興趣日益濃厚,越來越多的人敢於挽起衣袖參與製作美容產品。」
電商平臺上出售的美妝DIY原料及工具
然而自製化妝品帶來的風險也不容忽視,這是制約其被廣泛推廣的重要原因。「DIY化妝品過程中有安全隱患,一方面很容易出現用戶操作不當導致的微生物等汙染問題,另一方面可能因為成分配比不對導致用戶過敏或對產品不耐受。」三畝表示。
山西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所長王夢亮教授也曾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製作護膚品跟製作食品、藥品一樣,須遵循嚴苛的衛生標準,並對各種製劑進行精確配比。以製作潔面乳為例,針對不同膚質,需要配比不同量的胺基酸起泡水、純淨水和抗菌劑,原料配比一旦出錯,就會對皮膚造成傷害。此外,由於自製的護膚品完全不添加防腐劑,易滋生有害細菌,導致皮膚過敏。
以「DIY化妝品」概念推廣產品的美妝品牌們,並沒有真正讓消費者把控配比和深度參與操作,他們只是想給消費者一種動手參與的獨特體驗感。
「只有國民科學素養整體提升,法規監管層面更加嚴格,DIY手作化妝品才能真正大有作為。」三畝認為,DIY美妝將長期以小眾需求的形態存在,畢竟大部分消費者仍然希望擁有簡單方便、現成的護膚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