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一些人口才非常好,跟別人交流起來總是能夠滔滔不絕,對答如流,讓人羨慕不已。
其實,大多會說話的人並不是天生的,曾經他們也不善言辭,即便是那些令人欽佩的「名嘴」、演說家、播音員、節目主持人等,他們也不是天生的能言善辯,也不是在任何場合說話都能贏得滿堂彩。
那為什麼他們現在都成了使用語言的行家呢?
原因很簡單: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他們都是通過自己後天的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表達技巧,最終成為一個「能說會道」的人。
好的口才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能夠讓你和外界進行更好的交流。讓你不但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還可以結交更多的朋友。
說話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訣竅,我們必須掌握這種巧妙的方法,然後才能有所獲得。我們要想練就過硬的說話能力,就一定要刻苦訓練。
美前總統林肯先生,在進入政壇之前因為口吃經常遭到別人的嘲笑。可是自從他立志要做律師之後,每天都堅持面對鏡子或者到海邊對著大海練習說話,來矯正自己的不足之處。
經過千萬遍的練習,林肯終於成功了!他不僅成為一位頗有名氣的律師、演講家,還踏人政壇,成為美國最偉大的總統。
好的口才需要鍛鍊,需要你去和他人交談。你會在不斷地交談中獲得經驗,從中掌握說話的技巧,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學習過程。
那麼想成為說話高手,我們需要注意什麼呢,這邊大致整理了幾點:
1、多掌握大量信息
想要抓住對方的心理,首先你得能理解對方。所以,掌握大量信息,明白對方在說什麼,能參與進話題,是成為說話高手的第一步。
泛泛的去掌握一些信息是有必要的,至少可以讓你看起來知識面比較廣。而且,通過快速的輸出信息,使得對方大腦宕機,能讓人不由自主的產生一種共鳴,當然前提是你需要學習一些泛讀技巧和快速信息提取技術。
2、訓練邏輯思維
如果說信息是素材,那麼邏輯思維就是使用素材的方法。有了素材,你就可以參與到別人的話題中去,或者主動引領一個話題。
而有了邏輯思維,你說的話就更嚴密,更有說服力,也更容易說服別人。
3、掌握一個深度領域
想成為一個說話高手,必須要在某個領域有一定的深度思考。
原因很簡單,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暈輪效應,指的是當一個人擁有某個優點時,我們會傾向其也擁有別的優點,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認知錯誤。
所以,當你在交談中,用一個深度的見解震撼他人時,暈輪效應就會發生作用。對方會認為很強,很厲害,從而你在交談中你就佔據了很大的心理優勢。
4、多了解各種小領域
好奇心是一種無法克服的心理定勢,每個人都會有好奇心,對未知的事物會很感興趣,當你聊一些別人不知道的,新奇的事物時,往往能快速的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將話題帶入自己的節奏。可以根據人的心理弱點,越震撼,越神秘,越離奇,越能調動聽眾的情緒的話題越有吸引力。
5、學會傾聽
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尊重,受到別人的重視。當我們專心致志地聽對方講,努力地聽,甚至是全神貫注地聽時,對方會有一種被尊重和重視的感覺,雙方之間的距離必然會拉近。
一個善於靜靜傾聽別人談話的人,才有可能是一個富於思想、有縝密見識和具備謙虛柔和性格的人。這種人在人群中,也許不大受人注意,但最後必定是最受敬重的。因為他虛心,容易被他人所喜歡。
6、表達趣味性
你會發現,自己喜歡和有趣的人交朋友,因為他總會帶給你驚喜、快樂。所以,你的表達就要具有趣味性,引人入勝,令人回味。我們喜歡聽郭德鋼說話,因為他隨時都會抖個包袱給我們,讓我們笑得前仰後合。
7、機智回復
用機智幽默的方式回復他人提出的尖銳問題。鄭裕玲打趣黃渤說:「今天晚上你穿的是睡衣嗎?」黃渤答曰:「你五年沒來,這五年我一直都在金馬獎。所以我已經把金馬當成了自己的家,回到家裡穿什麼,對不對?」
其實,說話的本領就是這樣從工作和生活中鍛鍊出來的。因為社會中沒有哪種活動是不必開口說話的。練習的機會越多,改進的機會也就越多。只有不停地練習,你才能知道自己可以進步到何種程度。
所以,我們要勤奮學習、熟練掌握語言運用技能,全面了解受眾對象,塑造良好自身形象,努力提高心理素質,成為一個在語言運用藝術上如魚得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