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越來越多本科生參與到了科研當中,加入課題組,走進實驗室,這種現況變得越來越普遍。
隨著科研基地逐漸向本科生開放,為本科生參與科研創造了更多有利條件,推動了本科生更早進入課題、實驗室和團隊,同時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時轉化成教學內容,將以更高水平的科研支撐更高質量的本科人才培養。
本科生對科研的定義,如何找到自身的課題研究角色?
科研的定義是什麼?科研應該如何定位?
首先,我們第一步要搞清楚,做科研、跟組會和後勤打雜有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做科研,一般是指自己手上有課題或者正在申報課題,有目的有方向的去和導師聯繫。跟組會,是學習課題組目前的研究方向,接觸學界前端知識。那些文獻整理、養小白鼠和刷試管的工作就是「後勤打雜」。
本科生在科研入門前期的獨立前行
其實,一些導師面對「做科研」的本科生也會表現的有點不知所措,本科生做科研前必須解決三大問題。
第一,本科生大多對科研道路比較迷茫。由於沒有辦法在本科階段精準的判斷出該學生是否未來準備做學術,從教學方法和態度上都不好把握。
第二,本科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待加強。與本科生一起做科研,基本是和小白一起打副本升級的過程,而且本科生未具備單獨完成任務的能力。
第三,本科生未構建健全的學術理論體系。知識儲備缺乏、理解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不足,這些能力還需要基礎教育來補足。
總結以上原因,本科生在入門科研前期需要野蠻生長,同時導師帶本科生做科研需要十足的心理準備,導師的無奈之處也是需要被體諒的。
工作與學術中最重要的是學習「科研思維」
科研思維是什麼?本科階段做科研的意義不在於做了多少的文章和項目,而是在每一個小項目、小課題得的過程當中,形成一種自我認知,了解自己,以便給自己發掘下一個理想目標。
現在知識領域高速發展,很多教科書已經被超越了,知識可能很快就會過時,本科生需要學習接觸到更多知識,參與科研無疑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另外,最重要的是學會「科研思維」,能夠把科研思維和方法運用到學習和工作上,不管將來是否做學術,都是目前需要學以致用的。
科研思維的價值目前已經在導師與學生中取得了一定共識,但其中的內容之多還有待去探索,更多是為了學生能夠像解決科研問題一樣去解決遇到的其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