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今年是第一次懷孕,因為啥也不知道,只能各種百度問答,最後花了不少的冤枉錢,做了很多重複的檢查。折騰不說,人也累的氣得不行,今天跟大家分享下懷孕之後做檢查的最強攻略。
檢查結果可能會顯示孕酮稍偏低,HCG和雌二醇翻倍正常,別著急,很多女性孕酮都會稍有一點偏低。
如果實在不放心,可以進行聽從醫生建議進行抽血監測和補充孕酮。
NT結果出來之後可以拿著單子去居住地所在社區進行建小卡(檔)。
這一步一定要記住。社區醫院會對你進行各類信息錄入,對你進行抽血,B超和心電圖檢查,會告訴你之後每一次檢查在什麼時間。
沒有小卡(檔),很多醫院是不會給你做唐篩和四維檢查的,所以小卡很重要。
————————————————————
13-24周之間的檢查都會在社區醫院進行,24周左右會結束社區醫院的檢查,轉去其他大醫院(最好是你選擇分娩的醫院)進行建大卡(大檔)。
會抽三次血,第一次去的時候就抽一次血,之後去拿糖水,喝完糖水之後隔一個小時再抽一次血,抽完之後隔一個小時再抽一次血。基本上會花一上午的時間,有個人陪著會好點。
三維是幾張圖片,醫生只會給你一張B超結果單,上面只能看到寶寶的三四張圖片。
四維有很多張圖片,有的醫院會送你一個U盤,上面會有很多張寶寶各個側面的照片,價格貴一點。
我當時在建大卡的醫院做的三維,有點後悔。
孕32-孕37周,每一個月都會檢查一次,主要檢查胎心,期間會進行抽血,看孕婦是否有貧血或者營養缺乏情況。
37周(足月啦)之後每個星期都需要檢查一次,主要是進行胎心監測。如果期間出現羊水偏少或混濁,胎兒缺氧,可能需要住院或者提前剖腹產。
最後我還是要吐槽一下,醫院開的有些檢查是必須的,但有些檢查(例如血型),建小卡和建大卡都要重複檢查,就沒必要了吧。
最後祝每一個孕媽都平平安安生下健健康康的寶寶,一起加油(ง •̀_•́)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