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朋友的眼裡,我真的不是一個會玩的人。
所以他們有什麼活動,常常不叫我了。
後來有了孩子之後,就越發如此。
因為我更喜歡跟孩子在一起。
所以那些應酬、聚會都變得跟我無關。
沒有幾個人願意找我這個總是帶著娃的男人玩。
他們總覺得孩子是一個累贅,能躲開一會是一會。
記得有一次在朋友車上,坐著一個小夥子。
朋友跟他說:「你也要準備結婚了,跟後面那位兄弟學學,他可是奶爸,帶娃有經驗。」
「我才不想生孩子,太煩了。」
我只能笑笑。
可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會玩的人。
因為我總是能跟孩子們打成一片。
你能說孩子們不會玩麼?
能跟他們一起玩起來的人,肯定也是會玩的。
所以,在孩子們的眼裡,我是一個會玩的人。
特別是在兒子眼裡,我就是一個大玩具。
只要我一呼喚,他立即就屁顛屁顛地響應,然後就衝向對面的公園、草地、河邊。
而且在小區樓下的小遊樂場裡,總是有孩子邀請我參與他們的遊戲。
而我也總是玩的很嗨。
席慕蓉說,如果一個孩子在他的生活裡沒接觸過大自然,譬如摸過樹的皮、踩過幹而脆的落葉,她就沒辦法教他美術。
因為,他沒第一手接觸過美。
這個我深表贊同。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一直帶孩子去大自然的懷裡行走。
在他很小的時候,我就經常陪他在鄉下的天地裡玩。
看路邊的小草小花。
撿回河道邊的石頭。
教他分辨蒲公英和其他野草的區別。
也讓他去抓一切可以抓的東西。
所以他摸到的是一個真真切切的世界。
讓孩子看看雲,聽聽風,搖搖樹。
玩,能讓小寶寶的感官得到更好的發展。
而當孩子能跑能跳的時候。
特別是家有男孩,很多媽媽就頭疼,說孩子總是停不下來。
這可不能怪孩子,因為上帝賦予了他們這樣的身體。
科學研究表明: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較多,流經小腦的血量更多。多巴胺可增加衝動和冒險行為的概率。而小腦是控制行為和身體行動的。流經小腦的血流量多,小腦就比較活躍,所以男孩就愛動。
所以男孩要多進行鍛鍊,讓男孩有機會發洩掉由於荷爾蒙激素給他帶來的煩躁。
所以我常常帶著兒子去廣場上奔跑,汗流浹背。
但是這樣他晚上睡得更香。
而且閱讀的時候,注意力也更集中。
哈佛醫學院教授萊特伊說:「體育鍛鍊本身不能使你更聰明,但它能使你的大腦處於最有利於學習的狀態。」
所以不要怕孩子玩而影響學習。
適當的運動反而能促進孩子學習。
而且玩還有很多特別的好處。
能讓孩子理解規則、更好地學會交往。
如果你參與進一個孩子的遊戲。
你會發現一個非常奇妙的事情——規則總是在不斷重複、完善,然後被執行。
他們非常認真地對待遊戲,並且在遊戲中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智力、精力。
這樣的體驗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益的。
記得有一次帶著小小魚在樓下的小廣場玩。
有兩個孩子在爭奪一個軟皮的籃球。
接著又有一個孩子加入。
小傢伙看著我,意思是想去參加。
我說你想玩就去吧,注意安全。
然後他把外套一脫就去了。
可是糟糕的情形出現了。
幾個男孩爭奪一個球,那就會起衝突。
你拉著我,我推開你。
最後還把抱著球的孩子逼進了樹叢裡,團團圍住。
因為沒有規則,所以遊戲在混亂中進行了一會。
有媽媽說不準玩了。
我看孩子們開心,就把大家召集起來,給他們分好了組,然後制定了規則。
讓他們兩兩配合傳球玩。
玩了幾輪,奇蹟發生了。
有孩子發現了小廣場上的一個遊樂設施那有一個圓形的洞,可以投球。
於是就約定進球得分。
接下來就好玩了。
大家不斷地完善規則,又加入了新的孩子。
那天晚上,一直玩到9點多,孩子們還是興趣盎然地跑著、傳著球。
每一個孩子都認真地參與。
這樣的收穫是巨大的。
特別是如今城市裡的孩子,都住在自己裝修地漂亮而舒適的房間裡。
接受網絡課程或者體驗虛擬的世界。
而他們的身體卻更需要這樣的運動。
更重要的是,孩子們的心靈需要這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