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高考作文試題
據報載,針對青少年群體,有兩個內容相關的調查,反映的情況很有意思:當被問到對同學最期待的品質時,最多的是「樂於助人」;但在遇到別人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很多人卻「悄悄走開」!正是這樣!在我們一些人的觀念中,道德品質的體現,僅僅是苛求別人,卻往往忘記了也這樣去苛求自己一番!
在現實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例子還少嗎?別人不小心踩到了自己,他不道歉絕對是品質惡劣,但自己踩到了別人時,保不準照樣無動於衷;在公交車上,對別人不主動給老人讓座,經常公理在我胸,義憤又填膺,但假如自己遇到類似情景,是不是也立馬主動禮讓?……
俗話說得好,「要想公道,打個顛倒!」在面對諸如「嚴苛他人,放鬆自己」的錯誤言行時,我們正需要大大方方顛倒個次序,來個「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如今,由雷鋒開啟的,以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為主要內容的「雷鋒精神」,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發芽,永遠都不會過時!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雷鋒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嚴格要求自己,而很少去苛求他人!
萬世師表的孔夫子,正是堅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才使得三千弟子心甘情願跟隨自己,即便遭受顛沛流離,也矢志不渝!
萬世師表孔子之像
孔子周遊列國。一次,派得意門生子路去找渡口。子路就求教兩個在田裡耕種的長者,兩人把子路奚落了一番,說你的老師不是什麼都能幹,還會找不到渡口?你與其跟著他四處碰壁,還不如跟著我們隱居鄉下,樂得逍遙!
子路悻悻而歸,把大意轉告給老師。孔子聽了,微微嘆息,說:「為人處世,我們不與世上之人打交道怎麼行?假如天下太平,我還帶著你們去瞎忙乎什麼啊?」
在這裡,面對著世人的不解、誤解,孔子選擇的還是從自己出發,堅持自身理想、不改初心!而這種「嚴於苛責自己,寬於苛求別人」的作風,正是孔夫子道德素養高深、「內功」修煉到家的體現——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範」者是也!
千年而下,孔子此(德高)風,山高水長!
今天我們再讀《論語》,就會發現,像「不怨天,不尤人」「見不賢而內自省」的「苛己」之風隨處可見!
道德,更適合指向個人的內心——自律
比如,在公交車上,有老年人非要求年輕人給自己讓座,這引起了大家的熱議,大概就有這方面的原因吧!
康德說過:「世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心靈深深震撼: 一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法則。」是啊!道德規則如此神聖重要,但它更適合於對自身提出要求,而不適合於強求他人!
所以,在他人面對困難困境,需要我們時,我們應該毫不猶豫伸出援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先嚴格要求自己,明白「我為人人」,再「寬以待人」,最後自然「人人為我」——整個社會就更易呈現「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的和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