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學科的核心素養,就是學生在真正學好一門學科後形成和掌握的關於此學科的核心收穫,是這門學科真正的價值所在。而對於道德與法治課程來說,其教學核心目標就是促進初中生道德品質、健康心理、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的培養和發展。因此,其核心素養包括的內容主要有道德品質、法治觀念和健康生活等方面。
道德品質方面,學生應該具備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要愛國、傳承中華文明,要遵守公共秩序、助人為樂、與人向善,要嚴於律己、誠實守信。健康生活方面,要求學生能夠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具備積極向上的價值觀,能正確對待自我和群體。法治觀念方面,要求學生能夠尊法、守法、善於用法。
根據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目標,這一學科是以學生生活為本,引導學生建立和發展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個人品質。道德與法治課程與其他英語、數學的課程最大的區別在於,相比於智育,此課程更重視德育。而注重學生此學科的核心素養的培養,一方面是有效踐行道德與品質課程的教學目標,一方面也是幫助學生建立健全完善的個人品質體系和道德價值觀,為其後續人生的發展奠定最為關鍵的核心。
此外,培育學生此學科的核心素養,有助於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有助於中國文化和中華文明的傳承與發揚。因此,注重培育學生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教學的價值導向,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