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心理品質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因而心理品質的培養也有不同方法這裡僅提出以下主要方法:
1.說服教育法各種心理品質的形成都是以道德認識為基礎的。無論積極心理品質的塑造,還是消極心理品質的矯正,都必須以提高學生道德認識、判斷和評價水平為突破口,抓住學生個人和集體中帶有傾向性的關鍵問題,引導他們正確識別與評價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與假惡醜現象,形成正確的是非觀、美醜觀和榮辱觀,做到既能正確認識、評價社會生活中的人、事、物,也能客觀地認識與評價自己。
為此,可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或集體的心理狀態及特點,發揮教育者的機智,恰當地運用說服教育的方法,「曉之以理」,教育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克服頭腦中的錯誤或模糊認識,轉變其錯誤觀念,從而對社會、集體和人際關係持有正確的看法和態度。因為學生的態度變化總是需要一個教育過程的,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道德品質,必須經過大量反覆的說服教育,才會取得教育效果。
2.情境薰陶法和諧民主的教育或教學情境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重要方法。在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應自覺地、有計劃地創設各種方式的成功教育情境。例如,創設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情境;課堂教學中的愉快、求知、勤思、民主的氛圍;升旗儀式中的莊嚴肅穆氣氛;個別教育時的尊重、期望、嚴格要求的情境等等。
最重要的是在教師誘導下創建一個團結互助、嚴謹治學奮發進取的集體環境,使學生天天都受到良好校風、班風的薰陶。良好的教育教學情境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思維成和感情,從而獲得切身體驗。這種做法如持之以恆,對培養學生心理品質大有裨益。
3.情境感染法人們的情緒和情感總是相互感染的。學生也都有自己的情緒生活,他們在特定的集體中彼此之間經常發生感情的溝通,往往有意或無意地受到情緒感染。教學活動既是知識信息交流過程,又是師生間情感的交流過程。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主導者,力求自己以健康愉悅的情感與言行去感染自己的教育對象,使其產生強烈而積極的內心體驗,從而把自己的教育要求內化為學生的動機與需要。
例如,正確的表揚與批評;一次成功的個別談心;一次主題鮮明的演講等,都會誘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為了使師生間情感產生共鳴,一方面要為學生創造有利的教育「情境」,使其對學生起到感染作用;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學生帶著豐富的情感進人教育情境。此種「動之以情」的教育法,既有利於運用學生的求知慾、興趣愛好等心態,把教育情境中的一切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覺需要,也有助於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保持穩定而持久的情感,提高學習效率。
4.榜樣示範法青少年具有求知慾強、富於幻想、善模仿、可塑性大的特點。他們易受來自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人物思想意識和人格行為的影響,以他人的人格行為作為自己的仿效模式,然後以其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現出來。研究表明,學生模仿最多的是自己的父母、教師和同學。學生入學後,尤其年級學生,教師的影響明顯提高,甚至超過父母的影響,有 40%的學生把教師作為自己理想人格的化身。
因此,首先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榜樣示範意識,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力求做到以身示教,有意識地以自己的高尚品德、情操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影響學生,讓他們默默地按照教師的人格模式塑造自己的個性;
其次,要以領袖、偉人、科學家和英模人物為榜樣。許多革命先輩以及雷鋒、王傑、朱伯儒、張海迪、賴寧、蘇寧等都是社會主義條件下道德上的理想人格和典範,符合廣大青少年渴望成才的願望,可成為激勵、鞭策他們的精神力量;
再次,選擇小說、影視、人物傳記裡的典型人物做範例,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模仿。青少年喜歡看影視和文藝作品,且往往把其中的某些人物的典型特徵作為效仿對象,接受他們思想、品質的影響。因此,有目的地指導青少年閱讀、評價欣賞文學藝術作品,對培養其心理素質,淨化心靈,是十分重要的。
5.意志磨鍊法各種心理品質的培養都是學生自覺地參加社會實踐的結果,也是他們在與困難作鬥爭中磨鍊出來的。為了磨鍊學生的意志,一要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使他們能夠在困難面前不屈不撓,能自我控制、駕馭自己;二要組織學生參加集體活動,增強集體觀念,服從集體意志,在活動中逐步養成自製、堅強、剛毅、果斷的意志品質,糾正猶豫、盲目、執拗、魯莽、頑固的不良品質,誘導他們自覺地磨鍊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意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