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與騎象人》:5種「積極心理品質」能為健康幸福加分

2020-09-03 心理姐

「喝香檳、開名牌跑車是愉悅的生活,但不是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是每一天都用你的優勢去創造真實的幸福和豐富的滿足感……」——馬丁•塞利格曼

自「全民宅家」模式開啟以來,根據網友在社交媒體的分享我們看到了特殊時期的「眾生相」:同樣是深居簡出,有些人能保持積極樂觀,有些人卻「宅」出了心病——驚慌失措、坐臥不寧者有之,煩躁鬱悶、怨天尤人者亦有之……可見,「宅」也是一件很考驗心態的事情。「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華」這句話用在此時,顯得格外貼切。

積極心理對人生的重要意義

從「宅家眾生相」中我們不難看出,那些即使足不出戶也能把小日子過的津津有味的人具有比較積極的心理。積極心理對我們的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僅起到令人心情愉悅的作用,更能為我們的健康幸福保駕護航。

而消極心理又會給我們帶來哪些風險呢?美國哈佛醫學院研究人員證實,承受煩躁、壓力、悲觀、抑鬱等精神負擔的人患感冒的機率是其他人的3-5倍。因為不良的心理因素會影響人體免疫系統和內分泌功能,降低人對感冒病毒、肺結核等傳染疾病以及其它非傳染性疾病的抵抗力。

更有一些心理學家直接把具有悲觀抑鬱、苛求完美、過度隱忍等性格特徵的人群歸入「癌症傾向人格」(cancer-pronepersonality)的範疇,認為這類人長期處於不良心境中,導致內臟器官的血流量降低、DNA的自然修復功能受損,易促使原癌基因轉變為癌基因,從而增加患癌的可能性。

說了這麼多,可不是為了再拿出幾個「負能量毀一生」的極端案例嚇唬你。你我皆凡人,誰還沒有個情緒起伏的時候呢?這些都很正常。但是,如果你經常出現負面情緒,我還是建議你應該本著對人生負責的態度重視起來,並能通過正確的方式作出積極的改變——每個人都擁有快樂的權利,別讓「小障礙」阻擋你通往幸福的腳步。

你是幸福的「騎象人」嗎?

如何獲得幸福?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通過對心理學、哲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的研究發現:人的「心」與「智」就如同「象」與「騎象人」——「狂象」是我們心中的欲望、糾結、衝突,「騎象人」是我們的理性、智慧、道德。作為騎象人,只有做到「心智協調、以理馭情」才能馴服心中的狂象,從容抵達幸福的彼岸。倘若對狂象一味控制、打壓,則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這一理念出自海特的心理學著作《象與騎象人:幸福的假設》。「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對這部作品的評價是「想要理解幸福,我建議從跟隨海特開始!」,足見其在大師眼中的價值。喬納森•海特積極心理學派的先鋒領袖,曾先後兩次在TED演講,並被評為「世界頂級思想家」。

作為心理諮詢師,我認為他寫的這本《象與騎象人》很輕鬆適讀,對於沒有心理學專業知識的人也相當友好。因為在你閱讀它的時候,會有一種「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感覺。因此,我曾多次把這本書推薦給那些急於尋求改變的來訪者和樂於探究自我內心世界的朋友。

「我是幸福的『騎象人』嗎?」當我們捫心自問時,相信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大多數人都無法給出一個絕對肯定的回答。人世間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時時都在上演,而對於一個終日在塵世之中摸爬滾打的成年人來說,生活談何容易?

面對心中乖僻難馴的「狂象」,多少人無奈淪為它們的奴隸,又有多少人被迫變成專制的暴君……由此可見,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騎象人」,擁有真正健康幸福的生活,我們需要從此刻開始做出改變。

培養5種「積極心理品質」

下面是喬納森•海特在《象與騎象人》中教給我們的5種「積極心理品質」,它們就像5張實用的「幸福地圖」,可以帶領我們到達幸福的彼岸:

一、追求目標時遵循「進展原則」

有人說,這次疫情是一面鏡子,把人心照得一覽無餘。有位讀者給我留言:原本自認為是個比較成功的人,通過努力買房、買車,現在社會地位也不錯,所以一直在奮鬥不敢停下腳步。可是,最近忽然閒下來,心中卻感到莫名發慌,好像一下子迷茫了,發現自己內心深處其實有個巨大的空洞……

這位讀者的情況很有代表性,這是「目標導向」人群的典型問題。對於他們來說,達成既定目標是「幸福感」的主要來源,但這種美好的感覺總是在目標達成後轉瞬即逝。如果沒有下一個目標,他們會感到無所適從……

其實,這種問題源於人類在進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一種「在競爭中獲勝」的本能。為了強化我們極力達成目標的行為,大腦會在我們「撞線」時大量分泌巴多胺這種能帶來快感的神經遞質。但是,隨著目標的實現大腦前額葉皮質區的活動區域趨緩,我們會馬上感到失落,甚至忍不住去貶低自己的成就,認為一切不過如此。於是我們不得不馬上展開新一輪的「目標追逐大戰」從而填補心靈的失落和無價值感。

海特建議我們學習使用「進展原則」來豐富自己生命的過程,即朝著目標前進比達成目標要幸福。就像莎士比亞所說,「成功之時,一切已結束。」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會發現,其實行進中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種成功。只要一切都在進展之中,時時都有收穫。這樣,我們就不會介意把腳步放緩,也不再把所謂「結果」看得太沉重。疫情當前,我們不妨踐行「進展原則」,在簡單的生活之中認真體會自我完善的過程之美。

二、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水車」

早在1759年亞當•斯密就得出了與當代諸多心理學研究類似的結論:人的平均快樂程度跟遺傳基因有很大的關係,不管人生的際遇如何我們最終還是會回歸到一種恆定的心理狀態,即大腦系統默認的快樂程度——這就是神奇的「幸福水車效應」,意思是說不管我們如何加速踩踏水車,它其實仍然停在原地。

這個效應告訴我們,人對幸福的追求不能太貪婪,外物對我們本身的幸福水平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像一隻忙碌的倉鼠一樣拼命踩踏「水車」,而是盡力去發現幸福的本質,學會知足當下、感恩生活。

三、活學活用「S+C+V方程式」

一個人的幸福水平不取決於外因,但是否受到外因的影響呢?那是當然。20世紀90年代末期,積極心理學派的一個專門研究「影響幸福外在因素」的小組提出了「S+C+V方程式」,即:幸福持久度(H)=遺傳的幸福水平(S)+生活條件(C)+可控因素(V)

上文中我們已經介紹了「遺傳的幸福水平」由我們的基因起作用。而這個公式裡的「生活條件」所涉及的內容同樣也不能改變,如種族、性別、年齡及殘障等。那麼,對於持久的幸福而言哪些變量才是「可控因素」(V),且值得改變的呢?海特在書中為我們羅列了以下5種:

  • 1、噪聲。研究顯示,長期處於噪聲汙染之中,會使人的認知能力受損。
  • 2、通勤。有些人為了住大一點的房子,寧可每天花幾個小時擠地鐵、公交。然而人最難適應的就是長時間通勤時「應激激素飆高」之苦。
  • 3、自我掌控感。人在意識到局面失去「掌控感」時幸福指數會降低。
  • 4、羞愧。指那些由個人外部形象所帶來的自卑情緒,可以通過對外形的適當調整來改變。
  • 5、人際關係。

如果你的幸福感比較低,可以嘗試改變以上5個因素。這既可以讓你避免在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情上浪費精力,又可以有效提升你的幸福指數。

四、從「最大化者」轉型為「滿足者」

這次疫情我們全家響應號召,堅決把「宅」進行到底。在這個過程裡,我發現自己的心態也在悄然變化。出現疫情之前,我經常逛街、購物、下館子。在面對玲琅滿目的商品時,也常出現「選擇困難症」。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講我就是《象與騎象人》裡所說的「最大化者」(maximizers)習慣評估所有選項的優劣,搜尋更多資訊,以求做出最佳選擇。

我一直沒有意識到這樣做的問題,認為這種思維方式於這個時代而言也是理所當然。但海特啟發了我,「為什麼不能成為一名『滿足者』(satisficers)呢?」用輕鬆的態度來面對選擇,在找到心目中的理想之物以後就不再費力搜尋,然後就滿足於自己當下所擁有的。這樣一來,心就不會被施瓦茨的「選擇悖論」束縛了。

於是,在「宅家」的這段時間裡,我越來越能體會到做一名「滿足者」的快樂了。就拿吃飯這事來說吧,平時常把工作忙當藉口,自己很少做飯,總在外面吃。川魯粵淮、西餐、火鍋、燒烤……面對數不清的誘惑和選擇,「今天到底吃什麼?」這個問題沒少讓我犯難。現在可好,問題不存在了!自己做些簡單飯菜,沒有那麼多糾結,心中反倒自在許多。看來,要想獲得幸福感,學會在紛繁的選擇之中抽身而出,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五、成為「施愛者」將會更加幸福

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說,一個人只關心自己,凡事都問是否合乎自己的利益,是不可能活得快樂的。在心理學中,我們也提倡用「付出」和「利他」來療愈自己。當來訪者感到心靈能量不足的時候,恰恰是他們最需要用「向外給予愛」的方式來帶動「正向反饋」的時候。因為,只有成為一位勇敢的「施愛者」才能提升自身的價值感、能量感,讓自己從「脆弱的人」變為「被他人需要的人」。

而比「愛」更具力量的是「大愛」,是發揚為他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比如,那些在這次疫情中始終奮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們。他們不顧個人安危,替人民負重前行,是我們最可愛、可敬的英雄。海特認為,像這樣偉大的精神、高尚的品行不但能夠喚起英雄自身的幸福感,還能為社會大眾帶來「提升感」。

「『提升感』是由美德給人帶來的情緒變化,就像胸中升起一股暖流。」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當人們體驗到「提升感」時,會出現相關的生理反應,比如副交感神經中迷走神經的啟動,以及荷爾蒙、催產素的分泌……這些生理因素的共同作用會給人帶來感激、平靜、愛和信任的感覺。我想,這就是我們所呼喚的「正能量」之美。

享受「駕象而行」的快樂

喬納森•海特在書的最後寫道,「我們是騎象人及大象的組合體,我們心理的健康取決於兩者的協調合作,互取所長。」

其實海特的理念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平衡之美」、「中庸之道」不謀而合。這些偉大的思想都在告訴我們同一個道理:生命的奧義是調和,無論「人與萬物」,還是「人與自我」,都應遵循自然之法和諧共處。只要我們堅持修習心靈,不斷培養「積極心理品質」,一定能達到「人象合一」的美好境界。

「你是幸福的『騎象人』嗎?」相信,此刻擁有5張「幸福地圖」的你已經有了答案……那麼,願你此去一路,人間逍遙、山水自在,且行且快樂。


作者簡介:

心理姐,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EAP高級講師。8000+時數個案諮詢經驗,持續輸出實用的心理學乾貨。

相關焦點

  • 《象與騎象人》內心的兩個分裂自我
    今天為您解讀的這本書叫做《象與騎象人》,本書共有21.9萬字。我會用5期的內容為您來講解本書的精髓,本期是講解的第1期。《象與騎象人》的作者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他在積極心理學領域和道德心理學領域都頗有成就,曾獲得坦普爾頓積極心理學獎,是偉大的思想家和積極心理學先鋒派領袖。《象與騎象人》一書是積極心理學領域的經典著作,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 《象與騎象人》助你找到幸福秘訣
    喬納森·海特在《象與騎象人》這本書,用「大象」和「騎象人」的比喻,一語給我們道破了真相。海特是美國積極心理學先鋒派領袖,被人們稱為「21世紀最不應該被忽視的心理學家」,這本書也被稱為近10年來最重要的積極心理學著作。什麼是積極心理學?就是幫助人們提升幸福的學派。
  • 積極心理健康:幸福快樂的科學
    隨著現代社會發展複雜性的不斷增強和人類精神需要的持續提升,心理健康已經由最初從「有問題」到「沒有問題」的單一關係,開始演變成從「有問題」到「沒有問題」、再到「幸福快樂」的多元關係。隨著健康概念的不斷豐富和演進,以「追求幸福快樂」為核心的積極心理健康已然成為現代社會中維持和鞏固社會繁榮的一個重要因素。事實上,現代生活的多樣性和現實中的問題性也昭示:積極心理健康已經是人類未來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礎。
  • 看清象與騎象人的相愛相殺,才明白你不是懶,只是還未找到改變的竅門!
    著名的積極心理學泰鬥、《象與騎象人》作者喬納森·海特則先撇開「如何戰勝」不說,首先告訴我們的是「什麼是自我」。關於什麼是自我,答案有很多,哲學,科學,宗教都有各自的說辭。作為心理學教授喬納森·海特的看法有些獨特,他提出了一個比喻「自我是由騎象人與大象兩部分組成」。你的自動化心智系統(大象)天生有一個「喜歡計量表」,不經控制化系統(騎象人)思考,本能發出「情感啟動」。
  • 積極心理學入門看哪些書?聽知乎的大神說
    積極心理學作為一個研究領域的形成,以馬丁塞利格曼和米哈裡希斯贊特米哈伊的2000年1月發表的論文《積極心理學導論》為標誌,和心理學其他分支比起來,算是相當年輕的一門學問了。它採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幸福,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以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
  • 心理學「騎象人」的故事幫你化解難題
    美國的積極心理學家海特在《象與騎象人》一書中,用「大象」和「騎象人」來比喻了本我和自我是如何相處的。「大象」就是我們潛在的意識,它不受任何管控,只喜歡簡單、快樂的事情,很感性,很自我。「騎象人」就是我們的意識,它是理性的代表,會分析,會權衡,能理智地處理事情。做作業時,孩子心中的「大象」,喜歡簡單、快樂的事情。如果作業太難了,太艱苦了不喜歡。
  • (第三期)積極心理學 (線上教學方式)——優秀作業!
    繼續讀《象與騎象人》,我在琢磨著,象與騎象人的關係問題,不應該是抗爭關係,而應該是合作關係。也許冥想和關注優勢,能夠使得象與騎象人關係更加融洽。 曉菲1. 睡到自然醒,早起終於練了四組跳繩,波比,卷腹,背起。汗水和內心洋溢的快樂與積極在一定範圍內成正比。
  • 別再嫌棄孩子慢了,聰明的父母不做愚蠢的騎象人
    喬納森·海特是積極心理學方面非常出眾的心理學家,他對於積極心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在他的著作《象與騎象人》中,他提到:騎象人手拿著地圖指導著大象的前行方向,但是他身下的大象卻沒有按照騎象人的指示行走,大象看不到遠方的草地,他只對眼前的草地感興趣。
  • 十分鐘讀完《象與騎象人:幸福的假設》喬納森•海特 著(一)
    積極心理學的目標,就是要幫助大家找到幸福及意義。阻礙幸福的3個障礙:幸福障礙1:無能的意志力幸福障礙2:心理幹擾幸福障礙3:冠冕堂皇的理由第2章 是什麼令你幸福發生在這個世界上的事情,只有通過我們自己對事件的詮釋才能影響到我們
  • 「積極的心理暗示法」助力孩子一生幸福
    父母做好榜樣,培養孩子獨立的好習慣,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法」培養孩子的良好心態,助力孩子一生更加幸福。「積極的心理暗示法」助力培養孩子良好心態積極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的心理暗示法」會使人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
  • 從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做起
    老師不僅需要了解學生心理可能存在的問題,還要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每個學生的心理需求、發現學生自身正向的力量,把每個學生都看作是健康發展的個體,通過美德的發掘、積極品質的培養等途徑幫助他們獲得或激發積極的力量,從而克服現實中的誘惑和困難。
  • 心理學:孩子磨蹭,大人惱火,了解下「騎象人的故事」
    但現實是這隻大象的背上有一個氣騎象人,騎象人一直拿著地圖指揮著大象趕路。但是這是大象因為有自己的需求,所以它就磨磨蹭蹭的結果兩個人的願望都實現不了。其實孩子們就像這隻大象一樣。他們也特別希望能夠跟小夥伴們一起玩耍,不喜歡乾巴巴的寫作業,但是因為他們有老師有家長督促著他們,所以沒有辦法就只能舒服起自己的思想,坐在書桌面前拿起筆來,但是雖然筆拿出來了,腦子卻沒有放在作業上面。
  • 《幸福實驗室》開播在即 華熙生物關注「心理健康」助力幸福生活
    據了解,《幸福實驗室》是一檔以「積極心理學」為創作基礎,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真人實驗體驗類節目,也是中國積極心理學領域頭部內容IP下的第一個線上節目。當下,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壓力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心理健康。而積極心理學作為心理學領域中的「後起之秀」,採用了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幸福,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以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近年積極心理學發展及普及力度愈發廣泛,對於人類心理健康問題助力良多。
  • 心理品質培養的五種實用方法
    由於心理品質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因而心理品質的培養也有不同方法這裡僅提出以下主要方法:1.說服教育法各種心理品質的形成都是以道德認識為基礎的。無論積極心理品質的塑造,還是消極心理品質的矯正,都必須以提高學生道德認識、判斷和評價水平為突破口,抓住學生個人和集體中帶有傾向性的關鍵問題,引導他們正確識別與評價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與假惡醜現象,形成正確的是非觀、美醜觀和榮辱觀,做到既能正確認識、評價社會生活中的人、事、物,也能客觀地認識與評價自己。
  • 《七宗罪》:大象和騎象人,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
    電影《七宗罪》是美國著名導演大衛·芬奇的代表作之一,他的作品《返老還童》《搏擊俱樂部》《社交網絡》《消失的愛人》都是觀眾耳熟能詳的電影,不僅題材獨特、內容元素豐富,同時也能在作品中看到導演深厚的心理學功底,在電影《七宗罪》中,能看到「兩個自我」在電影主人公身上的具體呈現。
  • 強烈推薦的積極心理學書單,值得收藏
    這幾年談論積極心理學的人越來越多,現為大家推薦部分積極心理學書單及本人部分讀書筆記:《幸福的方法》 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課,《幸福的方法》《快樂競爭力》 哈佛大學幸福課設計者:快樂是最強的競爭力>《堅毅》 華裔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天賦與堅毅哪個更重要《心流》 101個幸福的方法:心流,讓你妙不可言《專念》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成名作《專念,積極心理學的力量》《終身成長
  • 做一名幸福的心理人 ——記方洲小學心理健康工作會議暨危機幹預培訓
    首先,德育處倪闈闈老師點讚了上學期方洲心理團隊老師的付出與收穫。然後,她和大家強調了本學期園區心理健康發展中心的工作計劃重點。接著,倪老師梳理了新學期的工作日程,明確了本學期的工作計劃並向全體心理教師提出建議:認真備課,準時上課;做好年級特殊學生幹預和輔導;積極參加本學期的心理培訓,辦好周末家長沙龍活動;以第十一屆心理健康節活動為契機做好心理團輔等。
  • 中職NEWS|秋季心理健康活動周「擁抱幸福,健康成長」
    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意識,落實根據《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加強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滬教委規〔2020〕21 號)要求,切實加強和推進學校育德與育心相結合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宣傳活動,上海市經濟管理學校於教學周第6周在全校範圍內組織開展「『擁抱幸福 健康成長』2021學年第一學期心理健康活動周」系列活動
  • 心理學大師教你10招,讓孩子擁有健康積極心理
    現在很多家長都把精力放在孩子的身體健康上,卻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殊不知,心理健康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關鍵。還記得去年4月,上海跳橋自殺的那個男孩嗎?在跳橋前,那個男孩和母親發生了激烈的爭吵,然後突然跑下車,從盧浦大橋上一躍而下,留下身後傷心欲絕的母親。
  • 你幸福嗎?掌握幸福方程式,讓你更幸福!
    「幸福方程式」:H=S+C+V。這是《象與騎象人》中介紹的積極心理學概念。H就是我們真正感受到的幸福持久度,S指的是我們基因中自帶的幸福程度,C是生活條件,V指的是一些我們自己能控制的因素。這是因為幸福的兩條原則。一、進展原則。假如你考試得了第一名,幸福嗎?你肯定回答,很幸福。只不過,這種幸福的感覺持續不了很長時間,得知這個結果後不久,你就會陷入緊張和焦慮,你會擔心下一次能不能保住第一名的寶座。二、適應原則。生活中,相信大家都會認為,彩票中大獎十分幸運,而下半身完全癱瘓一直坐在輪椅上則是倒黴透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