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將「創傷」定義為:
超出一般常人經驗的事件。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或多或少的受傷。
創傷本身並不可怕,
學會客觀的看待它,
並通過自己的努力療愈與轉化,
就會將創傷化為今生寶貴的財富。
提到心理創傷,我們就會想到戰爭,洪水,地震、火災及空難等等,其實心理創傷遠遠不只是這些重大的事件。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長期經歷的忽視、情緒虐待、軀體虐待或者暴力……都會促進心理創傷的形成,尤其是現代人浮躁的心理,更容易造成心理創傷的發生。
心理創傷發生以後我們要怎麼辦呢?如何療愈與清理自己?如何在創傷中蛻變?活出真正幸福的人生?
今天,給大家介紹6種實用的療愈方法。
01 覺察過去的傷痕
心理調節的第一個步驟就是「自我覺察」,了解自己在成長曆程中曾發生的事,並用現在的眼光去檢視,回顧心理歷程很重要。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使一個人特別憤怒或過度受傷的「情緒過激」反應,通常與小時候的原生家庭有關。
人要學習用現在的、較成熟的、更客觀的立場審視過去所發生的事情。
「看見」即療愈,真實的看見,是一切療愈的開始。
02 了解自我防衛的三種型態
人際互動時,有三種自我防衛的型態,了解這三種型態,分析自己屬於哪一種,然後清楚地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第一種是「討好型」
以「討好人」來保護自己,這種人總是笑嘻嘻的,保護自己的方式就是甜言蜜語,主動上前和人握手、打招呼。
用「只要我乖,人就愛我」的內在誓言,
希望天下所有人都愛他。
但若是一直採用同一種方式面對問題而沒有彈性時,就會出現狀況。每個人應該不斷成長,學習用更成熟的心態與方法去解決問題。
第二種是「攻擊型」
在人還沒有指責他之前,先兇狠的指責別人,與每個人保持距離。
用這種方法可以隱藏自己的軟弱,不輕易被人刺傷,但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因為他內心其實很需要愛,卻用攻擊的態度拒人於千裡之外。
第三種是「隔離型」
既不攻擊也不討好別人,只是把自己隱藏起來,保持遙遠距離,冷眼旁觀。
其他類型
有的人是「電腦型」,凡事用邏輯分析,過度運用理性,以隔離感情的方式保護自己,不和別人互動,也不把心事告訴別人,似乎離群索居,很難與人深交;
有的人是「小丑型」,雖然表面上嘻皮笑臉,卻從不開放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可以把你逗得哈哈笑,可是根本不分享心事。如此一來,雖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但享受不到與人心靈相契的喜樂。
03 寫情緒日記能更了解自己
除了了解上述基本的心理防衛方式之外,我們還可以多看書,多聽有關人際、心理的演講,也可借情緒日記與生命線分析,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情緒及與他人之間的心理互動。
嘗試寫「情緒日記」,
仔細思索生活中到底有哪些事會讓你有情緒過激的反應。
把這類事情記錄下來,借著情緒日記,可以幫助我們省察、思考,對於自己的成長、心理復建很有幫助。
04 運用生命線回溯過去
追溯記憶中悲傷或快樂的事件和過去的家庭歷史,可以做生命線的分析或心理歷史的分析,方法如下:
在紙上畫一條橫線,左端寫零歲,右端是現在的年齡。線的上方記錄生命中較喜樂、有建設性的事件,下方則寫下曾受傷害的歷史。
05 找到一個安全的人保守秘密
情緒性或經驗性上的學習遠勝過只在知識性上的學習。當你在回顧時,身旁最好有個安全的人,這個人是很了解你的朋友,也是可以讓你做真正自己的人。
這個人可以是親人、朋友,也可尋找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當我們能真正傾聽、接納、了解彼此時,便在其中獲得醫治。
而這種心靈相契、具矯正性的情緒治療經驗,是心靈醫治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
06 改變生命密碼,重塑自我
大部分的創傷都可以通過正確的方法,比如通過:冥想、內觀、特定的療愈釋放法等來療愈自己。
但有一些比較深沉的創傷,則需要借著專業輔導幫助你走出傷痛,你可以加入某些值得信賴的療愈課程或者團體(如工作坊),共同來進入療愈,有人同行便不覺得那麼孤單,也更有力量面對難題。
在治癒心理創傷的過程中,如果所遇到的只是些小小的不愉快,可以自己進行調整。
若是比較大的傷害,譬如曾被襲擊、死亡恐懼、性侵害等,就需要找專業人員(心理諮詢療愈師)來協助。
但不管是運用哪種方法,不管曾經的創傷有多大——請你一定相信:它都可以被療愈。
只要如今的你,願意帶著一點點勇氣、一點點耐心,去探索和療愈內在受傷的部分——像擁抱一個受傷的孩子那般去擁抱你的內在——一切的傷痕,都會隨著療愈與成長,慢慢被撫平,成為你今生豐富閱歷中寶貴的財富!
療愈與蛻變,從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
【微信號:skdjwz】
主 辦:北部戰區空軍政治工作部
刊 期:第959期
文章來源:慈潤心靈家園
本期編審:侯豪傑
責任編輯:李俊林
文字統籌:劉若男 丁玲 石歆
投稿郵箱:skwxgzh@163.com
分享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