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力推進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改革,是與時俱進,配合事業單位體制改革、服務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健全、促進民間非營利組織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涉及到行政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各類社會保險基金等眾多非營利主體。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針政策指引下,醫療衛生、教育、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的改革得到不斷加強,各項事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各類非營利主體所面臨的內部、外部環境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其在自身改革與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業務和新問題,迫切需要完善現行會計核算體系、拓展會計核算內容、改進會計核算方法。大力推進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改革,建立健全與各類非營利主體改革與發展相適應的會計體系,既是深化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是助力民生與和諧社會建設,服務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健全、促進民間非營利組織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
二、「十二五」時期的主要目標任務及其背景
(一)全面推進事業單位會計改革1.目標任務根據推進事業單位改革、促進事業單位健康發展的需要,借鑑國際經驗,結合醫院、高校會計改革成果,全面修訂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修訂、整合事業單位行業會計制度,促進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預算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2.相關背景現行事業單位會計標準體系由《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以及醫院、高等學校、中小學校、科研事業單位、測繪事業單位、地質勘探單位等行業制度構成,基本形成於1998年前後,對規範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服務國家預算管理髮揮了積極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公共財政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的逐步推進,對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和財務管理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現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制度已經難以滿足新形勢下事業單位改革和發展的需要,並顯現出與財政預算改革政策不協調、資產價值反映不真實、會計信息不完整等突出問題,迫切需要在「十二五」時期進行全面修訂。與此同時,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教育體制等領域改革的不斷深化,1998年前後形成的醫院、高等學校、科學事業單位等行業會計制度也面臨修訂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我們已於2010年12月修訂發布了新《醫院會計制度》,對於其他的行業會計制度,需要在「十二五」時期研究其修訂或整合問題,積極推進相關工作。
(二)建立健全政府會計準則體系1.目標任務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借鑑國際經驗和我國企業會計改革的成功做法,建立健全以滿足政府財務管理和財務信息需求為目標、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包括基本準則、若干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在內的政府會計準則體系,不斷提高公共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
2.相關背景實施政府會計改革,建立統一、規範、科學的政府會計準則和政府財務信息披露制度,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增強政府財政透明度、提高政府公共財政管理水平的主要通行做法。從我國的公共財政管理改革看,2000年以來圍繞公共財政體制建設所推行的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等改革,已經取得顯著成效,但在政府會計核算和報告領域的改革卻相對滯後,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我國目前還沒有建立真正意義上的政府會計,現行的預算會計制度存在明顯缺陷和不足,難以為加強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科學實施政府績效評價等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支持和制度保障。推進政府會計改革、建立先進的政府會計標準已經成為「十二五」時期一項緊迫的任務。
財政部十分重視政府會計改革問題,多年來,部內會計司、國庫司等相關單位採取各種方式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政府會計研究工作,不僅了解了國際及主要國家政府會計改革及政府會計準則建設情況,還形成了對我國預算會計體系問題及改進、我國政府會計準則體系建設等重大改革問題的基本建議。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套高質量的,既借鑑國際慣例又符合我國國情特點的包括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在內的政府會計準則體系,以此為基礎編報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同時不斷完善現行預算會計制度。
(三)健全社會保險基金會計標準體系1.目標任務適應社會保障體制改革的需要,深入調查了解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的實施情況,適時修訂或制定相關會計制度,保障社會保險基金安全,提高基金管理水平,促進社會保險事業健康發展。
2.相關背景社會保險制度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有效運作是社會保險制度充分發揮社會保障作用的根本基礎。適應我國社會保險基金制度發展的需要,財政部於1999年印發了《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並於2008年印發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會計制度》,對於規範社會保險基金的會計核算和管理、確保基金安全使用和有效運作、強化監督管理等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近年來,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公共財政體制逐步建立的背景下,我國社會保障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財政參與和支持社會保障的力度更大,範圍更廣,社會保險基金的項目種類逐漸擴展、覆蓋範圍逐步擴大,同時社會保險基金統籌層次、管理體制等尚未完全定型,相關管理政策和制度不斷調整,這些都對「十二五」時期修訂完善現行的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配套出臺新的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健全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體系提出了要求。
(四)完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標準1.目標任務配合社會事業發展的需要,持續跟蹤了解基金會、社會團體以及民辦醫療、教育等民辦非企業單位等方面會計制度的實施情況,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並根據新業務、新情況適時修訂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促進社會事業健康發展。
2.相關背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作為與政府和企業並列的「第三部門」的民間非營利組織得到了快速發展,在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舒緩就業壓力、推進公益事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適應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快速發展的需要,財政部於2004年發布了《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其自2005年1月1日實施以來,對於提高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信息質量,促進民間非營利組織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民間非營利組織業務的不斷發展,其在執行會計制度中也出現了新情況和新問題,特別是隨著基金會、社會團體等民間非營利組織社會關注度的進一步提高,捐贈人和其他社會公眾對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信息披露有了更高的要求,進一步規範治理、加強監管的呼聲越來越高。適時修訂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改進和完善其會計信息披露、進一步增強其會計信息透明度,成為「十二五」時期一項重要的會計改革任務。
(五)構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範體系1.目標任務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範建設,以立足財政部門職責、突出行政事業單位特點為基點,制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範,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加強風險防範和內部控制,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安全完整,預防違法違紀腐敗行為的發生。
2.相關背景經過多年來各方面的積極努力,我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和經濟活動的合規合法性總體上得到不斷提升。但是,違法亂紀現象以及風險意識淡薄、內部控制和管理弱化、監督流於形式等問題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造成了國家財產物資的損失浪費,損害了國家和社會公眾的根本利益。在近兩年國務院打擊「假發票」、治理「小金庫」等專項活動治理中,均對制定和實施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範提出了明確要求。「十二五」時期制定並實施統一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範,有利於提高各部門、各單位領導班子對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視,增強各單位的風險管控意識以及強化內部控制的自覺性;有利於各單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消除隱患、遏制腐敗,保護國有資產的安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維護社會公眾利益;有利於將預算、收支、採購、資產負債、基建、經濟合同等行政事業單位重點控制業務、事項納入統一的管控體系,實現各項相關政策規定有機銜接,全面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風險防範和內部管理水平。
三、具體措施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