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中國人是不是全世界最在意英語口音和語法的族群。可能由於從小到大生長環境的耳濡目染,準備出國和已經出國留學的很多同學,都會非常擔心自己的英語「蹩腳」,更別提所謂的Chinglish而導致的一系列小笑話了,簡直想想就令人窒息。
但事實上,「蹩腳英語」有那麼重要嗎?
就好比,你在遇到中文不太好的外國同學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嘲笑他的奇怪口音,而不是友好地提供幫助嗎?比起因為擔心自己說得不好而避免跟老師溝通、只想自己埋頭苦學練好了再去找老師一鳴驚人,說得不好這種問題簡直小得不知道哪裡去了。畢竟,國外老師在聽到你講的「蹩腳英語」時,可能不會想什麼;但要是一直聽不到你說話,可能就在想這個學生或許不太適合待在這裡了。
很多同學可能都是因為覺得英語不是母語,總沒有自信去主動找國外老師溝通,怕鬧出什麼笑話。這個問題深究一下,其實還是專業能力並不紮實,專業名詞不熟悉的問題。
比起我們的應試教育,國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要早得多。所以對於課程來說,實際問題基本上也都是思維模式轉換的問題,比如說不要問老師「what should I do next?」。
主動思考、多進行資料的收集與調研、嘗試多進行自主學習,然後再把學習成果拿給老師進行探討,這是一個良性的學習過程。只要你前期工作做到位了,對於你的項目、你的作品有足夠的了解,有足夠的理論和事實依據來支撐,你就會發現你跟老師的溝通變得非常順利,哪怕語言有點不通你們都在手舞足蹈。
wardrobetrendsfashion.com
最後,英語能力蹩腳不是大問題,我想表達的並不是大家不用學英語了,而是不要把問題本末倒置了,你是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不是英語專業。
藝術設計專業最最本質的能力和自信其實都應該是建立在專業領域上的。就好像我前面說的那樣,要對你的項目、作品有足夠的了解,要有足夠的理論和事實依據來支撐你的想法,不然即使你把英語八級詞彙全都背到滾瓜爛熟,也會面對老師說不出什麼來。
因為你沒有內容。
就好像大家都知道背下字典就能成為作家不合理,不會覺得會說話就能成為藝術家&設計師吧?名校把你招進來又不是為了聊天的。
在此基礎上,有專業內容之後,像什麼專業相關的原版英文書籍、電影、紀錄片等等專業術語的積累我就不說了哈,如果還覺得自己英語蹩腳、不敢開口說話的話,我倒是有一個小小的突破自己心理障礙的小技巧分享給大家:
用過美顏相機醜化版本嗎?
大概像這樣(dingyue.ws.126.net)
對著自己這樣的形象去說英語會不會好一點,畢竟醜成這樣都能說出口的話,你長得那麼好看就不用在意蹩不蹩腳了吧。
最最最後,專業能力過關了嗎?作品集做完了嗎?名校offer拿到了嗎?還是先把關鍵問題解決了吧。
更多藝術留學、保研或作品集相關問題,歡迎私信康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