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傳統教育理念裡,愛情這個詞兒,是一個非常隱晦的東西。不止家長對孩子絕口不談,就連老師也羞於提起。
對於談戀愛這件事,很多學生都是通過電視,網絡"自學成才"。而另一方面,一提到"數學"這門課程,卻又讓很多中小學生為之恐懼和頭疼。
數學的枯燥無味,難以理解,讓數學課變成了催眠課,讓數學老師成為了眾多老師中,最為古板恐怖的老師。而一位老師卻把"戀愛"和"數學"完美地結合起來,不僅讓孩子們懂得了什麼叫做"愛",也糾正了很多人對數學"枯燥無味"的刻板印象。
這名老師名叫蘇曉虎,是山東濟南輔仁學校的一名在職教師。在網上流傳的蘇老師的課堂視頻中,我們不難發現。蘇老師的課,同學們都在積極發言,表現出了數學課上前所未有的積極性和踴躍感,常常引得學生們哄堂大笑。
還有一個女生爆出金句:"函數XY的圖像是沒有盡頭的,因此愛情也是沒有盡頭的"。這種活躍的學習氣氛,實在是讓很多網友嘆為觀止。更有網友感慨道:"當年我要是有這樣的老師,數學考試至於不及格麼?"
當然,對於這種新潮的教學方式,也遭到了一些人的質疑,他們表示:"這種教學方式華而不實,學生能學到什麼?難道真的不是在作秀麼?"。然而這些質疑的聲音很快得到了回應。"這就是我們的老師,教學效果不錯,讓各位失望了"。蘇老師的學生們在網上回復到。看來,蘇老師的教學真的是,表裡如一,保質乾貨。
那麼蘇老師的數學課究竟和傳統數學課相比有什麼優勢呢?
1. 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參與度
傳統的數學課,當然也是滿滿的乾貨,但最大的問題就是,剛剛升入初中的孩子,對於函數這種抽象的概念難以理解。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容易形成初中數學的兩極分化,聽得懂的孩子,按部就班,對於學習不存在問題。但一開始聽不懂的孩子,會慢慢對數學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從此走向越不會越不想學,越是不想學越不會的惡性循環。
因此蘇老師的愛情數學課,與其說是在創新教學模式,不如說是在給對數學不是很敏感的孩子,一個適應和過渡的機會。這樣他們才不會在新的起點中落後。
2. 對於愛情的探討,通過正規渠道教育孩子
剛剛我們也說過,由於我國的社會文化,家長和老師對於孩子愛情觀的樹立可以說是毫無作為的, 這也導致了很多孩子對於愛情"自學成才"。但是,一種觀念的樹立就像一棵樹,在沒有園丁修剪的情況下,你不知道他會生長成什麼樣子,枝條會不會旁逸斜出。這也正是,蘇老師課堂的意義。
就像蘇老師自己所說"孩子現在處在青春期,他們需要一個正確的引導,對他們進行一個沒有過多幹預的溝通,對他們的成長是非常有好處的",我們常常苛責,網絡,影視對於孩子思想造成的不良影響。卻不懂得通過自己,通過正規的渠道對孩子進行教育。這也是蘇老師好好地給社會,家長和老師上的深刻的一節課。
3. 自我思考的能力和想像力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人是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的,老師和父母的口傳心授,讓孩子養成了依賴的習慣和心理,同樣想像力也是創新的源動力。我們不管是上學還是工作,常常聽到很多人呼籲創新精神,而創新來源於想像。
當然,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方式是完美的,蘇老師的課程雖然受到學生們的熱烈歡迎,但是對於一些缺乏想像力的孩子,也可能會造成一定教學上的困難。甚至會影響一些傳統優等生的學習規劃和學習進度。但是沒有辦法,大班教學就是這樣,不能滿足每一個人的學習需求。
而1對1教學就能很好地解決這種問題,老師與孩子面對面上課,針對孩子自己的性格特點、學習習慣,定製屬於孩子自己的課程計劃。在課程遇到問題後,也能夠及時溝通,避免遇到問題無法解決給孩子帶來的消極感。而說到鍛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或許在線美術1對1課程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而蘇老師的課程,也是在開發孩子們的這兩種能力,獨立的思考,天馬行空的想像。把兩件完全看似不相干的東西進行聯動。不得不說,蘇老師本人就是創新和想像力本身,可以說,也是給學生做了非常優秀的榜樣了。
這也充分說明了,個性化教學的重要性。而蘇老師讓人尊重的原因,則是他在大班教學的局限中,已經正確在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