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螃蟹、養蝦、種鹼稻米、養大鵝……近幾年,搭乘鄉村振興的東風,大路鎮小灘子村催生出眾多新主體、新業態、新模式,通過產業優化推動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因村制宜,精準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現如今,小灘子村的「富春山居圖」正在徐徐展開。
「蟹苗回來了,今天就能投放啦!」五月的小灘子村,芳草吐綠,生機勃勃。準格爾旗蟹稻香米種養殖合作社裡一片繁忙,滿載螃蟹苗的一臺冷鏈運輸車剛剛從遼寧省盤錦市到達,該合作社的負責人孟憲寶與工人們正在將一袋袋硬幣大小的蟹苗投放到暫養池中。「今天拉回來了3000斤蟹苗,蟹苗是從產蟹非常出名的盤錦選購的,在暫養池中養育1個月後,等插上秧苗後就可以將它們投放到稻田裡了。」孟憲寶說。
小灘子村黃河水穿村而過,水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基礎設施完善,屬於黃河於澄地,部分土地雖有不同程度的鹽鹼化,但正是種植鹼稻的良田。孟憲寶便是看中了這一優勢,2019年他與村委班子和村民協商將過去撂荒的土地流轉、整合利用,以每畝220元承包了近300畝,合同期限為10年,還成立了準格爾旗蟹稻香米種養殖合作社。合作社在其中的100畝稻田裡進行了套養螃蟹試驗,總產量5000餘斤;稻田每畝水稻產量達到了1000斤,出米率80%。
百畝鹼地變良田,黃河水引來稻花香。合作社給自己的稻米起名叫蟹田香米,名字的由來要從它的種植方式說起:插上秧苗的時候把螃蟹放入稻田,利用螃蟹來除掉田裡的害蟲,蟹的排洩物還能肥沃田地,由於蟹對農藥非常敏感,稻田完全不能打農藥,因此蟹田米的種植和成長是綠色、環保、健康的。
有了去年的成功,今年合作社的信心更足了。「去年稻田裡套養螃蟹非常成功,今年準備把300畝稻田全部套養螃蟹。」 孟憲寶說。
曾經長滿蒿草的鹽鹼地變成了綠色的稻田,小灘子村開啟了稻田養蟹特色種植養殖模式。孟憲寶的成功示範,不僅讓村民從土地獲得租金,同時也為小灘子村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模板。
瞧!培育的稻苗已經長出了嫩芽,蟹苗也已經投放到了暫養池。這幾天,合作社引來不少村民圍觀學習。「去年孟憲寶種的水稻非常成功,我們以前從來沒見過種水稻這種模式,在村子裡這是一個新興產業,今年我也想試種10多畝,他給我提供技術和籽種,如果成功準備大面積種植。」村民黃明說。
有過來學習種水稻的,還有過來買蟹苗的。村民範中得知孟憲寶的合作社運輸回來了蟹苗,放下手頭的農活便趕了過來。「我過來買點蟹苗,他去年稻田養蟹很成功,我今年也想試驗養殖螃蟹,準備購買100多斤,讓孟憲寶教授我養殖經驗,成功了明年擴大養殖規模。」範中說。
思路決定出路,生態種植養殖讓孟憲寶的蟹田香米聲名遠播,激發了農民對種植養殖新模式的積極性,他也願意鼎力相助。「這種種植養殖模式在準旗算是首例,我的成功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扶持,我也願意幫助大家,希望可以帶領更多的村民致富。」孟憲寶說。
近幾年,小灘子村不斷培育壯大經濟新增長點,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通過各種扶持政策鼓勵農民返鄉創業,支持新主體創新創業。這不,31歲的村民胡波還享受到了「惠農E貸」政策,從2018年返鄉開始在村子裡養起大鵝,今年已經發展到了700餘只,春暖花開時節,正是大鵝的產蛋期,這段時間胡波靠賣鵝蛋每天就可以賺到800餘元,雖說辛苦點,但用他的話說:累並快樂著。
「過去小灘子村以傳統種植養植業為主,這幾年,村委會因地制宜,伴隨著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引導村民多方面發展,從政策方面鼓勵農民發展多元農牧業,小灘子村2020年被定為鄉村振興示範村,村子將繼續鼓勵新業主的出現,調整產業結構,豐富種植養殖模式,帶動村子優化產業結構,帶領村民共同致富。」該村村委會主任喬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