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上午,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台州大陳島幹部學院教學實踐基地揭牌儀式舉行,這是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台州合作的第一個教學實踐基地。
與時俱進的精神引領
上世紀50年代,467名台州、溫州籍青年響應團中央號召,滿懷熱情上島墾荒,用青春和汗水凝聚成了 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 的大陳島墾荒精神。大陳島墾荒精神產生於新中國一窮二白的背景下,開展社會主義建設時代,它不僅是台州的城市精神,也是浙江精神的重要元素,更是紅船精神的時代表現。
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之源、大陳島墾荒精神是建設精神最早的開始、浙江精神是改革精神的重要體現,革命、建設、改革的三個時代,形成了開天闢地、艱苦創業、與時俱進的精神引領。 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段治文表示,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將面向學院開展以大陳島墾荒精神教育為特色的黨性教育和思想政治課程,以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題教學實踐等。
讓大陳島墾荒精神
走進大學學生的課堂
2015年4月,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原浙江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科研部基礎上更名成立,是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與浙江大學共建學院。學院聚集和培養了一批政治立場堅定、馬克思主義學養深厚、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影響的學者,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宣傳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7年,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就有意向在這裡設立教學實踐基地,隨著多次的實地考察和探訪,於今天進行了授牌。 段治文介紹,與台州大陳島幹部學院合作,是思政理論教學實踐的需要。 浙大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在課堂中強調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從書本上走到現實中,去調查去研究。
台州大陳島幹部學院的特聘教授段治文表示,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全國各地都有建立教學實踐基地,但在大陳島設立的基地最有特色。因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爭做新時代墾荒少年,這裡既是黨性教育基地,又是青年教育基地,這是當代青年教育最需要的。
藉助外力外智
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
2017年10月,台州大陳島幹部學院正式成立。幹部學院建立之初,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秉承 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 的十六字大陳島墾荒精神,並按照浙江省委 紅船精神永存,墾荒精神不老 的要求,提供優質和獨具海島特色的紅色培訓服務。
合作過程中,我們將借用他們的師資力量,拓展課程空間,完善課程體系,同時,通過高校思想的解放,讓台州大陳島幹部學院在辦學過程中能立足浙江,放眼全國。 大陳島幹部學院副院長徐紀報介紹。
近年來,台州大陳島幹部學院按照 邊接班試驗、邊總結提升 的思路,不斷打磨師資和課程,承接全國各地幹部教育培訓班次共計312個,其中黨性教育專題培訓班次180多個,主題黨日活動班次130多個,總人數16000多人次。應邀到省內各黨校、機關單位講授大陳島墾荒精神120多場次,初步形成了獨具海島特色的紅色培訓品牌。
責任編輯:周熠晨
來源:椒江新聞網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