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新聞網丨大陳島墾荒精神走進大學

2020-07-30 台州抽屜

7月28日上午,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台州大陳島幹部學院教學實踐基地揭牌儀式舉行,這是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台州合作的第一個教學實踐基地。

與時俱進的精神引領

上世紀50年代,467名台州、溫州籍青年響應團中央號召,滿懷熱情上島墾荒,用青春和汗水凝聚成了 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 的大陳島墾荒精神。大陳島墾荒精神產生於新中國一窮二白的背景下,開展社會主義建設時代,它不僅是台州的城市精神,也是浙江精神的重要元素,更是紅船精神的時代表現。

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之源、大陳島墾荒精神是建設精神最早的開始、浙江精神是改革精神的重要體現,革命、建設、改革的三個時代,形成了開天闢地、艱苦創業、與時俱進的精神引領。 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段治文表示,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將面向學院開展以大陳島墾荒精神教育為特色的黨性教育和思想政治課程,以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題教學實踐等。

讓大陳島墾荒精神

走進大學學生的課堂

2015年4月,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原浙江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科研部基礎上更名成立,是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與浙江大學共建學院。學院聚集和培養了一批政治立場堅定、馬克思主義學養深厚、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影響的學者,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宣傳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7年,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就有意向在這裡設立教學實踐基地,隨著多次的實地考察和探訪,於今天進行了授牌。 段治文介紹,與台州大陳島幹部學院合作,是思政理論教學實踐的需要。 浙大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在課堂中強調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從書本上走到現實中,去調查去研究。

台州大陳島幹部學院的特聘教授段治文表示,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全國各地都有建立教學實踐基地,但在大陳島設立的基地最有特色。因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爭做新時代墾荒少年,這裡既是黨性教育基地,又是青年教育基地,這是當代青年教育最需要的。

藉助外力外智

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

2017年10月,台州大陳島幹部學院正式成立。幹部學院建立之初,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秉承 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 的十六字大陳島墾荒精神,並按照浙江省委 紅船精神永存,墾荒精神不老 的要求,提供優質和獨具海島特色的紅色培訓服務。

合作過程中,我們將借用他們的師資力量,拓展課程空間,完善課程體系,同時,通過高校思想的解放,讓台州大陳島幹部學院在辦學過程中能立足浙江,放眼全國。 大陳島幹部學院副院長徐紀報介紹。

近年來,台州大陳島幹部學院按照 邊接班試驗、邊總結提升 的思路,不斷打磨師資和課程,承接全國各地幹部教育培訓班次共計312個,其中黨性教育專題培訓班次180多個,主題黨日活動班次130多個,總人數16000多人次。應邀到省內各黨校、機關單位講授大陳島墾荒精神120多場次,初步形成了獨具海島特色的紅色培訓品牌。

責任編輯:周熠晨

來源:椒江新聞網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大陳島墾荒精神》 教材進校園
    由椒江區教育局牽頭編寫的地方教材《少年夢 墾荒志——大陳島墾荒精神》,近日已分發至椒江區所有中小學校。該局要求,每所學校每學期每個班級至少進行1至2節課該讀本內容教學,激發廣大青少年傳承和弘揚「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大陳島墾荒精神。
  • 六一,聽椒江少年「說」墾荒
    習近平總書記給大陳島老墾荒隊員的後代、椒江區12名小學生回信。4年後的今天,椒江的少年們和大陳島墾荒精神,碰撞出怎樣的精神火花? 讓我們來聽聽,椒江的少年們,怎麼說墾荒…… 近日,全市第一本大陳島墾荒精神教育讀本——《少年夢 墾荒志》在學院路小學首發。讓少年與墾荒精神碰撞出時代的火花,讓墾荒精神在幼小的心靈裡生根發芽。
  • 墾荒精神再寫傳奇 一代代人的艱苦奮鬥換來台州大陳島滄桑巨變
    1956年至1960年,467名青年響應團中央號召,登上大陳島墾荒,將滿目瘡痍的荒島變成青春奉獻的熱土,鑄就了「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墾荒精神。60多年來,大陳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上島墾荒到下海捕魚,從荒無人煙到遊客紛至,從破舊衰敗到充滿現代氣息……4月中旬,記者從椒江出發,經歷近兩小時航程來到大陳島。
  • 「大陳島墾荒精神」理論研討會在台州舉行
    「大陳島墾荒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意義。大陳島墾荒精神」。傳承「大陳島墾荒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當代價值,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我們要與時俱進地傳承和發揚「大陳島墾荒精神」,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作出的決策部署和「秉持浙江精神,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新要求,讓「大陳島墾荒精神」指引浙江兒女前進的方向。
  • 浙江大陳島老墾荒隊員後代:爭做新時代的「墾荒者」
    82歲的張其元與老伴戴婕嬃是63年前第一批登上大陳島的墾荒隊員,隊友們離島後,他們選擇留下並在此結婚安家。老兩口至今對3年前孫女張婧怡打來的電話記憶猶新。 兩鬢斑白,青春無悔,張其元告訴記者:「墾荒精神一代代傳承,我們當年的付出,已經有了最好的回報。」 乘船駛出浙江台州市29海裡,就是大陳島。島上,海風習習,濤聲陣陣,一座花崗巖砌築的墾荒紀念碑靜靜矗立。
  • 如何續寫新時代墾荒故事?看椒江扛起的這三大「使命擔當」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指引偉大事業。上世紀50年代,467名青年志願者響應國家號召,先後登上大陳島墾荒創業,用信仰譜寫讚歌,用實幹鑄就輝煌。如何樹立台州灣區核心區的思維,更好滿足人們美好生活的嚮往,壘起人口增長的向心能量,將台州新府城打造成宜居宜業宜遊的共享家園,需要我們深刻理解大陳島墾荒精神的實質內涵,並將其轉化成為椒江經濟社會發展的破困之法、破題之策。
  • 椒江中小學全面開展這門課 讓大陳島「墾荒精神」代代相傳
    2019-03-14 07:16 | 中國教育報60年前,你們的爺爺奶奶遠離家鄉,登上大陳島墾荒創業,用青春和汗水培育了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墾荒精神。區教育局編排了《大陳島墾荒精神代代傳》情景劇,編寫了《大陳墾荒精神》校本教材,全面進入中小學試講。同時,組建一支墾荒精神宣講團,以豐富多彩的講座和節目讓墾荒精神走進校園。「我們仿佛穿越到了那段激情歲月,這是最鮮活的德育,也是最好的動員。」一位校長說道。作為大陳島唯一的一所學校,大陳實驗學校衝在了勞動教育的最前線。
  • 有一種不老的精神叫「墾荒」
    82歲的張其元與老伴戴婕嬃是63年前第一批登上大陳島的墾荒隊員,隊友們離島後,他們選擇留下並在此結婚安家。老兩口至今對3年前孫女張婧怡打來的電話記憶猶新。&nbsp&nbsp&nbsp&nbsp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這樣寫道:「60年前,你們的爺爺奶奶遠離家鄉,登上大陳島墾荒創業,用青春和汗水培育了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墾荒精神。
  • 青農人丨做一個無畏的「墾荒者」,椒江80後奶爸在大陳島開了一家音樂餐廳,等你來吃!
    有這樣一批新青年:他們仰望星空,胸懷理想;他們俯瞰大地,紮根鄉村;他們賦予椒江鄉村大地新的活力凡是去過大陳島的人興奮之餘總有那麼一點遺憾大陳島真的很美就是夜裡太寂寥「廿九海狸」的由來十分有趣「廿九」的方言,與念酒、念舊諧音椒江至大陳島29海裡大陳列島有29個島嶼「海狸」不僅與海裡諧音還指喜歡夜間活動的可愛的小動物
  • 台州市第五屆村官論壇「論道」椒江!找找都有哪些「椒江元素」~
    ◎本屆論壇緊扣時代脈搏、傳承紅色基因,以「弘揚墾荒精神,助推鄉村振興」為主題,探討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踐行大陳島墾荒精神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探尋新時代實踐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理論和方法路徑。>《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積極投身鄉村振興事業倡議書》■■■■■弘揚墾荒精神、助推鄉村振興
  • 浙報頭版頭條︱艱苦奮鬥換來滄桑巨變 墾荒精神再寫傳奇
    1956年至1960年,467名青年響應團中央號召,登上大陳島墾荒,將滿目瘡痍的荒島變成了青春奉獻的熱土,鑄就了「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墾荒精神。60多年來,大陳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上島墾荒到下海捕魚,從荒無人煙到遊客紛至,從破舊衰敗到摩登現代……4月中旬,記者從椒江出發,經歷近兩小時,跨越29海裡的航程來到大陳島。
  • 習近平回信後,這座島再掀「墾荒」熱
    從脫貧攻堅,到志願服務;從大學校園,到民營企業;從祖國邊疆,到創新一線……一封封回信,飽含深情、字字暖心、催人奮進,體現著心心相印的人民情懷,蘊含著對治國理政的深刻思考,表達著對奮進新時代的殷切希望。  人民日報推出「牢記囑託奔跑追夢——收到總書記回信之後」系列報導,與您一起見證發展變化、感悟初心使命。今天刊發第七篇《浙江大陳島老墾荒隊員後代:爭做新時代的「墾荒者」》。
  • 你知道給總書記的信是誰寫的嗎 是大陳島首批溫州墾荒隊的後代
    60年前,你們的爺爺奶奶遠離家鄉,登上大陳島墾荒創業,用青春和汗水培育了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墾荒精神。  老墾荒隊員們還記得多少當年的奮鬥故事?激情燃燒的歲月又給他們留下了什麼?  今年4月,台州市椒江區關工委、椒江區教育局聯合舉辦「給老墾荒隊員寫信」徵文活動。因為張婧怡的爺爺奶奶是第一批墾荒隊員,她想都沒想就去報名參加了徵文活動。  在寫信時,她想起爺爺奶奶說10年前習總書記曾到大陳島看望過他們,6年前還給他們回過信。於是,她就有了給習總書記寫信的想法,想告訴習總書記,作為老墾荒隊員後代,她要學習傳承墾荒精神。
  • 椒江:夜幕下的大陳島 夜亮了 人滿了
    浙江在線-椒江新聞網08月28日訊(記者 欒旖旎/文 欒旖旎 丁玲/圖)夜,是什麼?  有人說是漆黑、寧靜、孤寂。而在大陳島的夜晚,則是明亮、繁華、熱鬧。  近來,「夜經濟」受到推崇,城市消費已經從過去對空間的延展,變化為對時間的延展。
  • 迎2021年第一縷陽光,大陳島墾荒碑前上了新年首堂黨課!
    迎接曙光,在台州有三個不同的地方:椒江大陳島、臨海括蒼曙光碑和溫嶺石塘曙光碑。大陳島,是東海上的璀璨明珠,墾荒精神的起源地,離陸地較遠獲得更早見曙光的機遇;臨海括蒼山曙光碑,以1382.6米「浙東第一高峰」的優勢佔盡觀日的先機;溫嶺石塘曙光碑,因地處台州最東南的地理位置斬獲收割第一縷陽光的便利。
  • 百日攻堅·一線丨在大陳島,她連開兩家民宿……
    百日攻堅·一線丨在大陳島,她連開兩家民宿…… 2020-11-06 2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陳島@你!登島遊攻略收好不謝
    習大大表示,看了你們的來信,我想起了10年前的大陳島之行,也想起了當時同你們爺爺奶奶交談的情景。60年前,你們的爺爺奶奶遠離家鄉,登上大陳島墾荒創業,用青春和汗水培育了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墾荒精神。正如你們所說,他們是最可敬的人。  大陳島位於浙江中部台州灣東南海域。
  • 椒江:大陳島阿公阿婆的人生第一次音樂節
    浙江在線-椒江新聞網12月02日訊(記者 屈揚帆)人生第一次音樂會,會是什麼年紀?十七八歲,世界正向你緩緩敞開,精彩紛呈;二十多歲,熾熱的歲月裡,激情飛揚;三四十歲,懷緬逝去的青春,深情感懷。  但對大陳島的那些阿公阿婆們而言,七八十歲才經歷了人生的第一次音樂會——大陳島旅遊音樂節。
  • 15個項目總投資6.7億 大陳島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大陳島綜合旅遊開發已列入省『大花園』建設行動計劃,上升到省級戰略層面。」椒江區委副書記、區長楊玲玲說。大陳島是三灣聯動的重要節點,未來五年內,在開發要素保障的前提下,椒江將計劃實施54個重點項目,預計投資69億元。
  • 精神引領,激流勇進丨「三立三進三突圍」系列解讀③:為浙江展現...
    如今,大陳島墾荒精神依舊熠熠生輝,指引著我們奮勇前行,激流勇進,決勝「兩手硬、兩戰贏」的目標。「我們要挖掘好這座精神『寶庫』,讓墾荒精神在人人心底散發光芒,打造台州城市精神的『新坐標』,彰顯台州城市發展的軟實力,在中國精神譜系中不斷放大大陳島墾荒精神的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