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成渝雙城記】王雨 ‖ 成渝兩地的客家移民文化

2020-12-25 澎湃新聞

【方志四川•成渝雙城記】王雨 ‖ 成渝兩地的客家移民文化

2020-12-24 0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成渝兩地的客家移民文化

王 雨

樹挪死,人挪活。有人說,從某種意義上講,社會的變遷史就是移民史。我國的「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填四川」,世界的美洲、澳洲等移民,客觀上都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因寫長篇小說《填四川》,我對成渝客家移民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查閱客家移民資料,發現客家移民後代在重慶市榮昌區的盤龍鎮和成都市龍泉驛區的洛帶鎮最多,兩地都有客家文化研究中心。客家人志遠好動,自東晉「五胡之亂」始,歷經五次大遷徙,成就過不少驚天地泣鬼神的偉業。《填四川》小說主人公寧徙的落腳地,我選擇了熟悉的榮昌。

王雨《填四川》(圖片來自網絡)

寫完《填四川》後,該書責任編輯、重慶出版社的羅玉平先生將列印稿給了當地宣傳部領導看。我開先是有顧慮的,書稿裡寫的是虛構的岷壩村、惠水河。宣傳部領導和當地民俗專家看了書稿很重視,特邀我和羅玉平去開了座談會。有人問,為啥不寫路孔鎮、瀨溪河?我老實回答,因為小說裡寫有貪官,怕引起誤會。有人說,你還寫了移民女傑寧徙、寫了廉吏寧德功呢。在他們的鼓動下,我和羅玉平去了我從沒去過的明清建築保存完好的路孔鎮(現萬靈鎮),去了客家移民後代眾多、至今百分之六十的人會說客家話的盛產夏布的盤龍鎮。

重慶榮昌萬靈鎮(圖片來自網絡)

我腦洞大開,再次動手改寫書稿,把地點改寫成路孔寨、瀨溪河。路孔鎮與我虛構的岷壩村、惠水河很相像,古鎮、河流、拱橋,還真有個趙家祠堂,有保留完好的湖廣會館和高築牆小開窗的客家民居。鎮上的店鋪名字很特別,如「艾餈粑」「一壺春」「大食店」等等。採訪得知,當年有路過的移民在瀨溪河舀水喝,大老遠帶來的瓷碗不慎落進了河水裡,便認為是留其在此舀飯吃,於是就在路孔落戶了。這些都寫進了小說裡。因了這部小說,我成為榮昌的榮譽市民。

榮昌風光 劉勇 攝(圖片來源:重慶市人民政府網)

客家移民是歷史的見證者,是歷史文化的書寫者。他們帶來了薴麻種子、豬種,帶來了建築、紡織、摺扇、制陶、茶藝,帶來了各地的民俗風情與文化藝術,與當地土著結合,融為一體,生機勃勃。

成都的洛帶古鎮是客家人的聚居地,至今生活在那裡的多是「湖廣填四川」時從福建、廣東、江西等地來的客家移民的後代,佔當地人口總數的八成以上。古鎮街口有八角井,傳說因蜀後主劉禪的玉帶落入井中而得名「落帶」。我去過這傳說多古蹟多的古鎮。青石板路留下了歷史的滄桑,一街七巷之老街保留有清代客家移民民居,保留有乾隆年間客家土樓風情的湖廣會館、廣東會館、江西會館、川北會館,素有「客家名鎮、會館之鄉」的美譽。客家人講究茶飲,幾杯香茗三五老友十幾張桌子鋪排,喝茶打牌擺龍門陣,極是悠閒。當地客家人傳統習俗的舞龍燒龍的「火龍節」,說是源自江西籍的劉姓客家人,至今,劉姓家族仍聚居在洛帶古鎮的寶勝村,以扎龍舞龍為業,行接龍祭祖、迎龍歸巢、殺雞出龍、舞龍點睛表演。古鎮啟動了客家民居建設,招徠農民向城鎮移居。歲月遮掩了當年篳路藍縷的艱辛,光陰模糊了祖先的容顏,但深烙客家人心中的共同記憶未有消失,他們是追逐「聶透」(太陽)的客家人。

成都洛帶古鎮的湖廣會館(王俊 攝,圖片來源:視覺四川)

洛帶客家水龍文化節(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郝飛 攝)

重慶榮昌是「湖廣填四川」移民的集散地。當年的城門上,老遠就可以看見高懸的招民旗:「插起招民旗,自有墾荒人」「奉旨招民填川治川」「榮昌縣乃去川府的必經之地,懇請移民留下置業」「榮昌水肥土沃,任由諸君開墾」。該縣的路孔寨(現萬靈鎮)青山環抱,吃乾糧舔鹽蛋住巖洞、越崇山峻岭、走蠶叢鳥道路過的客家移民,見到刻有「路孔寨」標牌的城門。古寨有六個石孔與瀨溪河相通,路孔因之得名。寨內唯一的老街彎拐狹長陡峭,石板梯道被踩踏得變了形,泛著青光,路邊是平房、吊腳樓土著民居。繞過寨子經由榮昌主城與四川瀘州的沱江匯合的瀨溪河緩緩西流,河水繞寨時遇石樑橫阻形成了白銀石灘。橫跨河面的石橋特別,臨寨子的一段是拱橋,伸向南岸的一段是平鋪的石橋。拱橋可過漕運大船,橋壁刻有「大榮橋」字樣。河對面是萬靈山,山上有萬靈寺。「打鐵的識銅,稱釘的識斤」,尋見這天賜寶地的真敖高僧這麼唱。移民們把斤兩的「斤」想成金子的「金」,填川選址務擇仁地,既莫居鬧市也別離其太遠,以便他日完糧過稅、考試入場,便覺得是落戶置業發家的好地方。

重慶湖廣會館(朱毀毀 攝,圖片來源:《四川日報》)

一代又一代的當地土著和客家移民共同努力,老街上的商鋪、餐館、茶座、作坊、客棧、祠堂日漸增多,耕田、養豬、做扇、制陶、船運、採煤、織麻日漸興盛。榮昌麻布(夏布)是榮昌擁有的3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早先的榮昌就「夜夜機杼聲,家家績麻布」,人們白天在外勞作,回家又連夜織布,疲乏時唱歌提神,便是「夏布神歌」。我採訪過盤龍鎮的一位耄耋老人,老人興致勃勃邊織麻邊歌唱,唱出真情唱出命運。「么妹要勤快,勤快要績麻,三天麻籃滿,四天崩了架,幾天才把麻編好,編好才能把漿刷。染好麻布做衣衫,青藍白色有配搭。么妹穿起像天仙,扭動腰身樂哈哈。」「男兒一心上四川,逆水坐的賣鹽船,來到這裡織麻布,么妹心頭好喜歡。」移民文化促使了經濟興盛,成就了榮昌的夏布產業。清光緒年間的《榮昌縣誌》記載,「各鄉遍地種麻,婦女勤績成布,白細輕軟較甚於葛。」民國時期,榮昌全縣有夏布織機5000多臺,年產夏布70萬匹。現今,榮昌夏布的國內銷售收入數億元,出口創匯上億美元。榮昌夏布織造技藝被列入了第二批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榮昌的陶瓷、摺扇亦久負盛名,榮昌的豬兒有國家級研究院研育,聲名遠播,供不應求。

經濟離不開文化,文化繁榮經濟。如今,成都、重慶相向發展,榮昌將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努力建設重慶主城都市區重要增長極,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支點。經濟文化共進,必將結出更加豐碩的果實。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日報》(2020年12月22日第15版)

作者:王 雨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原標題:《【方志四川•成渝雙城記】王雨 ‖ 成渝兩地的客家移民文化》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成渝雙城志:文化同源|移民研究專家陳世松:移民文化是助推成渝發展...
    黃勇 攝影在移民研究專家陳世松看來,成渝雙城,山水相依,文化同源,移民文化是川渝歷史文化的共同特色。在歷史長河中,成都和重慶分別在歷次移民大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移民文化是歷史留給四川省和重慶市最寶貴的文化遺產。
  • 重走成渝古驛道⑦|千年移民通道!@四川人 你的祖上來自哪?
    /items/202007/20071619390293500016FF3B.mp4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四川在線記者 郭靜雯 羅向明川渝兩地不僅山水相依、文脈相連,在長達千年的漫長移民遷徙史上,兩地人民也血脈相通
  • 成渝雙城記 閬中古城榮獲「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
    張曉東 封面新聞記者 蘇定偉成渝雙城記,中國第四極。巴蜀千載情,川渝一家親。11月18日,「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頒獎典禮暨成渝文旅發展交流活動,在成都市雙流區舉行。中國四大古城之一的閬中古城榮獲「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殊榮,市委常委,總工會主席王小冬代表閬中出席頒獎盛典。閬中古城位於四川盆地東北緣、嘉陵江中遊,景區總面積達4.59平方公裡,古城核心區域2平方公裡,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歷史,為古代巴國蜀國軍事重鎮。
  • 千年文化基因 讓成渝變「成語」
    7月20日,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啟動「成渝文旅新地標」大型評選活動,成渝兩地的網紅景區手拉手前來自薦,成都寬窄巷子與重慶洪崖洞組團,「寬洪大量」組合被網友推上熱搜;四川博物院和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共話巴蜀文物,「三川一域」的宣傳口號讓網友理解了成渝兩地同根同源的文化基因。
  • 成渝雙城志:文化同源|重大校長張宗益:成渝有完整的高校系統 兩地...
    川渝兩地,共同辦學,互相成就!「川渝兩地的高校布局和學科資源,是一個非常完整的高等教育系統。」曾在成都、重慶求學,又在成都、重慶高校任職「掌門」的張宗益這樣評價,今天,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新格局下,四川和重慶的高校發展,迎來千載難逢的繁榮大發展。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正在吹響「集結號」。
  • 成渝CP又「牽手」撒糖了!這次將推動兩地醫藥產業融合發展
    9月10日,在重慶舉行的2020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分論壇——成渝雙城經濟圈醫藥產業融合發展高峰論壇上,成都高新區生物產業專家聯合會和重慶醫藥行業協會籤訂《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醫藥產業融合發展、業界共治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搭建合作交流平臺、專家智庫資源共享、共同打造產業服務平臺等達成共識。這也意味著,成渝兩地醫藥健康萬億產業正在呼之欲出。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受關注 「雙城記」引企業「淘金熱」
    公司西南大區總裁羅龍保說,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提出,給了企業信心,公司在雙城基地協同發展,未來或將在全國布局中形成強有力的西南極核。成渝相向,給企業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四川人唐學書在今年終於把公司帶回了家鄉,作為青島海利爾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她所在的集團擬投資100億元打造人工智慧製造總部基地項目,地點在成都,但市場,是成渝兩地。
  • 雙城飆戲 像成渝火鍋各有滋味
    往後,成渝兩地交流將更為緊密,在文化藝術上更是如此。&nbsp&nbsp&nbsp&nbsp戲劇、美術、建築藝術、歌舞……在文藝眾領域,成渝一家,無不互相借鑑、相互促成,未來,成渝同根同源的文化血脈將更加生生不息。今日起,我們將陸續推出相關報導,敬請垂注。
  • 成渝經濟圈會聚會展智慧力量
    8月25日,2020成渝地區會展業創新發展大會(以下簡稱大會)在成都舉辦。來自成渝的150餘家會展企業、商協會、機構、高校的專家學者代表與會。大會期間,舉行了《成渝地區會展業合作發展倡議書》發布、成渝地區會展聯盟成立儀式等,此次大會共有10個成渝兩地合作項目籤約落地,成渝會展業以務實的交流合作,發出「雙城記」強音。
  • 成渝千年CP 我想和你虛度時光
    放在近1300年後的今天,李白一定是成渝經濟圈第一詩人。歲月,淬鍊,新生……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7月20日啟動的「成渝文旅新地標」大型評選活動,將一了「詩仙」李白的夙願,把川渝兩地的文化印記一網打盡。一步一景 成渝龍門陣硬是擺不完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評選活動,將以城市歷史文化、巴蜀文化、革命文化、抗戰文化、三峽文化、移民文化、長江生態文化以等為重點,創新打造一批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精品線路。
  • 成渝雙城千秋事 古道新篇看簡陽
    成都與重慶,山水相連、人緣相親,千百年來兩地在經濟、社會、文化與生活等各個層面有著頻繁的交往與互動,在相互交融與滲透中共同孕育出了燦爛的巴蜀文化。文化血脈生生不息,雙城發展孜孜不倦。如今,成渝攜手共唱「雙城記」、共建「經濟圈」,簡陽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主軸上的重要節點,是兩地相向發展的重要「橋頭堡」。從成渝交往的歷史深處走來,蓄勢待發的簡陽如何借勢發展,主動唱好「雙城記」、服務共建「經濟圈」?從「古驛站」蝶變為未來「新樞紐」翻開歷史的冊頁,不難發現,成渝古道的歷史至少可追溯至漢代。
  • 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要會議今天將召開!四川日報頭版頭條...
    據統計,自今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召開以來,兩地已籤署200多個合作協議,平均1.5天就「握手」一次。 在重要的時間節點,川渝大地合作激情迸發,一起唱好「雙城記」,攜手共建「經濟圈」,發出中國西部高質量發展最強音。
  • 雙城記 成渝高校並進|重慶文理學院考察吉利學院智慧校園建設
    雙城記 成渝高校並進|重慶文理學院考察吉利學院智慧校園建設 2020-12-08 11:53:04   來源:財經頻道
  • ...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梁平:「詩歌」是成渝雙城經濟圈的特殊標識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 攝影 向宇2020年突發新冠疫情,為了體現全球抗疫過程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時代性,擴大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以「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為主題,同時展示「雙城記」「同城化」的美好願景
  • 移民文化|陳偉平:川糖與巴蜀客家移民
    唐貞觀年間,印度製糖技術傳入中國,蔗糖由此成為中國重要的農產之一,對國人的飲食結構和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四川糖業的興起,始於唐代。唐大曆年間,川北小溪縣的鄒和尚發明了糖霜法,極大地推動了巴蜀糖業的發展。宋時,天下產糖巨郡有五,蜀佔其二,其中「獨遂寧為冠」(宋王灼《糖霜譜》)。川北涪江流域和沱江上遊地帶成為蜀地糖業的中心。到明代,四川糖業日趨衰落,不復當初。
  • 唱好成渝「雙城記」 四川瀘州與重慶涪陵將在這六大領域發力
    四川新聞網消息(記者 嶽東 攝影報導)9月17日,涪陵區黨政代表團來瀘考察,就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深化務實合作進行對接交流,並與瀘州籤署了《重慶市涪陵區人民政府、四川省瀘州市人民政府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合作協議》。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孫曉芬 ‖ 我與湖廣填四川和四川客家研究
    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川,比起美國首次開發西部早百餘年,所不同的是,那時美國的西部是亙古荒原,而西蜀有著久遠的巴蜀文明、三國文化。清前期大移民使四川成為一個移民大省,成為一個有豐富移民文化的融合大省。客家人從祖籍地粵北粵東、閩西、贛南西遷蜀中的同時,帶來了豐厚的客家文化,客家文化在巴蜀文化和移民文化中成為一朵奇葩。
  • 成都國際詩歌周丨梁平:詩歌是成渝雙城經濟圈的文化符號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以「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為主題,旨在展示「雙城記」與「同城化」的美好願景,今日(12月9日)上午,成都國際詩歌周的分活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詩歌表達」主題對談在成都新華賓館舉行。
  • 成都高新區借力業界共治 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醫藥產業融合發展
    籤約現場四川新聞網成都9月10日訊(記者 陳淋)9月10日,2020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分論壇——成渝雙城經濟圈醫藥產業融合發展高峰論壇在重慶舉辦。本次論壇以「融智發展·聯動未來」為主題,旨在匯聚業界智慧,推動成都成渝雙城經濟圈醫藥產業融合發展。
  • 2020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李永明:成渝雙城經濟圈背景下文旅...
    鄧涵予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攝影 楊樹12月15日,2020渠縣文化旅遊對外發展大會於在渠縣體育館正式開幕,此次大會還邀請了知名文旅專家,圍繞成渝雙城經濟圈背景下文旅如何發力、川東北地區文旅發展的後發優勢的話題進行思想交流、智慧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