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創形象店,推超80種新品,「燕麥第一股」西麥啟動瘋狂模式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北京商報

全文共2172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4月25日,北京商報記者從「燕麥第一股」桂林西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麥」)相關負責人處獲悉,為了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西麥決定把銷售業績較好的合作店面打造成西麥形象店。這些形象店並非西麥自己開設,而是與商家的合作店面。這在燕麥行業屬於首創。業內人士認為,西麥上市後獲得了充足的資金,在不斷改變產品單一、品牌形象老化的局面,此次設立形象店也是為2020年計劃推出的80多種新品鋪路。

01

首推形象店

對於開設形象店,西麥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稱,形象店並非西麥自己開設旗艦店,而是對銷售情況較好的雜貨店或小型連鎖超市等合作門店,投入一定的資源,打造成西麥的形象店。「在這些店面中,西麥將獲得更好的廣告位和貨架位置,以提升品牌形象。」西麥相關負責人稱。

業內人士認為:「開設形象店擴大影響力的做法在食品行業並不鮮見,但在國內燕麥領域,西麥此舉尚屬首次。」

在戰略定位專家,上海九德定位諮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看來,西麥開設形象店是其自身所處行業地位所決定的。西麥要保持在行業中的領先優勢,就需要對終端進行持續的投入。

據了解,在銷售方面,西麥主要依靠線下,包括經銷模式與直營模式。其中,經銷模式是經銷商根據銷售需求向西麥下達訂單,負責將產品銷售給最終客戶。直營模式是指西麥根據大中型商超採購訂單配送貨物,由各商超直接向終端消費者銷售產品。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稱,在線下,西麥的這兩種模式都需要通過合作方旗下的店面進行銷售,這就註定了西麥要與其他燕麥品牌爭奪店面的貨架、廣告位和宣傳資源。其中,銷售較好的店面是優質資源,西麥需要發力保持自身的優勢。

有業內人士推測:「西麥打造形象店是為其單獨成立自營店試水,但是目前西麥的產品不夠多,尚不足以支撐單獨開店。」

02

80個新品

「西麥通過形象店提升品牌知名度,是在不斷強化線下渠道優勢,更重要的是為西麥的產品鋪路,吸引年輕的消費群體。」業內人士認為。

事實上,西麥正一邊打造形象店,一邊狂奔在開發新品的路上。

2019年,西麥共開發完成包括奇亞籽混合穀物燕麥片,高纖黑麥燕麥片,熱帶水果酸奶燕麥脆,多種莓果酸奶燕麥脆,多口味膨化穀物燕麥片,麥脆果萃系列燕麥片等20款新品,上市30個SKU(單品)。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西麥規劃了8個方向的產品儲備,共80多種SKU。同時為了滿足快節奏環境下,人們對簡單便捷生活方式的需要,西麥還加強了在燕麥主食方面的研發和技術儲備,開發方便快捷的燕麥米飯。

在徐雄俊看來,「一年推出80多種產品,雖不及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等一線休閒食品品牌數百個新品的推新速度,但在燕麥行業可謂是瘋狂。這說明,西麥急切希望打破對單一產品的依賴,並從產品到渠道進行系統性的調整」。

據了解,與燕麥領域國際巨頭桂格相比,西麥一年推80個產品已經超過了後者的產品總數。2004年桂格進入中國市場,目前產品數量也只有50個左右。

西麥創建於2001年,以燕麥產品的種植研發、生產經營為主導產業,產品包括主食燕麥、營養燕麥、休閒燕麥數十個品種。其中,主要產品為純燕麥片和複合燕麥片。2019年,西麥的純燕麥片收入達6.07億元,複合燕麥片3.39億元,兩者佔比合計高達97.32%。2016-2018年,這一數字更高,分別為98.46%、98.11%和97.72%。

西麥的傳統產品以衝調為主,消費目標為中老年人群。為了吸引年輕消費者,西麥加大了研發投入,在鞏固衝調燕麥品類的基礎上,加大冷食休閒燕麥產品的研發和投入。

03

規模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西麥加大投入拓展新品類、新渠道,吸引年輕消費者,但與桂格、雀巢等品牌競爭,整體規模仍有待提高。

徐雄俊表示,「西麥的品類單一、產品附加值低、產品競爭力低,難以應付未來燕麥行業多品類、多模式、深加工的競爭,西麥還需要依靠上市的融資優勢,不斷擴大規模。」

數據顯示,中國內地的整體燕麥市場規模超過10億美元,我國的燕麥人均消費額不到1美元,與歐美國家人均年消費額30美元相比,存在不小差距。在早餐、休閒食品、新品類和保健食品四個消費場景中,休閒食品和以燕麥奶為主的新品類增長預計在10%左右。

如今,大企業紛紛在中國布局。百事將桂格引入中國後,收購了穀物品牌五穀磨房26%的股份,持續在穀物領域深耕。瑞典燕麥奶品牌Oatly在進入中國兩年後與星巴克推出燕麥拿鐵,可口可樂也引進了旗下AdeZ燕麥奶。國內企業蒙牛則推出了特侖蘇燕麥牛奶,燕麥產業已經成為巨頭的必爭之地。

即使與體量較小的五穀磨房和維維相比,西麥也顯得有些「單薄」。2019年西麥食品實現營業收入9.73億元,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4.3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02%。五穀磨房2019年收入17.84億元,維維2019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就已經實現38億元。

為了擴大規模,2019年西麥食品在產能和渠道方面進行了大規模的投入。在產能方面,2019年,西麥食品河北生產基地布勒生產線完工,可實現新品系列產品產能6000噸。江蘇西麥燕麥食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一期)預計2020年二季度投產。在渠道方面,西麥建設強電商平臺和配套的物流倉儲體系,並嘗試關鍵意見領袖和網紅帶貨模式,藉助線上多種主流社交平臺,開展新營銷模式的探索和實踐。

徐雄俊認為,「西麥一直在聚焦燕麥領域,有一定的品牌認知,在鞏固原有燕麥產品優勢的基礎上,拓展產能、品類和渠道,縮小與桂格、雀巢在品牌力、渠道力方面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競爭中實現更快發展。」

相關焦點

  • 首創形象店 推超80種新品 「燕麥第一股」西麥啟動瘋狂模式
    4月26日,針對80多種新品的具體規劃,「燕麥第一股」西麥相關負責人回復北京商報記者稱,暫不方便接受採訪。但在前一天,西麥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西麥決定把銷售業績較好的合作店面打造成西麥形象店。但這些形象店並非西麥自己開設,而是與商家的合作店面。這在燕麥行業屬於首創。
  • 首創形象店,推超80種新品 「燕麥第一股」西麥啟動瘋狂模式
    來源: 北京商報4月26日,針對80多種新品的具體規劃,「燕麥第一股」西麥相關負責人回復記者稱,暫不方便接受採訪。但在前一天,西麥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西麥決定把銷售業績較好的合作店面打造成西麥形象店。但這些形象店並非西麥自己開設,而是與商家的合作店面。這在燕麥行業屬於首創。
  • 西麥食品發力冷食麥片,「燕麥第一股」重燃鬥志
    在國際巨頭桂格與線上網紅品牌王飽飽們的前後夾擊下,國內「燕麥第一股」西麥食品也準備開始「大幹一場」了。桂林西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西麥食品」)成立於2001年,於 2019年6月在深交所上市,成為國內A股燕麥第一股。據2019年年報顯示,西麥食品實現營業收入9.73億元、淨利潤1.57億元。
  • 西麥食品推合作形象店 研發團隊從8人升至13人經費不足500萬元
    4月25日,西麥食品(002956.SZ)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決定把銷售業績較好的合作店面打造成西麥形象店。 西麥食品相關負責人稱,形象店並非自己開設,而是對銷售情況較好的雜貨店或小型連鎖超市等合作門店,投入一定的資源,打造成西麥食品的形象店。 打造形象店這種營銷方式並不少見。可口可樂、燕京啤酒等企業都試圖打造形象店,通過贊助一些店面的招牌,店名及自身的品牌形象一同出現,既做到宣傳的效果,也節省店主的投入。
  • 「燕麥第一股」西麥食品遇增速考驗
    來源:國際金融報伴隨著清脆的鐘聲,西麥食品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成為「燕麥第一股」。上市後的西麥食品,要面對的不僅是資本市場上的鮮花著錦,更多的是來自經營層面的增速考驗與競爭難題。當天9點25分,謝慶奎如願出現在敲鐘臺上,與其他5名代表擔當敲鐘人,包括西麥食品高管在內的11人在敲鐘臺上觀看了儀式。隨著象徵著「十全十美」的10次鐘鳴聲落下,西麥食品終於插上資本的翅膀,成為「燕麥第一股」,股票名稱為西麥食品,發行價格為36.66元/股,總募資7.33億元。這也是謝慶奎「收穫頗豐」的一天。
  • 「燕麥第一股」西麥食品爭議聲中上市……
    在爭議質疑聲中上市的「燕麥第一股」桂林西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麥食品」)日前正式掛牌深交所,截至6月20日收盤,西麥食品市值為46.46億元。「燕麥第一股」錯失國內市場老大作為「燕麥第一股」,6月19日西麥食品正式登陸資本市場,上市當日,西麥食品董事長回應大單品質疑,表示將大力投入休閒燕麥食品,抓住新的消費趨勢。「除了國際品牌,牛奶、休閒食品也在跨界進入燕麥行業,這既是壓力也是動力。」
  • 「燕麥第一股」再漲停 西麥食品產品結構單一仍未解
    新京報訊(記者 張澤炎)6月19日,桂林西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麥食品」)正式掛牌深交所。作為「燕麥第一股」,西麥食品發行價為36.66元/股,上市首日股價即漲44%,收報52.79元/股。6月20日,西麥食品開盤漲停,報58.07元/股。
  • 「燕麥第一股」西麥食品披露上市首份成績單,大手筆高送轉遭深交所...
    來源:國際金融報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4%以上,淨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5%,在距離深交所敲鐘上市整整10個月後,「燕麥第一股」西麥食品提交上市後首份年報成績單。1燕麥產品營收超97%「上市後,公司將在不斷鞏固原有優勢的基礎上,始終聚焦燕麥領域,積極拓展以燕麥為主的穀物食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2019年6月,在西麥食品上市之時,其董事長謝慶奎曾如是公開表示。
  • 「燕麥第一股」西麥食品2019年營收淨利雙增 因「高送轉」收深交所...
    來源:中國網財經中國網財經4月20日訊(記者 郭帥)「燕麥第一股」西麥食品(SZ:002956)昨日披露2019年年度報告,公司全年實現營收9.73億元,上年為8.51億元,同比增14.3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7億元,上年為
  • 晉升「燕麥第一股」西麥食品如何破解產品單一難題
    歷經一年多後,「燕麥第一股」終於誕生。6月19日,桂林西麥食品股份有限(以下簡稱「西麥食品」)正式掛牌深交所,晉升為「燕麥第一股」。儘管頂著燕麥第一股的光環,西麥食品成為行業備受矚目的頭部公司之一,但其產品單一和研發投入少的問題並未解決,可以說是隱憂重重。對此,西麥食品對外表示,將大力投入休閒燕麥產品,抓住新的消費趨勢。
  • 「落後」的燕麥第一股
    兩天前,成立近20年的西麥食品(002956.SZ)上市了,成為「燕麥第一股」。如果你常吃麥片,那麼,西麥燕麥片你一定不陌生。即使在一片紅海中,西麥最近幾年的發展也實屬不錯,2016-2018年,其營收由6.3億增至8.5億,淨利潤由0.94億增至1.37億。
  • 燕麥第一股,西麥食品(002956):你身邊的食品飲料股
    賺了第一桶金。這張照片很有氣質90年代,謝總開啟了燕麥事業,選擇燕麥作為創業方向,一方面是謝總是佛教徒,佛陀慈悲喜舍、利益眾生的教導讓他堅定,他所選擇的事業一定要利於眾生。但他認為,做燕麥是一件普利眾生的事業,投入之後最終一定會有回報。也正是因為這一份堅持,西麥鑄造了自己的知名度,走入了千家萬戶。從1999年開始,品牌效應迅速裂變,公司銷售額每年以50%左右的幅度遞增。謝總成功培養了國人的飲食習慣,打開了巨大的市場,2004年,西麥的燕麥片銷量達到了全國第一。
  • 燕麥第一股西麥食品上市 大單品質疑未解
    「燕麥第一股」終於誕生。6月19日,桂林西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麥食品」)正式掛牌深交所。頂著「燕麥第一股」的光環,西麥食品的「舊疾」依然存在,產品單一和研發投入少的問題引發了關注。
  • 燕麥第一股再登質量黑榜 西麥食品業績放緩管理混亂
    (原標題:「燕麥第一股」再登質量黑榜 西麥食品業績放緩管理混亂)
  • 西麥食品成「燕麥第一股」,單一產品風險仍待解
    新京報訊(記者 夏丹)6月19日在深交所上市的「燕麥第一股」西麥食品,3個交易日股票持續上漲,截至6月21日收盤,報63.88元/股。但其背後產品結構單一、注重營銷,仍被業界認為將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風險。
  • 西麥食品:愛搞理財、賣年貨的「燕麥第一股」
    聽說多吃燕麥不僅可以減肥,還能降膽固醇、降血糖、補鈣……據說當年成吉思汗打天下的時候,就是把草原上豐富的野生燕麥作為軍糧,讓將士們補充體力徵戰南北。他們將燕麥磨成粉,在需要的時候直接衝水就能當粥喝,這可能就是最早的速食燕麥了。說到速食燕麥,你可能會想到西麥這個牌子以及它那隻作為品牌形象的黃袋鼠。
  • 「燕麥第一股」再登質量黑榜 西麥食品業績放緩管理混亂
    時代周報記者:楊玲玲登陸資本市場半年後,「燕麥第一股」西麥食品(002956.SZ),因明星產品抽檢不合格,再次將公司推至聚光燈前。公開資料顯示,由「中國燕麥第一人」謝慶奎創立的西麥食品,成立於2001年,2019年6月登陸深交所。長期以來,公司「重營銷輕研發」的經營模式廣受外界爭議,謝慶奎本人還曾捲入受賄案,引來發審委的重點關注。事實上,單從業績數據來看,西麥食品的增長速度正在放緩,其行業市場佔有率榜首的位置,也已「拱手讓人」。
  • 把握市場趨勢借力「網紅經濟」 西麥食品強勢進軍線上
    然而,據介紹,類似線上活動只不過是公司燕麥新品進軍線上市場的冰山一角,近年來,西麥食品通過強化電商渠道管理,增強專業營銷企業,在2019年6月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成為「中國燕麥第一股」後,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在發展上更勝一籌,在燕麥休閒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上更是齊頭並進。
  • 素食益膳 康養一生——西麥首屆燕麥素食健康論壇暨新品發布會圓滿...
    2020年11月4日,「素食益膳,康養一生」——西麥首屆燕麥素食健康論壇暨新品發布會在四川峨眉山大佛禪院隆重舉行。),還有來自各界的素食文化與燕麥健康飲食專家匯聚一堂,共同見證了西麥素食健康理念的傳播和燕麥膳食禮盒新品的發布。
  • 西麥食品專注燕麥25年 消費升級助力開啟新徵途
    在「中國燕麥第一股」、西麥食品的董事長謝慶奎看來,「西麥只有把一件事做好後,才會再做第二件事。」伴隨著消費升級,西麥食品從一家小廠起步,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發展到如今產品銷往大江南北,年營收達到8.51億元,已然成為國內燕麥市場頭部品牌。多年來,西麥食品不斷通過戰略性布局原料、完善採購渠道、精準定位消費者、渠道拓展,讓自身實力不斷增強,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