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數字人民幣:一個史無前例的戰略構想
原創 蘇筱芮
作者 | 蘇筱芮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責編 | 夏樂樂
編者按:本文是作者從宏觀角度出發,在監管角度提出暢想。從數字人民幣的角度,監管層還能做到什麼?如果出現一款由官方運營的金融+生活類App,它會是什麼樣的?它會起到怎樣的作用?對市場影響幾何?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思考仔細閱讀。
當我們談數字人民幣時,我們談論些什麼?
市場有很多關於數字人民幣推廣的討論,多呈現出「學術派」「技術流」風格。筆者認為,數字人民幣要想踐行普惠路徑、貫徹群眾路線,就需要摒棄「假大空」,部分群眾對「鬆耦合」、「雙層運營」、「到底是M0替代還是M1M2」並不感興趣。此前有學者批評,部分地方政府的數字項目建設存在自娛自樂,缺乏群眾感知,群眾獲得感不強。
現在,有群眾不太理解數字人民幣——「有什麼意義?」「更習慣用支付寶、微信」「好像也不能給生活帶來什麼影響」 ?
筆者思考,如果我們更換提問方式,又會產生怎樣的效果?
「這裡有一款權威信息實時發布,沒有廣告和營銷號的新聞客戶端,你願意關注嗎?」
「有一種沒有娛樂明星的熱度榜,不能花錢買排名,國家大事、民生小事及時更新,你願意查看嗎?」
「能買到靠譜的銀行產品,可消費轉帳,可查天氣可查地鐵公交可充話費繳水電煤…」
「沒有推薦算法,沒有猜您喜歡,不用擔心隱私被濫用…」
上面說的其實是同一款App,名字叫「數字人民」,你願意成為註冊用戶嗎?
數字人民幣是一場數字時代的貨幣革命,更可能的是,它會促進數字政府建設,為網絡生態治理髮揮前所未有的正能量作用。數字人民App一旦建成將載入史冊,給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帶來史無前例的影響,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裡程碑事件。
宏觀視角的戰略構想
構想的 「數字人民」App涵蓋四大功能:數字金融、數字生活、數字政務與數字傳媒,以「數字人民、全心為民」為服務宗旨,聚攏此前散落在商業軟體中的政府服務資源,打造基礎功能齊全、純淨無商業雜質,集基礎金融、生活服務、政務、資訊於一體的民生類App。
撰寫契機,是近期媒體調查及個人調查的民意呈現出對數字人民幣的困惑;撰寫背景,是市場及媒體對數字人民幣的討論偏「技術流」,群眾難以理解晦澀的專業術語;撰寫目的,旨在助力數字人民幣更好地被群眾理解與接受,為普及數字人民幣錢包、提升公眾對政府服務的滿意度、加強數字時代的網絡生態治理乃至促進數字政府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筆者長期從事消費金融、金融科技方面的研究,與主流媒體頻繁打交道,擁有金融、媒體、網際網路等多重領域的To B兼 To C複合思維,願以此文貢獻綿薄之力,助力我們的官方App晉升為「頂流」。
01
數字金融
數字金融的概念相當廣泛,考慮到篇幅僅提及四類:
一是銀行類,存、貸、匯是銀行的基本業務,可考慮部分展示銀行業機構的存、貸、匯業務,機構選擇與監管評級動態掛鈎,滿足群眾對銀行金融的基礎需求。
二是信息類,可考慮展示日常所需信息,例如主要銀行不同期限的存款利率、每月LPR利率、人民幣對主要外幣匯率等,提供基礎計算器功能,如存款計算器、貸款計算器、匯率計算器等。展示央行徵信與百行徵信查詢窗口,此前有群眾被外部第三方信息機構誤導,既被騙取錢財,又被騙取個人信息,移動端的官方徵信窗口將有利於從根源上防範此類風險。
三是支付帳戶類,除了數字人民幣帳戶,也允許添加其他商業銀行帳戶,提供基礎支付、轉帳、還款功能,使用央行標準下的個人付款碼與個人收款碼,商戶終端則與數字人民幣的試點擴充同步推進,如果政府考慮發放消費券,亦可與帳戶關聯起來。
四是農業金融類,可考慮由農行、農發行等參與,數字人民App理論上不設商業性質的購物功能,但考慮農業的特殊性,可在嚴格篩選的基礎上為優質農產品、扶貧項目等進行專場小規模「帶貨」,小規模,是指不包含商業性質、不具有持續性的小規模,例如疫情期間開展的為湖北帶貨專場活動。
數字人民App可能會對一些項目進程起到加速作用,例如商業銀行的遠程開戶,或能在央行主導的環境中先行先試;又如近期有媒體在與筆者的交流中,提及 「條碼支付互聯互通」面臨的挑戰,筆者認為,如果數字人民App能夠成為國民級 「頂流」產品,條碼互通問題或能迎刃而解。底層邏輯是,擁有海量用戶的政府類產品或許沒有再與其他商業機構互通的必要性,將從根源上解決 「支付壁壘」之憂。
數字人民幣有望重構第三方支付,而數字人民App如若運營得當,將重構移動網際網路流量格局,對於促進普惠金融,發展大數據技術具有重大利好,能夠加速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在個人徵信、手機POS、刷臉支付、監管沙盒等領域擁有巨大的想像空間。
02
數字生活
數字生活分為全國類和本地類。
全國類方面,提供話費充值功能、水電煤寬帶繳費功能、中石油/中石化充值功能、違章查繳功能、高速ETC功能、電子發票功能、公益捐贈功能等等,考慮到當下疫情環境仍然嚴峻,可於顯著位置展示全國、全球的官方疫情數據,展示衛健委最新通報。
本地類方面,提供天氣查詢功能、提供公共出行(地鐵、公交)信息,提供健康碼(如未來有全國統一標準,可移至全國類)功能,提供社保、醫保、公積金查詢,個人所得稅查詢,不動產權證書查詢,居民身份證、戶口簿查詢等等。
此類功能甚多,此處不一一列舉,可參照此前散落在商業軟體中的地方政府服務事項,如北京的「北京通」、上海的「隨申辦」等。
03
數字政務
此部分內容簡述,出於研究需求,筆者經常在PC端瀏覽政府網站,頁面乾淨、排版簡潔是政府網站擁有的一貫風格,「牛皮癬」彈窗廣告絕跡,沒有閃瞎人眼的動圖,也不用擔心音箱裡突然傳出奇怪的音效,期待這種風格能夠從PC端延續至App。
在功能設置方面,建議將群眾經常使用的平臺與功能突出顯示,例如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國務院「網際網路+督查」平臺等,此外,與淨化網絡環境相關的功能亦可前置,例如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App專項治理工作組App個人信息舉報平臺等。
04
數字傳媒
長期與媒體打交道的工作氛圍,使筆者格外關注網絡環境,網絡作為商業機構展業的重要渠道,在逐利過程中漸漸變味,例如有機構、個人為流量不擇手段,又如某些飯圈文化荼毒祖國花朵,商業廣告、營銷號無孔不入,娛樂明星頻繁佔用公共資源,令廣大群眾深惡痛絕。
在充滿雜質的環境中,連官媒也未能倖免,一些官媒評論區長期存在「營銷號佔座」現象,熱評使用複製粘貼,群眾多有不滿但無濟於事。基於此,筆者建議數字人民App設立專門的資訊內容和新聞熱度榜單,以正本清源之勢淨化網絡生態,讓漂泊在外的官媒們歸家,回到真正適合它們生存的土壤環境,這將大幅遏制「流量至上」、「娛樂至死」等網絡不良風氣,具體如下:
第一,媒體號。採取審查機制,一是入駐App的媒體號需具備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資質,同步引入各地政務新媒體 「XX發布」、「平安XX」等;二是可以採取精選留言評論機制,防止營銷號前排佔座,或可參照銀行卡I、II、III類帳戶的分類管理理念,對於數字信息齊全的帳號開放評論,信息不齊的限制功能,從根源上杜絕帳戶買賣、流量造假等亂象;基於App擁有金融帳戶體系(數字人民幣堅持央行中心化管理),對於發表涉黃、涉賭等不良信息的帳號可直接採取凍結數字帳戶等措施。
第二,熱度榜。國家大事、民生小事均可入榜,禁止娛樂明星話題入榜。筆者深入觀察過飯圈生態,發現應援打榜等已有成熟產業鏈,各榜單淪為明星及粉絲battle人氣的工具,金錢買賣操縱人盡皆知,還衍生出「披皮黑」、「數據女工」等一系列扭曲的產物,以「毀人不倦」之勢幹擾到青少年的學習生活,嚴重的甚至影響中高考。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周葆華曾公開評論稱,「娛樂性話題佔據的空間版面太大,會影響嚴肅話題、與公共利益相關的公共議題的討論」,「媒體要特別注意去完善自身的功能……激發民眾更多地參與公共性、嚴肅性話題的討論」。
基於此,筆者認為App在榜單上「禁娛」將有助於引導民眾關注公共話題,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青少年被粉絲組織、娛樂公司等洗腦成「數據女工」,在飯圈「無間道」上空耗青春。
意義重大的數字人民幣
近年來,監管大力整治網絡生態環境,「約談—整改—再約談—再整改」循環往復, 數字人民App如能成為「頂流」,將對構建良好網絡生態、營造清朗網絡空間形成極大助力,有利於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既能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也能維護網民切身利益,對於根除網絡暴力、流量造假等違法活動具有重大意義。
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對技術、產品等帶來巨大考驗,涉及到央行、網信辦等多個監管主體的跨部門協作,沒有國外經驗參照,因為中國的數位化進程已是全球領先。作為長期觀察監管動態的研究人員,筆者篤信國家力量,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為何川普用商業軟體「治國」被群嘲?本質是因為美國缺乏系統化的數字政府建設。
儘管工程浩大,但構想並非空中樓閣,數字人民幣試點正有條不紊推進,移動端政務查詢功能已有用戶基礎,政府網站在群眾中有口皆碑,政務新媒體日常與網民互動交流,已累積大批用戶粉絲。
有了政府當靠山,網民將擁有更多說「不」的權利,對於在違法邊緣瘋狂試探、不斷挑戰群眾底線的垃圾軟體,網民將毫不猶豫拖進垃圾箱,因為日常所需功能、信息可以從數字人民App中獲取,這將倒逼市場主體改進自身,否則將被用腳投票的用戶拋棄。
原標題:《數字人民幣:一個史無前例的戰略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