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本文上面的藍色字體「花語天堂」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花語天堂」關注。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
一、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約15米,葉、枝及樹皮幹時幾不具芳香氣。枝條及小枝褐色,葉片碩大,表面亮綠色,有金屬光澤,離基三出脈,網脈兩面明顯。花期6月至7月,果期8-9月。
1、整體形態
圓柱形,無毛。葉對生或近對生,卵圓形至長圓狀卵圓形,長8-11(14)釐米,寬4-5.5(9)釐米,先端銳尖,基部圓形,革質,上面鮮時綠色,幹時灰綠色,光亮,下面近同色,晦暗,兩面無毛,具離基三出脈,側脈自葉基約1釐米處生出,近葉片3/4處漸消失或不明顯網結,有時近葉緣一側各有一條附加的側脈,細脈兩面明顯,呈淺蜂巢狀網結;葉柄長約1.5釐米,腹凹背凸,紅褐色或褐色。花未見。果卵球形,長約14毫米,寬10毫米;果託杯狀,邊緣有短圓齒,無毛,果梗長約1釐米,無毛。果期8-9月。
2、葉子形態
蘭嶼肉桂為常綠小喬木,樹形端莊,樹皮黃褐色,株高可達10米至15米,小枝黃綠色,光滑無茸毛。葉片對生或近對生,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先端尖,厚革質。葉片碩大,長10釐米至22釐米,寬5釐米至8釐米,表面亮綠色,有金屬光澤,背面灰綠色,離基三出脈明顯,上凹下凸,側脈自葉基約1釐米處伸出,有時近葉緣一側各有一條小脈,網脈兩面明顯,呈淺蜂窩狀。新葉嫩綠,葉柄長約1.5釐米,紅褐色至褐色。
3、果實形態
果卵球形,長約1.4釐米,徑1釐米。果託杯狀,邊緣有短圓齒,無毛。無花無果。果梗長約1釐米,無毛。它既是優美的盆栽觀葉植物,又是非常漂亮的園景樹。
二、生長環境
1、生長的自然環境:
生於林中。蘭嶼肉桂性喜溫暖溼潤、陽光充足的環境,喜光又耐陰,喜暖熱、無霜雪、多霧高溫之地,不耐乾旱、積水、嚴寒和空氣乾燥。
2、人工栽培環境:
栽培宜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酸性沙壤。它的原生環境中,盛產蝴蝶蘭,因此在人工栽培條件下,宜為其創造一個暖熱溼潤的環境。果期8月至9月。它的生長適溫為20℃~30℃。
三、分布範圍
廣泛生產於我國臺灣南部(蘭嶼)。
四、栽培技術
(一)種植技巧
1、播種育苗
蘭嶼肉桂的繁殖,多用播種法育苗。華南地區可於9月至10月使用成熟的紫黑色果實進行播種,洗去果皮果肉後,漂浮去空癟的種粒,攤放於陰涼處晾乾,可隨採隨播,若因天氣不佳或圃地尚未準備好,不能立即進行播種,需將種子進行溼沙貯藏,放在陰涼處,注意防止種粒發黴,待種粒裂口露白後,再行下地播種或袋播。未經沙藏催芽的種子,播種前可用0.3%的福馬林溶液浸種30分鐘,倒出多餘的藥液,密封2小時,再用清水衝洗去附著於種粒外皮上的藥液,隨即用清水浸種24小時,可提高其發芽率。若不進行種子消毒,可直接用40 ℃左右的溫水浸泡種子,也可提高發芽率。通常以開溝點播為主,行距20釐米至25釐米,株距5釐米至7釐米,覆土厚度1.5釐米至2釐米,加蓋稻草保溼,20天至30天後即可發芽。保持苗床溼潤,種粒出土1/ 3後分2次至3次揭去覆草,隨即搭棚遮陰。待幼苗長出3片至4片真葉時,可每月追施一次液肥,秋後停施,做好防寒工作,以不低於5℃左右的棚室溫度越冬。由於其植株鬚根較少,移栽要及早進行,或實行沙床催芽,芽苗移植袋栽,南方地區實行袋播或袋栽生產商品苗,效果很好。
2、扦插繁殖時間及方法
平安樹扦插時間在上半年4至5月,下半年9至10月,氣溫22℃至28℃時為最佳時機。扦插時用營養缽或花盆,基質採用純蛭石或蛭石∶草炭=1∶1的比例。扦插前基質要進行消毒處理,可用0.1%高錳酸鉀或敵克松600至800倍液等灌注或進行曝曬。
插穗應選擇頂端優勢強,當年生半木質化,健壯充實,無病菌感染,葉色澤亮綠的枝條。最好是在早晨帶露水時或陰天剪取。
插穗剪成10釐米至15釐米長,留2至3片葉子,以減少水分散失。插穗下端留3釐米至5釐米剪成斜口。將剪好的插穗的基部3釐米至5釐米浸入生根溶液中(2.5克兌水2千克,慢浸2至3小時,快浸兌水0.2千克,浸15至30秒)或浸入強力生根劑(每袋5克兌水0.5公斤,浸基部16至20小時),浸泡後取出插入基質3釐米至5釐米。過淺容易倒伏,過深易黴爛,然後用手指壓實。每小盆應扦插一苗,扦插完畢澆透水直到盆底有水流出為止。用塑膠袋將整個插條套住,保持100%的溼度,置於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
扦插後4天左右澆一次透水,在北方,每次澆水時滴幾滴鹽酸或滴幾滴食用醋,保持pH5.8左右,扦插苗易成活。基質溼度大時,不澆水,但應保持基質溼潤,環境相對溼度80%左右。澆水少,扦插苗旱死,澆水過多,會引起傷口組織黴爛。約15天左右系上塑膠袋,20天左右取掉塑膠袋。取掉塑料後,早晚可增加弱陽光照時間,25天後開始生根,一個月左右可長出1釐米至2釐米長的新根。2個月可長出5釐米至6釐米長的根。老葉不脫落,產生新根,說明扦插苗成活。此時期應倒大盆,其基質的比例為腐葉土和細紗二比一的比例或沙壤土。倒盆時,扦插苗帶基質拔起,栽入大盆,再填滿配好的基質,澆透水。一個星期後,可施複合肥1‰濃度。當植株抽發新葉後,可每月澆施一次稀薄的餅肥水,入秋後可連續追施2次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藉以增加植株的抗寒性,促成嫩梢及早木質化,使其能平安過冬。施肥忌施生肥、濃肥、大肥,特別是禁用高濃度的化肥液,否則極易引起肥害灼根,導致葉片發黃枯焦,植株死亡。
另外,花卉愛好者,也可嘗試進行壓條育苗。
(二)管理要點
1、溫度要求
它的生長適溫為20℃至30℃。小樹不耐低溫,如遇5天以上的霜凍,露地養護或栽培的植株,易招致樹皮凍裂、枝葉枯萎,甚至全株被凍死。無論是家庭盆栽少量植株,還是大規模的生產經營性栽培,冬季均應維持不低於5℃的棚室溫度,方可使其葉片始終保持碧綠之美態。較大的植株,在棚室內無冷風吹襲的情況下,則可忍耐短時間0℃左右的低溫。長江流域盆栽,宜於霜降到來前搬入棚室中,翌年清明後出房,注意應防止晚霜或倒春寒可能造成的寒害。盛夏時節,當氣溫超過32℃以上後,要給予搭棚遮光和葉面噴水,藉以增溼降溫,使其能維持旺盛的生長勢。
2、光照要求
蘭嶼肉桂需要較好的光照,但又比較耐陰。它的需光性隨著年齡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幼樹耐陰,3年至5年生植株,在有蔽蔭的條件下,株高生長快,6年至10年生植株,則要求有比較充足的光照。盆栽植株進入夏季後,可將其移放於樹蔭下或遮光40%至50%的遮陽棚下,則生長比較理想。若光線過強,易造成葉片發黃而失神,降低其應有的觀賞價值,特別是在室內陳列了較長時間的盆栽植株,夏季搬放到室外進行恢復性養護時,一定要小心謹慎,宜先放在遮光40%至50%的環境中進行養護,切不可之過急,否則極易造成葉片灼傷。另外,春末夏初遇到久雨初晴後的大太陽天氣,也應及時做好遮陰工作,否則同樣會造成葉片灼傷,短時間內很難恢復其葉片翠綠蔥蘢的精神氣。
3、水分要求
蘭嶼肉桂,要求有一個盆土溼潤的環境。為此,盆栽植株應保持盆土溼潤,但又不得有積水,環境相對溼度以保持80%以上為好。在夏季高溫季節或秋天空氣比較乾燥的時間段,包括冬季擱放於室內期間,都應經常給葉面和周圍環境噴水,為其創造一個相對溼潤的局部空間小環境,促進其健壯生長。入秋後應控制澆水,冬季則應多噴水,少澆水。如果盆土內有積水,易導致植株黃化,下部葉片發黃後脫落,嚴重者會造成植株爛根死亡,梅雨季節應特別引起重視。
4、土壤要求
盆栽或袋培蘭嶼肉桂,宜採用疏鬆透氣、排水通暢、富含有機質的肥沃酸性培養土或腐葉土。盆土板結或pH值高於7.5以上,也會造成植株葉片黃化、嚴重生長不良和萌芽力下降,並影響到萌芽更新,甚至縮短其栽培壽命。為此,小株應每年換盆一次,大株可2年換土一次,生長季節每月鬆土一次,特別是大雨過後要及時檢查花盆,發現盆內有積水要儘快倒去,並更換疏鬆的盆土。盆栽植株,每年的翻盆換土時間,最好安排在春季出房後至萌芽前進行比較合適。
5、肥料要求
蘭嶼肉桂植株豐滿,葉片碩大,生長較旺,因而需肥量也較大。盆栽蘭嶼肉桂除要求培養土肥沃外,自仲春至初秋,可每月追施一次稀薄的餅肥水或肥礬水等。入秋後,應連續追施2次磷鉀肥,種類如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藉以增加植株的抗寒性,促成嫩梢及早木質化,使其能平安過冬。冬季應停止一切形式的追肥,以防肥害傷根,導致葉片黃化或枯焦脫落,否則很難恢復其植株原貌。
(三)病蟲害防治
1、炭疽病
主要危害苗期及成株葉片。葉片染病,多發生在葉面、葉尖、葉緣處,呈褐色,形狀不規則,後期常擴展或融合成灰褐色大斑,邊緣棕褐色,波浪狀,病斑上生有許多黑色小粒點,即為其分生孢子盤。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溼度大時孢子萌發侵入葉片或幼苗進行危害,在連續陰雨、陽光不足、土壤黏重或棚室內溼氣滯留時易發病,2月至4月最為流行。
防治方法:發現少量病葉,及時摘除銷毀;生長季節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性;發病初期,用25%的炭粉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60%的炭必靈可溼性粉劑700倍液,或75%的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600倍液,交替噴灑,每隔10天至15天一次,連續 3次至4次。
2、褐斑病
4月至5月間發生於植株新葉上,開始葉面發生橢圓形黃褐色病斑,以後不斷擴大,並在葉片正面病斑內出現較多的黑色小點粒,病斑背面呈紫色,以致全葉黃化而凋萎,使植株大量落葉。
防治方法:可用1%的波爾多液,進行預防;出現少量病葉,及時摘除燒毀;發病初期用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的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的殺菌王水劑1000倍液,每隔10天交替噴灑一次,連續3次至4次。
3、褐根病
病樹葉片逐漸變黃下垂,嚴重時變褐乾枯,莖幹失水幹縮,根系變褐腐爛,病株短期內死亡。病根、病土及遺留的帶病殘株是該病的初侵染源,由風雨或接觸傳染,一般為單株發生。
防治方法:重病株及因病枯死的植株,要連根拔除並燒毀,並用50%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消毒;發病初期,噴灑50%的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或50%的根腐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進行防治。
4、蟲害
①卷葉蟲
多發生於夏秋間,它將數枚新葉捲縮成巢,幼蟲潛伏其中取食葉片,可用90%的敵百蟲晶體800倍液,或40%的樂果乳油1000 倍液,進行噴殺。
②蚜蟲
蘭嶼肉桂的嫩葉及新芽上易發生蚜蟲刺吸危害,導致葉片沾滿油膩,並繼之誘發煤汙病,影響到植株的生長和陳列觀賞。防治方法:植株上撒布草木灰後,用清水衝洗乾淨;噴灑苦楝樹葉汁液,可有效殺蟲;用10%的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噴殺。
5、葉子發黃脫落
平安樹出現葉子發黃或脫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是由於意外事件或特殊情況,造成植株根系嚴重受損,而導致樹葉發黃。
②是室內溫度低於5℃以下,由凍害引起平安樹發黃落葉。
③是澆水過多,導致底部爛根從而引起植物發黃落葉。
④是水質偏鹼性重,導致葉片緩慢發黃,這種情況在北方特別是新疆等地較為普遍。
⑤是施肥不當,施肥過多過濃,而引起營養鬚根失水萎縮壞死。
⑥是經烈日長時間的暴曬,而引發葉片枯乾發黃。
解決平安樹葉子發黃的辦法是:發現樹植葉子發黃時,應該馬上檢查平安樹的根系是否正常生長,如果發現其根有腐爛現象時,馬上將腐爛部分清除,發黃或者死的葉子,剪除,重新栽培一次。
注意事項:重新栽培時可在其根的剪切位置圍鋪加些溼潤的細沙,這樣做的目的是能平安樹萌發新根,此時澆水適當減少、多噴水霧,如平安樹出新新葉後,做施肥工作,增加光照,這樣做能快速促進平安樹的生長。
五、物種區別
1、天竺桂:常綠喬木,高10餘米,小枝圓柱形,淡黃綠色,無毛,葉革質,互生或兼有近對生,卵狀長圓形,長7釐米至10釐米,寬3釐米至3.5釐米,表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灰綠色,離基三出脈,基生側脈以基部1釐米至1.5釐米處伸去。花期5月,果熟期 9月。產臺灣、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湖北等地,日本、朝鮮也有分布。本種比較耐寒,能耐-10℃的低溫,可用作園林綠化。
2、肉桂:別名玉桂、筒桂。喬木,樹皮灰褐色,幼枝略呈四稜形,密被黃褐色絨毛,葉互生或近對生,厚革質,長橢圓形至近披針形,長8釐米至16釐米,寬4釐米至5.5釐米,表面亮綠色,背面疏生短柔毛,葉緣內卷,離基三出脈,側脈自葉基0.5釐米至1釐米處伸出,向葉緣一側有多數小脈,橫脈波狀近平行,葉柄長1.2釐米至2釐米,被黃色短茸毛。花期5月至6月,果期10月至12月。產廣東、廣西、福建、雲南、海南、臺灣、湖南等地。能耐-4℃左右的極端低溫。
3、香桂:又名細葉香桂、土肉桂。常綠大香木,高可達12米至20米,樹皮灰色,平滑,當年生小枝纖細,密被黃色平伏狀短柔毛,葉革質,幼枝上近對生,老枝上互生,橢圓形至披針形,長4釐米至13釐米,寬1.5釐米至6釐米,上面深綠色,下面黃綠色,三出脈或離基三出脈,上凹下凸。花期6月至7月,果期8月至10月。產雲南、貴州、四川、湖北、廣西、廣東、浙江、江西、安徽、福建、臺灣等地。
4、錫蘭肉桂:即斯裡蘭卡肉桂。常綠喬木,高可達10米,幼枝略呈四稜形而具白斑,葉對生,長11釐米至16釐米,寬4.5釐米至5.5釐米,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表面綠色,背面帶綠蒼白色,兩面均無毛,三出脈由基部延伸至先端,革質全緣,幼葉暗紅色。花黃色,長約6毫米,果卵形,長1釐米至1.5釐米,黑色。原產斯裡蘭卡,我國廣東、臺灣有引種栽培,為著名的香料植物和高級園景樹。
六、植物文化
一、動人傳說
平安樹的來歷卻有一段美麗動人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有一條天龍受傷後落到今九臺市莽卡滿族鄉境內不能行動,由於太陽曬和乾旱少雨,天龍奄奄一息。當地群眾聞訊後自發前來給這條龍搭了涼棚,防止太陽曬,並每天輪流給龍澆水,等到七七四「十九天後,這條龍傷愈後,騰雲駕霧而起,它為了感謝這些好心的百姓救命之恩,保佑他們幸福平安,把自己的一枚龍珠投擲到今九臺市胡家青松嶺上,不久這枚龍珠變成一棵榆樹,該樹形態長得龍盤虎距,三伏天會流淚,那是天龍的感恩淚,誰喝了感恩淚,誰就心想事成,冬天該樹青翠,那是天龍祝福,誰能看到誰就萬事如意。
二、平安寓意
後來人們把天龍養傷之地起名叫龍棚(今莽卡龍棚村),龍珠變的樹叫平安樹幾百年來,每逢初一、十五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前來拜祭,乞求平安、合家幸福、萬事如意。
平安樹意寓祈求平安、合家幸福、萬事如意等美好的祝願。
平安樹其皮可以入藥,有祛風散寒,止痛化瘀,活血健胃之功效,又因為其植物體內富含桂皮油,又能散發出矯正異味,淨化空氣的香味,所以人們給它取了一個吉祥的名字平安樹。
平安樹的花語:祈求平安,闔家幸福,萬事如意。
(*^__^*) 說了這麼多,店在哪呢?
歡迎您的光臨!
地址:大港油田紅旗路688路公交車總站往西100米
服務:大型綠植可以送貨上門(僅限大港油田內部)
停車: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