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諾如來襲!5成家長不知道的腸病毒重症前兆!

2021-01-15 好孕媽媽



今年冬天, 「諾如」病毒來勢洶洶,先是深圳一幼兒園41名兒童嘔吐腹瀉,接著是武漢、自貢等感染性腹瀉聚集性疫情較往年同期有所上升。甚至朋友圈傳播「諾如」是一種新型病毒,這是謠言!好孕媽媽在此闢謠,「諾如」是寒冷季節多發的腸病毒的一種,在全世界範圍內均有流行。





腸病毒是一種濾過性病毒的統稱,家族成員龐大,總共有60多種病毒。這些病毒有個共同的特徵是在腸道中繁殖,但引起的症狀多為咽峽炎、手足口病,並非以腸胃炎來表現。


因此,若寶寶患某種腸病毒疾病,對於這種病毒會產生有5~7年的免疫力,但對其他類型的腸病毒,寶寶仍舊是無法免疫的,所以兒科醫師會告訴家長:「即使寶寶患病,好了之後還可能會被傳染『腸病毒』疾病」。




臺灣榮新診所丁綺文醫師表示,腸病毒之所以會常常「拉警報」,除了它的毒性的確較強之外,強大的傳染力也是造成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腸病毒家族的傳染途徑,主要有三:




這是在感染初期,病毒會在咽喉處聚集,可借飛沫傳染給他人,為期2~3周。




當病毒進入腸胃道繁殖,會經由糞便排出,如果不小心汙染了食物、飲用水,或處理排洩物後洗手不當,就會導致病從口入。要注意的是,腸病毒可以在腸道中存活長達2個月,因此這段期間媽媽幫患病寶寶換完尿布後,都要仔細洗手,以免傳染給家中其他的寶寶。




腸病毒可在室溫中存活數天,不論飛沫或排洩物殘留在玩具或家具上,都可經由接觸汙染物,再摸眼、口、鼻而導致感染。





一般的腸病毒和感冒一樣,家長費心護理照護休養就會好起來,但要特別注意的是,一旦經醫師診斷為感染腸病毒,寶寶就要與家中其他幼童隔離照護,爸爸媽媽也要特別留意重症四大前兆,只要有任一種症狀,就要儘速至大醫院急診就醫,不可不慎!



除了一直想睡外,病童顯得意識模糊、眼神呆滯或疲倦無力,原來活潑的小孩會變得安靜不想動,但發熱燒本身就會影響小孩活力,上述症狀的判斷應以體溫正常時的活力為準。



表現為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通常是在睡眠時出現被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隨著病情變化,嚴重時,在清醒時也會出現。另外,病童可能因肌躍型抽搐症狀而變得無法入眠。



嘔吐為腦壓上升的症狀表現之一,嘔吐次數越愈多越愈要注意,尤其是伴隨嗜睡、活力下降,或只有嘔吐而無腹痛、腹瀉等腸胃炎症狀時,需要特別注意。



小孩安靜且體溫正常時心跳每分鐘120次以上。



1.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均衡飲食、運動及充足睡眠,提升免疫力。

3.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

4.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5.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6.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

7.新生兒可多喝母乳,以提高抵抗力。

8.兒童玩具(尤其是絨毛玩具和會啃咬的玩具)經常清洗、消毒。

9.幼童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



(本期專家:臺灣周怡宏小兒科診所院長周怡宏/臺灣榮新診所丁綺文副院長)


新一輪話題討論:你會給孩子過聖誕節嗎請打開【話題討論篇】,把你對孩子的愛說給我們聽吧!


分享文章留言互動有禮,高票留言將有福利,快帶小夥伴們一起來玩耍吧~



相關焦點

  • 一分鐘搞懂腸病毒,若出現這4徵兆,是重症的前兆
    感染腸病毒有高達9成以上屬輕症,只有少部分患兒會演變為重症,換個角度來想,其實並不需要過度緊張,目前治療腸病毒多使用支持性藥物緩解症狀引起的不適,多數患兒若無出現其他重症前兆,多能於1周左右痊癒。 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可能合併其他症狀,因為孩子免疫功能較弱,加上,嬰幼兒許多器官功能都是出生之後才會逐漸成熟運作,較沒有完整的能力承受病毒的攻擊,而容易引發其他併發症,例如:腦膜炎、腦炎、心肌炎等。
  • 腸病毒重症!提醒家長:已染腸病毒的寶寶勿再外出
    家長一定要特別注意!由於腸道病毒容易在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的場所傳播,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提醒保持警覺,做好手部衛生與環境消毒;家中幼兒如感染腸道病毒,應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避免交叉感染,並請留意幼兒健康狀況,一旦出現重症前兆應儘快送醫治療,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
  • 臺「腸病毒」新增1重症 3月春暖恐疫情快速蔓延
    今年臺灣腸病毒罕見過冬,迄今已累計有12例重症,臺當局「疾管局」預估3月春暖疫情恐快速攀升。 來源:「今日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2月24日消息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臺當局「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今天公布新增1例腸病毒重症個案,患者是臺灣北部1名1歲10個月的男童,出現活動力不佳、步態不穩、肌抽躍及嘔吐等重症症狀,所幸及時赴醫院就醫後已康復出院,今年臺灣腸病毒罕見過冬,迄今已累計有12例重症,預估3月春暖疫情恐快速攀升。
  • 腸病毒今年不典型,注意3大症狀差異!隔天才有症狀
    今年腸病毒症狀不典型!觀察孩子水泡是否會『痛』  自11月開始,慢慢有開始出現腸病毒,可今年的腸病毒跟往年比相對不典型!以往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喉嚨痛、食欲不振、手腳屁股起水泡等症狀,今年跟以往的差異是:
  • 腸病毒與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
    這裡給家長三個小提醒:1.很多孩子的腸病毒都是大人傳給他的,大人抵抗力比較好所以可能沒有症狀。2.腸病毒不怕酒精,因此必須使用肥皂洗手。3.清潔消毒不能用氧系的漂白水,只能用氯系的。 每次提到腸病毒,很自然的反應就會聯想到腹痛或腹瀉等腸胃道症狀,這絕對是第一個要釐清的錯誤觀念。之所以命名為「腸」病毒,是來自英文Enterovirus 的翻譯。Entero-這個前綴代表「經由腸胃道」之意,也就是說是藉由「吃」入病毒,所造成的感染。
  • 今年的腸病毒症狀和往年很不一樣
    最近的腸病毒死亡病例,疫情似乎較以往過去幾年增溫的現象。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最新報告,截至目前為止,腸病毒重症個案已達203人,較去年和前年的病例,有增加的趨勢。今年的腸病毒症狀和往年很不一樣,像是嘔吐、肌肉抽搐、意識不清都是今年感染後的明顯反應,因為有些不同的病毒也會引起相同的症狀,故手口足病這類的病症可能在同一人身上發作幾次。
  • 腸病毒升溫 臺南幼兒園23班停課
    今年腸病毒疫情為3年來高峰,隨著9月開學疫情有升溫跡象,臺南市最近1周腸病毒輕症通報206人次,較前1周98人次增加1倍多,其中,幼兒園通報佔72.8%,臺南今年迄已出現3起重症,均康復出院,截至目前23班幼兒園停課。
  • 孩子發燒喉嚨痛 當心患了腸病毒
    春暖花開時節,但是天氣多變,醫師提醒,若您的孩子突然高燒不退,伴隨喉嚨發炎潰瘍、疼痛無法下咽,或是手掌腳掌及嘴巴周圍出現許多小水泡,請注意,可能已經感染了腸病毒,千萬不可輕忽。
  • 臺灣腸病毒就診單周破1.1萬人次 正式進入流行期
    中新網6月4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當局「疾管署」4日表示,上周臺灣腸病毒就診人次突破1.1萬,正式進入流行期。醫師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是腸病毒重症高風險族群,一旦出現意識不清、手腳無力等重症前兆,務必儘速送醫。
  • 桃園市腸病毒肆虐 1周增2成
    桃園市連續3周腸病毒超過1000人就診,屬於腸病毒高峰期,上周就診人數與兩周前相比,還增加約2成。桃園市衛生局強調,大人、小孩都應該要勤洗手,避免腸病毒影響。    衛生局表示,近3周因為腸病毒就診分別為1201人次、1335人次及1613人次,跟前兩周相比,增加278人,也就是約2成。
  • 臺灣腸病毒71型來襲 今年可能爆發大流行
    臺「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布新增1例腸病毒71型確定病例,為1名3歲女童,上月29日出現發燒症狀後,陸續出現咽峽炎、四肢紅疹等症狀,確認感染腸病毒71型,現已康復。疾管署今天表示,近日新增1例腸病毒71型確定病例,為今年第4例,目前都沒有重症個案,但考量腸病毒71型已多年沒有大規模疫情,很多3歲以下幼兒未曾感染,可能爆發大流行。
  • 腸病毒肆虐!新北市120班停課3千兒童感染
    腸病毒發威!隨著天氣忽冷忽熱,從今年1月1日起,到目前為止,新北市已有105所小學、幼兒園及託兒所共120個班級停課,相較去年同期僅6班,實不能輕忽。衛生局11日強調,根據通報,新北市目前已有3200例,幼兒感染腸病毒,其中有2例屬於重症,所幸多已恢復健康。不過,仍提醒民眾要提高警覺,若有手口足症,應立刻就醫,避免疫情擴大。
  • 雲林4歲男童染腸病毒重症死亡 為全臺今年第13例
    雲林4歲男童染腸病毒重症死亡 為全臺今年第13例 2008年09月22日 22:02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新媽育兒:發燒、嘔吐、出水泡,都是「腸病毒」惹的禍?
    其實,轉季節特別是要到夏季了,很多小兒疾病都會出現,例如手足口病、咽峽炎等等,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這些其實都是「腸病毒」啊↓↓↓↓4.幼童為感染併發重症及死亡之高危險群體,重症致死率約在3。8%至25。7%之間。但一般腸病毒感染主要常見症狀為手足口病或泡疹性咽峽炎。所以說,5歲以下的幼童才是重點,引發重症90%都是5歲以下的幼童,在此潮媽也要與大家分享一個觀念,為何我們要高標準檢視5歲以下的小小人兒患病的情形呢?
  • 夏日炎炎 腸病毒拉警報!
    雖然全年都有腸病毒感染病例,但以4~9月為主要流行期,因此腸病毒每年夏天都是小兒科的常客。腸病毒可以引發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常引起的症狀有: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等。
  • 臺灣出現史上第1例 腸病毒D68型重症
    疾管署表示,8月27日至9月2日全臺腸病毒門急診就診達1萬4091人次、連續4周(第32周至第35周)呈現小幅度上升,而且上周新增1例少見的腸病毒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個案為北部2歲女童,8月中旬因嘔吐及發燒症狀就醫,之後因症狀持續且出現臉部肌肉不對稱、嗜睡、肌抽躍及步態不穩等症狀再度就醫並收治住院,經檢驗審查確認為腸病毒D68型重症。
  • 臺灣衛生部門:6月腸病毒高峰期 勤洗手可預防
    新北衛生局19日與兒童慈善基金會,到新北市員工實驗幼兒園,向小朋友宣導並示範洗手5時刻(吃東西前、上完廁所後、和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及看病前後)及洗手5步驟(溼、搓、衝、捧、擦),傳授對抗腸病毒的最佳武器。
  • 7重點,慎防腸病毒71型來勢洶洶
    腸病毒71型容易引發重症風險,令人聞之色變!很多家長納悶:孩子都沒出門,怎麼會感染腸病毒?兒科醫師強調:大人感染腸病毒症狀可能不明顯,更要積極做好正確的防範措施,以避免把病毒傳染給孩子!一、媒體報導腸病毒71型可能大流行,家長需留意重症徵兆目前已經發現至少90幾種腸病毒。
  • 臺灣腸病毒再添1死 3歲男童罕見沒症狀
    臺灣腸病毒再添一名死亡個案!臺「疾管署」今天公布本周腸病毒疫情狀況,一名南部3歲男童,十月下旬發病僅像一般感冒,扁桃腺發炎、發燒等症狀,反而沒有像腸病毒常見症狀如手足口病或四肢無力,因難以確診,發病近三周,住院三天經檢驗審查才確診為腸病毒71型感染引發腦幹腦炎,住院十天後,不幸休剋死亡。
  • 寶寶腸病毒高發季! 了解腸病毒的症狀及預防!
    3、腸病毒的症狀通常腸病毒會出現身體不適、咽喉痛、發燒、食欲不振、紅色疹子、手掌腳掌臀部出現水泡、牙齦舌頭內臉頰出現水泡等症狀。如果沒有及時治療,腸病毒有可能發展成一種罕見的嚴重感染,影響寶寶的大腦。有可能會出現病毒性腦膜炎和腦炎等疾病。  腸病毒重症的死亡率可達到5成以上,年齡越小越要小心腸病毒的侵襲,尤其新生兒一旦感染,危險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