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期末總複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點梳理和真題訓練

2020-12-12 寇老師課堂

【知識點梳理】

一.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1.長方體的特徵:有6個面(6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2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有12條稜,相對的稜長度相等;有8個頂點。

2.正方體的特徵:正方體的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12條稜的長度都相等;有8個頂點。

3.長方體長、寬、高的意義:相交於同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一個長方體有4條長、4條寬、4條高。

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1.表面積的概念: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2.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用字母表示為s=2(ab+ah+bh)

(2)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2+長×高×2+寬×高×2,

用字母表示為s=2ab+2ah+2bh

#要點提示

1.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

2.在同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中,相交的三條稜互相垂直,相對的四條稜互相平行。

3.求水池、無蓋水箱的表面積時,要注意面的個數。

4.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

5.計算容器的容積時,要從容器的裡面量長、寬、高。

6.計量液體的體積用容積單位L或mL,當液體的體積較大時,也可以用立方米作單位。

【期末考試真題訓練】

期末考試真題答案

一、(1)D C (2)B (3)B (4)A (5)A(6)A (7)D

(8)B (9)D (10)C (11)A (12)C (13)C (14)B

(15)B

二、(1)54 (2)4700 3 (3)54 27 (4)25 1+4n (5)750 7.9

(6)17 (7)5184 (8)0.703 4500 (9)16 (10)C

(11)立方分米 毫升 (12) 10 10 8 (13) 19 49

四、解決問題。

(1)①5×4×3.3=66(立方分米) ②4×4+3.3×4+5×2=39.2(分米)

(2)15-4=11(釐米) 616÷11=56(平方釐米) 56×15=840(立方釐米)

(3)4×5+5×1.5×2+4×1.5×2=47(平方分米)

(4)60÷(8+4)=5(釐米) 8×5×4=160(立方釐米)

(5)(30+20+20)×4=280(釐米)

(6)1.5×0.1×2=0.3(平方米)

(7)40×30+(40×70+30×70)×2=11000(平方釐米)

(8)4.3÷0.7≈6(個) 1.8÷0.8≈2(個)

1.9÷0.9≈2(個) 6×2×2=24(箱)

24×105=2520(千克) 2520千克<3噸 最多能送24箱。

(9)10×2+15×2+8×4=82(cm)

(10)38×2+27×4+20×6=304(釐米)

(11)34×10+10×30×2+34×30×2

=340+600+2040

=2980(平方釐米)

(12)120×40×(15-3)=57600(立方釐米)

57600立方釐米=57.6立方分米=57.6升

57.6÷30≈2(袋)

相關焦點

  • 體積和容積單位、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知識點小結和培優訓練
    任何一個知識點的牢固掌握都要經過多次的反覆訓練,每天堅持30分鐘的培優訓練,養成一種持續學習的習慣,下面先小結了新課的知識點,再針對新課的知識點設計了相應的培優題,幫助你提高,請同學們先自己完成,再校對答案。
  • 課程解讀:人教版五下《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知識點匯總
    上節課,黃老師給大家講了五年級下冊分數部分的知識點時曾經說過,五年級下冊的計算,知識點的連貫性非常強,是小學階段最複雜的一部分。今天我們要講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是五年級下冊圖形題的內容,五下的圖形部分雖然只有這一個單元,但是其中需要掌握的概念和公式比較多,題型也是多種多樣,要想把這單元的內容和題型全部掌握,和學習分數部分一樣,也需要下很多功夫。
  •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點梳理
    無錫小升初國慶七天專題特訓三: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點梳理(10月3日)    本單元重點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及其展開圖,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稜、頂點以及長、寬、高(或稜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徵。
  •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期末總複習,圖形的認識知識點與例題講解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期末總複習,圖形的認識知識點與例題講解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複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及加減法的複習,今天我們要複習的內容是《圖形的認識》。圖形的認識在一年級數學考試中,是一個難點。在以往的考試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在組合圖形的統計數量的題中,經常會出現漏數、錯數圖形的錯誤出現,是被扣分較嚴重的一個知識點。今天我們通過對這個知識點的複習和例題分析,希望一年級小朋友都能夠完全掌握好這個知識點。本單元所學習的圖形主要是:球體、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三角形、長方形、圓形、正方形等。
  • 五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考試真題訓練——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五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考試真題第九單元 總複習——數與代數部分三、分數的加法和減法1.知識點梳理溫馨提示:(1)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即可;(2)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時,要關注計算的結果,養成約分的習慣,計算結果一定要約成最簡分數;(3)在計算時,有時會出現分數和小數的混合運算,如果分數能轉化為有限小數,就把分數轉化為小數計算;如果分數不能轉化為有限小數,就把小數轉化為分數計算
  • 課程解讀:人教版五下《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需掌握題型
    上次講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的知識點的匯總。今天我們講一下這個單元需要掌握的題型,包括基礎題和稍有難度的易錯題兩部分。一、基礎題1、長方體的稜長總和是64cm,寬是4cm,高3cm,它的長是多少釐米?
  • 六年級數學:《長方體與正方體》重難知識點及典型題思維訓練
    開學學習《長方體與正方體》這一章有一個星期了,如果遇到講課的進度快的老師,估計已經講到《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單元了,今天我就把這一章比較重要的、必須注意的知識點總結歸納一下,放在這裡,供同學和家長參考,你要或是不要,學或是不學,她們都會在這裡。
  •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解析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解析長方體和正方體1、長方體長方體一般是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1)長方體有6個面。每組相對的面完全相同。(2)長方體有12條稜,相對的四條稜長度相等。按長度可分為三組,每一組有4條稜。(3)長方體有8個頂點。每個頂點連接三條稜。三條稜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 五年級下冊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練習題及知識點小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知識點小結:1、長方體的特徵:由六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長方體。2、一個長方體有6個面、12條稜和8個頂點。長、寬、高:長方體的每一個矩形都叫做長方體的面,面與面相交的線叫做長方體的稜,三條稜相交的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長方體的長寬高與長短並沒有多大關係,而是跟它放在地面的形狀有很大的關係。
  • 小學數學知識點: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小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階段,一說到立體幾何,一定會想到長方體與正方體,那麼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是重點內容。我們今天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與體積進行梳理。一、表面積1、表面積的定義: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和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測試題
    一.填空題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 )個面、( )條稜和( )個頂點。13、一個長方體平均分成兩個正方體,正方體的稜長是4米,則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 ),體積是( )。
  •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你掌握多少,一份試題檢測你學習水平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小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知識,這個單元主要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和體積單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容積和容積單位、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等,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進行了簡單的觀察物體的學習基礎上
  • 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點積累(西師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
    (2)一個長方體最多有6個面是長方形,最少有4個面是長方形,最多有2個面是正方形。2、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叫做正方體(也叫做立方體)。2、 長方體、正方體有關稜長計算公式:(a:長 b:寬 c:高 L:稜長總和 S:表面積 V:體積)長方體的稜長總和=(長+寬+高)×4
  • 教師招聘面試《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節內容,主要講述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是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和認識長方體和長方體的基礎上的進一步學習,為以後繼續學習打下基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
  • 一道過程簡單但易做錯的數學題——小學五下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
    此題最後求的是正方體的體積,因為正方體的體積需要用稜長來計算,所以我們要先想辦法求出正方體的稜長。這道題中給出的條件有三個,一個是長方體增加的高度是2釐米,另一個是高度增加後增加的表面積共有56平方釐米,第三個是,長方體的高增加以後會它變成一個正方體。我們先判斷一下增加的56平方釐米,是哪幾個面的面積。
  • 2020年小升初:長方體與正方體表面積及體積知識點總結與命題方向
    知識點複習一.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知識點歸納】長方體表面積:六個面積之和.公式:S=2ab+2ah+2bh.點評:此題主要考查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例2:兩個表面積都是24平方釐米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是(  )平方釐米.
  • 五年級數學期末考試卷(人教版),想考100不容易!
    本節小隴分享的是人教版五年級數學期末考試卷,雖說題目並不是太難,但想考100並不容易。人教版五年級這學期的數學所學習的內容是:1、觀察物體,2、因數與倍數,3、長方體和正方體,4、分數的意義和性質,5、圖形的運動,6、分數的加法和減法,7、折線統計圖,8、數學廣角——找次品,9、總複習;學習的內容還算是挺多的,這些內容在本套試卷上都有所涉及,但是考查的內容都是比較基礎的,都是平時老師在課堂上三令五申強調過的,只要平時學習的紮實,做起來應該沒有問題的
  • 《小陳老師講數學》五年級奧數教材十三周:長方體和正方體(1)
    第13周 長方體和正方體(一)專題簡析在數學競賽中,有許多有關長方體、正方體的問題。3,如果把上題中挖下的小正方體粘在另一個面上(如圖),那麼得到的物體的體積和表面積各是多少?例題3 一個正方體和一個長方體拼成了一個新的長方體,拼成的長方體的表面積比原來的長方體的表面積增加了50平方釐米。原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 稜長之和相等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正方體的表面積
    例1: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10釐米、8釐米、6釐米,正方體的稜長是8釐米,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稜長之和以及它們的表面積。例2: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6釐米、3釐米、3釐米,正方體的稜長是4釐米,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稜長之和以及它們的表面積。
  • 小學數學說課稿:《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說課稿一.說教材.1.教材內容.本節所講的內容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的第25----26頁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的教學內容。2.教材簡析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本單元前幾課時已經基本上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性質,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掌握了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這節課要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認識體積公式的來源,掌握公式的意義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