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說課稿:《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2021-01-10 華圖教師網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本節所講的內容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的第25----26頁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的教學內容。

2.教材簡析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本單元前幾課時已經基本上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性質,學習了表面積的計算,掌握了體積的概念和常用的體積單位。這節課要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認識體積公式的來源,掌握公式的意義和用法。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是今後繼續學習幾何知識的基礎,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3.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理解並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長、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正確進行簡單的體積計算。

②能力目標:通過動手操作,找出規律,總結出體積公式,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綜合的能力以及歸納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③情感目標:使學生感悟數學知識內在聯繫的邏輯之美。

④評價目標:用評價來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學習的熱情,也讓學生學會評價他人、評價自己、建立自信。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探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意義。

二、說教法

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我採取了直觀演示法、設疑誘導法、操作發現法、自學討論法等方法有機融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通過說一說、擺一擺、填一填、做一做、想一想等活動 ,把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運動覺協同起來,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本質,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豐富表象、提升經驗、形成思考。教學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也注重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動態化,抽象的教學材料直觀化,力圖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組合,促使每一位學生真正參與到探索新知的學習進程。

三、說學法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為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觀察發現法、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讓他們在說一說、擺一擺、填一填、做一做、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動中探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我力求以"長方體、正方體體積"這一數學知識為載體,通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發現結論的過程,使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建立在自己的實踐經驗和主動建構之上。

四、說教學流程

教學時.我安排了情景引入.揭示課題,自主探究.推導公式,利用關係.類推公式,鞏固練習.運用公式,全課總結.交流評價五個環節.

(一)、激情引趣.揭示課題.

首先,通過比較生活中一些物體的大小,複習體積概念。

然後課件出示圖,讓學生說出他們的體積各是多少? 並指出數一數這個長方體和正方體是由多少個稜長是1釐米的小正方體組成的,它的體積就是就是多少立方釐米。

通過情境自然的導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探究知識的積極性,也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達到課始趣生的效果。

(二)、自主探究.推導公式.

探究是數學學習的生命線,倡導探索性學習是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理念。引導學生探索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理解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意義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重難點,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首先組織學生進行兩個探究活動.

第一個活動"想一想",是讓學生觀察一組長方體,發現長.寬相等時高的值越大體積越大,高的值越小體積越小.接著.在觀察第二.三組.再讓學生自己敘說發現的問題.通過比較發現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關係. 由於受小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製作水平的限制,要想讓學生準備這些長方體是很困難的。因此,我在這裡設計三組圖演示,既減輕學生製作的困難,又直觀、形象地認識了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都有關係。

第二個活動"做一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根據這一特點,先利用直觀學具,引導學生進行直觀操作、思考,並且將具體操作、思維和語言表達緊密地結合起來,然後逐步脫離操作直觀,利用表象逐步抽象化。在活動中我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索、動手操作,把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都留給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具體的過程是:

(1)每兩人一組做實驗並記錄

請學生小組合作用12個相同的小正方體 (稜長1釐米 )擺出4個不同的長方體。擺的時候思考:1.每排擺了幾個?2.每層擺了幾排?3.擺了幾層?4.一共擺了多少個?5.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很快算出總個數?然後把數字記錄在表格裡面。

(2)研究數字間關係。

讓學生觀察、分組討論:從這些數字中你發現了什麼?

①體積與每排個數、排數、層數的關係。

長方體體積=每排個數×排數×層數

②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與它的長、寬、高的關係。(長方體體積等於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正好等於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3)概括體積公式。

引導學生觀看課件,由學生自己總結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如果用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 b 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寬、高,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可以寫成V=a b h。進一步讓學生在理解基礎上記住了公式.指名說一說求長方體的體積.必須要知道什麼條件.?

(三).利用關係.類推公式.

根據長方體積與正方體之間的關係,以及長方體練習題過渡到正方體,推出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嗎?

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用字母a表示稜長,V=a×a×a.也可以寫成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不要誤認為a與3相乘.寫a3時3寫在a的右上角要寫小些.所以正方體的體積公式一般寫成:V=a3

這樣的教學是把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直接遷移過來,讓學生獨立地得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加強新舊知識的銜接,使學生感覺新知識不新,新知識不難,實現平穩過渡,使學生樹立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信心,

(四).鞏固練習.運用公式.

練習是數學中教學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強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正確運用公式.我設計了多層次的練習:

1.課本48頁"練一練"的第一題,通過讓學生完成看圖求體積.這樣有助於學生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的關係.記住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2.填表。讓學生綜合運用長方體長、寬、高,體積之間的關係解決實際問題。

3.解決實際問題.我安排了兩個解決問題的題目.目的是讓學生用所學新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4、遊戲。通過課本48頁第三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意義。

(五).全課總結.交流評價

1. 讓學生說說這節課學習了什麼

2.教師總結.

課堂總結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通過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及學生之間的評價使學生本節課的情感態度得以提升。

 相關資料推薦

>>2014年最新教師考試輔導資料下載

>>免費專業學科知識試聽課程

>>在線教師考試模擬中心

相關焦點

  • 小學數學《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及說課稿模板!
    順勢引入課題——《長方體的認識》(二)探索新知活動一將課件中展示的圖形抽象為數學圖形板書在黑板上,並讓學生也畫在自己的草稿本上,接著組織學生獨立思考:長方體和正方體是由什麼幾何圖形組成的?請個別同學回答,總結後板書明確面、稜和頂點。
  • 教師招聘面試《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本節教學內容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第三節的內容,這節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此課程對學生今後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能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二、學情分析: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立體圖形,是學生在知識上的一次飛躍。
  • 小學數學知識點: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小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階段,一說到立體幾何,一定會想到長方體與正方體,那麼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是重點內容。我們今天對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與體積進行梳理。一、表面積1、表面積的定義: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和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 教師招聘面試《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
    我是今天的X號考生,鞠躬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根據新課程理念,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以及為什麼這麼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展開:一、說教材教材是知識的來源,首先我談一談對於教材的分析。
  • 小學五年級數學,長方體與正方體複習
    大家好,歡迎來到至善數學,今天我們來進行長方體與正方體單元知識整理和複習。首先,我們來回憶一下,在長方體和正方體這個單元中,我們學習了三大塊內容,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在認識這部分我們先認識長方體,然後又認識了正方體,了解了它們的基本特徵,表面積的含義,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計算的方法,體積和體積單位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另外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和明數的換算,接著我們還研究了容積和容積單位,最後我們還學會了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這些是我們這單元所學的主要知識內容
  • 一課研究之「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教學設計
    (課件出示圖1:字典與橡皮;圖2:字典與詞典)師:物體的體積有大有小,比較下面兩種物品,誰的體積比較大?像圖1體積大小差異明顯的物體,我們可以觀察進行比較。像圖2這樣的兩個長方體,體積相差不大,我們就不能直觀比較出體積大小。有什麼好方法可以比較?(計算)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
  •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解析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解析長方體和正方體1、長方體長方體一般是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3、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表面積。
  • 【小學數學說課】圓柱的體積
    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一、說教材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這一課內容包括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運用公式計算它的體積,學生已學過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和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能把圓形拼成近似的長方形,把圓柱切拼成長方形等,為今後學習複雜的形體知識打下紮實的基礎。
  • 六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解題技巧》
    六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解題技巧》,本節課方法講解。大家好我是小梁老師,在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或容積時,我們常常還會遇到一些情況:①把一個物體變形為另一種形狀的物體;②把幾個物體熔化後鑄成另一個物體;③把一個物體浸入水中,物體在水中會佔一部分的體積。
  • 體積和容積單位、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知識點小結和培優訓練
    七、第四課時《長方體的體積——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知識點小結1、長方體的寬、高不變,長變短了,體積變( 小 )了。2、長方體的長、高不變,寬變短了,體積變( 小 )了。通過擺長方體、填表格發現:小正方體的個數恰好等於長方體( 長 )、( 寬 )、( 高 )的乘積,因為需要幾個小正方體,體積就是幾立方釐米,所以長方體的體積也就等於長方體( 長 )、(寬 )、( 高 )的乘積。
  •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3章《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知識點+圖文解讀
    ▼點擊上面藍色字關注後單獨回復小學數學/小學語文/小學英語/美術/音樂
  •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總結與易錯點
    《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體積 》是本單元的重點內容。,學生也是第1次接觸體積的計算方法。所以要要求學生在理解體積概念的基礎上,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一、理解體積的概念,對體積形成直觀的認識。學生第1次接觸體積的概念,最後根據實物讓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一臺洗衣機大約0.5立方米。一個魔方大約一立方分米。課本大約200立方釐米。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1. 使學生理解,長寬高都是相對的。
  •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測試題
    一.填空題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 )個面、( )條稜和( )個頂點。11、一個正方體的稜長是a釐米,它的表面積是( )平方釐米,體積是( )立方釐米。12、用3個稜長4分米的正方體粘合成一個長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比3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少( )平方分米,合成後的長方體體積是( ),表面積是( )。
  • 六年級上學期數學,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分類練習
    2.體積的計算公式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統一公式:底面積×高或橫截面面積×長1.已知底面積和高(橫截面面積和長),求體積例題1:一個長方體的木塊,橫截面積是8dm2,長是0.7dm
  • 【幼兒園教案】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正方體與長方體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幼兒園教案】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正方體與長方體 2011-07-01 11:32 來源:教案網
  • 冀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5.2《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微課視頻輔導+練習(可下載)
    2、掌握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知道公式的字母表達式,會計算長方體的體積。3、在探索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活動中,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課前準備:每組準備40個1立方釐米的小方塊,一張記錄表,一塊長方體磚。教學重點:掌握體積計算公式「底面積×高」。
  •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你掌握多少,一份試題檢測你學習水平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小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知識,這個單元主要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和體積單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容積和容積單位、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等,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進行了簡單的觀察物體的學習基礎上
  • [六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練習卷
    一、填空   1、用一個長36釐米的鐵絲焊成一個正方體時,它的體積是( ),表面積是( )。   2、一個正方體稜長擴大了3倍,表面積就擴大( )倍,體積就擴大( )倍。   3、一個長方體,長4釐米,寬2釐米,高2.5釐米,它的體積是( ),表面積( )。
  •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3.6《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微課視頻 | 課件 | 課課練 | 導學案 | 教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教材第29、第30頁的內容及練習七第8~10題。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2.通過「猜想—驗證」的過程,獲取數學活動經驗。3.在觀察、操作、探索的過程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並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 六年級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複習資料
    長方體6個面中最多有2個正方形,此時4個側面完全一樣,長方體中至少有2個面完全一樣。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是完全一樣的正方形;正方體有8個頂點;12條稜, 12條稜相等。一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稜長總和 L長=4(a十b十c),L正=12a(a丶b丶c分別是長方體的長丶寬丶高)二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1丶概念:長方體或正方體的6個面的面積之和叫作它們的表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