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三九,天氣寒冷起來,許多地方開始下雪,不過,在南方卻很難遇到雪花,只能在古詩中見到雪花了。
即使在最寒冷的日子,我們也要讀最溫暖的詩,期待美好的春天到來。詩歌總是美好的。
第一、驚雪
唐·陸暢
怪得北風急,
前庭如月輝。
天人寧許巧,
剪水作花飛。
雪落無聲,而詩人題目中的一個「驚」字已經讓人感到這雪下的是那麼的與眾不同,而且也讓我們體會到作者的心情,激動、驚喜,驚嘆,驚嘆雪花無聲降落,靜悄悄地,但卻鋪天蓋地地讓天地一片潔白,這正是驚奇。然而,詩人卻沒有說到雪花,先說北風,奇怪啊,這北風怎麼颳得這麼猛烈呀?再說屋前的院子如同月光照射了一般。後兩句沒有寫整個雪景,而是寫雪花,將雪花比為天上的仙人用靈巧,竟然能夠把水剪成冰花、雪花,然後散向人間,弄得滿天花飛。
這首詩靈動清新,詩人將雪花比為天上的仙人將水剪成的冰花,雪花,在北風中揮灑,而雪夜的庭院就像明月朗照一樣。這樣一來,雪花在夜色中更加晶
二、苦寒吟
[唐] 孟郊
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壯陰奪正陽。苦調竟何言,凍吟成此章
說到孟郊,我們最先想起的詩句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首詩寫的是在外漂泊的遊子思念母親的詩。作者孟郊一生生活貧困,詩多啼飢號寒、傾訴窮愁的不平之鳴。其代表作《苦寒吟》可以看作是詩人一生悲涼的形象寫照。
這首苦寒吟用白描手法寫出冬天的寒冷。天氣寒冷,天色青蒼,凌冽的北風在桑樹的枯枝中叫囂著,河裡結著厚厚的冰層,冰層因為太厚了,上面沒有一絲裂紋,太陽出來的時間如此之短。敲擊火石得不到火苗,冬天,人身上的陰氣都那麼重,陽氣被壓住。心裡的悲苦讓詩歌的調子也變得悲涼,天寒地凍中,我寫成這樣的詩章。
孟詩 藝術風格,或長於白描,不用詞藻典故,語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淺易;或精思苦煉,雕刻奇險。這兩種風格的詩,都有許多思深意遠、造語新奇的佳作
三、苦寒吟 唐 孟郊
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喬松,不覺滿衣雪。
竹竿有甘苦,我愛抱苦節。
鳥聲有悲歡,我愛口流血。
潘生若解吟,更早生白髮。
在古詩中有「郊寒島瘦」說法,島,正是著名的推敲詩人賈島。因為兩人的風格都是另闢蹊徑,而且都有一種特別的孤高。
寒」,當然也可作窮窘解,也可以指詩歌的整個的風貌的清冷的「寒」。「寒」是一種訴諸視覺的形狀。有誰感到過寒的詩和看見過瘦的詩呢?沒有。以此索解,了無蹊徑。但是它確實又是可感的、具體的,它觸發我們的想像,引起我們的美感聯想。
在這首詩中,孟郊用一系列意象寫出寒冷,冰泉、松樹、積雪、竹竿、鳥兒。而我在寒冬吟誦著詩句,聲音如此悽切,半夜三更睡不著,依偎著松樹,不覺積雪滿衣衫(讓我想到《妖貓傳》中黃軒演的白居易站在雪地裡的情景)。而這些情景讓人感到作者的心境比寒冬更加冷,他的孤獨寂寞,悲涼力透紙背。
四、對雪
唐、杜甫
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迴風。
瓢棄尊無綠,爐存火似紅。
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
這首詩寫於安史之亂中,當時杜甫已經將家小都搬到鄜州的羌村避難,聽說肅宗即位後,在八月隻身北上前去投奔,可是在途中卻被叛軍擒獲,押解到了長安。
幸運的是,杜甫因為官小,所以沒有被囚禁,也沒有人過多的留意他,在這種情況下,杜甫寫下了不少關於此事的詩歌,一天傍晚,陰雲密布,俄而大雪紛飛,杜甫在饑寒交迫中寫下了下面這首《對雪》。
這首《對雪》中的雪可不是他在成都草堂看到的「窗含西嶺千秋雪」,那時的他心情舒暢,雪也很美。但此時,面對漫天積雪,他的心情很憂鬱,為何?因為唐朝的官方軍隊在房琯的領導下與亂軍的這場大戰打敗了,這讓人們心中收復失地的希望再一次落空,而戰鬥失敗,中原大地不知又有多少哭聲,多少墳塋,多少新鬼,這不是他想像的,而是他一路上見到的哀鴻遍野的慘相,他也剛脫離叛軍控制不久。
他更加盼望朝廷的軍隊取得勝利,結果卻傳來失敗的消息,因此,他很痛苦,憂慮,此時,就只有他一個老人獨自坐在窗下,愁苦地吟誦著詩。這個冬天,面對積雪,杜甫的境況悽涼,心境悲哀。
接著第三四句點題「亂雲低垂,時間已經靠近薄暮時分」,天快黑下來了,更加陰沉,也讓人們的心情格外憂鬱。「急雪舞迴風。」雪下得很大,很急,在迴風中舞動,迴風,舞動的雪本來很美的意象,可是在這裡卻更加悲哀,反襯出人們的心情。天氣惡劣,心情惡劣交織在一起。
喝酒的葫蘆瓢與樽胡亂地扔在桌子上,裡邊已經沒有綠蟻酒,爐子上的火滅了,只剩下灰燼,但卻感覺到火苗依然紅紅的。綠蟻酒,紅火爐,這是白居易的詩歌中的意象,但杜甫卻最早使用,只是沒有閒適,愉悅,而是愁苦。酒沒有了,因為無錢打酒或者說天氣不好,酒家沒開門,更是自己無心喝酒,越喝酒越痛苦。連爐子中的火滅了,也懶得去重新燒火,也是沒有錢買炭啊,當俘虜後,身上有點值錢的都被叛軍搜刮乾淨了。
天氣再寒冷也比不過心冷,因為「數州消息斷,「,只得」愁坐正書空」。
杜甫身陷長安,而整個黃河中遊地區都處在戰爭中,他無法獲得妻子和親人們的消息,看不到希望,其憂慮之心,可想而知,最終只能無奈地以「書空」的典故(意思是憂愁無聊,用手在空中比劃寫字)來結束全詩。
五、《北中寒》
唐.李賀
一方黑照三方紫,黃河冰合魚龍死。
三尺木皮斷文理,百石強車上河水。
霜花草上大如錢,揮刀不入迷濛天。
爭瀯海水飛凌喧,山瀑無聲玉虹懸。
詩鬼李賀的詩歌別具一格,這首詩寫的是北方邊塞之景,雖然沒有一個寒字,但卻寒冷刺骨,正如詩題所說的「北中寒」。
全詩一句一景,句句是寒冷,可謂酷寒難耐。首句先從天空入手,北方的天空一方黑暗,其它三方的天色也被帶成了醬紫色,給人壓抑感覺。接著由天上寫到黃河,黃河萬裡冰凍,魚龍成片而亡。這兩句開篇就很雄奇瑰麗,但卻讓人透不過氣來。
三、四兩句由大景寫到小景,再由景寫到人物。這般極寒之下,樹木的三尺木皮都被凍裂了紋理,而河上冰面之厚連百石的戰車都能在上面行駛。樹木的皮被凍裂,河面的冰厚得可以載車,可見奇寒。
第五句寫草上的霜花,那霜花大得像銅錢,將士們揮刀也刺不破迷濛的天空,霜花再大也不可能大過銅錢,天空是空的,本來就刺不破。而將士們因為冷得受不了,於是揮刀向天空發洩。
最後兩句,由地面到海上,大海是不能封凍的,只有海上波濤激蕩,發出陣陣響聲;而山間的瀑布凍成了冰,如白虹般無聲地掛在半空。在這萬籟俱寂的世界,海上的波濤聲是唯一可聽見的聲響,而如白虹的瀑布則安靜得嚇人,一動一靜下,仍是一個「冷」字。
詩歌中沒有一個寒字,但寒冷卻逼人而來。因為作者運用誇張手法,而且很有畫面感,不但有遼闊的天空,浩蕩的黃河,無垠的大海,而且還有一些細微的,比如凍裂的樹皮,河裡的厚厚的冰層,草上的霜花,山野裡的冰瀑,寫出北國冬天的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