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七言絕句,點亮了整個大唐!|駱賓王|古詩詞|武則天|徐敬業|七言...

2020-12-11 騰訊網

前言:十首七言絕句,點亮了整個大唐!

《出塞》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讀古詩詞: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渭城曲》

【唐代】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讀古詩詞:從清朗的天宇,到潔淨的道路,從青青的客舍,到翠綠的楊柳,構成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為這場送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境。這是一場深情的離別,但卻不是黯然銷魂的離別。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種輕快而富於希望的情調。

《涼州詞》

【唐代】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讀古詩詞: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豁達廣闊胸懷。

《涼州詞》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讀古詩詞:此詩「故作豪放之詞,然悲感已極」。可謂深得作者用心。此詩的確流露了如當代論者所批判的消極情緒,但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殘酷環境中,戰士和詩人們對於無休無止的邊庭爭戰,一般也只能產生這種悲痛的情緒,我們對此就不必苛求了。

《早發白帝城》

【唐代】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讀古詩詞: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後突然迸發的一種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歡悅。快船快意,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餘地。

《長信秋詞·奉帚平明金殿開》

【唐代】王昌齡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暫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讀古詩詞:上用「不及」,下用「猶帶」,以委婉含蓄的方式表達了其實是非常深沉的怨憤。凡此種種,都使得這首詩成為宮怨詩的佳作。

《江南逢李龜年》

【唐代】杜甫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讀古詩詞:四句詩,從岐王宅裡、崔九堂前的「聞」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聞」、「逢」之間,聯結著四十年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儘管詩中沒有一筆正面涉及時世身世,但透過詩人的追憶感喟,卻表現出了給唐代社會物質財富和文化繁榮帶來浩劫的那場大動亂的陰影,以及它給人們造成的巨大災難和心靈創傷。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讀古詩詞:清明時節,詩人心頭的滋味是相當複雜的,孤身行路,觸景傷懷,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溼,這又增添了一層愁緒。這樣來體會,才能理解為什麼詩人在這當口兒要寫「斷魂」兩個字;否則,下了一點小雨,就值得「斷魂」,那不太沒來由了嗎?

《徵人怨》

【唐代】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裡黃河繞黑山。

讀古詩詞:時屆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卻「春色未曾看」,所見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蕭殺如此,令人悽絕。末句寫邊塞的山川形勢:滔滔黃河,繞過沉沉黑山,復又奔騰向前。

《楓橋夜泊》

【唐代】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讀古詩詞: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遊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必刪。

7歲詠鵝,57歲詠蟬,65歲一篇檄文沒了命

《詠鵝》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這首《詠鵝》是絕大多數中國人會背的第一首詩,簡單好記,朗朗上口,又不需要過多的去理解。幼兒園裡的小孩子,即使不認字,也總能喊幾句「鵝,鵝,鵝」。

還記得這首詩的作者嗎,駱賓王,很多人在好長一段時間裡,都以為他是個王爺,這個名字夠獨特。駱賓王,唐代著名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在四傑中他的詩作最多。駱賓王還是一個神童,這首著名的《詠鵝》可是他七歲時,即興而寫。

他不止詠過鵝,還有詠過蟬,只不過是在獄中。這首詩作於唐高宗儀鳳三年,駱賓王因上疏論事觸忤武則天,遭誣,以貪贓罪名下獄。

《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秋天的寒蟬一直在叫個不停,這樣的季節伴著這樣的聲音,讓在獄中我的思鄉之念越來越深了。蟬在鐵窗外抖動著翅膀,猶如我的盛年;我在鐵窗內,白了頭髮,只能孤獨自語。秋天的霜露重得讓蟬難以振翅高飛;蟬的吟唱在狂風之中都被吹散了。沒有人相信蟬棲高飲露的高潔,也沒有人願意傾聽我的真心。

684年(嗣聖元年),武則天廢中宗自立,九月,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駱賓王跟隨徐敬業起義,並起草著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鬥平,暗鳴(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氣吞山河。

武則天讀至

「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

皇然問:「誰為之?」

或以賓王對,

武則天感嘆曰:

「宰相安得失此人?」

十一月,徐敬業兵敗被殺,駱賓王下落不明。《資治通鑑》說他同時被殺,《朝野僉載》說投江而死,《新唐書》本傳說他「亡命不知所之」。

聞一多先生曾說過,

駱賓王「天生一副俠骨,

專喜歡管閒事,

打抱不平、殺人報仇、革命,

幫痴心女子打負心漢」。

這些話道出了駱賓王一生坎坷,

結局悲慘的根本原因,

但是錚錚鐵骨值得我們欽佩。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必刪。

寫酒,整篇文章沒有一個酒字,卻醉倒了全部閱卷官!

【酒】

這是2018屆高考,全國唯一一個滿分作文,來自哈爾濱三中的一名保送清華大學的女生。

寫酒,但整篇文章沒有一個酒字,卻把酒描寫得出神入化,傾倒了全部閱卷官,一致給了滿分。全文如下,供各位鑑賞。

液體之火

讓你

若夢若醒

飄飄欲仙

讓天地顛倒

讓世界旋轉

把人類歷史

澆灌的跌宕起伏

將琴棋書畫

薰染的色彩斑斕

醉了劉伶

狂了詩仙

張揚了曹孟德

書寫了鴻門宴

溼了清明杏花雨

瘦了海棠李易安

景陽岡上

助武松三拳斃虎

潯陽樓頭

縱宋江題詩造反

你啊你

成全了多少英雄豪傑

放倒了多少村夫莽漢

歌舞與你相佐

美色與你為伴

催詩情萬丈

壯文人鬥膽

有人借你發瘋

有人借你奪權

有時你只是一個道具

烘託一下談判桌上的氛圍

有時你更像一種暗器

把貪杯的對手麻翻

你呀你

既入朱門豪宅

又進村舍陋院

既流溢皇室的金樽

又盛滿農家的粗碗

愁也要你

喜也要你

洞房花燭夜

他鄉遇故知

金榜題名時

遷徙流放的囚犯

落魄的文人騷客

得志的朝廷大員

都是你的知己

你的夥伴

甚至

即將上路的死囚

都要你為之餞別

因為你

耽誤了多少大事

因為你

弄出了多少冤案

因為你

鮮活了多少逸事趣聞

因為你

催生了多少佳作名篇

更因為你

造就了多少人的肝癌

而魂歸天堂

真的是

成也有你

敗也有你

生也有你

死也有你

你這澆愁愁更愁的瓊漿啊

窮也有你

富也有你

千家萬戶還都離不開你。

真乃奇文,奇才,奇人!

酒不醉人人自醉,

酉時降下三點水,

二點冰,一點淚,

三點落地醒者誰?

酒是文化,酒是奇葩。

酒是愛人,酒是知己。

醉倒豪氣英雄漢,

迷倒酒脫文人筆。

它是安魂湯,它是興奮劑。

萬能的武器,無盡的寶藏

任君取,各取所需。

朦朧半醒,感受魅力。

不會喝酒,實在可惜!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駱賓王:一個一生不得志的文人
    >唐詩宋詞查詢,古詩詞分享!此時他正在灑灑點點,筆起筆落的寫就一篇文章,準確的說是寫一篇討伐武則天的檄文。他在寫這篇檄文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他的命運將會走向兩個極端:天堂與地獄同在,想必此時他的心情一定是戰慄與興奮的混合。他時不時抬頭向身旁披堅執銳的徐敬業投去感恩的一瞥。但是他並不知道,徐敬業也曾反覆的打量著他和他的文章。
  • 宰相裴炎權欲很重,野心隨之膨脹,武則天寬猛相濟
    他慕名找來了詩人駱賓王。當時駱賓王正客居揚州,因事來京。裴炎知駱賓王飽富才學,便請他解釋。先贈以寶物錦綺,又答應謝以美女相贈,駱賓王聰慧過人,七歲既能作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對此歌謠,他不會茫然無所知,他如何久久不語,難道,這歌謠真有什麼難言之處。
  • 駱賓王的一首詩,格調慷慨激越,抒發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
    駱賓王,唐代義務人,七歲就能寫詩,唐高宗時期歷任奉禮郎,武功主簿,長安主簿等職,因上疏言事,獲罪入獄,貶為臨海丞。後隨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最後因兵敗被殺(一說下落不明)。《於易水送人 》唐代:駱賓王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 唐朝冤案,竟是駱賓王一手造成,可是歷史學家稱:裴炎死得不冤
    武則天聽罷覺得有理,遂將裴炎下獄,最後查抄其家產將其斬首。武則天僅僅是聽了一句彈劾之言,便要了裴炎的命,裴炎究竟冤不冤?《朝野僉載》中曾經記載過這樣一件事,當時的徐敬業要起兵造武則天的反,隨即想拉攏身為宰相的裴炎為內應,於是並讓著名的才子駱賓王編了一首童謠在洛陽散播:「一片火,兩片火,緋衣小兒當殿坐」。
  • 駱賓王:才華橫溢的7歲神童
    當讀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時,武則天忍不住拍案叫絕,問手下:「這是誰寫的?」手下回答:「出自駱賓王之手。」武則天長嘆一聲:「這樣的人才為什麼沒有被我大唐所用?這是宰相的過失啊!」檄文寫得好,固然可以鼓舞士氣,提振軍威,但卻於戰事無補。就像我們村王建國胸前的紋身,看著確實威猛,真打起來的時候,屁用也沒有。
  • 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的2首五言絕句,一首肅殺孤冷,一首盪氣迴腸
    駱賓王,初唐四傑之一,從小便聰慧異常,素有「神童」之稱,駱賓王七歲時曾經作過一首詩,其流傳程度之廣,幾乎人人會背,這便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在唐朝為官,後來因為反對武則天,幫助徐敬業起兵,曾寫下了一篇十分著名的檄文——《為徐敬業討武曌(zhào)檄》,這篇檄文對武則天極盡謾罵之能事,但是當武則天讀完之後,卻極其震驚,連問宰相為什麼這樣有才的人不能早點重用,以至於跑到了對手陣營中。由此可見駱賓王之詩文才能!
  • 初唐四傑——駱賓王:在封建王朝制度下消失的一代偉人
    早年生平駱賓王(約619年—約687年),唐代著名詩人《詠鵝》是駱賓王於七歲時寫的,他小時就名揚四海,被認為神童,才華橫溢。後來唐高宗大赦天下,駱賓王出獄後又去擔任臨海縣丞,他又因無法適應官場而任性地棄官到揚州去遊歷。最後實在混不下去,又跑到西域從軍,寫下&34;表達壯志豪情。那段時間剛好是武則天登基,把控朝政的時候。憤憤不平中,駱賓王寫下了這首傳誦至今的五言絕句。
  • 名著|經典文化名著《古文觀止-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原文+音頻朗讀
    公等或居漢位,或協周親,或膺重寄於話言,或受顧命於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勳,無廢大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機之兆,必貽後至之誅。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 《於易水送人》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駱賓王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作者簡介:駱賓王(約638-?),婺(wu·四聲)州義烏(今屬浙江)人,初唐時期傑出的詩人。七歲就會作詩,人稱神童。曾任臨海丞,後隨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兵敗後下落不明。駱賓王與王勃、楊炯、盧照鄰以詩文齊名,並稱「初唐四傑」。
  • 大唐公主為活命,放棄自己的姓氏,認侄媳婦武則天為乾媽
    李淵有十九個女兒,各有特點,有巾幗不讓鬚眉的平陽昭公主,有極盡孝道的高密公主,有羞與丈夫同席的丹陽公主,有與武則天結下仇怨的常樂公主,當然也有對武則天極盡巴結之能事的安定公主。 安定公主是李淵十九個女兒中最為奇葩的一個,應該說在整個大唐的眾多公主中,她都是很奇葩的一個。
  • 天才少年駱賓王,晚年身陷囹圄,一首《在獄詠蟬》表明心跡
    一千多年前,一個叫駱賓王的小孩在池塘邊玩耍,池水中有一群嬉戲的大白鵝。此時,駱家的一位友人來到了府上拜訪,客人看見駱賓王聰明伶俐就問了幾個問題,駱賓王都對答如流,客人驚訝不已,客人走到屋前想難為一下駱賓王,看見一池的白鵝就問駱賓王能不能對著這眼前的景物作詩,駱賓王頓了頓,吟誦出了「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 駱賓王《在獄詠蟬》和《詠懷》詩中 隱藏著他不敢說的深意
    唐高宗儀鳳三年(678),駱賓王擔任侍御史,因為上書議論政事,得罪了掌權的皇后武則天 ,因此被下獄。在這篇短文中,駱賓王讚揚了蟬的高潔品行,實際上也是以蟬寓己,認為自己有」君子達人之高行」,卻「失路艱虞,遭時徽纆「。
  • 最美兒童詩十首,讓童趣童真躍然紙上
    在古詩詞中,有描寫各種各樣的事物以及人,其中描寫兒童的古詩詞也不在少數。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十首最美童詩吧!這首詩是宋代詩人雷震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一首描寫鄉村晚景的古詩。這首詩生動形象的描繪了一幅四周長滿了青草的池塘上,在落日中放牛回家的小孩坐在牛背上,吹著不成調的曲子的生動畫卷。
  • 俠骨柔情駱賓王! - 唐詩宋詞天地
    然而這首詩卻出自一個七歲孩童之手。駱賓王七歲那年,一天家中來客,無暇照看他,便獨自跑到池塘邊玩耍,池中白鵝自由自在的遊弋,他看的出神。賓客隨家人來尋,看他痴迷的樣子覺得十分可愛,就想試試他,讓他即興賦詩一首。沒想到,轉瞬間他就高聲誦出,客人驚喜,抱著他說「神童也」。
  • 初唐四傑之駱賓王:傳奇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但是很不幸,這事兒讓駱賓王知道了!正義感爆棚的駱同學路見不平一聲吼,提筆又是一篇洋洋灑灑的長文《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將兩個人的前塵往事娓娓道來,一時間又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 大唐失戀婦女之友+超一流娛樂八卦段子手——原來你是這樣的駱賓王啊! 回到之前。
  • 駱賓王埋骨南通濠河濱,桂花島將打造主題景觀公園
    嗣聖元年(684),武則天廢中宗自立。九月,徐敬業(即李敬業,李勣之孫)在揚州起兵反對。駱賓王為徐府屬,被任為藝文令,掌管文書機要。他起草《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十一月,徐敬業兵敗被殺,駱賓王下落不明。關於駱賓王造反後的生死,歷來存在爭議。《資治通鑑》說他與徐敬業同時被殺,《朝野僉載》說是投江而死,《新唐書》本傳說他「亡命不知所之」。
  • 宰相只是寫了「青鵝」兩字,為什麼武則天要把宰相滿門抄斬了?
    之後通過科舉之路,裴炎入朝為官,後來做到了大唐的宰相。 在武則天主政期間,一共任用過73名宰相,裴炎就是其中之一。 公元682年,唐高宗前往洛陽,特命裴炎留守長安,專門輔佐皇太子李顯。第二年冬,唐高宗李治去世,兒子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 裴炎受遺詔輔政,改任中書令。
  • 駱賓王於幽燕之地寫下一首詩,感情強烈,筆調蒼涼!
    駱賓王出生於武德二年(619),父親去世後家道中落,曾一度窮困潦倒,直到三十多歲,才謀到一個小官。唐高宗儀鳳四年(678),駱賓王因觸怒武后而被下獄,出獄後不久便加入了徐敬業的討武大軍,並寫下了一篇流傳千古的檄文。後來徐敬業兵敗,駱賓王在戰亂中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