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寶藏巖:都市裡的村莊

2020-12-18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依山而建的臺北寶藏巖村。

水泥地、白灰牆、公用廁所,這樣的居所早被都市臺北人嫌棄了,但對於臺北寶藏巖村的居民來說,這樣的變化算是一次升級。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寶藏巖村裡的房子才逐漸由石頭、木板升級為水泥結構。這個從上世紀初由藉助廟宇和日本人廢棄倉庫落腳而來的違建村子,現在仍在臺北的熱鬧地段婚喪嫁娶、生兒育女。屋後菜園、房前小院,一牆一樹都可讀出臺北的來時路。

(一)

寶藏巖村也稱寶村,並不偏遠。從寶村拐個彎,就是臺北現代的博物館、禮客(奧萊)購物、臺灣大學校區、公館商圈,可說是都市裡的村莊。

從鬧市拐進村莊,畫風突變,溪水涓涓,樹木欣欣,池塘有蛙鳴,菜園現人家。屋舍對著新店溪,沿山坡錯落而上。在寶藏巖寺旁的水泥臺階上立著一個告示牌,寫著允許外人入村的時間。拾級而上,看到的是菜園、大樹、鮮花和住家,有的掛著「居民住所」的提示。外來人見此壓低聲音。將心比心,如果你住在這裡,也不願意窗外總是吵吵鬧鬧、鏡頭轟炸吧?

雖然門前有晾曬的衣服,門裡有聊天聲,但村裡走著的都是外人,大多數住家也成了民宿、咖啡廳、小餐廳、工作室、排練室。不能抱怨村子的商業化,正是因為商業,寶村才得以續命,這個過程曲折艱難。

(二)

1993年,臺北市公告拆除違建區寶村,當時的100多位居民不同意。拉鋸到1997年,同情村民的臺灣大學建築系開始進村調查、訪談,挖掘出寶村的人文意義,提出在此設立文化景觀,得到時任市長馬英九的認可。

2001年,臺北市開始安置願意拆走的住戶,建設「寶藏巖歷史聚落設置藝術村」。村裡統一規劃整修後,除回遷戶外,房屋外租給文創和旅遊服務產業。記者在寶村一家小餐廳見到「求婚包場」的提示牌,探頭看,就是原住戶的客廳,在這裡求婚還真有家的溫馨。

村口的柑仔店(雜貨店)也翻新為懷舊風,古早冰棒、冬瓜茶正當時令,還按節氣供應肉粽、湯圓等傳統小吃。記者買了一瓶冬瓜茶,50元新臺幣,瓶上有「寶村」的標記,老闆娘特意聲明:「是我們自己煮的。」

寶藏巖村更重要的價值,在於記錄臺灣百年的歷史印跡。村得名於寶藏巖寺,此為臺灣北部古老的寺廟,建於清乾隆年間。當時從新店溪上岸的閩南移民郭治亨父子在此設寺,供奉觀音,也是閩南宗教信仰落地臺灣的起點之一。接下來就是日本侵佔臺灣,在此地設自來水廠和倉庫,有軍人和日本職工在此居住。國民黨敗退臺灣後,此地成為軍事要地,一是看管水源,二是居高臨下。當時有六戶人家仍住在這裡。

隨著駐守軍人成家立業的需要,房屋漸漸搭建起來,以新店溪的鵝卵石和棄用雕堡的舊磚塊為建材,至上世紀70年代已遍山開花,達200多戶,形成狹窄擁擠如迷宮般的村落。

到上世紀90年代,富裕起來的人們離開了寶藏巖村,留下的多為老兵和低收入者,房舍也保留著因陋就簡的原貌,這裡成了與現實脫節的標本。

(三)

當拆遷的規劃出臺,仍有人不願意搬離此地,臺灣大學建築系師生的田野調查以景象和文字記錄下村民的想法。有人表示自己生長在這裡,屋是爺爺建的,樹是爸爸栽的,菜園是媽媽開的,不願意這個家族的記憶從地表上消失。

經過改建後,寶藏巖村只有19戶居民了。每戶外牆都標明姓氏和家史簡介。比如村口的「徐」家,文字介紹是:徐伯伯來自山東省,陸軍少校退伍,為寶藏巖的長期租客。村子整建後居現址。「安」家的介紹是:安伯伯來自湖南省……

這些文字沒寫標於何時,不知來自山東、湖南的徐伯伯、安伯伯們可安好。他們少小離鄉,軍中士兵不能結婚,退伍後年紀已大,難以融入臺灣社會,也難婚配,大多孤身一人,晚年還受到「去中國」化的欺凌。現在他們日漸凋零,也日漸被刻意忽略。幸虧有寶藏巖村,過去安頓他們,現在記錄他們。寶藏巖村也因為他們,更令人流連感慨。(記者 陳曉星 文/圖)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6月06日 第 04 版)

相關焦點

  • 都市裡的村莊(說臺灣)
    依山而建的臺北寶藏巖村。水泥地、白灰牆、公用廁所,這樣的居所早被都市臺北人嫌棄了,但對於臺北寶藏巖村的居民來說,這樣的變化算是一次升級。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寶藏巖村裡的房子才逐漸由石頭、木板升級為水泥結構。這個從上世紀初由藉助廟宇和日本人廢棄倉庫落腳而來的違建村子,現在仍在臺北的熱鬧地段婚喪嫁娶、生兒育女。屋後菜園、房前小院,一牆一樹都可讀出臺北的來時路。(一)寶藏巖村也稱寶村,並不偏遠。
  • 在看見與看不見之間, 臺北寶藏巖藝術村
    年復一年,一代人和他們經歷的故事就這樣埋在了泛黃的歲月裡。這裡簡單地梳理一下寶藏巖的歷史寶藏巖原本是靠著虎空山北麓山坡建起的一座山寺,1960年以後,由於當局管制放鬆,駐守當地的老兵、退役的軍人、弱勢族群紛紛進駐,依山建起了大量違章建築;這些被稱為「眷村」的建築層疊不一,交錯密布,
  • 臺北寶藏巖:昔日違章建築群 今日國際藝術村
    半個多世紀前,臺北因城市急速發展而出現人口激增、住宅短缺的窘況,於是以鐵皮屋、磚瓦屋等為代表的違章建築就成了臺北以及臺灣都市的普遍景觀。在臺大、臺師大附近依山面水的寶藏巖就是違章建築集中的村落之一。這個曾居住國民黨老兵的眷村擁有兩百多戶亂搭亂建的小屋,這些簡陋的屋子拼湊交迭,在山坡上勾勒出錯落有致、櫛比鱗次的線條。
  • 臺北特色芝山巖,記錄著臺北盆地的滄海桑田
    在臺北,有一些地方會讓你覺得沒有旅行的感覺,但是很有當地特色,芝山巖真是一個好例子。芝山巖發掘出了約2500年前先人遺骸的考古深坑,有許多重要的寶藏和考古資源,6000年來發展演繹出7個文化層遺蹟,是活的考古教室因此在臺北市文化局的規劃下,利用這裡的彈藥庫改建成為展示館,民眾除了在芝山的自然棧道之中享受自然外,還可以來展示館了解芝山的人文背景,探索臺北城最深層的秘密。
  • 臺灣眷村故事:寶藏巖和它的「寶藏」們
    半個多世紀前,它以一片違章建築群的眷村面貌出現;其後的半個多世紀裡,它歷經歲月洗禮、逃過拆遷,蛻變成今日獨具魅力的藝術村。《紐約時報》2006年將其與臺北101大樓並列,納入臺北最具特色的景點之一……  它叫寶藏巖。  寶藏巖位於人文氣息濃厚的臺灣大學和臺灣師範大學附近,是臺北市都會的「心房」所在地。
  • 臺北小調|聚落新生:違章藝術下的寶藏巖
    獨特的歷史經驗造就了城市的邊緣聚落,在臺北的鬧市區裡,一個聲稱擁有「寶藏」的村落寶藏巖,卻以違章建築而得名。「新生」是流行的詞彙,扮演著「復興者」的角色。聚落代表著密度濃厚的生活氣息與情感源泉,在城市時間的快速刻度裡,誰去在乎那些過時的儀式?而在對空間場所更新的過程中,藝術的參與難逃與旅遊經濟串通的指責。
  • 巖上:「文氣十足」的森林村莊
    據記載,公元674年,王勃在仙巖流連忘返,在巖上溪畔駐足凝神,見一塊巨石兀自穿空而起,玲瓏精巧卻氣勢巍然。王勃興致所來,賦詩一首。當地人還傳,唐末農民義軍領袖黃巢在仙巖受神仙點化,把隨身攜帶之寶劍擲於龍潭之中。諸多傳說,使得仙巖龍潭名聲遠揚。  巖上村位於仙巖山森林公園內,四周山林掩映,巖山溪穿村而過。
  • 《中國村莊》之巖龍紅豆粽
    《中國村莊》之巖龍紅豆粽 《中國村莊》之巖龍紅豆粽
  • 「尼美舒利」都市村莊藥店裡賣得很火
    昨天,記者走訪發現,「尼美舒利」在都市村莊藥房及診所裡,很是受追捧,而在很多藥房裡,也可以隨意買到。醫生說,孩子發燒很正常,低於38.5℃不要急於退熱,而未滿月嬰兒只能物理降溫。  需警惕    「尼美舒利」會損傷孩子肝腎  「尼美舒利」,一種小兒退燒處方藥,因為口感好、起效快,被很多孩子家長當成「退燒」法寶。
  • 寧波天宮莊園,被稱作是都市裡的村莊,還可以在裡面自由採摘水果
    此次分享的主題是浙江寧波一個都市裡的村莊——天宮莊園。身處大城市之中,尤其是北上廣深這種一線城市裡面,隨處可見高樓大廈,視野也幾乎被高聳的摩天大樓所遮擋!儘管馬路兩邊和中間一般都有長長的綠化帶和行道樹,但如果要體驗那種田園的自然風光,就必須回到農村,或者是遠離都市商圈的郊區才行!
  • 期刊精粹 | 在地活化策略研究——以臺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城市更新為例【2019.2期】
    正如負責寶藏巖規劃的人員強調的,藝術只是當初作為聚落保存的手段,目的是讓寶藏巖居民能繼續生活在原來的土地上,聚落裡能留下原住戶的保存才有其價值。目前的規劃成果的確仍維持當初「藝居」共構的概念,唯有寶藏巖聚落有更長遠的規劃,尤其對於「居」的部分,維持比例原則,落實於住宅政策等,才能讓聚落在地活化保存的主要價值繼續傳承。
  • 鄭州涼皮小夥自編自唱 記錄都市村莊蟻族生活
    簡介:  【同期】(周躍民):滾騰串串香,那面手舞的老闆娘……  【解說】河南鄭州28歲的賣涼皮小夥周躍民,在都市村莊輾轉蝸居,為生存打拼的間隙,他寫歌記錄蟻族在都市村莊生活的快樂和憂傷,他樂觀的心態和追夢的執著感染打動了很多都市漂泊者。
  • 臺北像南鑼鼓巷集合的小村莊
    地鐵裡,人進去,相片出來;麵包進去,麵粉出來。」這場沙龍的嘉賓主持小寶,自稱「上海老男人」。去年他出版的《老而不死是為賊》、《一生只為這一天》,幽默兼刻薄,頗富海派文化的氣息。「全國人民有個共同點,那就是討厭上海人,我覺得這是應該的。」小寶調侃道,「上海血脈是中國的,但是它的津液是從外國來的,所以全國同胞對家裡面出現這麼一個混血兒有所討厭。」
  • 搭捷運也能遠離塵囂 臺北五個桃花源出站就能擁抱自然
    不想待在家,卻又懶得開車出遠門與其他人塞車,以下五個臺北桃花源,旅人們搭捷運也能遠離塵囂,好好呼吸新鮮空氣,讓身心靈都能獲得充電
  • 都市裡的村莊——草橋(組圖)
    村莊概況  整齊乾淨的街道、鱗次櫛比的高樓、寬敞規整的馬路、花團錦簇的綠地……這裡就是首批獲得「北京最美的鄉村」榮譽稱號的村莊之一—豐臺區花鄉草橋村。草橋村位於南三環玉泉營橋和南四環馬家樓橋之間,總面積3.98平方公裡。  草橋村有著悠久的養花歷史,從明清時就有為宮廷蒔養花卉的記載,更有新中國成立後為世界各國駐中國大使館輸送養花技師的記錄。
  • 臺北味道的798 體驗當地新藝術氛圍
    漫遊臺北這座城,穿越時光隧道體驗復古。老區重獲藝術的新生命不久前來北京推介臺北旅遊,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局長趙心屏就說,「看上去臺北是個房屋低矮陳舊的城市。」這類例子很多,在臺北人文氣息濃厚的臺灣大學和臺灣師範大學附近,有一片依山而建的違章建築群,如今演變成臺北最具特色的國際藝術村,這就是保留著臺北幾代人居住記憶的寶藏巖。
  • 原神無名寶藏位置大全:3個無名的寶藏給誰?[多圖]
    原神無名的寶藏一共有幾個?已經有玩家們在無名寶藏的地圖上找到了三個,所以這次小編要帶來的就是無名的寶藏位置,幫助大家快速的獲得無名寶藏,三個無名寶藏的位置下面都會有介紹,各位玩家都一起趕緊多看看。寶藏表面有著不明意義的紋飾,玩家們能夠將其交給璃月港裡懂古玩的人看看。無名寶藏給誰:這個人就是璃月港專門賣古董店鋪裡的NPC「琳琅」,她在璃月大鑽石標誌的紀念品商店左邊。需要注意的是,此人只有晚上才會出現,所以沒有看到NPC的玩家可以將時間調整到晚上。
  • 臺北:都市建築長出「綠屋頂」
    臺北市對都市水泥建築的屋頂利用,別有一番規劃。從2015年起,臺北市推動「田園城市」計劃,號召市民在屋頂種瓜菜,大樓頂上來耕田。截至2019年底,臺北市開發的「可食用綠屋頂」面積共近20萬平方米,約為27.6個足球場大小,不僅豐富了都市人的精神生活,產出數量可觀的有機果蔬,也增加了城市綠化面積,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可謂一石多鳥。
  • 伍佰:我一上頭就拍攝下了整個臺北
    常逛B站就可以發現,早有不少95後甚至00後發現了這塊藏在父母老卡帶機裡的寶藏。這個才華橫溢的「寶藏老男孩」可不止音樂玩的好,他還拍過幾部電影,和謝霆鋒合作過雙男主的《順流逆流》,也客串過成龍大哥的《新警察故事》。▲《順流逆流》劇照但是你知道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