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七年,我上小學。
40年後,小學時的課本早都沒了蹤影。2017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見到一九七七年九月高中語文課本(第一冊)。這冊課本我沒學過,因為我上高中的時候,已經到了八十年代,時代發生了變化,教材也有了很大變化。
一九七七年的這本語文課本,已定格在了那個年代,並打下了深刻的時代烙印。
一起來看看:
課本扉頁上,跟那個年代所有課本一樣,赫然是語錄:
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線正確與否是決定一切的。
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
學習馬克思主義,不但要從書本上學,主要地還要通過階級鬥爭、工作實踐和接近工農群眾,才能真正學到。
教材目錄。一共十課必讀課文,四篇閱讀課文,其間有《怎樣寫詩歌》、《論說文的結構》、《計劃和總結》、《散文的一般常識》幾篇語文常識文本,後面附錄《概念》、《反問、引用》。
第一課:詞二首
水調歌頭
重上井岡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雲志,
重上井岡山,
千裡來尋故地,
舊貌變新顏。
到處鶯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雲端。
過了黃洋界,
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
旌旗奮,
是人寰。
三十八年過去,
彈指一揮間。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談笑凱歌還。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念奴嬌
鳥兒問答
一九六五年秋
鯤鵬展翅,
九萬裡,
翻動扶搖羊角。
背負青天朝下看,
都是人間城郭。
炮火連天,
彈痕遍地,
嚇倒蓬間雀。
怎麼得了,
哎呀,我要飛躍。
……
課後練習:
一、……這兩篇光輝的作品,以高度的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形象,描繪了國內外「天地翻覆」,「舊貌變新顏」的大好形勢,歌頌了革命人民「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的英雄氣概,揭示了馬列主義必勝,修正主義必敗的歷史規律。學習時,要深刻領會這兩首詞的重大政治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背誦默寫這兩首詞。
第二課 喜讀主席詞二首
(一九七六年二月)
朱德
第三課 國際歌
……
書本中夾著一頁信紙,上有手寫「翻譯古文要點」,應該是老師用複寫紙寫了發給學生的。
……
第九課 海燕
那個年代,學習語文課,劃分句子成分是重要的語法知識。一個完整的句子,包括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熟練掌握句子成分的正確劃分方法,對於學習語文十分重要,對於寫作文時避免出現成分不全、詞語搭配不當等語病及出現「破句子」很有幫助。現在學生作文中句子成分殘缺不全、詞語搭配不當等現象普遍存在,翻翻學生的作文和周記,病句所處可見,很多學生不知道什麼是句子的主幹,不知道什麼叫主語、謂語和賓語,至於定語狀語和補語,更是鮮有所知。這些現象跟語文課中削弱句子成分的劃分方法的學習有著很大的關係。
從這篇課文的描劃痕跡來看,這位同學對句子成分的劃分是下了相當大的工夫的。可以想見這位同學學習態度十分端正,學習十分用心,字體十分端莊、工整,可謂一絲不苟。有這樣認真的學習態度,估計這位同學學習成績也相當不錯。
《海燕》,是俄國作家高爾基的一首著名的散文詩,當時是要求全文背誦的。這首散文詩以飽滿的革命熱情讚頌了革命者不畏強暴、敢於鬥爭的大無畏革命精神。文章最後一句「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洋溢著戰鬥豪情,具有很大的號召力,對於身處那個激情燃燒的火紅年代的人們,是巨大的精神戰鬥號角,對於每一個讀過這篇課文的人,也都具有十分巨大的精神力量。
在蒼茫的大海上,風聚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高傲地飛翔。
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衝雲霄,它叫喊著,——在鳥兒勇敢的叫喊聲裡,烏雲聽到了歡樂。
……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海燕》這篇課文在上八十年代初編入了初中語文教材,我就是在上初中的時候學的。四十多年過去,彈指一揮間,這些語段至今仍能出口成誦,重新讀來,仍會禁不住心懷激蕩,激情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