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9月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新學期裡,各地語文課本刪除大量經典文章,引起熱議,詳細情況我們來連線今天的新聞編輯曹暢。
主持人:先給我們介紹一下新學期,各地語文課本都有了哪些新變化?
記者:隨著各地高中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新學期開始,語文教材可以說變化不小,不少經典篇目被從語文課本裡刪除,像《孔雀東南飛》、《藥》、《阿Q正傳》、《雷雨》、《背影》等等承載幾代人記憶的課文從教材中消失。
同時各地課本也增加了一些新面孔:四川的課本新增了一些有時代氣息的文章,像反映「神舟六號」飛船升空的《飛向太空的航程》,反映香港回歸的通訊報導《別了,不列顛尼亞》等。江蘇語文教材增加了海子、韓少功、曹文軒、周國平等現當代詩人、作家的作品,更加關注人文精神、回歸到文學欣賞的本身。廣東的教版新版語文課本在國內首次推出「走進經濟」單元,收入經濟學教授王則柯的《錢》和沈傑《向小康生活邁進的期待》等文章,充分展現廣東特色,也擴大了學生的閱讀視野。
主持人:對於語文課本的這種變化,各方的反應如何?
記者:對於這樣的變化也引起了不少的爭議。其實大部分同學們對新教材反響還不錯,覺得很親切。贊同的人們也覺得教材更新很正常,經典文章也是一個不斷更新的過程,要尊重學生的口味需求,還原文學審美本質功能,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順應時代的要求。
也有人強烈反對語文教材有如此大的改動,認為編寫教材,要用一種長遠和宏觀的目光來選擇教材內容,既要能夠傳承文明,又能夠面向未來,不應把原先擁有頑強生命力的傳統篇目都撤換掉,這無益於文化的傳承。
還有比較中立的看法認為,應該客觀地看待教材「換血」,一些新增的篇目也是經典作品,語文教材有變化是正常的,不必太過敏感。語文課本應該多嘗試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閱讀興趣,二不是只是為了適應考試。
【中廣調查:你如何看待「家長夜臥高校體育館」事件?】
熱搜詞:東方微點 馬雲最新回應 北影校花脫衣
(中國之聲、中國廣播網聯合推出新聞線索提供平臺,您可將新聞線索發至郵箱:xwxs@cnr.cn,我們將第一時間派出記者調查事件、報導事實、揭開真相。)
責編:楊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