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時移世易,即隨著時間的轉變,很多事情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它出自於《梁書·侯景傳》,書中記載:「假使日往月來,時移世易」。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百廢待興,經濟發展緩慢,可以說舉國皆貧。那時候,國內崇洋媚外之風盛行,很多人都以拿到別國的綠卡為榮,尤其是美國。有條件的人更是紛紛舉家移民海外,為了移民海外,他們願意放棄國內的高薪要職。誰曾想到多年以後卻完全相反了。很多人想要再次回到中國,加入中國國籍。但是一旦換了國籍,再改回來是萬萬不可能的。
01
但有一個美國大兵卻是「特立獨行」的,他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成功地加入了中國國籍,並且他的批准人還是我國的第一代總理。這個外國人就是沙博理,他是一名猶太人後裔。上個世紀40年代的時候,沙博理26歲,這一年他加入了美國陸軍,成為了一高射炮兵,因為他們有可能會被派往中國戰區作戰,所以他們需要學習中國的語言和中國的歷史文化。這是沙博理第1次接觸中國語言和歷史文化。
沙博理在二戰結束之後,就回了美國,不久後便退役了。退役之後的沙博理又去哥倫比亞大學和耶魯大學繼續學習中國文化,通過不斷的學習,沙博理深深地折服在了中國文學的世界裡。由於對中國文化的喜愛,1947年,已經37歲的沙博理毅然決然地離開了美國,來到了中國。但1947年的中國在內戰,國內仍然比較混亂,所以隻身來到中國的沙博理是失落的,因為現實中的中國和書本中所描寫的中國反差太大了。
但沙博理是一個不會輕言放棄的人,雖然中國的當前形勢不如想像中那麼美好。但是沙博理仍然決定留在中國,他想看一看自己能夠為中國做些什麼。
02
此時的沙博理雖然進修了中國文學和中國歷史課程,但他的漢語說得並不太利索,所幸很快就結識了他未來的妻子封鳳子。封鳳子原名叫做封季壬,出生於1912年。她的家庭在廣西玉林容縣,在當地是有名的「詩禮傳家」的名門望族,所以,封鳳子本身的文學涵養非常高。而且封鳳子長大之後還考入了上海復旦大學繼續進修,封鳳子也是我國第一代話劇表演藝術家,她所參演的話劇有《日出》、《雷雨》,並在其中擔任女主角。鳳子是她來到上海復旦大學出演話劇的時候為自己起的一個藝名。
沙博理和鳳子兩人相遇的時候,鳳子在當地已經非常有名氣了。她本身的長相又非常的出眾,再加上可以寫出漂亮文章的才華,致使她的仰慕者眾多,其中就有大詩人郭沫若。
沙博理和鳳子兩人相遇的時候,鳳子已經35歲了,但這在沙博理看來並不是問題,因為鳳子所表現出來的風姿和17歲時一樣迷人。並且兩人談起中國歷史和文學的時候,鳳子的博聞強識,更是徹底的讓沙博理傾倒。有了愛情的支撐,沙漠裡更加堅定地要留在中國。這時內戰還沒結束,他們二人就幫助共產黨人躲避國民黨人的追殺。1948年的時候,沙博理和鳳子結婚了。
03
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當天,沙博理和鳳子兩人親自來到了北京天安門,見證了這一神聖的時刻。沙沙博理對中國的喜愛,完全的表現在了他之後的事業中。16年的時間,他翻譯了許多中國文學名著,比如《水滸傳》、《新兒女英雄傳》,其中《水滸傳》的譯本更是得到了業界人們的交口稱讚。
而鳳子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就轉到了幕後工作。轉到幕後之後,鳳子也開始了文學創作之路。1962年的時候,總理親自批准沙博理加入中國國籍,因為在這十六年間,沙博理一直在不斷地向全世界傳揚中國文化。在接受記者採訪中,他表示:因為我的根兒在中國。
結語
沙博理雖然是一位美國人,但他因為文化,與中國相知;因為愛情,與鳳子結識;因為鳳子和中國文學,而最終選擇留在中國。他用文字的方式來讚美中國這片熱土,為中國文化傳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可以說,他是一名真正的中國人。
參考資料:
《梁書·侯景傳》
《鳳子和沙博裡:世界因你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