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翻譯家沙博理:我的根兒在中國(圖)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30日電  著名翻譯家沙博理日前獲得2010-2011年度「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就是自己的家,「我的根兒已經在中國。」

  專訪沙博理:我的根兒在中國

  他自稱是華籍美人,意外來到中國,卻從此紮下根,一呆就是六十幾年;他愛上中國的一位美麗女子,與她喜結良緣,在風雨中牽手相依,終生不渝;他被中國文化深深吸引,眾多膾炙人口的著作都被他翻譯成了英文,送到了世界讀者的面前;他關心中國的發展,身任政協委員的他,時常到各地考察,並提出許多富有建設性的提案;他將自己與中國緊緊連在了一起,他說,中國就是他的家,他的根兒已經在中國。他就是著名翻譯家沙博理。

  對鳳與龍獻出畢生的愛

  在沙博理的自傳《我的中國》裡,他曾寫下過這樣一段話:「我愛上了鳳,也愛上了龍。了解和熱愛中國龍,使我更加熱愛和珍視我的中國的鳳。」沙老所愛的鳳與龍,是他的妻子鳳子和他現在的故鄉中國。

  沙博理鳳子的愛情故事,是中國文藝界口口相傳的一段佳話。1947年,剛剛從美國陸軍退伍的青年小夥沙博理,帶著只學過幾個月的中文和200美元退伍軍費,搭上了開往中國上海的小貨船。剛抵達上海的他,在熱心同學的幫助下,很快就認識了一位「中文老師」,也就是他後來的愛人——鳳子。鳳子畢業於復旦大學,早期主演過《雷雨》、《日出》,是上海文藝界的積極分子。初見鳳子,沙博理便被她的美麗、活潑與熱情所打動,隨著每日的中英文對話練習和接觸,對鳳子的工作和生活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之後,他更是為自己遇到了一位如此聰慧、勇敢和有見解的女士而欣慰,而鳳子也對這位英俊瀟灑、待人接物彬彬有禮、對中國充滿興趣而且對中國人也很友好的美國小夥子很有好感。他們一起去劇院看新式的中國話劇和傳統的中國京劇;一起坐在有茶室的花園裡,邊品茶邊談論中外文學;一起去逛上海城隍廟,瀏覽有許多手工藝品的商店和樓閣……就這樣,兩個相愛的年輕人順理成章喜結連理。沙博理和鳳子一起攜手走過了48個春秋,無論風雲如何變幻,他們之間相互扶持相敬如賓相濡以沫的感情一直延續著,哪怕是在鳳子離開人世之後,也沒有改變。

  沙博理曾經寫過一篇專門紀念妻子的文章《我的愛人鳳子》,他說,「鳳子不只是我的妻子,她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流淌在中國和我之間的一條不斷的溪流,其間流淌著一個民族、一種文化、一個社會的精髓。」他們牽手相伴走過半個多世紀,他們的愛像溪流一樣延綿不絕地流淌著。

  《水滸》見證人生百態

  因為一次偶然的機緣,沙博理在中國的人生翻開了新的一頁。一天,文藝界的朋友送給沙博理一部剛出版的小說,並跟他說,這本書語言簡單,可以試著翻譯。而當時他也確實賦閒在家,於是便開始嘗試。正好有一天,有個領導來看鳳子,發現沙博理正在翻譯中國文學作品,並看出他喜歡翻譯工作,當時什麼也沒說,但第二天沙博理就接到通知,讓他去對外文化聯絡局工作。

  從對外文化聯絡局、人民畫報社到中國外文局,沙老在中國生活的64年,勤奮、平靜也忙碌。隨著《家》、《春蠶》、《小城春秋》、《我的父親鄧小平》等一部部中國優秀文學作品被翻譯成英文,沙博理向世界展示了一個真實的中國。此外,沙博理還寫了不少研究中國問題的專著,加上自傳《我的中國》,目前已經超過一千多萬字。

  在沙博理所有翻譯的作品中,他自己最喜歡最滿意的就是將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翻譯成了英文。他於1967年開始翻譯,但中間時常被打斷,一直到1975年才全部完成。沙博理譯出的《水滸》,是一部既信且達又雅的佳作,與美國女作家賽珍珠的舊譯本對比,他的翻譯贏得了很多讚譽。美國漢學家在《威爾遜季刊》上評價說:舊譯本只是將《水滸傳》部分地帶給了西方,而沙博理的成就要比原來的譯本優秀三倍。他的中文知識使這個譯本更加準確、直截了當,而它易懂的英文也比舊本更加優美得體。更有人評價說,沙博理在中國文學翻譯史上留下的,恐怕是一座無人能超越的裡程碑。沙博理自己說,「我最喜歡的也是《水滸》,它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作品,裡面反應的是一種人生百態,是百看不厭的作品」。

  落葉歸根,我的根在中國

  從1947年來到中國,屈指算算,沙博理在中國已經生活了六十四年了。總有人問,「你沒有想過要回到美國去嗎?」他總是說,「我已經習慣了在中國的生活。」

  其實,沙博理和鳳子,並不是沒有動過回美國的念頭。70年代的時候,朋友們勸說他,還是帶著鳳子回美國去吧。但因為鳳子知識分子的身份,加之她英文並不是太好,在美國可能會生活不習慣,出於對妻子的愛護,沙博理選擇了留在中國。後來開放探親後,沙博理和鳳子回到過美國,探訪他離開多年的老母親。不過,回到美國的他很快就發現,原本打算呆上幾個月的,但呆了幾個星期就受不了了。他說,「我總覺得沒味兒。當然還是想家,有自己家,有朋友,還有同志,還有我愛做的事。我習慣了在中國。」

  鳳子在1996年時永遠地離開了沙博理。問他,沒有了鳳子,也沒有想過要回到美國去嗎?沙博理笑了,「沒有。我現在住在這裡,我和鳳子一起呆過幾十年的小屋裡,時常能看到她的照片,想起我們以前的生活,與鳳子相對、相守,也是一種滿足。」

  中國有句古話叫「落葉歸根」,沙博理說他知道這句話的含義,但對於1963年就已加入中國國籍、在中國生活了六十多年的他而言,「中國就是我的家,等我上天了,我希望我的根兒也還在中國。」

相關焦點

  • 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著名翻譯家沙博理
    中國翻譯協會授予著名翻譯家草嬰、許淵衝、屠岸、沙博理、李士俊5位先生全國翻譯行業最高榮譽獎「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1948年,他與著名演員和進步作家鳳子結為夫婦,並於1949年10月1日,和鳳子應邀參加了開國大典,沙博理從此定居中國,並以外國專家的身份滿腔熱忱投身於新中國的建設事業。沙博理先在對外文化聯絡局做英文翻譯,1951年英文版《中國文學》創刊後,他來到雜誌社從事審譯工作。
  • 著名翻譯家沙博理入籍中國 關心黨的發展(圖)
    今年是沙博理從大洋彼岸來到中國的第六十四個年頭,在這片土地上,他與中國人民共度風雨,並肩前行,書寫別樣的人生。中國有句老話叫「落葉歸根」,但沙博理說,中國就是我的家,我的根已深深地扎在了這裡,我是一個中國人。
  • 著名翻譯家沙博理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近日,「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2010-2011」最受矚目獎項「終身成就獎」獲頒人已經確定,著名翻譯家沙博理最終榮膺2010-2011年度「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這是盛典舉辦四屆以來,首次將這一獎項頒給在華人領域極具影響力的中國籍猶太人。
  • 紀念著名翻譯家沙博理:什剎海邊的美國叔叔
    , 他就是來自美國紐約的「老北京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外文局外文出版社翻譯家沙博理。記得那時沙叔叔正全身心地投入到翻譯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中,在沙叔叔家我們曾多次聽到沙叔叔和爸爸就翻譯《水滸傳》中的詞語進行切磋。毫無疑問,沙叔叔翻譯《水滸傳》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多鳳阿姨的幫助,使他能夠更精準地理解中國文言體的小說。但是沙叔叔還是開玩笑地說, 鳳阿姨的中文雖然一流,但是英文差強人意,所以他有時只好和爸爸就中譯英的詞語進行切磋。
  • 美裔中國籍翻譯家沙博理離世 曾參加開國大典
    上圖為沙博理出席全國政協會議。 隨著歲月的流逝,雖然我從未失去我身上的美國味兒,但我越來越感到中國是我的國家,我的家園,我的家庭。中國社會有一種從容舒適的溫暖和親切感,我希望永遠不要改變。 ——沙博理 著名美裔中國籍翻譯家、作家、中國外文局和人民畫報社老專家、中國對外傳播領域的傑出代表沙博理(Sidney Shapiro),於2014年10月18日8時30分在北京家中安詳辭世,享年98歲。沙博理也是年齡最大、任期最長的外裔全國政協委員。隨著他的離去,他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由此終結。
  • 美裔中國籍翻譯家沙博理:博學明理的國際文化使者
    中國社會有一種從容舒適的溫暖和親切感,我希望永遠不要改變。」在中國生活工作了一個甲子之多的沙博理,曾經這樣表達他對中國的赤子之心。10月18日,這位老人在北京家中安詳辭世,享年98歲。  助力中國革命建設事業  沙博理(Sidney Shapiro),美裔中國籍,中文名取「博學明理」之意,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至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著名翻譯家、作家,中國翻譯協會名譽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宋慶齡基金會名譽理事、中國外文局和人民畫報社老專家,中國對外傳播領域的傑出代表。
  • 96歲翻譯家沙博理榮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中新網北京4月2日電(記者 張冬冬)「世界因你而美麗——2010-2011影響世界華人盛典」2日晚間在此間宣布,著名翻譯家沙博理最終榮膺2010-2011年度「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這是盛典舉辦四屆以來,首次將這一獎項頒給在華人領域極具影響力的中國籍猶太人。
  • 美國大兵愛上中國姑娘,用16年翻譯名著,直言:我的根兒在中國
    這個外國人就是沙博理,他是一名猶太人後裔。上個世紀40年代的時候,沙博理26歲,這一年他加入了美國陸軍,成為了一高射炮兵,因為他們有可能會被派往中國戰區作戰,所以他們需要學習中國的語言和中國的歷史文化。這是沙博理第1次接觸中國語言和歷史文化。
  • 98歲美裔翻譯家沙博理:我是國家的一顆螺絲釘
    3月9日,全國政協委員李東東(左)、艾克拜爾·米吉提(右)與沙博理一起看材料。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攝沙博理家中的「小組討論」「沙老,我們又來看望您了!」3月9日上午,什剎海旁的南官房胡同裡,李東東等4名全國政協委員,叩響了98歲的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美裔翻譯家沙博理先生的家門。
  • 我和沙博理自傳結緣的故事
    2020年是沙博理誕辰105周年,《英語世界》2020年第12期刊發了我在導師任東升教授指導下完成的紀念文章《沙博理和他的朋友們》。說起與沙博理的結緣,其實是在我成為中國海洋大學正式研究生之前。
  • 沙博理和他翻譯的《水滸傳》
    沙博理(1915-2014,原名Sidney Shapiro),名取「博學明理」之意,中國籍猶太人,翻譯家,畢業於聖約翰大學法律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全國政協委員,宋慶齡基金會理事。2010年12月獲「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11年4月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 殊途同歸:沙博理與葉君健、葛浩文——以此文紀念沙博理誕辰102周年
    說起來,沙博理(Sidney Shapiro, 1915-2014)和葉君健(1914-1999)是同時代人,猶太裔美國籍的沙博理1947年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兩人在外文出版社英文期刊《中國文學》(Chinese Literature)共事。
  • 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著名翻譯家許淵衝
    中國網12月2日訊 記者馮竹 12月2日9:30中國外文局舉行中國翻譯協會「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暨資深翻譯家表彰大會」。中國翻譯協會授予著名翻譯家草嬰、許淵衝、屠岸、沙博理、李士俊5位先生全國翻譯行業最高榮譽獎「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許淵衝,1921年4月生於江西南昌。北京大學教授,著名翻譯家。
  • 忠實講述 嫻熟變通——老舍著《月牙兒》、《上任》沙博理譯本評析
    本文通過實例分析發現,沙博理巧妙運用多種翻譯策略和翻譯技巧,取得了在主題內容、情感分量和審美效果上與原作最大程度的對等。作者認為,沙博理的譯本體現了忠實講述中國故事和嫻熟駕馭變通技巧的翻譯藝術,對於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具有借鑑價值。
  • 中國首部紀錄傑出翻譯家的大型文化系列紀錄片《翻譯人生》在北京...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劉思恩):大型文化系列紀錄片《翻譯人生》23日在北京首映。這是中國首部紀錄老一輩傑出翻譯家和翻譯文化學者人生經歷和當代中國翻譯文化發展變遷的大型文化系列紀錄片。 當天,國家外事外宣部門、新聞出版機構、高等院校和文化企業等機構的負責人、專家學者與新聞媒體記者共同觀看了《翻譯人生》第一集:著名詩人翻譯家屠岸先生60餘年的文學翻譯歷程。
  • 終身成就獎頒獎禮 中國翻譯協會會長李肇星致辭
    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頒獎 中國翻譯協會會長李肇星致辭(攝影 中國網/胡迪)中國翻譯協會會長李肇星在大會致辭中指出,中國譯協希望通過表彰老一輩翻譯家,宣揚他們為社會、為文化與文明的傳播與交融所做的重要貢獻
  • 我國著名翻譯家董樂山
    董樂山,翻譯家,作家,美國文化研究學者。生於浙江省寧波市。1946年冬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英國文學系。畢業後從事新聞工作。1950年後歷任新華社參編部翻譯、審稿,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教師。1957年被劃為右派。文革後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美國系主任等職。
  • 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著名翻譯家李士俊
    中國網12月2日訊 記者馮竹 12月2日9:30中國外文局舉行中國翻譯協會「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暨資深翻譯家表彰大會」。中國翻譯協會授予著名翻譯家草嬰、許淵衝、屠岸、沙博理、李士俊5位先生全國翻譯行業最高榮譽獎「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 人民網:帶著理想去翻譯 文學翻譯也有世界觀
    今天,在國家外文局的小禮堂裡,這些在翻譯領域默默耕耘了一輩子的「幕後英雄」走上領獎臺,領取了「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06年成立的「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是中國翻譯協會設立的表彰翻譯家個人的最高榮譽獎項。此前,只有季羨林和楊憲益獲得過該獎。「文學翻譯也有世界觀」由於身體原因,沙博理和草嬰沒有到會領獎。
  • 中國著名翻譯家楊憲益
    楊憲益,祖籍淮安盱眙(今屬江蘇省淮安市)鮑集鎮梁集村,中國著名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專家、詩人。楊憲益曾與夫人戴乃迭合作翻譯全本《紅樓夢》、全本《儒林外史》等多部中國歷史名著,在國外皆獲得好評,產生了廣泛影響。1934 年在天津英國教會學校新學書院畢業後到英國牛津大學墨頓學院研究古希臘羅馬文學、中古法國文學及英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