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4日 09:54 來源:光明日報
參與互動「隨著歲月的流逝,雖然我從未失去我身上的美國味兒,但我越來越感到中國是我的國家、我的家園、我的家庭。中國社會有一種從容舒適的溫暖和親切感,我希望永遠不要改變。」在中國生活工作了一個甲子之多的沙博理,曾經這樣表達他對中國的赤子之心。10月18日,這位老人在北京家中安詳辭世,享年98歲。
助力中國革命建設事業
沙博理(Sidney Shapiro),美裔中國籍,中文名取「博學明理」之意,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至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著名翻譯家、作家,中國翻譯協會名譽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宋慶齡基金會名譽理事、中國外文局和人民畫報社老專家,中國對外傳播領域的傑出代表。
1915年12月23日,沙博理出生於美國紐約,1937年於聖約翰大學法律系畢業後擔任律師。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應徵入伍,退役後分別在哥倫比亞大學和耶魯大學學習中文。1947年4月,他來到中國,在上海接觸了進步的中外人士,逐漸認識了中國社會,認識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事業,並由同情轉而投身中國革命。他曾利用自己的身份掩護革命青年躲避國民黨反動派的追殺,幫助進步學生編輯主張土地改革的英文雜誌;曾將律師事務所作為會址,與解放區代表商議如何通過國民黨的封鎖將藥品送到解放區;他還用做律師的收入,支持創辦進步刊物《人世間》。1948年,沙博理與著名演員和進步作家鳳子結為夫婦。1949年,他應邀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從此定居中國。1963年,經周恩來總理批准,沙博理加入中國國籍。
沙博理熱愛中國、熱愛中華文化,對中國人民懷有真摯感情,始終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國際主義情懷和高尚正直品格。他對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抱有極大熱忱,對中國的前途和命運極為關心,對中國的對外傳播事業極端負責。他以卓越的業務才能、嚴謹細緻的工作和豐碩的成就,成為中國對外傳播領域的傑出代表。
擔當中國文化傳播使者
新中國成立之時,沙博理在對外文化聯絡局擔任英文翻譯,懷著滿腔熱忱投身於新中國的建設事業。1951年10月,作為創刊人之一,他與葉君健、楊憲益、戴乃迭共同創辦第一本英文版《中國文學》,並從事譯審工作。1972年,沙博理調入人民畫報社擔任英文改稿專家。
作為將新中國社會發展和中國文學介紹給世界的國際傳播使者,沙博理先後翻譯並在美國出版了第一部反映「紅色中國」的小說《新兒女英雄傳》。著名作家巴金的《家》、茅盾的《春蠶》,以及《林海雪原》《保衛延安》《創業史》《孫犁小說選》等中國文學作品,都是經由沙博理的翻譯遠播國外。他所翻譯的書籍和大量中短篇作品,成為英語讀者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學的重要窗口。沙博理耗費巨大精力翻譯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成為中國文學翻譯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作品,被認為是「信、達、雅」兼備的絕妙譯作,備受國內外讚譽。一生中,沙博理譯著總字數約一千萬。
除了譯作之外,沙博理還著有自傳體作品《一個美國人在中國》《我的中國》以及《四川的經濟改革》《中國封建社會的刑法》《中國學者研究古代中國的猶太人》《馬海德傳》等書,先後在中國、美國、以色列、新加坡等國出版,反響很大。
沙博理的一生是對中國對外傳播事業進行深入理論研究和積極實踐探索的一生,是投身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宏偉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無私奉獻的一生。在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和促進中外文化交往的歷史進程中,沙博理做了大量富有成果的工作,貢獻了畢生精力,為增進中外相互了解和友誼作出了重要貢獻。
1995年,沙博理獲得中華全國文學基金會、中國作家協會中外文學交流委員會頒發的「彩虹翻譯獎」。2009年,中國外文局授予其「國際傳播終身榮譽獎」。2010年12月,中國翻譯協會向其頒發「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這是中國迄今表彰翻譯家個人的最高榮譽獎項。今年8月,一項國家級獎項——「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再次加冕給這位博學明理的國際文化使者。(劉彬)
【責任編輯: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