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裔中國籍翻譯家沙博理:博學明理的國際文化使者

2020-12-13 中國僑網

美裔中國籍翻譯家沙博理:博學明理的國際文化使者

2014年10月24日 09:54   來源:光明日報   

參與互動

  「隨著歲月的流逝,雖然我從未失去我身上的美國味兒,但我越來越感到中國是我的國家、我的家園、我的家庭。中國社會有一種從容舒適的溫暖和親切感,我希望永遠不要改變。」在中國生活工作了一個甲子之多的沙博理,曾經這樣表達他對中國的赤子之心。10月18日,這位老人在北京家中安詳辭世,享年98歲。

  助力中國革命建設事業

  沙博理(Sidney Shapiro),美裔中國籍,中文名取「博學明理」之意,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至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著名翻譯家、作家,中國翻譯協會名譽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宋慶齡基金會名譽理事、中國外文局和人民畫報社老專家,中國對外傳播領域的傑出代表。

  1915年12月23日,沙博理出生於美國紐約,1937年於聖約翰大學法律系畢業後擔任律師。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應徵入伍,退役後分別在哥倫比亞大學和耶魯大學學習中文。1947年4月,他來到中國,在上海接觸了進步的中外人士,逐漸認識了中國社會,認識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事業,並由同情轉而投身中國革命。他曾利用自己的身份掩護革命青年躲避國民黨反動派的追殺,幫助進步學生編輯主張土地改革的英文雜誌;曾將律師事務所作為會址,與解放區代表商議如何通過國民黨的封鎖將藥品送到解放區;他還用做律師的收入,支持創辦進步刊物《人世間》。1948年,沙博理與著名演員和進步作家鳳子結為夫婦。1949年,他應邀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從此定居中國。1963年,經周恩來總理批准,沙博理加入中國國籍。

  沙博理熱愛中國、熱愛中華文化,對中國人民懷有真摯感情,始終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國際主義情懷和高尚正直品格。他對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抱有極大熱忱,對中國的前途和命運極為關心,對中國的對外傳播事業極端負責。他以卓越的業務才能、嚴謹細緻的工作和豐碩的成就,成為中國對外傳播領域的傑出代表。

  擔當中國文化傳播使者

  新中國成立之時,沙博理在對外文化聯絡局擔任英文翻譯,懷著滿腔熱忱投身於新中國的建設事業。1951年10月,作為創刊人之一,他與葉君健、楊憲益、戴乃迭共同創辦第一本英文版《中國文學》,並從事譯審工作。1972年,沙博理調入人民畫報社擔任英文改稿專家。

  作為將新中國社會發展和中國文學介紹給世界的國際傳播使者,沙博理先後翻譯並在美國出版了第一部反映「紅色中國」的小說《新兒女英雄傳》。著名作家巴金的《家》、茅盾的《春蠶》,以及《林海雪原》《保衛延安》《創業史》《孫犁小說選》等中國文學作品,都是經由沙博理的翻譯遠播國外。他所翻譯的書籍和大量中短篇作品,成為英語讀者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學的重要窗口。沙博理耗費巨大精力翻譯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成為中國文學翻譯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作品,被認為是「信、達、雅」兼備的絕妙譯作,備受國內外讚譽。一生中,沙博理譯著總字數約一千萬。

  除了譯作之外,沙博理還著有自傳體作品《一個美國人在中國》《我的中國》以及《四川的經濟改革》《中國封建社會的刑法》《中國學者研究古代中國的猶太人》《馬海德傳》等書,先後在中國、美國、以色列、新加坡等國出版,反響很大。

  沙博理的一生是對中國對外傳播事業進行深入理論研究和積極實踐探索的一生,是投身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宏偉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無私奉獻的一生。在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和促進中外文化交往的歷史進程中,沙博理做了大量富有成果的工作,貢獻了畢生精力,為增進中外相互了解和友誼作出了重要貢獻。

  1995年,沙博理獲得中華全國文學基金會、中國作家協會中外文學交流委員會頒發的「彩虹翻譯獎」。2009年,中國外文局授予其「國際傳播終身榮譽獎」。2010年12月,中國翻譯協會向其頒發「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這是中國迄今表彰翻譯家個人的最高榮譽獎項。今年8月,一項國家級獎項——「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再次加冕給這位博學明理的國際文化使者。(劉彬)

【責任編輯:範超】

相關焦點

  • 美裔中國籍翻譯家沙博理離世 曾參加開國大典
    ——沙博理 著名美裔中國籍翻譯家、作家、中國外文局和人民畫報社老專家、中國對外傳播領域的傑出代表沙博理(Sidney Shapiro),於2014年10月18日8時30分在北京家中安詳辭世,享年98歲。沙博理也是年齡最大、任期最長的外裔全國政協委員。隨著他的離去,他不同尋常的人生經歷由此終結。
  • 98歲美裔翻譯家沙博理:我是國家的一顆螺絲釘
    3月9日,全國政協委員李東東(左)、艾克拜爾·米吉提(右)與沙博理一起看材料。新華社記者 金良快攝沙博理家中的「小組討論」「沙老,我們又來看望您了!」3月9日上午,什剎海旁的南官房胡同裡,李東東等4名全國政協委員,叩響了98歲的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美裔翻譯家沙博理先生的家門。
  • 96歲翻譯家沙博理榮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中新網北京4月2日電(記者 張冬冬)「世界因你而美麗——2010-2011影響世界華人盛典」2日晚間在此間宣布,著名翻譯家沙博理最終榮膺2010-2011年度「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這是盛典舉辦四屆以來,首次將這一獎項頒給在華人領域極具影響力的中國籍猶太人。
  • 著名翻譯家沙博理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近日,「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2010-2011」最受矚目獎項「終身成就獎」獲頒人已經確定,著名翻譯家沙博理最終榮膺2010-2011年度「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這是盛典舉辦四屆以來,首次將這一獎項頒給在華人領域極具影響力的中國籍猶太人。
  • 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著名翻譯家沙博理
    中國網12月2日訊 記者馮竹 12月2日9:30中國外文局舉行中國翻譯協會「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暨資深翻譯家表彰大會」。中國翻譯協會授予著名翻譯家草嬰、許淵衝、屠岸、沙博理、李士俊5位先生全國翻譯行業最高榮譽獎「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 沙博理和他翻譯的《水滸傳》
    沙博理(1915-2014,原名Sidney Shapiro),名取「博學明理」之意,中國籍猶太人,翻譯家,畢業於聖約翰大學法律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全國政協委員,宋慶齡基金會理事。2010年12月獲「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11年4月獲「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 紀念著名翻譯家沙博理:什剎海邊的美國叔叔
    2014年10月18日在北京的胡同裡居住了60多年的中國籍美國人沙博理在家中與世長辭,享年98歲。很遺憾我得到消息時已經太晚,沒能參加沙叔叔的告別儀式。 司徒新梅  人物簡介  曾經的美國大兵  沙博理原名Sidney Shapiro,其中文名取「博學明理」之意。生於美國紐約,畢業於聖約翰大學法律系。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沙博理加入美國陸軍服役,成為一名高射炮士兵。
  • 著名翻譯家沙博理入籍中國 關心黨的發展(圖)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之際,我們來到北京後海附近的一條胡同,看望96歲的著名翻譯家沙博理先生。沙老身著紅白相間的運動服和褐色長褲,鶴髮銀眉,精神矍鑠,他微笑著與我們開心暢談,流利的漢語裡帶著幾分京韻。那淡褐色的眼睛柔和深邃、堅定而從容。就是這雙真誠的眼睛,穿過舊中國的黑夜,見證了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的誕生與發展。
  • 著名翻譯家沙博理:我的根兒在中國(圖)
    中新網3月30日電  著名翻譯家沙博理日前獲得2010-2011年度「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中國就是自己的家,「我的根兒已經在中國。」  專訪沙博理:我的根兒在中國  他自稱是華籍美人,意外來到中國,卻從此紮下根,一呆就是六十幾年;他愛上中國的一位美麗女子,與她喜結良緣,在風雨中牽手相依,終生不渝;他被中國文化深深吸引,眾多膾炙人口的著作都被他翻譯成了英文,送到了世界讀者的面前;他關心中國的發展,身任政協委員的他,時常到各地考察,並提出許多富有建設性的提案;他將自己與中國緊緊連在了一起
  • 殊途同歸:沙博理與葉君健、葛浩文——以此文紀念沙博理誕辰102周年
    說起來,沙博理(Sidney Shapiro, 1915-2014)和葉君健(1914-1999)是同時代人,猶太裔美國籍的沙博理1947年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兩人在外文出版社英文期刊《中國文學》(Chinese Literature)共事。
  • 加入「中國籍」外國人一共有多少?
    加入「中國籍」外國人一共有多少? 據:全國第6次人口普查顯示約12000多人,但大多是初解放時加入中國籍的國際友人及其後裔,二戰結束後的日本遺孤及其後裔,近10年來外國移民新入籍的不足300人
  • 中國首部紀錄傑出翻譯家的大型文化系列紀錄片《翻譯人生》在北京...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劉思恩):大型文化系列紀錄片《翻譯人生》23日在北京首映。這是中國首部紀錄老一輩傑出翻譯家和翻譯文化學者人生經歷和當代中國翻譯文化發展變遷的大型文化系列紀錄片。 當天,國家外事外宣部門、新聞出版機構、高等院校和文化企業等機構的負責人、專家學者與新聞媒體記者共同觀看了《翻譯人生》第一集:著名詩人翻譯家屠岸先生60餘年的文學翻譯歷程。
  • 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著名翻譯家許淵衝
    中國網12月2日訊 記者馮竹 12月2日9:30中國外文局舉行中國翻譯協會「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暨資深翻譯家表彰大會」。中國翻譯協會授予著名翻譯家草嬰、許淵衝、屠岸、沙博理、李士俊5位先生全國翻譯行業最高榮譽獎「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許淵衝,1921年4月生於江西南昌。北京大學教授,著名翻譯家。
  • 忠實講述 嫻熟變通——老舍著《月牙兒》、《上任》沙博理譯本評析
    這兩部小說均由當時供職於我國唯一一本對外翻譯介紹中國文學和文化的《中國文學》雜誌社的外來譯者沙博理(Sidney Shapiro, 1915-2014)翻譯為英文,《月牙兒》譯本首刊於《中國文學》1957年第四期66-88頁,《上任》譯本刊登於《中國文學》1962年第6期58-76頁。據筆者查考,沙博理的這兩個譯本是迄今為止唯一的英譯本。
  • 我和沙博理自傳結緣的故事
    2020年是沙博理誕辰105周年,《英語世界》2020年第12期刊發了我在導師任東升教授指導下完成的紀念文章《沙博理和他的朋友們》。說起與沙博理的結緣,其實是在我成為中國海洋大學正式研究生之前。
  • 人民網:帶著理想去翻譯 文學翻譯也有世界觀
    》、《楚辭》等中國文化精華,正是通過他們的生花妙筆與中外讀者見面的。今天,在國家外文局的小禮堂裡,這些在翻譯領域默默耕耘了一輩子的「幕後英雄」走上領獎臺,領取了「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06年成立的「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是中國翻譯協會設立的表彰翻譯家個人的最高榮譽獎項。此前,只有季羨林和楊憲益獲得過該獎。「文學翻譯也有世界觀」由於身體原因,沙博理和草嬰沒有到會領獎。
  • 翻譯如何成為使者?
    [摘要]我們應該緊緊抓住翻譯這個環節,一方面積極發現和聯絡更多優秀翻譯家,一方面要重視對本國出版社有一定影響力的翻譯家,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和支持,發揮好他們的橋梁作用。近年來,中國文學走出去的步伐明顯加快,越來越自信,收穫顯著,繼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曹文軒獲得國際安徒生獎、劉慈欣獲得星雲獎等各文學領域的國際著名獎項,卡夫卡獎、法國文化藝術功勞勳章騎士獎等有影響的國際文化類獎項中也相繼出現了中國作家的身影。這些獎項是對獲獎作家的認可,也相繼體現出中國文學開始走進國際主流視野。
  • 我國翻譯隊伍裡的10位外國學者|黃友義
    上個世紀80年代,艾德勒因病去世,但是在老一輩翻譯家那裡,他的名字仍然經常被提起。 ▲1951年,愛潑斯坦在國際新聞局工作。有人記得他,是因為他翻譯過《水滸傳》,有人把他譽為「紅色經典翻譯家」,因為他比任何一個人翻譯的近當代小說都多,包括《新兒女英雄傳》《保衛延安》《創業史》《林海雪原》《月芽》,還有經典作品《家》《春蠶》《李有才板話》《小城春秋》《孫犁小說選》《我的父親鄧小平》《鄧小平文革十年》等著作。沙博理還著有《我的中國》《四川的經濟改革》《中國封建社會的刑法》《中國學者研究古代中國的猶太人》《馬海德傳》等。
  • 我國著名翻譯家董樂山
    董樂山,翻譯家,作家,美國文化研究學者。生於浙江省寧波市。1946年冬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英國文學系。畢業後從事新聞工作。1950年後歷任新華社參編部翻譯、審稿,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教師。1957年被劃為右派。文革後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生院美國系主任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