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兩岸農業文創雲上高峰論壇暨第二屆「麗水山耕獎」農業文創...

2020-12-19 澎湃新聞

2020兩岸農業文創雲上高峰論壇暨第二屆「麗水山耕獎」農業文創大賽頒獎典禮在麗水舉行

2020-11-08 08: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連結文化記憶,兩岸農業文創賦能鄉村振興

2020兩岸農業文創雲上高峰論壇暨第二屆「麗水山耕獎」農業文創大賽頒獎典禮,11月5日在麗水市舉辦。本次活動吸引了來自兩岸農業文創業界的704件作品報名參賽,角逐兩大類共五個獎項;雲上論壇更是大咖雲集,兩岸農業文創界知名專家學者跨越海峽,品味兩岸共有的文化記憶,縱論農業文創與農村未來。

活動由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指導,長壽之鄉綠色發展區域合作聯盟主辦,《包裝&設計》雜誌社、臺灣藝術創生文化基金會、臺灣包裝設計協會、臺灣高雄文化設計發展協會、臺灣臺南市美術設計協會、中華農旅文創融合發展協會和「麗水山耕」品牌研習協會協會。

從新疆喀什到臺灣島內,兩岸704件作品力拼創意

「麗水山耕獎」農業文創大賽作為全國首創,形式新穎、切合當下鄉村振興工作熱點,受到了兩岸業界的高度關注和參與。在去年活動的基礎上全面升級,賽事聚焦四個獎項,並且同步舉辦了「麗水山耕」核心產品包裝設計創作大賽。

在去年活動的影響力之下,今年參賽反應熱烈,短短時間內就有455件作品報名角逐「麗水山耕獎」,249件報名角逐「麗水山耕」核心產品包裝設計獎項。從新疆喀什到臺灣島內,參賽選手來自五湖四海;參賽作品合計704件,數量多達去年的2.6倍。其中臺灣方面的參賽熱情特別高漲,有100件作品參與「麗水山耕獎」獎項評選,有11件作品參與「麗水山耕」核心產品包裝設計創作大賽。

雖然今年的評審環節採用了「雲評審」等方式,但兩岸多位重量級嘉賓組成的專家評審團仍然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對參賽作品進行多輪評選及討論。其中最佳農業品牌故事獎和最佳農業品牌影視及多媒體設計獎由臺灣選手斬獲,最佳農業品牌形象設計獎和最佳農業產品包裝設計獎則為大陸選手收入囊中。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設立的「麗水山耕」核心產品包裝設計大賽環節,評審團評出的金獎作品《桃堅強》其實是麗水山耕今年夏天一次暖心助農活動的愛心延續,充分體現了文化創意在農業品牌打造過程中的社會意義和人文價值。

紮根美麗鄉土,中華文化是兩岸共同創作基因

本次活動的另一大亮點,是與頒獎典禮同期舉辦的2020兩岸農業文創雲上高峰論壇。論壇特邀美麗鄉村建設評價國家標準專家審查組組長魏玉棟、臺灣藝術創生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永萍、臺灣頑石文創開發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創意總監、中華文化智庫協會副理事長,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常務理事程湘如、臺北故宮博物院文創部門前主管何春寰《包裝與設計》雜誌總編蔣素霞、麗水市政府鄉村振興首席專家蔣世傑和中國青年報高級編輯、特聘融媒主編蔣雨彤等兩岸重量級嘉賓,圍繞農業文創與農村未來等主題展開案例分享,並進行互動點評。

在臺南市,鄭成功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當地文創團隊通過一包洋芋片,將民族英雄和日常生活聯繫在一起。

「這款名為『成功洋芋片』的產品,在包裝上印上了比出『I Love You』手勢的鄭成功肖像,主打『一定要成功』口號,瞄準了求『成功』心切的高三考生受眾。產品一經推出就掀起在線搶購風潮,成為現象級文創案例。」

論壇上,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永萍分享了這一案例,來自兩岸農業文創界的專家、學者「雲上」共議文創轉化助力鄉村振興的可能性。

李永萍說:「用民族英雄鄭成功進行創意行銷,打造名副其實的『國貨』,這樣的案例在臺灣並不是孤例。比如明德豆瓣醬在高雄眷村地區迅速走紅,就是因為它的味道承載了一代中國人的鄉愁,是一份思鄉的味道。」

「農產品是文化傳承的重要符號,中國人的很多文化記憶都隱藏在食物中。」曾任臺北故宮博物院文創部門主管的何春寰說,從論壇上分享的作品和案例中,感受到了兩岸間無法被切割的文化連結。

在李永萍看來,文化與文創的關係,就是根源與操作模式的關係。文化,是心靈依託和生活幸福感的來源;文創,是建基於當地文化的產業升級策略。「當地文化再造,就是對土地所孕育的農產、礦產、山林水系以及與之相關歷史人文的深入挖掘。而中華文化,無疑是兩岸農業文創業者共同的創作基因,也是兩岸鄉村振興最值得挖掘的寶藏。」

兩岸農業文創各有不同,但互相欣賞方向一致

臺灣頑石文創開發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創意總監、中華文化智庫協會副理事長,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常務理事程湘如,作為評審代表回顧總結了第二屆「麗水山耕獎」農業文創大賽評審情況。她表示,今年的參賽作品有如女大十八變的少女,進步神速令人稱奇。整體而言,兩岸農業文創各有不同但可以互相欣賞,兩岸業界也正在朝著同一個方向,共同努力。

程湘如認為,無論臺灣還是大陸,今年不少參賽作品都以中華文化、地方文脈為表現核心。例如以中國山水畫精簡成版畫風格的最佳農業產品包裝設計獎獲獎作品《烹雨煎茶》,運用傳統風箏圖騰作為表現元素的參賽作品《清風放月》和《駐禮》,都展現了強烈的文化自信。第二是敢於與眾不同,能夠擺脫以往一窩瘋式的流行模仿,表達出差異化、個性化和趣味化的主張。第三是傳達自然生態,展現兩岸業界共有的價值取向。今年「麗水山耕獎」的參賽作品裡面,出現了兔子與松鼠的奇遇故事、山豬與枇杷的生態共存、九九峰與八色鳥的共鳴等精彩作品,都著墨於生態,引導大家關注產品的自然生長環境。第四是減法設計思潮大行其道,參賽作品整體擺脫了早期大紅大綠、奇豔無比的包裝風格,改為傳達一種文化訊息或獨特主張,這樣的作品清新如詩、令人神往。

作為農業文創大賽的頒獎典禮,活動現場也處處皆創意。不僅會場內的參賽作品展示妙趣橫生,成為嘉賓扎堆的拍照打卡點,頒獎之前的「請獎盃「儀式也獨具巧思,由「麗水山耕」會員單位的新農人和文創人員進行本色表演,生動再現了農產品和文創結合產生的奇妙化學反應。整個過程充滿力與美的展現,驚豔兩岸嘉賓。

文章來源:市臺辦

原標題:《2020兩岸農業文創雲上高峰論壇暨第二屆「麗水山耕獎」農業文創大賽頒獎典禮在麗水舉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臺灣農業聯結大陸市場
    日前,2019兩岸農業文創高峰論壇暨「麗水山耕獎」農業文創大賽頒獎典禮在浙江麗水舉辦,兩岸專家學者就如何借農業文創助推鄉村振興踴躍探討交流合作,希望攜手推動海峽兩岸農業文創產業升級,借「綠水青山」為鄉村打造「金山銀山」。
  • 第二屆海峽兩岸安寧療護高峰論壇 2017 11/18 河南鄭州
    第二屆海峽兩岸安寧療護高峰論壇暨2017
  • 生態荊門•文創農業
    活動以「兩岸一家親、攜手創共贏」為主題,圍繞荊臺兩地現代文創農業產業發展,開展了研討和交流,進一步深化了兩地農業領域的合作。  作為東道主,昕泰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張華熱情致辭,她表示:以中華文化為基礎的文化創意產業有著廣闊的兩岸及國際市場空間,拓展兩岸文創產業合作,有助於推動兩岸合作共贏,也有助於啟迪昕泰文創農業產業發展。
  • 第五屆中國(南京)國際智慧農業博覽會開幕式暨智慧農業產業發展...
    第五屆中國(南京)國際智慧農業博覽會開幕式暨智慧農業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一、活動背景   自2016年起,中國(南京)國際智慧農業博覽會已舉辦四屆,已成為國內「智慧農業」領域專業性最高的展會之一。
  • 海峽兩岸農業論壇——深化兩岸農業農村農民交流
    2019年第25屆魯臺經貿洽談會專門設計了海峽兩岸農業論壇,深化兩岸農業農村農民交流,融匯對接現代農業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為深入了解臺灣農業發展情況,記者走訪了臺灣相關農業單位。  2019年第25屆魯臺經貿洽談會專門設計了海峽兩岸農業論壇,深化兩岸農業農村農民交流,融匯對接現代農業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為深入了解臺灣農業發展情況,記者走訪了臺灣相關農業單位。
  • 第七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創論壇舉辦
    本報訊 (記者 楊珊珊) 6日,作為第七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意文化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七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創論壇在第十三屆海峽文博會上舉辦。 來自兩岸文創領域的專家學者及大學生代表會聚一堂,以「與你一起實現夢想」為主題,圍繞兩岸大學生文化創意設計、實踐、合作等方面展開腦力激蕩,對海峽兩岸高校文創發展提出建議。 論壇上,還頒發「2020年海峽兩岸文化創意交流工作特殊貢獻獎」「2020年海峽兩岸文化創意交流合作優秀單位」等獎項。
  • 機遇:大陸鄉村振興戰略助跑兩岸休閒農業合作
    5月26日,上海舉行「第三屆兩岸鄉村振興與休閒農業論壇」。(圖片來源:上海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5月27日上海訊 立夏第二天,雨帶來了舒適的溫度。藉助一個看似簡單的有機玻璃裝置,農戶只需要花幾秒鐘就可以完成蔬菜種子的精準播種。育苗穴盤令傳統「種菜」變為「鋪菜」,種植效率成倍提高。
  • 第四屆「金飛燕」海峽兩岸微電影大賽暨高峰論壇作品徵集通知
    「第四屆『金飛燕』海峽兩岸微電影大賽暨高峰論壇」由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臺辦主辦,湖北經濟學院等承辦,旨在以微電影創作為媒介,為海峽兩岸青年學子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本屆論壇由「海峽兩岸微電影大賽」和「海峽兩岸微電影高峰論壇」兩個版塊組成,「海峽兩岸微電影大賽」作品徵集已於6月中旬啟動,「海峽兩岸微電影大賽」頒獎典禮和「海峽兩岸微電影高峰論壇」將於2017年11月22日至25日在湖北經濟學院舉行。    今年是兩岸恢復民間交流交往30周年,本屆海峽兩岸微電影大賽拍攝主題為「家•記憶」,面向兩岸特別是兩岸高校徵集最近一年內創作的微電影作品。
  • 兩岸農業交流聚焦「雙新雙創」
    新華社廈門6月5日電(記者何凡 賀飛)5日,350多位來自海峽兩岸的業界嘉賓和企業代表齊聚第十屆海峽論壇·兩岸特色鄉鎮交流暨促進「雙新雙創」發展對接會,就如何深化閩臺農業合作、促進「雙新雙創」發展深入交流。
  • 第二屆海峽兩岸食品功能分子科學高峰論壇在福建農林大學召開
    12月5日,第二屆「海峽兩岸食品功能分子科學高峰論壇」暨「首屆閩臺海洋科學研究生論壇」在福建農林大學金山校區拉開帷幕。出席本次論壇的有海峽兩岸食品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各位企業家代表、教師、學生代表以及因疫情原因通過連線方式參與此次大會的臺灣嘉賓,通過論壇進一步深化兩岸食品科學領域的學術交流、推動食品科學相關研究的高質量發展。
  • 第三屆黃公望兩岸高校文創論壇在臺北舉行
    3月23日,以思木·創生為主題的「非遺傳承·文創共融」兩岸高校文創論壇在中國臺北圓山大飯店舉行。江蘇省常熟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健和常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陶理,以及常熟市臺辦、教育局、文體廣電和旅遊局、文聯、廣電總臺等部門參加活動。
  • 一年一度的杭州—臺灣「創意對話創意」論壇來咯!還有兩岸企業家峰會文創產業合作聯盟正式成立!
    11月2日下午,由兩岸企業家峰會現代服務業及文化創意產業合作推進小組、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臺辦主辦的兩岸企業家峰會文創產業合作聯盟成立大會暨2020杭州—臺灣「創意對話創意」高峰論壇,作為2020浙江-臺灣合作周、第十四屆(2020)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第八屆兩岸文創產業交流對接會的重點項目,在杭州文博會分會場-杭州創意設計中心的微立方發布廳隆重舉行
  • 「天府文創 錦繡雲上」 成都潮流文化跨界與融合暨文創項目路演...
    (原標題:「天府文創 錦繡雲上」 成都潮流文化跨界與融合暨文創項目路演專場活動順利舉辦!)
  • 第十六屆海峽兩岸文創產業高校研究聯盟白馬湖論壇隆重開幕!
    今天上午,作為第十一屆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的重頭戲,第十六屆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高校研究聯盟白馬湖論壇在杭州白馬湖建國飯店拉開帷幕
  • 海峽兩岸暨港澳產學合作發展論壇在臺北舉行
    兩岸暨港澳產學合作發展論壇在臺北舉行。(南臺灣產學聯盟協會 供圖)中國臺灣網3月11日訊 據臺灣《旺報》報導,「海峽兩岸暨港澳產學合作發展論壇」10日在臺北舉行。該論壇由南臺灣產學聯盟協會、海峽兩岸暨港澳協同創新聯盟共同主辦,現場近400名產學專家及投資人參與。本次發展論壇除就智能製造、智慧農業、科技文創、精準醫療等專題研討外,現場也有八家新創企業發表,審議商業模式並進行投資機會磨合。
  • 第六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在臺灣雲林舉行
    4月17日,兩岸嘉賓在論壇上相互交流。  多次派員參加論壇的臺灣鵬景集團董事長王仲鵬表示,兩岸農業合作有很大發展空間,臺灣有機農業技術以及農產品加工製造、文創旅遊、養老康養等相互融合的經濟和商業模式比較成熟,對大陸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有借鑑意義。集團在大陸投資成立鵬景(中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陸續在南京、馬鞍山、蘭州、泰安等地設立示範基地,引入臺灣的原礦家有機農法,打造完善的有機種植技術、管理制度與銷售平臺,確保農產品安全。
  • 荊門市舉辦「生態荊門•文創農業」合作研討會
    圖:臺灣西瓜莊園創始人徐美慧交流發言(攝影:王啟宏)  7月19日,第十五屆湖北臺灣周荊門分會場「生態荊門·文創農業」荊臺合作研討會活動,在荊門市漳河新區昕泰集團公司車橋園區拉開帷幕活動以「兩岸一家親、攜手創共贏」為主題,圍繞荊臺兩地現代文創農業產業發展,開展了研討和交流,進一步深化了兩地農業領域的合作。
  • 大陸鄉村振興戰略為兩岸休閒農業合作釋放機遇
    26日在此間舉行的「第三屆兩岸鄉村振興與休閒農業論壇」上,臺資企業崑山帝茗農產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遊德貴的這一發明專利吸引了與會者的目光。遊德貴透露,這些創新農業設備已經在大陸不少鄉村「落地」,助力當地休閒農業發展。大陸鄉村振興戰略為兩岸休閒農業合作釋放的機遇,不僅是遊德貴關注的重點,也是論壇上兩岸專家和業者熱議的話題。
  • 第二屆海峽兩岸連鎖藥店高峰論壇圓滿召開
    論壇期間在場嘉賓認真聽課,踴躍互動,在分享中汲取營養,積極學習臺灣同業的先進經驗。
  • 第九屆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暨海峽兩岸電視論壇今天在福州舉行
    你好臺灣網福州11月23日消息(記者張子亞、郭婕妤)為推動海峽兩岸電視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促進兩岸電視藝術的合作交流,2020年11月23日第九屆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暨海峽兩岸電視論壇在福建福州舉行。開幕式現場(主辦方供圖)本次論壇主題為「合作·創新·共贏——新時代兩岸電視藝術新空間」。兩岸電視人圍繞短視頻與影音加值,探索了短視頻時代下的媒體新力量,分析了媒體未來的發展趨勢。因疫情影響,臺灣專家無法訪問大陸,本屆論壇採用了線上形式,讓兩岸電視界同仁進行溝通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