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唐雅倩 |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 2018-01-03 訪問量:1291
評論近幾年來,韓妝是中國化妝品市場最繞不開的話題之一,不管是層出不窮的新穎產品還是隨之颳起的單品牌店風潮,又或是薩德問題導致的韓妝市場的顯著低迷,使得韓妝未來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充滿了未知性。2018初啟,經歷冰點的韓國品牌能否重回正軌?什麼樣的品牌會再次受到市場青睞?
CBO資深記者 唐雅倩
隨著中韓關係的回暖,韓妝的再度升溫似乎已經不再遙遠,但長達十數個月的薩德風波,讓不少缺乏競爭力的韓妝逐漸淡出了中國市場,由此,韓妝的競爭進入升級階段,真正具備調性且懂市場的韓妝或將在2018得到加速發展。
同時,化妝品店乃至市場對於進口品的需求也不斷提升,尤其是不少以進口品為主打的店鋪,已經開始對進口品的選擇與運營有了較高的要求,與品牌商的合作也更加默契。這些,無疑對韓妝的回暖提供了積極因素。
積極信號頻現,2018韓妝或將重新發力
從2016年以來,薩德問題使得中韓關係的溫度不斷刷新新低,而在中國正火熱崛起的韓妝的勢頭也當即被澆了一盆冰水。從愛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等集團品牌2016年1-3季度的財報看來,悅詩風吟、菲詩小鋪、ITSSKIN等銷售均出現明顯下滑,不少品牌的營業利潤轉為赤字。
但在年底,這一現象似乎出現了轉機。12月,韓國新任總統文在寅到訪中國,這被視為雙方關係緩和的重要標誌,同時,中國旅遊團重入韓國,另之前備受打擊的零售業也重新燃起希望。這對韓妝在2018的重新發力無疑是一個好的信號。
除了政治方面的回暖之外,中國化妝品市場對於進口品的需求也是韓妝復甦的一個良好契機。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6年,化妝品進口金額為265.36億元,同比增長30.3%;與化妝品零售總額對比,2009年至2017年,進口化妝品佔比持續增長,2016年達到11.94%。
當然,這些利好趨勢並不意味著韓妝在國內就可以高枕無憂。實際上,過去兩年中,一部分只顧牟利貨或缺乏正規手續的品牌已經逐漸被市場淘汰,有業內人士表示,經過薩德風波後,韓妝的競爭進入升級階段,將對品牌的運營思路、渠道打法提出更高要求。
品牌商在華運作體現專業性,枚柯2017成長飛速
在這波競爭中,有一匹「黑馬」的出現尤為值得關注。樹液護膚品牌MAY COOP枚柯於2015年進入中國,如今已與千色、小蜜蜂、橙小橙等知名連鎖達成了深度合作。千色集團採購總監Ada透露,於2016年下半年引入之後,MAY COOP五個單品在半年時間內在店內的零售額就突破了600萬元,「這在千色系統中極為少見,因此在2017年,MAY COOP枚柯被我們列為主推的進口品牌之一」。
這樣的快速發展源於枚柯品牌對於中國市場的重視與規劃。枚柯品牌相關負責人向《化妝品財經在線》記者介紹,廣州品初貿易有限公司作為枚柯的中國區總代理,已經入股枚柯品牌並成為了該品牌全球第二大股東。
眾所周知,在中國運營進口品的企業大致可以分為純貿易商和在華品牌商兩類,純貿易商的盈利主要來自於買賣差價,且大多運營有多個品牌,因此對於品牌形象的建設並不會付出太多精力,更有甚者還會售賣無正規證件的「水貨」,或僅具有國外條碼的「偽進口品」。
但以品初公司為代表的在華品牌商,對於產品的選擇具有較高要求,上述負責人透露,其公司選擇枚柯品牌時,就極為看好品牌堅持從包材到產品全部純進口的「原裝調性」;更重要的是,相較於短期牟利,在華品牌商更關注品牌的健康成長,因此在價格管控、渠道分銷、團隊管理等方面更加用心與專業。
枚柯加速渠道磨合,4天實現千色店150萬元銷售
在進口品牌為中國市場細緻規劃並傾注精力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店鋪也在加速進口品的布局,以迎合具備差異化、個性化消費需求的年輕人。其中,以千色、橙小橙、星野家等為代表的特色店鋪,將進口品作為重點運作方向,並且積累了相當多的運營經驗,與品牌的合作更加默契。
據千色集團採購總監Ada介紹,在11月的感恩節活動中,枚柯4天內在千色系統中實現了150萬元銷售,成為護膚品類中排名第一的品牌,「在感恩節活動開始的一小時內,枚柯小木瓶銷售達到2000支」。
「這樣的成績來自於品牌與門店雙方的通力配合,尤其是渠道商在活動策劃、前期培訓以及終端物料支持等各方面的投入,無疑也帶動了門店員工的積極性」,Ada表示。
據枚柯浙江代理——杭州光敏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光敏介紹,光敏貿易的團隊為每十家門店配備一名培訓老師,包括下店培訓、活動支持在內,每位老師每月在店市場平均時長達到一天半;而為了幫助門店氛圍,枚柯根據門店風格的不同設計了三種尺寸的櫃檯,使用純胡桃木陳列道具,並以靈芝等軟裝元素加強消費者對產品成分認知,「在這一方面,品牌可以說不計成本」。
「中國化妝品市場呼喚進口品,而進口品對於中國市場的認識與重視度也在提高」,陳光敏表示,這種雙向需求將使進口品在中國的發展再登高峰。
「尤其是,以枚柯為代表的特色進口品,滿足了中高端消費群體的專業美妝需求,也激活了市場的消費潛能」,其表示,這一類的品牌,能夠讓審美疲勞的消費者看到創新,也將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中,始終站在潮頭。